教育王國

標題: 清貧學生大學起跑線止步 [打印本頁]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1-1-10 13:05     標題: 清貧學生大學起跑線止步

太陽報   2011.1.10  政情:小氣候

新一年來到,不少年度統計數字再次敲響香港長逾十年的迷失警鐘,「新年進步」這個良好願望在一串泛白的數據前給人愈來愈強的諷刺感。如過去五年,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大學的比率大降五個百分點;過去十年中,本港全租戶數目劇增約十一萬戶;甚至個人及家庭工資中位數亦在長達十餘年中維持相若水平。清貧學生輸在大學起跑線上,大量中低收入人士無力改善自身命運,終致本港社會及整個中低階層無法在社會階梯向上流動。

二○一○年的過去,亦為本世紀的首個十年閉幕。回顧過去十年,統計處的部分數字可作最佳參考。日前舉行的立法會,便有議員質詢清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減少,因○五年至○九年內,十九至二十三歲人口就讀大學學位課程的人數出現微妙變化,簡而言之,便是貧者愈少進大學、富者愈多戴學士帽。

變化較大的是家庭月入低於一萬元至一萬九千多元的家庭子女,過去五年中,這批基層家庭的子女進入大學的比率足足減少了五個百分點;有趣的是,家庭月入在三萬元至多於四萬元的中產及高收入家庭子女,過去五年進入大學的比率,卻反方向增加了五個百分點,高等教育受眾罕有地出現板塊轉移。

高等教育天秤傾斜外,月薪低於六千元的打工仔亦較十年前多了不止十萬人,本地勞動人口工資中位數長期維持在一萬至一萬一千元之間,任憑經濟高低變化,中低層打工仔所得似乎只見向下流動或橫向發展。亦因此,本港租樓住戶由一九九八年的八十四萬九千多戶大增至二○○八年的九十五萬八千多戶,連包括大量清貧人士在內、公屋獲免租資格的戶數,亦在這十年間劇增一倍之多。

這些數字僅僅反映了本港人口中低收入群一小部分現狀,但已清晰描繪了本港社會停滯不前的悲哀。這雖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的衍生品,但亦整體反映了政府政策不力、港人改變命運動力減弱甚至社會集體鬥心減低等。在教育資源增加、學生減少情況下,清貧學生紛紛輸在大學起跑線前,無緣踏上知識改變命運之路。

迷失十年了,香港已經站在向下沉淪的大門前,所謂知識型經濟,正與人口質素背馳,港人真的要眼睜睜直墮深淵嗎?
作者: October.    時間: 11-1-10 14:25

指的是本地大學還是包括海外大學?
作者: Tommy    時間: 11-1-10 23:22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1-1-10 13:05 發表
太陽報   2011.1.10  政情:小氣候

新一年來到,不少年度統計數字再次敲響香港長逾十年的迷失警鐘,「新年進步」這個良好願望在一串泛白的數據前給人愈來愈強的諷刺感。如過去五年,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大學的比率大降五個百分 ...


會唔會同現時補習社流行有關?而家D補習社Tip題準、「高成效」,不過「高收費」,一般基層家庭未必afford得起。

我以前去St. Louis Old Boy 補Biology好似都係收百零蚊一個月,我覺得佢起碼幫我提升了兩個Grade.

話時話,而家D星級補習社收幾錢學費?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0 23:50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1-1-10 13:05 發表
太陽報   2011.1.10  政情:小氣候

新一年來到,不少年度統計數字再次敲響香港長逾十年的迷失警鐘,「新年進步」這個良好願望在一串泛白的數據前給人愈來愈強的諷刺感。如過去五年,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大學的比率大降五個百分 ...


我討厭香港記者處理統計數字的低水平,不知有意或無意,像 judy 所說的,為一己政治目的,對統計數字總要上下其手,討厭之至。你引的報導,正是如此惡例,顛倒黑白。

該報導的資料來源我相信是教育局剛公布的不同入息家庭大學生數目:


窮困家庭(月入少於2萬)的大萬生人數下跌5%,是因為同期窮困家庭數目少了。

只要將升大學人數除以住户數,我們可以看見收入少於1萬
入讀大學比例由19.6%升至21.5%;1萬至2萬由38.8%升至43.2%。

升幅最大的來自收入多於4萬的,只能說香港真的比以前有錢,到外國升讀大學的人多了。再者,政府的數字,未有inflation compensated,否則對政府更有利。

要我是Donald,再將數字 massage 一下,呢鋪可以大吹大擂:香港富了,窮入實際機會多了。

[ 本帖最後由 uncleedward 於 11-1-11 00:13 編輯 ]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1-1-11 00:47

Tommy:

我想樣樣有些, 補習反而為次.  現時天皇補習社通街都有, 收費不貴, 但大班加上多為視像, 每小時百多元, 小兒話有效.  基層家庭能否負擔, 又係因人而異, 我識得有位亞嬸, 每月收寫字樓不足一仟元, 清潔做足廿多日.  寫字樓放工, 她夜晚走幾間.

問題是, 以前多數由細到大讀自己, 現在二代同堂自細一齊讀, 從胎教開始, 基層冇能力冇錢冇時間, 「好」學校已由幼兒篩選, 點有得鬥,  如入不到好學校, 現社會又多引誘, 讀不好書是正常現象, 正常結果.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1-1-11 01:12

(2011-01-06 星島日報報道)  昨日立法會會議上,有議員質疑政府未有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足夠的資助,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回應時指,有能力的學生不會因家境而遭剝削入讀大學的機會,「只要學生成績好就可入大學」;他更指出,去年學生資助辦事處共發放逾三十五億元須經入息審查學生資助,並提供十二億元的免入息審查貸款。

  立法會昨討論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議員余若薇指出,月入三萬元或以上的家庭,子女入讀大學的數字持續上升;反觀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大學比例卻每況愈下,擔心會進一步惡化本港的貧富懸殊。

  孫明揚強調,現時的教育政策最重要是確保學生入學無障礙,只要學生有能力,同樣能入讀本港的專上院校;政府亦會為他們提供多方面的資助,除了學費資助,亦會以貸款方式提供生活費資助。


Uncle :

我對記者都沒有多大好感, 也無惡意.   前引文章我只略看一次, 同意其結果, 少在意其背後理據.  因偏見早已在我心中, 幾年前從談直資以來說過多次.   

香港社會上下, 近日對社會公平批評不斷, 教育有關的也不少.  近來民調也首以「社會公平」為首望.   如記者黑白數據, 曾特首真要平反.

[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1-1-11 01:25 編輯 ]
作者: Tommy    時間: 11-1-11 03:10     標題: 回覆 4# uncleedward 的文章

如果考慮同期「升讀大學人數的增幅」,可能有不同的結論。

根據表內的數據,「升讀大學人數」由2005年的82,600人,增至  2009年的95,400人,增幅是15.5%.

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幾乎一樣,都是230萬個左右。理論上,如其他所有因素不變,同期內每一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升讀大學人數 ÷該組別家庭總數)的增幅都應該是15.5%.

少於$10,000入息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是:

[(14,000 ÷ 650,000) ÷ (13,300 ÷ 680,000) – 1] x 100%

= 10.1%


$10,000至 $19,999入息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是:

[(26,800 ÷ 620,000) ÷ (26,400 ÷ 680,000) – 1] x 100%

= 11.3%


以上兩個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都低於同期的「升讀大學人數增幅」。

我的結論是,2005年至2009年間,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人數」是增加了,「升讀大學機會」都增加了,但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10.1%, 11.3%)比同期全港「升讀大學機會增幅」(15.5%)為低。

以上的運算是基於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都是230萬個左右,以及所有其他因素不變。如我的邏輯有錯漏,希望各位指正。

Tommy
作者: judy    時間: 11-1-11 09:50

原帖由 Tommy 於 11-1-11 03:10 發表
如果考慮同期「升讀大學人數的增幅」,可能有不同的結論。

根據表內的數據,「升讀大學人數」由2005年的82,600人,增至  2009年的95,400人,增幅是15.5%.

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幾乎一樣,都是230萬個左右。理論上,如 ...


Tommy,

記者無心無料,佢應該跟着調查現在熱門科目学生的家庭收入。然後,佢可以話政府騙清貧學生入大學,令他們浪費光陰浪費金。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1-11 10:10

原帖由 judy 於 11-1-11 09:50 發表


Tommy,

記者無心無料,佢應該跟着調查現在熱門科目学生的家庭收入。然後,佢可以話政府騙清貧學生入大學,令他們浪費光陰浪費金。


一講"數口"真系冇人有你甘"精" , uncle仲夠膽話記者唔識睇數據, 佢自己就連"數口"都唔識計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1-11 13:27

囝囝爸,

您真是位正气非常的好爸爸, 当其他家长努力不断为自己孩子优累, 担心未能给于最好的教育, 您却不厌其烦提醒我们社會之不公, 和对弱势孩子的关注.  这种悲天悯人的性格, 难得啊! 令郎是个特别的男孩, 必以您为傲, 希望您能繼續发热发光,  


問題是, 以前多數由細到大讀自己, 現在二代同堂自細一齊讀, 從胎教開始, 基層冇能力冇錢冇時間, 「好」學校已由幼兒篩選, 點有得鬥,  如入不到好學校, 現社會又多引誘, 讀不好書是正常現象, 正常結果.  
- 正确, 这是我念书时写照.  
- 其实 基層最大难题是社會有很多免费资源, 又平又正, 他们也不懂善用, 错过给孩子机会. eg.

a) go to English bible groups in churches to practise oral and writing - free charge and very welcome.
(but kids must feel comfortable to go and have open-mind).  
b) there's community homework assistance group - free charge.  My girl works at one centre in Tinwan, South side, HK.
c) try no TV and computer games at home,  children will find something else to do to learn forcus and concentration.
d) there're many sports actitivities at very low charges organised by various sports organisations.  (my daughter had tried cycling,  Gyms, Table Tennis, Judo, horse riding, badminton, Kayaking, Fencing, Wind-surfing).  
e) there're some English charity organisations, like Matilda Hospital , suit young adults aged 16 up.

What I know is there are many English and European who really want to help in differnt aspects to our local community.  (When my husband was teenager , he luckily met some European friends who guided him to acheive an Eng Lit degree) Was it amazing! All at free charge.  

相比我小时, 现在丰盛多了! 父母孩子要积极行动. 不要等运到.  

'Change is never easy, but it is possible'

Annie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1-1-11 00:47 發表
Tommy:

我想樣樣有些, 補習反而為次.  現時天皇補習社通街都有, 收費不貴, 但大班加上多為視像, 每小時百多元, 小兒話有效.  基層家庭能否負擔, 又係因人而異, 我識得有位亞嬸, 每月收寫字樓不足一仟元, 清潔做足廿 ...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1 13:56

原帖由 Tommy 於 11-1-11 03:10 發表
如果考慮同期「升讀大學人數的增幅」,可能有不同的結論。

根據表內的數據,「升讀大學人數」由2005年的82,600人,增至  2009年的95,400人,增幅是15.5%.

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幾乎一樣,都是230萬個左右。理論上,如 ...


素來風格,有錯必認,重要快快認,大大聲認。但趕住出街「揾食」,今晚返嚟睇清楚再覆。
作者: cow    時間: 11-1-11 14:01

我倒覺得也是副學士,self-financing學位及在港外國學位做成的.
作者: Tommy    時間: 11-1-11 14:30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11-1-11 13:56 發表


素來風格,有錯必認,重要快快認,大大聲認。但趕住出街「揾食」,今晚返嚟睇清楚再覆。


呢條數我琴晚計左好耐,運算邏輯幾複雜,我的運算方法可能有漏洞,但算出來的結果和結論應該無嘜點錯。

表內的「升讀大學人數」應該包含了副學士或其他課程,假如獨立去睇每間大學或每個學系,可能又有另一幅picture.

Tommy
作者: Tommy    時間: 11-1-11 14:36

原帖由 judy 於 11-1-11 09:50 發表


Tommy,

記者無心無料,佢應該跟着調查現在熱門科目学生的家庭收入。然後,佢可以話政府騙清貧學生入大學,令他們浪費光陰浪費金。


您的意思係唔係副學士課程?
作者: friendlyguy    時間: 11-1-11 17:14

我相信有漏洞,因為你的計算是以家庭作單位,而每個家庭的組合都不同,有些家庭有多個適齡學生,有些家庭一個也沒有,而這個計算是假設2005年同2009年的家庭組合是一樣。如果有每個收入組合的適齡學生人數變化,情況會比較清楚。


原帖由 Tommy 於 11-1-11 14:30 發表


呢條數我琴晚計左好耐,運算邏輯幾複雜,我的運算方法可能有漏洞,但算出來的結果和結論應該無嘜點錯。

但表內的「升讀大學人數」應該包含了副學士或其他課程,假如獨立去睇每間大學或每個學系,可能又有另一幅picture.

To ...

作者: Tommy    時間: 11-1-11 18:44

原帖由 friendlyguy 於 11-1-11 17:14 發表
我相信有漏洞,因為你的計算是以家庭作單位,而每個家庭的組合都不同,有些家庭有多個適齡學生,有些家庭一個也沒有,而這個計算是假設2005年同2009年的家庭組合是一樣。如果有每個收入組合的適齡學生人數變化,情況會比較清楚。 ...


同意!我的運算只是考慮table裡的數字變化,table外的所有因素都假設不變。當這些因素有變時,結果便不一樣。

最準確應該是計算組別內的適齡學生人數變化,而唔係家庭數目,但這是個unknow, 可能連統計署都無這數據。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1-1-12 00:58

原帖由 annie40 於 11-1-11 13:27 發表
囝囝爸,

您真是位正气非常的好爸爸, 当其他家长努力不断为自己孩子优累, 担心未能给于最好的教育, 您却不厌其烦提醒我们社會之不公, 和对弱势孩子的关注.  这种悲天悯人的性格, 难得啊! 令郎是个特别的男孩, 必以 ...


Annie :

不說得正氣, 是覺對將來社會發展有關連, 小兒會處身其中. 又我對育兒沒什麼得著分享, 喜閒聊教育問題而已.

和我個人經歷也有關係.  最近幾位此版家長常客談到童年往事, 有些道出不愉快, 有些艱苦, 但都有今天成就, 能有閒樂於分享個人或育兒心得.  我比較幸運, 雖生於普通人家, 從小未受飢寒之迫, 學習之苦, 父母愛我, 兄弟姊妹自小至今親近和睦.  我自小見不少親朋困苦, 在惡劣環境長大成材, 見現今時勢, 因有感焉.

你說現今社會的幫助是存在的.   但我們能多方主動啟發子女興趣動機, 窮苦孩子只能單一自發, 因其父母受多方面局限.  對這些孩子來說, 學校最能啟發學習動力和目標, 才有誘因在困境下自發學習.  但現今教育制度, 世襲加現今競爭下的考核入學, 由幼兒或小一而始.  大學起跑線止步, 現已源自小時分流, 你叫弱者在漫長12年學習中,  如何去追去趕上我們時日皆有扶持的子女.   現我又想起芬蘭教育之輕拔尖重補底教育.

對社會而言, 不少可刻苦工作的人材自小埋沒了, 將來小兒工作的社會, 充斥著大量80、90後有學歷慣安逸舖排的上司和下屬, 境況如何, 我真不知道?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2 12:01

原帖由 Tommy 於 11-1-11 03:10 發表
如果考慮同期「升讀大學人數的增幅」,可能有不同的結論。

根據表內的數據,「升讀大學人數」由2005年的82,600人,增至  2009年的95,400人,增幅是15.5%.

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幾乎一樣,都是230萬個左右。理論上,如其他所有因素不變,同期內每一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升讀大學人數 ÷該組別家庭總數)的增幅都應該是15.5%.

少於$10,000入息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是:

[(14,000 ÷ 650,000) ÷ (13,300 ÷ 680,000) – 1] x 100%

= 10.1%


$10,000至 $19,999入息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是:

[(26,800 ÷ 620,000) ÷ (26,400 ÷ 680,000) – 1] x 100%

= 11.3%


以上兩個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都低於同期的「升讀大學人數增幅」。

我的結論是,2005年至2009年間,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人數」是增加了,「升讀大學機會」都增加了,但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10.1%, 11.3%)比同期全港「升讀大學機會增幅」(15.5%)為低。

以上的運算是基於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都是230萬個左右,以及所有其他因素不變。如我的邏輯有錯漏,希望各位指正


Dear Tommy

Sorry for replying to you today as it was too late after coming back from the cinema yesterday night.

見到你的回應真高興,因近日寫多了遊戲文章,幾驚自己已經到咗講乜都俾人當係傻話嘅境界,唔駛點理。

你計的數冇錯,但冇計晒。

首先讓我們猜度入大學比例高了原因。其實都是Econ 101的理論。我們可假設2005到2009香港入入大學的渴求程度沒多大改變,那麽入大學比例平均增高15%主要原因可能是下面幾個:

1. 香港人富有了;
2. 政府政策收效;
3. 供應多了。

無論哪一點,政府其實都可以大吹特吹。

看來我們都同意用入大學人數除以住户數來做粗畧比較,故且名之「入大學比率」,我將所有收入組別2005及2009的入大學比率計算如下:

   收入($)                     2005         2009       + %

﹤10,000                     19.6%      21.5%   10.1%  
10000 to 20,000          38.8%      43.2%   11.3%
20,000 to 30,000         41.0%      46.5%   13.4%
30,000 to 40,000         39.5%      49.2%   24.4%
﹥40,000                     54.8%      60.8%   10.8%

Total                           35.9%      41.3%   15.3%

收入3萬至4萬是一個 distortion, 大概如其他網友所說,由高等教育其它產品突增引致。

而且,香港可以因以為傲的是,除特別貧困(﹤$10,000)或較富裕(﹥$40,000)的家庭,入讀大學的比率其實出入不大。

家庭結構因素影響應不會太大,就算有影響,對政府會更有利,因低收入家庭子女數比一般家庭會稍高。

[ 本帖最後由 uncleedward 於 11-1-12 12:05 編輯 ]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1-12 13:47     標題: 回復 2# 囝囝爸 的帖子

對社會而言, 不少可刻苦工作的人材自小埋沒了, 將來小兒工作的社會, 充斥著大量80、90後有學歷慣安逸舖排的上司和下屬, 境況如何, 我真不知道?

囝囝爸:  
谢回复!  
今天要见老师, 明天有空再分享数个80、90後有學歷慣安逸的孩子故事, 马上令您对有家教的儿子满有信心.  "物 競天择, 适者生存 "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2 13:55     標題: 回覆 1# uncleedward 的文章

冇意為政府辯論,但今次單看數字表面,真係踩唔落。

唔再多講,廢事劉兆佳打電話嚟叫幫手唔知點推。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1-12 23:11     標題: 回復 18# uncleedward 的帖子

For household incomes >40000 families, they have better resources and more kids study overseas.....so the growth % lower than the average. My intrepretation only.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1-13 11:47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11-1-12 12:01 發表
首先讓我們猜度入大學比例高了原因。其實都是Econ 101的理論。我們可假設2005到2009香港入入大學的渴求程度沒多大改變,那麽入大學比例平均增高15%主要原因可能是下面幾個:

1. 香港人富有了;
2. 政府政策收效;
3. 供應多了。
無論哪一點,政府其實都可以大吹特吹。


uncle  將普及教育,香港人富有了都歸功政府, 完全忽視不同組別增長不平衡,貧富差距拉闊問題,.....我可以肯定uncle做高官潛質絕對比曾特首更稱職, 絕對可以"做得更好呢份工"...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1-13 12:46

谢谢大家分享数据!  香港是个颇分化的社会. 难得是以下三条文题是山顶大法官到牛头角顺膄会答 ' 不同意 ' 是奇迹啊 !

a) 董建华是个英明领导人
b) 陈振聪是个绝世好丈夫和好情人
c) 香港十多年教育改革, 空前成功.

朋友是教育局中层官员, 五年前曾讯问可相信其推销的教育政策, 当时朋友苦笑曰: 当然不, 局中同事更諷刺升中派位方法是'幸運大抽獎'.  然高层官员的孩子们已大学毕业了, 他们是听不到, 看不见家长苦恼的. 基本是教育改革者在推动他们也难以相信的教育改革. 用生产效率成本管理教育事业

后来他的女兒考进名直资中学, 每天从九龙坐的士往港岛上学.对名校意见是同学仔转数好快, 学习生活也愉快.

Uncle, 您家在中西区, 有没有机会西区用公投决定英皇中学不用減班. 据闻现英皇校长压力极大. 上头迫得紧. 梁振英好像是英皇旧生. 还有谁可帮忙.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11-1-12 13:55 發表
冇意為政府辯論,但今次單看數字表面,真係踩唔落。

唔再多講,廢事劉兆佳打電話嚟叫幫手唔知點推。

作者: judy    時間: 11-1-13 12:49

我有一同學在政府部門做統計師,好久沒有联系,如再見面,真要向他投訴一下,看看下表:

<10000           68萬        13300 (16%)
10000-19999   68           26400 (32%)
20000-29999   40           16400 (20%)
30000-39999   21             8300 (10%)
>40000           33          18100 (22%)
總計                230         82600 (100%)

留意紅色字,是不是誤道: 高收入人士入大學率少於清貧人士呢?不計基數,呢个表有何意義呢?

Uncle,

列咁式,但計錯數,應是:

﹤10,000             1.96%      2.15%   10.1%
作者: dolala    時間: 11-1-13 13:33

基本上我個人認為最支持教育要講效率既,反而係中上層家長......
作者: October.    時間: 11-1-13 15:19

窮人就輸在沒錢供子女到海外升學,近年來我知道的身邊的同事鄰居親戚的孩子到海外讀書的數字很驚人,除了一個沙官10優狀元得到美國名校的獎學金外,有兩個中4到英國的是公務員家庭(成績很差),其余的都是會考衰咗,屋企供得起,就咁做咗大學生。

常理推算,18%能上本地大學,基本這些人都是學習能力強的聰明仔聰明女,窮人富人在頭18%的比率上應是均等的,有的人說富人有錢補習,學習成績就會比較好。我的看法是,在平均水准上富人的成績會強過窮人,但是,在個體上、在頭18%的優等生上,富人不會有特別優勢,學習靠天資和個人努力,女兒上中學後,我有很深的體會,補習在小學很有用,初中補得好的也可以有進步,但是,面對高中艱深的課程,要將一個成績在頭40%(不錯了)補到頭18%,我很懷疑,成功率有多大?基於這個理由,富人的財力優勢,要爭進頭18%的精英身上效用很低。

我認識一個“窮人”,當年在呂明才中6-7成績保持全班頭5名,唯一高考前要補習的是英文,家裏再節衣縮食也支持她。

[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11-1-13 18:16 編輯 ]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1-13 18:04

原帖由 October. 於 11-1-13 15:19 發表
窮人就輸在沒錢供子女到海外升學,近年來我知道的身邊的同事鄰居親戚的孩子到海外讀書的數字很驚人,除了一個沙官10優狀元得到美國名校的獎學金外,有兩個中4到英國的是公務員家庭(成績很差),其余的都是會考衰咗,屋企供得起,就 ...


谢谢October的经验分享!

你说的是18%的優等生上,富人不會有特別優勢,佷同意. 望我孩子高中时仍会努力.另国内外大学水平亦参次, 望其能念喜欢的学科.

实际是富人可以用快速方法把事情办妥. 用各方面能力解绝问题, 做法很合理.
结果是完全不须和不会跟本地生.




是选择多, 也会因为方便,容易走歪路. (按不同人观点,可说是正路), 我还是喜欢凱琳妹妹立下好模范.


闲谈间问印度同学妈妈, 孩子才十一岁, 打算往那里念中学? (初中生往寄宿是平常事).
答案是rinceton.
以为听错了, 再问是英国的boarding school 吗?好像未听过?然后她说是美国的Princeton University. 因爸爸是旧生,也是学校是怎么委员长, 因此孩子一定往Princeton`读书了.
这就是多选择的好处. 老早就把事情落实了.
作者: csy_ma    時間: 11-1-13 19:13

原帖由 dolala 於 11-1-13 13:33 發表
基本上我個人認為最支持教育要講效率既,反而係中上層家長......


同意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4 00:56

原帖由 judy 於 11-1-13 12:49 發表
列咁(啱?)式,但計錯數,應是:

﹤10,000             1.96%      2.15%   10.1%


如果呢個表係post喺教育局嘅statistian砌出嚟嘅話,怪唔知得同樣係 statistian 出身嘅任志剛值多咁多錢。

我的 statistics 當然同我嘅邏輯知識同樣粗疏,但該組數字是故意的,只需將你的數字小數點移一移就是我的數,數字大啲心理上易比較啲。而且我們只看不同收入家庭組別之間的比較及其增長率,小數點點係邊我就粗疏處理了。

[ 本帖最後由 uncleedward 於 11-1-14 00:59 編輯 ]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4 01:21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1-13 11:47 發表


uncle  將普及教育,香港人富有了都歸功政府, 完全忽視不同組別增長不平衡,貧富差距拉闊問題,.....我可以肯定uncle做高官潛質絕對比曾特首更稱職, 絕對可以"做得更好呢份工"... ...


有時飲多咗我都有咁嘅錯覺,但珠玉在前,要等孫公退休先至有得諗。唉,既生瑜,何生亮。

[ 本帖最後由 uncleedward 於 11-1-14 01:22 編輯 ]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4 10:59

睇校外評核報告,咁正面嘅其實不多見:「學生品性純良,尊敬師長,待人有禮,能主動跟來賓打招呼,自我形象正面,表現自信。他們受教,遵守校園生活規則,秩序良好,投入學校生活,對學習感興趣,樂於參與課堂活動,亦喜愛閱讀。學生不論背景,均能彼此接納,融洽相處。領袖生具責任感,樂於執行職務,能謹守崗位,表現稱職。服務生富服務精神,高年級學生關顧低年級同學。」

入鮮魚行學校網頁看一看,你就會感受到校方係幾咁落力撑住間學校。學校目標係培育未來社會領袖,富人的祖先,其志可嘉。你也會感受到,一間人數不多的學校,社會各種資源向之傾斜的幅度,實在驚人。乜都唔駛錢,重送呢棣,送嗰樣,閱讀計劃嘅獎品係坐直升機遊維港,其它學校多數紙一張。以香港人貪便宜的性格,派包米都搞到要有人送入醫院,點解呢勻有錢唔識執?

介紹自己學校,第二句就係「由港九鮮魚行總會主辦」,第三句就係「校董會成員大部份是魚販」,真係攞命。試問係SPCC門口排隊嘅家長有幾多知道SPCC係聖公會學校?Tommy 同 csy_ma 喺另一邊講緊嘅羅氏基金,我喺佢嘅網頁都唔知點揾羅定邦個名出嚟。駛唔駛咁强調鮮魚行三個字呀?再者,你有冇見 DB/GS 話自己校董會成員係乜?講嚟做乜? 招客抑或趕客?鮮魚,咁「死魚」呢?其它唔「鮮」唔「死」嘅家長呢?就算要提,魚販可唔以改為「從事鮮魚批發及零售」呢?

扶貧形象無問題,學生大部份是新移民更加無問題。不少傳统名校前身都是抉貧學校。Tommy 同 csy_ma 傾緊嘅福建中學,廿年前一般人對呢間左派學校中的小弟弟眼尾都唔望一下(阿爺要睇都要照顧港島嘅培橋、九龍嘅香島呢啲老大哥先啦),學生唔駛講,多為新移民。十年河西,早已與老大哥平起平坐,重有本事搞掂臻美班「kiu 口 cham 手」嘅家長添。

[ 本帖最後由 uncleedward 於 11-1-14 11:01 編輯 ]
作者: cow    時間: 11-1-14 11:12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11-1-14 10:59 發表
重有本事搞掂臻美班「kiu 口 cham 手」嘅家長添。

唔明臻美班家長點會支持福建接收臻美, 臻美跟福建教學理念好唔同.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4 11:18

講起學校名字,忽發奇想。「東張西望」可以諗吓走去問喺DB/GS門口排緊隊嘅家長,睇吓有幾多串得出D代表邊個字同埋點讀。校方亦可考慮以此作 first round screening, 起碼可以嗰年慳一半功夫。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1-14 11:36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11-1-14 11:18 發表
講起學校名字,忽發奇想。「東張西望」可以諗吓走去問喺DB/GS門口排緊隊嘅家長,睇吓有幾多串得出D代表邊個字同埋點讀。校方亦可考慮以此作 first round screening, 起碼可以嗰年慳一半功夫。 ...


我知DBS 代表 星展銀行:-)
有甘大間銀行撐, 入到去讀實冇死啦...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4 11:45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1-14 11:36 發表


我知DBS 代表 星展銀行
有甘大間銀行撐, 入到去讀實冇死啦...


咪認叻住。嗱,唔google,你又知唔知星展DBS嘅英文全寫係乜?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1-14 11:59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11-1-14 11:45 發表


咪認叻住。嗱,唔google,你又知唔知星展DBS嘅英文全寫係乜?


唔google,肯定唔知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4 14:12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1-14 11:59 發表


唔google,肯定唔知


你舉的,是又一例子。新加坡政府個招牌咁硬淨,新加坡發展銀行跳出新加坡都效法HSBC,寧用DBS三個字母。
作者: 游詠慈    時間: 11-1-14 14: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4 15:18

原帖由 游詠慈 於 11-1-14 14:50 發表

明白你的是說笑, 但是也反映了少許閣下可能未明白或想像貧窮的難處; 看過電視上的介紹 (幾年前, 可能現在也是如始?); 學校對小朋友能夠完成功課的有些獎勵是日常食品, 例如是罐頭食品等, 那是否反映了可能有部份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根本是很差的.

你可以想像到這一點嗎 ?


唔駛想像呀,校方有數字,一半學生攞綜援。

但扶貧學校唔止鮮魚行一間,但其得到的資助,其它難項其背而矣。

點解講起窮,唔可以嘻嘻哈哈,我哋成日講「千金難買少年窮」,唔通又係空話?「自我形象正面,表現自信。」睇嚟你要向鮮魚行學生學吓,做人咪咁敏感。

除咗叫女兒做義工外,我兩個老嘢都有。同家境稍不如自己的人相處,一律平常心相待,從不敢以悲天憫人面孔打扮自己。

[ 本帖最後由 uncleedward 於 11-1-14 20:35 編輯 ]
作者: 游詠慈    時間: 11-1-14 16: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1-14 19:39     標題: 回復 31# uncleedward 的帖子

RTHK-1, Sunday morning 0800, Chee Suk Mui interview the principal of 鮮魚行學校. The trailer seems to be fun. Don't miss it.
作者: csy_ma    時間: 11-1-14 20:20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11-1-14 15:18 發表


從不敢以悲天憫人面孔打扮自己。

呢D係唔係中大既精神?
作者: csy_ma    時間: 11-1-14 20:36

原帖由 游詠慈 於 11-1-14 16:27 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cle Edward,

你是否不能接受我的批評? 那我以後不批評你好嗎?
為何你每次回應我的東西, 不能像回應其他網友那樣風趣哩?

每次都好像有點兒怒氣的(我的主觀) , 有沒有發覺 ?

...


游兄:

旁觀者而言,我覺得您的確偏於主觀。有時也很喜歡您的幽默和敏銳,但是敏銳是柄雙面刃,看到您把自我形象在瞳孔中放大,很有點可惜。
大家都是在虛擬空間萍水相逢的人,何需一時封偶象,一時又備受傷害?
我覺得,以您的學養修為,根本無需虛怯得那麼在乎別人不見得有心的蛛絲馬跡?現在才有點明白為什麼您之前為何有讓您那麼不平的網上遭遇。我喜歡您有時的意見表達呵,也覺得您有足夠聰明才智駕馭自己的善感觸覺和偏於自憐反照,懇請您
眼光再放開一點,多跟我們分享像您在囝囝校網所說的教仔心得,好不好?我真覺得Uncle沒什麼針對您的言語 都聊得好好的,何妨吟嘯且徐行?退一步海闊天空,再回首,大概會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

能否請您抽離一點平心再看看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4 22:31

原帖由 游詠慈 於 11-1-14 16:27 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cle Edward,

你是否不能接受我的批評? 那我以後不批評你好嗎?
為何你每次回應我的東西, 不能像回應其他網友那樣風趣哩?

每次都好像有點兒怒氣的(我的主觀) , 有沒有發覺 ?

...


正如 csy-ma 所說的,在網上萍水相逢,大家咁高咁大。再講一次,有錯必認,重會大大聲認,快快趣認。

我確不知我甚麼地方冒犯你。是不是我有些 posts 沒有回你?但你一係要我做論文,一係抽象到完全超過我理解力,非不為也,實不能也。你無謂太敏感。BK這裏早有分工,大塊頭理論揾 ChiChiPaPa、 囝囝爸;閱讀揾 eviepa、stccmc;中文揾 csy_ma;講詩詞歌賦揾 joenjac;溫情揾 wunma;逆耳忠言揾 judy,我就喺側跟執頭執尾,担担抬抬,敲敲邊鼓,實無需太理會我。

我在這裏有個習慣,對我謬讚的 posts 大多不回,因唔識回,所以順帶向 csy_ma, annie40 等網友講聲。又如 judy 對我,我講十句佢都唔回一句,揾深圳兄弟催佢過數,重俾佢揾人拉咗我啲兄弟,我都唔敢幫佢計。

你太敏感,若我對你如對囝囝爸、eviepa、samuel89 及 judy 般的頂撞,你又是否真的受得了?

[ 本帖最後由 uncleedward 於 11-1-14 22:39 編輯 ]
作者: 游詠慈    時間: 11-1-15 0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游詠慈    時間: 11-1-15 01: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ommy    時間: 11-1-15 20:03     標題: 轉載家長網友的分析

有家長網友PM小弟,分享他(她)對論題的分析,我覺得他的分析好全面和仔細,獲他的同意後,現轉載如下,讓更多家長了解他的觀點。

--------------------------------------------


[tr][/tr][tr][/tr]
2005年數據之分析:
家庭入息住戶數目(a)升讀大學人數 (b)平均每戶升讀大學人數
  (升讀大學機會)(c= b/a)
不同家庭入息升讀大學機會之比較
(相對之升讀大學機會)
d =ci/c1+c2+c3+c4+c5)]  X 100%


1 <$10,000   680,000   13,300   0.01956  10.09%

2    $10,000 - 19,999   680,000   26,400   0.03882  20.04%

3   $20,000 –$29,999   400,000   16,400   0.04100   21.16%

4   $30,000 –$39,999   210,000   8,300   0.03952   20.40%

5  >$40,000   330,000   18,100   0.05485   28.31%

總計   2300,000   82,500   0.03587 (整體平均)   100%


[tr][/tr][tr][/tr]
2009年數據之分析:
家庭入息住戶數目(a)升讀大學人數 (b)平均每戶升讀大學人數
  (升讀大學機會)(c= b/a)
不同家庭入息升讀大學機會之比較
(相對之升讀大學機會)
d=[ci/c1+c2+c3+c4+c5)]  X 100%
1   <$10,000   650,000   14,000   0.02154   9.74%

2   $10,000 –$19,999   620,000   26,800   0.04323   19.54%

3   $20,000 –$29,999   400,000   18,600   0.04650   21.02%

4   $30,000 –$39,999   240,000   11,800   0.04917   22.23%

5   >$40,000   400,000   24,300   0.06075   27.47%

   總計   2310,000   95,500       0.04143 (整體平均)   100%


[tr][/tr][tr][/tr]
家庭入息2005年平均每戶升讀大學人數
(升讀大學機會) (a)
2009年平均每戶升讀大學人數
(升讀大學機會) (b)   
增幅
c = [(b-a)/a] X 100%
1   <$10,000   0.01956   0.02154   10.12%

2   $10,000 –$19,999   0.03882   0.04323   11.34%

3   $20,000 –$29,999   0.04100   0.04650   13.41%

4   $30,000 –$39,999   0.03952   0.04917   24.40%

5   >$40,000   0.05485   0.06075   10.76%

      整體平均   0.03587   0.04134   15.25%


分析:
1. 以上統計數據包括在香港及海外入學的大學生數字,但不包括副學士及其他非學位專上課程。

2. 於2005年,極低收入家庭(<$10,000) 之「相對之升讀大學機會」明顯比其他組別低 (只有10.09%)。

3. 於2005年,除了最高收入家庭組別「相對之升讀大學機會」特別高 (28.31%),而其餘三個中間收入家庭組別之「相對之升讀大學機會」均十分接近 (分別為 20.04%, 21.16% 及 20.40%)。

4. 可是到了2009年,最低及最高組別之「相對之升讀大學機會」比起其他組別分別仍然特別低(9.74%)及特別高(27.47%),而中間收入家庭組別之「相對之升讀大學機會」卻因應家庭入息增加而開始拉開距離(分別是 19.54%, 21.02% 及 22.23%)。

5. 比較2009年 2005年,各組別之「升讀大學機會」均有上升,但只有收入家庭組別 ($30,000 - $39,999)之增幅(24.4%)超越整體平均增幅(15.25%)。

6. 整體升讀大學人數由2005年之82,500人增到 2009年之95,500人,其原因除了本地大學學額增加外,還有是香港整體經濟上升,有較多收入較高之家庭有能力及比以往較願意安排子女往外國升讀大學。

7. 比較2009年 2005年,各組別之「升讀大學機會」之增幅,會發覺個別收入家庭組別之增幅隨着家庭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此趨勢止於收入家庭組別 ($30,000 - $39,999),反而去到最高入家庭組別(>$40,000) ,其增幅只有10.76%,跟最低收入家庭組別(<$10,000) 之增幅 10.12%差不多,其原因可能是最高入家庭組別之升讀大學人數原本已很高及已接近飽和,因此增幅之上升空間有限。

[ 本帖最後由 Tommy 於 11-1-15 20:41 編輯 ]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1-18 16:30     標題: 回復 31# 囝囝爸 的帖子

囝囝爸:

大量80、90後有學歷慣安逸舖排的上司和下屬, 境況如何, 我真不知道?
- 本想分享我见的有學歷安逸孩子的荒谬事, 但涉及一些友辈私隐, 还是少说为妙.

- 最近晚上经港大饭堂, 发现讲国语和英语的学生竟然比广东话多, 听闻港大的 non-jupas 额度是无限额的, 头18%本地莘莘学子欲争进优质学付, 机会已否减低了? 清贫学子的路会否更难走? 这现象更须正视.

Annie
作者: 游詠慈    時間: 11-1-18 17: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unma    時間: 11-1-18 17: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1-18 17:58     標題: 回復 6# 游詠慈 的帖子

游詠慈:  欢迎你的回来!
作者: uncleedward    時間: 11-1-19 08:48

原帖由 游詠慈 於 11-1-18 17:15 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cle Edward,

我只是路過的, 并沒有要在這裏佔一個席位的, 如果得罪了你, 請你不要動怒, 好嗎? 網下是一率直之人, 網上亦如是.

莫怪游詠慈之天真愚昧吧, 謝謝.

你的名字 ...


Dear 游詠慈

你的 posts,很多網友和我都看得丈八金剛,我最後想得一可能性:不會是有人用我的名字與你 pm 吧?正如某網友說,我是愛「攞彩」的人,pm 最多得一人掌聲,不化算。
作者: 游詠慈    時間: 11-1-19 0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ow    時間: 11-1-19 10:05

原帖由 annie40 於 11-1-18 16:30 發表
- 最近晚上经港大饭堂, 发现讲国语和英语的学生竟然比广东话多, 听闻港大的 non-jupas 额度是无限额的, 头18%本地莘莘学子欲争进优质学付, 机会已否减低了? 清贫学子的路会否更难走? 这现象更须正视.

香港的PhD學生, 大多來自國內.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