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2024 DSE 疑難 [打印本頁]

作者: Ving    時間: 22-6-26 13:12     標題: 2024 DSE 疑難

大家好,事情是咁的。

這幾天大家都對2024 Dse 可在大陸應考討論得沸沸騰騰,我也是2024 Dse 應考的家長,對這政策也存在很多疑問,如增加了多少考生,對本地考生影響,改卷,作弊,認受等問題。

話說回來,小兒現讀某一Band 1 英中Form 4,初中成績維持級五內,選讀了化,物,經濟,延數2,因經濟問題,所以一直打算留港讀大學,當初學校提供IAL也没有選。但現在新的政策下,也不得不想想後備方案。

想問如同時自修GCE AL 是否一個可行後備方案?如因考生多了而摘星機會少了甚或有什麽差池?GCE AL 是否可考英,數,延數,化,物便可用來以non jupas 報香港的大學或外國大學?分幾次考也行,只要中六前考畢便用來報2024 大學?另同時間讀dse 和自修gce AL 會否太難?

謝。

作者: Poyau    時間: 22-6-26 13:48

Ving 發表於 22-6-26 13:12
大家好,事情是咁的。

這幾天大家都對2024 Dse 可在大陸應考討論得沸沸騰騰,我也是2024 Dse 應考的家長, ...

AL Maths FM Phy Chem 報大學可以
有大學要求各科一齊考 不能分開考

中英語文要求視乎大學 不一定 AL
通常英文接受 IELTS 中文 GCSE

作者: happyfamilybaby    時間: 22-6-26 14:26

Ving 發表於 22-6-26 13:12
大家好,事情是咁的。

這幾天大家都對2024 Dse 可在大陸應考討論得沸沸騰騰,我也是2024 Dse 應考的家長, ...
如果自修GCE AL,是否都係考DSE咁多科?GCE係幾時考,如果DSE之前就不建議。
作者: Ving    時間: 22-6-26 14:42

所以想問GCE AL 如分中五,中六兩年考是否可行?如果考IAL會否簡單些,認受性和效果會否一樣?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2-6-26 14:48

happyfamilybaby 發表於 22-6-26 14:26
如果自修GCE AL,是否都係考DSE咁多科?GCE係幾時考,如果DSE之前就不建議。

同一年只可用 jupas or non jupas 報本地大學,不能同時用 dse and AL,AL 係 non jupas

作者: 7-seven    時間: 22-6-26 14:59

廣深開設DSE班嘅全日校目前近20間(唔計培訓機構),第一屆保守估計以千計,留港唸大學就專心DSE經JUPAS入U,應該唔可以腳踏兩條船J/NJ。人嘅精力有限,你仔成績Top問題唔大。

作者: Ving    時間: 22-6-26 15:15

其實都吾想搞咁多嘢,專心等阿仔讀好個文憑試,但正苦又突然刹出啲咁嘅政策,資訊又不清,所以想看看之前有什麼對策或準備。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2-6-26 16:03

Ving 發表於 22-6-26 15:15
其實都吾想搞咁多嘢,專心等阿仔讀好個文憑試,但正苦又突然刹出啲咁嘅政策,資訊又不清,所以想看看之前有 ...

除非你孩子好偏理科,對中英文科和通識唔夠信心,否則又無須考慮AL。我一直都建議選非dse一定要兩手準備,本地大學 non jupas 收生政策唔知会不会隨時有變化,好似今次咁就毫無諮詢就推出。

作者: Poyau    時間: 22-6-26 17:44

Ving 發表於 22-6-26 14:42
所以想問GCE AL 如分中五,中六兩年考是否可行?如果考IAL會否簡單些,認受性和效果會否一樣? ...

AL 各科可否分兩年考視乎大學要求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22-6-26 18:30

首先要留意,同一年只能Jupas 或non Jupas
即係話,你有3個選項;
1. 你孩子係要好優秀,中五或之前用IAL報non Jupas,中六有需要再報Jupas
2. 你孩子中六全攻IAL,報NJ棄Jupas (dse考唔考都不能報Jupas)
3. 唔攪咁多嘢,只報Jupas

咁首先你要評估吓趕唔趕得切準備先。如無join學校IAL,自己準備,補習係燒銀紙嘅事(好叻嘅的確可考慮100%自修)

作者: Ving    時間: 22-6-26 19:54

請問選項一如中五報ial以NJ身份報香港的大學,最少用幾多科報?
另有感而發,一向少留意香港教育政策發展,乜而家有任何重大政策改變,出張公告就算,諮詢,解說,連立法會也不用去討論?連日來也冇相關官員作解釋,是否沉淪到這地步,定有所誤會?

作者: ElaiUKStudy    時間: 22-6-26 21:24

Ving 發表於 22-6-26 19:54
請問選項一如中五報ial以NJ身份報香港的大學,最少用幾多科報?
另有感而發,一向少留意香港教育政策發展, ...

除了醫料要4科,一般要3科,最好每間每科看看要求,做好計劃。但如果太多人轉去NJ, 大學會唔會有壓力要有個上限收NJ 學生呢?

作者: hohoho36    時間: 22-6-26 21:49

Ving 發表於 22-6-26 19:54
請問選項一如中五報ial以NJ身份報香港的大學,最少用幾多科報?
另有感而發,一向少留意香港教育政策發展, ...

我心中亦有相同的疑問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2-6-26 22:42

ElaiUKStudy 發表於 22-6-26 21:24
除了醫料要4科,一般要3科,最好每間每科看看要求,做好計劃。但如果太多人轉去NJ, 大學會唔會有壓力要有 ...

近年已經好多聲音,暫時只得港大醫科講了收最少75% dse,但這二三年都收唔足。

作者: Azzurro    時間: 22-6-26 22:57

Ving 發表於 22-6-26 19:54
請問選項一如中五報ial以NJ身份報香港的大學,最少用幾多科報?
另有感而發,一向少留意香港教育政策發展, ...

呢個提供試場便利我覺得確實無需要向市民多解析。。
本身來香港考試都好方便,呢個根本不是大陸香港人考慮大陸讀 dse 嘅考慮


討論火熱係建基於以後會否進一步開放的擔憂
呢個當然需要咨詢。。


作者: Ving    時間: 22-6-27 00:30

提供考場方便可以理解,但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卻沒有清楚說明,令考生及家長產生不少疑問。新一界正府加局加問責官不是說過希望日後政策要更有效向市民,社會溝通,解說,交待嗎?
作者: pccw2017    時間: 22-6-27 10:26

Ving 發表於 22-6-27 00:30
提供考場方便可以理解,但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卻沒有清楚說明,令考生及家長產生不少疑問。新一界正府加局 ...
對, 不只要解釋疑慮, 還要一些承諾只給港人子弟考DSE
作者: Poyau    時間: 22-6-27 10:48

pccw2017 發表於 22-6-27 10:26
對, 不只要解釋疑慮, 還要一些承諾只給港人子弟考DSE

非本地考生可以考 DSE 用 NJ 報大學

疫下跌兩年 非本地考生回升
https://m.mingpao.com/pns/教育/article/20220624/s00011/1656007758687/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DSE)不限香港或內地學生報考,內地生現時可以自修生身分來港考DSE。根據考評局昨日回覆,2022年有316名持非香港身分證的DSE考生,比2021年的204人按年增加55%。

內地應試機構稱易過高考

有內地生入讀教育機構開辦的DSE應試班,選擇不考內地高考,以DSE成績直接報讀本港大學或往海外升學。據有關機構簡介形容,DSE優勢在「每年不到5萬人報考,相比內地千萬考生而言,避免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又說「除了英語科難度大之外,中文、數學、歷史等學科,比內地高中課程容易,內地生更容易取得高分」。

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總校長吳育智表示,內地推出DSE課程的補習社,對象是一些追求國際升學的學生。但他認為DSE亦不容易,估計一般內地生熟悉高考學制,「要自修(DSE)好辛苦」。

一直有內地學生報考本港DSE,據考評局備存持非香港身分證報考DSE考生數字,2019年有396人,新冠疫情下的2020及2021年回落至283及204人,至2022年截至6月回升至316人。考評局補充,不能單憑考生於報名時提交的身分證明文件類別確定其是否為內地生或居民。

作者: Ving    時間: 22-6-27 11:02

坦白講,如果政策有變,官員一早解說其影響,家長學生們可早有準備。譬方說如報讀整個文憑試前,可考慮IAL ,IB到外國升學,雖說成本高了,但始終對學生,家長是一個選擇。現在給人印象快刀斬亂蔴,霸王硬上弓,資訊又不清,十分混亂。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22-6-27 13:59

Ving 發表於 22-6-27 11:02
坦白講,如果政策有變,官員一早解說其影響,家長學生們可早有準備。譬方說如報讀整個文憑試前,可考慮IAL  ...

唔係風涼話,但真心建議你睇開d

早幾年polyu 突然在open day宣布中文變三寶preferred subject , weighting x10,在場目睹家長報導有家長激動到call醫護(當屇考生剛升中六)
今年港大無耐之前突然宣布商學院有修第7科會加分(當屇考生連dse都考完了)

事實就係,制度嘅嘢話變就變,只能接受

作者: Poyau    時間: 22-6-27 14:58     標題: 回覆樓主:

符合 JUPAS 本地生資格
潛在內地 DSE 考生人數唔少

內地女性在香港所生的活產嬰兒數目
DSE | 出生 | 單非 雙非 其他^
--------------------------------------------------------
2019 | 2001 | 7,190 620 N.A.
2020 | 2002 | 7,256 1,250 N.A.
2021 | 2003 | 7,962 2,070 96
--------------------------------------------------------
2022 | 2004 | 8,896 4,102 211
2023 | 2005 | 9,879 9,273 386
2024 | 2006 | 9,438 16,044 650
2025 | 2007 | 7,989 18,816 769
2026 | 2008 | 7,228 25,269 1,068
2027 | 2009 | 6,213 29,766 1,274
2028 | 2010 | 6,169 32,653 1,826
2029 | 2011 | 6,110 35,736 2,136
2030 | 2012 | 4,698 26,715 1,786
-------------------------------------------------------
2031 | 2013 | 4,670 790 37
2032 | 2014 | 5,179 823 22
2033 | 2015 | 4,775 775 16
2034 | 2016 | 4,370 606 3
2035 | 2017 | 3,826 502 6
2036 | 2018 | 3,549 434 0
2037 | 2019 | 3,343 393 5
2038 | 2020 | 1,955 218 3
2039 | 2021p | 1,028 131 0

p 臨時數字
^ 沒有提供嬰兒父親居民身分的資料

http://ycdi.hkspc.org/wp-content/uploads/2015/02/population_20170630.png



http://ycdi.hkspc.org/wp-content/uploads/2022/06/Population_17012022a_13062022a.png



作者: Ving    時間: 22-6-27 15:41

喺香港做左幾十年人,都已經吾存在睇得開定睇吾開,如果睇吾開可能一早瓜左,祗喺覺得越嚟越無奈。尤其呢幾年,有錢有本事咪走囉,冇錢冇能力嘅咪留同忍。之不過觸動到教育,房屋等等大事呻多兩句,都知於是無補。
作者: licpd    時間: 22-6-27 16:11

本帖最後由 licpd 於 22-6-27 16:47 編輯
Ving 發表於 22-6-27 15:41
喺香港做左幾十年人,都已經吾存在睇得開定睇吾開,如果睇吾開可能一早瓜左,祗喺覺得越嚟越無奈。尤其呢幾 ...

     
作者: licpd    時間: 22-6-27 16:29

Ving 發表於 22-6-26 13:12
大家好,事情是咁的。

這幾天大家都對2024 Dse 可在大陸應考討論得沸沸騰騰,我也是2024 Dse 應考的家長, ...
IAL其實吾難, 但係雙非對NJ學位的影響係未知, 難估計既係你唔知内地讀書的單/雙非係咩打算? 有幾多會考DSE, IB 或IAL, 或者係吾打算落來香港讀大學.

我覺得Jupas 同NJ都可能競爭大著因爲大陸的港人子弟學校有些都有IB, IAL讀的.

作者: losoco    時間: 22-6-27 16:44

Ving 發表於 22-6-27 15:41
喺香港做左幾十年人,都已經吾存在睇得開定睇吾開,如果睇吾開可能一早瓜左,祗喺覺得越嚟越無奈。尤其呢幾 ...

其實你為小朋友揀得讀直資
應該有外地課程就揀
畀著係我,我就唔會畀錢讀DSE


作者: Ving    時間: 22-6-27 16:57

學校過往的畢業生比例上留港升學一直都維持高水平,加上經濟能力有限,所以沒有揀選NJ課程。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2-6-27 17:22

Ving 發表於 22-6-27 16:57
學校過往的畢業生比例上留港升學一直都維持高水平,加上經濟能力有限,所以沒有揀選NJ課程。 ...

孩子同自己,在能力範圍內盡力發揮啦,外在因素自己無法改變,就盡人事,聽天意。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27 17:48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6-27 17:51 編輯
Ving 發表於 22-6-27 16:57
學校過往的畢業生比例上留港升學一直都維持高水平,加上經濟能力有限,所以沒有揀選NJ課程。 ...

懇請恕我直言,如你孩子學校有 NJ 課程而楼主因為經濟能力有限而無揀選 NJ 課程,如樓主自修又如果要補習IAL 去 cover DSE 課程無 cover 嘅範圍,IAL 嘅補習費用比 DSE 貴好多的,比學校 NJ 課程相信可能更貴,你有這方面心理及財力準備嗎?除非樓主打算“真自修”唔洗補習 IAL

以下資料係2年前,给你参考以
IGCSE 補習社 (有唔少亦有提供 Online 補習)(以下係2020年單對單補習價錢)
HKExcel http://hkexcel.com/#/igcse
All Round Education (IGCSE: $550/hr)
https://www.allround-edu.com 有 Geog, Econ, Business
CANA Academy (IAL: $880/hr)
http://www.canaelite.com/en/page/regular --- 有 Geog, Econ, Business

EOK Academy https://www.eokacademy.com/english-courses-2/gce & https://www.eokacademy.com/about-us

ECA Education http://eca.hk/lincolnminster-hkcentre/

EStudy Education Centre (IGCSE: $580/hr; IAL: $720/hr) http://www.estudy.edu.hk/course/27

Magna Education Centre http://www.magna.edu.hk/site/index.php/course/igcse-gce-a-level/gce-a-level-elite-program

ARCH ACADEMY http://www.arch-education.com/1-year-fast-track-level-program

First Class https://firstclass.com.hk/tuition/  
Alpha Academy
http://alphaacademy.edu.hk/
NTK: https://www.ntk.edu.hk/zh-tw/
A Square (IGCSE: $720/hr) https://asquare.edu.hk/courses/igcse-ibmyp/
Think Ahead http://thinkahead.asia/courses/

ITS (IGCSE$690; IAL: $750/hr) https://www.itseducation.asia/services & https://www.itseducation.asia/staff

作者: nicolemummy    時間: 22-6-27 18:15

Ving 發表於 22-6-27 16:57
學校過往的畢業生比例上留港升學一直都維持高水平,加上經濟能力有限,所以沒有揀選NJ課程。 ...

你孩子應該還是中4,可選IAL stream,不是嗎?

作者: b3410    時間: 22-6-27 18:35

licpd 發表於 22-6-27 16:29
IAL其實吾難, 但係雙非對NJ學位的影響係未知, 難估計既係你唔知内地讀書的單/雙非係咩打算? 有幾多會考DSE, ...
原來多咗差唔多40% 合資格讀大學的資助學位。
即係可能8-9萬個畢業生,通過JUPAS or NJ 申請大學


咁問題唔係DSE,而係全部。。。。。而且如果留俾DSE學位足夠多的話,NJ可能會減少。要有心理準備去外國讀,或者返去內地讀。

作者: Poyau    時間: 22-6-27 19:15

b3410 發表於 22-6-27 18:35
原來多咗差唔多40% 合資格讀大學的資助學位。
即係可能8-9萬個畢業生,通過JUPAS or NJ 申請大學:surprised ...

八大 UGC 學位 每年15,000個
假設收足人
減去聯招八大學位 餘下為 NJ 本地生
咁計 NJ 本地生過去兩年少咗

聯招八大學位
2021年 13,889
2020年 13,408
2019年 13,276
2018年 13,586
2017年 13,504
2016年 13,238
2015年 13,100
2014年 12,801
2013年 14,088

2021年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384721/

2020年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264862/

2019年
https://stedu.stheadline.com/sec/article/21506/

2013-2018年
https://fs.mingpao.com/pns/20180814/s00006/0cd3f721c62cc7c3b65a7d753a1b9d64.jpg



作者: b3410    時間: 22-6-27 19:32

本帖最後由 b3410 於 22-6-27 19:35 編輯
Poyau 發表於 22-6-27 19:15
八大 UGC 學位 每年15,000個
假設收足人
減去聯招八大學位 餘下為 NJ 本地生

可以理解為,如果打算留港讀書,正路都係揀DSE?
2010 至2012年出世小朋友,大概等於 9萬人爭1.5萬個學位

作者: nicolemummy    時間: 22-6-27 19:35

Poyau 發表於 22-6-27 19:15
八大 UGC 學位 每年15,000個
假設收足人
減去聯招八大學位 餘下為 NJ 本地生



      

呢幾年既新聞都揾到。甘拝下風。

作者: licpd    時間: 22-6-27 19:49

b3410 發表於 22-6-27 18:35
原來多咗差唔多40% 合資格讀大學的資助學位。
即係可能8-9萬個畢業生,通過JUPAS or NJ 申請大學:surprised ...
多著幾萬個畢業生, 影響吾係只係DSE, NJ都有影響. 内地都有IB 同IAL讀. 香港人條路係窄著, 人又多著但學位又無變.
去外國讀錢對好多香港人未必係問題但國際關係緊張加上疫情, 都吾似以前甘easy decision. 可能第日返内地讀先係潮流.


作者: bbc2018    時間: 22-6-27 20:12

本帖最後由 bbc2018 於 22-6-27 21:28 編輯
Ving 發表於 22-6-27 16:57
學校過往的畢業生比例上留港升學一直都維持高水平,加上經濟能力有限,所以沒有揀選NJ課程。 ...

直資不是唔少人留學或移民嗎?
可能學校來緊GCE有位呢?

報紙呢2年成日話學校好多人走,討論區又成日話身邊朋友,學校多人走,有啲人話一班走一半,又話外國疫情穩定更多人走,幾個國家又放寛……



某些大學、老師之前震緊
作者: bbc2018    時間: 22-6-27 20:51

本帖最後由 bbc2018 於 22-6-27 21:09 編輯
losoco 發表於 22-6-27 16:44
其實你為小朋友揀得讀直資
應該有外地課程就揀
畀著係我,我就唔會畀錢讀DSE

有啲學校,唔少人想讀,但成績唔夠好,無得讀。不過並不是好成績就有興趣讀,留番吔位給真正有興趣的學生讀,最好
有啲學校GCE要求學生修理科……

作者: gigayan    時間: 22-6-27 21:17

Ving 發表於 22-6-27 16:57
學校過往的畢業生比例上留港升學一直都維持高水平,加上經濟能力有限,所以沒有揀選NJ課程。 ...

會唔會睇吓仔仔大學想讀邊一科?有啲科其實唔一定去大熱門如英、美、澳等國家讀,如果選其他無咁熱嘅國家,都一樣拎到專業資格,學費亦都唔係太貴。

或者叫啲小朋友自己都去睇吓研究下,佢哋年輕人有啲睇法同我哋老一輩唔同咗,有啲想法都幾創新,聽完我都叮一聲。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22-6-27 22:02

Poyau 發表於 22-6-27 19:15
八大 UGC 學位 每年15,000個
假設收足人
減去聯招八大學位 餘下為 NJ 本地生

咁NJ又唔單獨係某一類人
可以係:
本地生但唔考dse
外地生
內地生
HD Asso生
轉U生

都好多款式

作者: ElaiUKStudy    時間: 22-6-27 23:13

b3410 發表於 22-6-27 18:35
原來多咗差唔多40% 合資格讀大學的資助學位。
即係可能8-9萬個畢業生,通過JUPAS or NJ 申請大學:surprised ...

個人覺得英國提供資助學位的做法值得參考,即使你是英國國籍,在英國要住滿若干年(唔知要唔要交稅),才能有政府資助學位。

香港政府要善用香港納稅人的錢於香港人身上。

作者: Poyau    時間: 22-6-28 07:40

Charlotte_mom 發表於 22-6-27 22:02
咁NJ又唔單獨係某一類人
可以係:
本地生但唔考dse

明白 八大 NJ 有本地及非本地生
萬五包括 本地 NJ IB AL AD/HD 轉U?
萬五以上非本地 NJ 為 內地 海外?
據以下提問 非本地未達上限20%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06/08/P2022060800368.htm

立法會十八題:促進內地學生來港升學

*******************

  以下是今日(六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狄志遠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受疫情影響,很多原本計劃到海外升讀學位課程的內地學生轉往香港等鄰近地區升學。有教育界人士建議,香港應藉着高等教育已發展多年的優勢,吸引更多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學生來港升學。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在疫情期間,政府有否針對內地學生來港升讀學位課程的需求而增加學額及調整政策和措施;如否,原因為何;如有,詳情(包括增加的學額)為何,以及有否增加撥款予開辦有關學位課程的教育機構;如有,金額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二)有何具體政策及措施,協助來港升學的內地學生融入及認識香港,同時促進內地學生與香港學生的交流與共融?
 
答覆:
 
主席:
 
  政府一向致力推動專上教育國際化和多元化,發展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藉以為本港及區內培育人才,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來港,以壯大本港的人才庫,從而增強香港的競爭力。香港擁有世界級專上院校,對來自內地及海外的學生甚具吸引力,政府亦已推出一系列措施,以利便非本地學生來港升學並融入本港校園生活,以及促進本地學生與非本地學生的交流和共融。
 
  就狄議員的提問,答覆如下:
 
(一)根據現行政策,八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可透過超額收生形式錄取非本地學生(包括內地及海外學生),修讀公帑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相關非本地學生人數總數不應超過核准公帑資助學士學額總數的20%,收生安排亦適用於公帑資助副學位課程及研究院修課課程。過去三年(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學年),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由12 249人增至13 254人(臨時數字),佔該學年核准公帑資助學士學額總數比例亦由16.6%增至17.9%,非本地學生人數當中約六成半為內地學生。教資會資助研究院修課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則由100人增至124人(臨時數字),佔核准公帑資助學額總數比例亦由5%增至約5.8%,非本地學生人數當中接近九成為內地學生。此外,教資會資助大學的研究院研究課程並無設下非本地生收生限額。
 
  自資專上課程方面,除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外,非本地學生入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學士學位和研究院修課及研究課程並不設限額。至於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現時一共有六所本港自資專上院校獲國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內地學生入讀其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學位課程,包括珠海學院、香港恒生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都會大學、東華學院及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而該六所指定自資院校每學年就讀其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及學士學位(包括銜接學位)課程的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人數,不應多於上一學年相關課程總學生人數的10%,研究院課程則不設限額。過去三年(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學年),就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由3 182人增至3 411人(臨時數字),而自資研究院修課課程及研究課程在過去兩年亦有超過22 000名非本地學生修讀,當中大部分為內地學生。
 
  專上院校在現時的政策下仍有空間取錄更多非本地學生(包括內地學生),我們會持續檢視需求。專上院校會繼續透過多項措施吸引非本地學生來港就學,包括為優秀的非本地生提供獎學金,以及運用教資會提供的撥款向外推廣香港高等教育。
 
(二)專上院校致力協助非本地學生融入及適應香港的生活,並透過院校的國際事務處或學生事務處為非本地學生提供全面的資訊和支援服務,包括住宿、抵港前資訊、到港後生活調適、獎學金、語文及學術支援、抵港接待、迎新活動及升學事宜等。
 
  自二○一九/二○學年起,教資會向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合共撥款5,000萬元推出「加強國際化和學生學習經驗資助計劃」,供大學安排一系列旨在讓本地學生擴闊視野的學習活動。大學亦可靈活運用該筆撥款舉辦各項促進本地和非本地學生交流共融的校園活動。
 
  各所專上院校會繼續致力通過各項措施和支援服務,包括啓導與適應課程、語文提升課程、學生需要調查、文化交流活動、社交活動和聚會、適應支援、輔導與諮詢服務、社區服務、師友和朋輩支援計劃,以及學業與職業輔導等,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融合及交流。
 
  政府及教資會不時檢視相關數據,按需要考慮對現行非本地學生上限作出適當調節,並與國家教育部就鼓勵內地學生來港就學及高等教育協作的相關事宜保持密切溝通,增強兩地學生的交流與共融。



2022年6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10分

作者: piyohk    時間: 22-6-28 07:48

ElaiUKStudy 發表於 22-6-27 23:13
個人覺得英國提供資助學位的做法值得參考,即使你是英國國籍,在英國要住滿若干年(唔知要唔要交稅),才 ...

本帖最後由 piyohk 於 22-10-1 00:03 編輯






*** *** ***

作者: Poyau    時間: 22-6-28 08:27

ElaiUKStudy 發表於 22-6-27 23:13
個人覺得英國提供資助學位的做法值得參考,即使你是英國國籍,在英國要住滿若干年(唔知要唔要交稅),才 ...

BC 亦要係大學開學前三年
合符 Ordinary residence 要求
才有資格取得 Home fee status

https://commonslibrary.parliament.uk/eligibility-for-home-fee-status-and-student-support-in-england/

https://www.ukcisa.org.uk/Information--Advice/Fees-and-Money/England-HE-fee-status

作者: Ving    時間: 22-6-28 09:56

有升學專家話如考生人數多左,拿level 1到5影響不大,5星和星星有影響,但亦問過相關人士,話考生多左,摘星機會其實大左,究竟邊種講法啱?

專家又話jupas 條隊雖然多左人入,但因移民有人出,實質影響不大,但假設攞星難左,少左人高分數,將來啲神科,熱門科會否不用那麼高分入到定相反?
作者: nicolemummy    時間: 22-6-28 10:44

Ving 發表於 22-6-28 09:56
有升學專家話如考生人數多左,拿level 1到5影響不大,5星和星星有影響,但亦問過相關人士,話考生多左,摘 ...

人多左,星比例都多左。

但增加既人,佢地如果係專拿星,咁香港本土人拿星機會咪細左囉。

而出走既人,佢地如果本來係“墊底”既,咪更慘囉。

“如果”

作者: P1001S    時間: 22-6-28 10:46

Ving 發表於 22-6-28 09:56
有升學專家話如考生人數多左,拿level 1到5影響不大,5星和星星有影響,但亦問過相關人士,話考生多左,摘 ...

本帖最後由 P1001S 於 22-6-28 12:50 編輯

人少咗正常係少咗。1-5係由考評局定一個固定分。5/5*/5**係由多少人攞5再以6/3/1比例給的。你去google下考評局dse資料比較近年和2018年就很知道係咪少咗。2018年係2000龍年出世考生。
你講嘅神科如醫科係低咗如HKU由稍早38分降到近年36分。CU由41-42降到40分。呢個已經係近4萬DSE考生嘅數據,再降我就覺得機會不太,真係要去到3萬人我覺得才有機會出現。


作者: losoco    時間: 22-6-28 11:02

有班補習佬,每年都會考佢地自己補的科目,拎星作招徠
如果個pool愈來愈細
咁佢地對派星的影響就愈來愈大
作者: licpd    時間: 22-6-28 11:43

Ving 發表於 22-6-28 09:56
有升學專家話如考生人數多左,拿level 1到5影響不大,5星和星星有影響,但亦問過相關人士,話考生多左,摘 ...
5*的人數係多著因爲考生多著但係有無你份? 内地中文數學都比香港深, 你考得贏距地嗎?
中國清朝就分南北卷, 因爲南方人讀書叻過北方人, 宜家各地都有吾同高考卷, 點解?  如果一方利益擠壓另一方利益就會製造不穩定, 香港反其道而行, 後果就呵呵了!

作者: hohoho36    時間: 22-6-28 11:57

licpd 發表於 22-6-28 11:43
5*的人數係多著因爲考生多著但係有無你份? 内地中文數學都比香港深, 你考得贏距地嗎?
中國清朝就分南北卷,  ...

所以真係有不公平的情況

作者: Poyau    時間: 22-6-28 12:08

Ving 發表於 22-6-28 09:56
有升學專家話如考生人數多左,拿level 1到5影響不大,5星和星星有影響,但亦問過相關人士,話考生多左,摘 ...

通過調節 JUPAS / NJ 收生比例
可維持 JUPAS DSE 收生分數 ?

作者: Ving    時間: 22-6-28 14:04

但最终內地報考dse人數都要視乎有關當局批出多些個合資格市場應考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28 14:46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6-28 14:52 編輯
Ving 發表於 22-6-28 14:04
但最终內地報考dse人數都要視乎有關當局批出多些個合資格市場應考

內地 (全世界人士, 不論國籍) 報考dse, 只需要符合考評局規定嘅要求就可以考. 暫時政策及DSE 考試規則未變下, 考DSE 有以下2個方法:

1) 學校考生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 學校考生 (hkeaa.edu.hk) https://www.hkeaa.edu.hk/tc/hkdse/admin/exam_reg_fee/exam_registration/school_candidates/學校考生必須於2022/2023學年度為已獲批准參加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之註冊學校之中六正讀生,並在該校之註冊地址上課。



2024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規則 (於2022年6月修訂)
https://www.hkeaa.edu.hk/tc/hkdse/admin/exam_regulations/
https://www.hkeaa.edu.hk/DocLibrary/HKDSE/Exam_Regulations/2024_HKDSE_Regulations_C.pdf

3.2 考生必須為已獲批准參加本考試之香港註冊學校之中六正讀生,或就讀於香港境外符合資格的學校之中六(或等同中六)正讀生,並在考評局所記錄該校之註冊地址上課,方得由學校以學校考生名義保送參加本考試。校長須在報名時確認此點。有關在中四或中五階段報考‘只限應用學習科目’之申請須由學校校長確認(見本規則第2.4 段)。


2) 自修生考DSE, 完全符合自修生情况要求就可以考
https://www.hkeaa.edu.hk/tc/HKDSE/admin/exam_reg_fee/exam_registration/private_candidates/entry_qualifications/

(1)但凡符合下列條件中其中一項者,均可以自修生身分報考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a)曾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或相等考試,或
(b)以本考試年分之一月一日計算,已足十九歲,或
(c)非修讀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課程,但於考試前一年已修畢或正在修讀等同中六之課程。

(2)具備其他資格或情況特別之人士如擬報考,考評局將按個別情況予以考慮。曾應考其他公開考試之人士須證明其於擬報考的相同科目已達至適當的程度,或需由其就讀學校提供證明文件(如適用)。在一般情況下,考評局不會考慮現正修讀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課程人士的申請,特殊個案則會個別處理。在此規則下的申請,必須於截止報名日期前向秘書長書面提出申請。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網上服務。你可以使用不同的網上服務,如考試報名……等 https://www.hkdse.hkeaa.edu.hk/webcenter/portal/HKEAA?_adf.ctrl-state=a9jt7bruu_4
報名事宜:
電話: (852) 3628-8860
電郵:
[email protected]

2021年9月13日電話問過考評局, 如唔夠19歲報自修生, 必須以 "書面" (email) 向考評局申請, 考評局批准後才可以網上以自修生報名. 而 "書面" 申請必須包括以下考生資料:
1) 中及英文姓名
2) 出生日期
3) 身份證號碼及影印本
4) 報考年份要報考科目
5) 學校信證明係最後一年
6) 成績表
7) 電話號碼
有齊上面資料, 然後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申請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28 14:58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6-28 15:53 編輯

因為不論國籍, 全世界人(當然包括內地) 只要符合自修生條件就可以用自修生申請考DSE,

2023年之前, 考DSE 必須要來香港考, 2024年之後, 可以係內地考了. 內地人口非常龐大, 大家就係擔心競爭人數突然增大嘛

另外, 如有多餘時間, 唔怕浪費時間, 可以睇睇以下呢 2 條片, 衡水中學係內地出名 "高考兵工廠". 2024年嘅香港DSE 考生面對嘅競爭對手係咁樣培訓出來的,

TVB 星期二檔案-超級高考工廠(上)煉獄-2014-6-17 https://vimeo.com/200554126

【中國進行式】天下第一! 衡水中學晨操堪比「閱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kS-PjJZs


2023年之前, 大家只係同香港學生競爭, 大家由細到大嘅培訓方式都係咁上下. 2024年後嘅競爭對手同以前競爭開嘅好唔同, 大家擔心亦係人之常情

常言道: 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同競爭對手一較高下前, 都要了解競爭對手嘛




作者: 7-seven    時間: 22-6-28 15:02

Ving 發表於 22-6-28 09:56
有升學專家話如考生人數多左,拿level 1到5影響不大,5星和星星有影響,但亦問過相關人士,話考生多左,摘 ...

5分-3分50000人考同70000人考你試吓影響大唔大?考生大幅增加摘星其實已變相貶值,機會大咗不過是話術。

作者: ElaiUKStudy    時間: 22-6-28 15:39

Ving 發表於 22-6-28 14:04
但最终內地報考dse人數都要視乎有關當局批出多些個合資格市場應考

其實未必,只要DSE係吸引,內地人就算不在港人子弟學校入讀,是否可以自修生來香港考呢?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28 15:42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6-28 15:44 編輯
ElaiUKStudy 發表於 22-6-28 15:39
其實未必,只要DSE係吸引,內地人就算不在港人子弟學校入讀,是否可以自修生來香港呢?
...
可以, 2024年及以後仲可以係內地試場考DSE, 不用來香港考

作者: bbc2018    時間: 22-6-28 15:57

本帖最後由 bbc2018 於 22-6-28 16:33 編輯
小時了了 發表於 22-6-28 15:42
可以, 2024年及以後仲可以係內地試場考DSE, 不用來香港考

將來可能會學下美國或加拿大某些地區,不用考公開試或網上考

相信會越嚟越多地方係咁樣行,呢個可能係新趨勢





作者: Ving    時間: 22-6-28 16:16

就算有大量國內考生因方便在國內考DSE而不來香港,理論上都要到合規格考試中心才行。問題喺2024年起香港考試局與國內單位會容許設立多少個中心給港人子弟或國內自修生才可大約知實際考生數目,所以視乎如何把關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28 16:34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6-28 17:50 編輯
Ving 發表於 22-6-28 16:16
就算有大量國內考生因方便在國內考DSE而不來香港,理論上都要到合規格考試中心才行。問題喺2024年起香港考試局與國內單位會容許設立多少個中心給港人子弟或國內自修生才可大約知實際考生數目,所以視乎如何把關

根據考評局2024及2025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試規則資料顯示, 純粹我個人閱讀理解 (如有錯, 懇請指正), 係無限人數考, 反而如果學校容納唔晒 "原校考生及外來考生包括自修生", 考評局租都要租地方及聘請額外監考員去應付,考評局之後“保留權利”問返學校收回租塲地及僱用監考員費用。

2024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試規則 (於2022年6月修訂)
https://www.hkeaa.edu.hk/tc/hkdse/admin/exam_regulations/
https://www.hkeaa.edu.hk/DocLibrary/HKDSE/Exam_Regulations/2024_HKDSE_Regulations_C.pdf
3.4 但凡首次報名參加文憑試之學校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 學校需作出聲明,承諾借出校舍以供本考試之用並派出教員擔任與本考試有關之職務(見本規則第3.5段)。在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必修部分及公民與社會發展)原校及地區試場的安排下,學校有責任提供試場以容納所有原校考生及外來考生包括自修生若學校未能符合有關要求,考評局保留權利向學校收取為該校考生租用其他考試場地及/或聘任監考員所需之費用。(註:視乎考評局的決定,香港境外符合資格的學校或需遵守相同要求。)



2025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試規則https://www.hkeaa.edu.hk/DocLibrary/HKDSE/Exam_Regulations/2025_HKDSE_Regulations_C.pdf
3.4 但凡首次報名參加文憑試之學校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 學校需作出聲明,承諾借出校舍以供本考試之用並派出教員擔任與本考試有關之職務(見本規則第3.5段)。在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必修部分及公民與社會發展)原校及地區試場的安排下,學校有責任提供試場以容納所有原校考生及包括自修生的外來考生。若學校未能符合有關要求,考評局保留權利向學校收取為該校考生租用其他考試場地及/或聘任監考員所需之費用。(註:視乎考評局的決定,香港境外符合資格的學校或需遵守相同要求。)



作者: losoco    時間: 22-6-28 16:44

保留權利,真係笑左
佢連自己出的試卷上的題目都保唔到啦
作者: Ving    時間: 22-6-28 17:53

本帖最後由 Ving 於 22-6-28 17:55 編輯

所以我吾明有咁大政策改變考試局出張公告就算,冇向公眾解說甚或到立法會討論,全部嘢靠睇通告猜測,真喺吾知特登定懶。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2-6-28 18:57

Ving 發表於 22-6-28 17:53
所以我吾明有咁大政策改變考試局出張公告就算,冇向公眾解說甚或到立法會討論,全部嘢靠睇通告猜測,真喺吾 ...

你D問題唔會有答案,只可打好自己手上的牌,孩子好好準備公開試

作者: chitchit0520    時間: 22-6-29 19:52     標題: 回覆樓主: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appyfamilybaby    時間: 22-6-30 08:18

7-seven 發表於 22-6-26 14:59
廣深開設DSE班嘅全日校目前近20間(唔計培訓機構),第一屆保守估計以千計,留港唸大學就專心DSE經JUPAS入U ...
其實本身呢20間,是否政策有無變都係會來香港考DSE?
作者: nicolemummy    時間: 22-6-30 08:35

happyfamilybaby 發表於 22-6-30 08:18
其實本身呢20間,是否政策有無變都係會來香港考DSE?

plan得開DSE課程,一定可以考DSE,難道明知不可為而畀錢為之。

應該在planning上早已plan左行得通。

作者: 7-seven    時間: 22-6-30 08:46

happyfamilybaby 發表於 22-6-30 08:18
其實本身呢20間,是否政策有無變都係會來香港考DSE?

唔係已開設,係網上蒐集有的21/22即將開辦DSE班,包括南沙民心呢類主打港人子弟校。目前非本地生參加DSE人數其他JM有提供數據

作者: 7-seven    時間: 22-6-30 09:02

nicolemummy 發表於 22-6-30 08:35
plan得開DSE課程,一定可以考DSE,難道明知不可為而畀錢為之。

應該在planning上早已plan左行得通。

資深網友已引用過考評局資料,所以會提前3年嘅30/6前公佈,其實一早已有定案,只不過一步一步咁鋪排。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30 09:25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6-30 11:27 編輯
7-seven 發表於 22-6-30 09:02
資深網友已引用過考評局資料,所以會提前3年嘅30/6前公佈,其實一早已有定案,只不過一步一步咁鋪排。

我再 share 呢幾日係 google sir 幫助下睇到以下資料

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在二零二二/二三至二零二四/二五三年期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提供的經常撥款 https://www.edb.gov.hk/tc/about-edb/press/legco/others/index.html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about-edb/press/legco/others/LegCo%20Brief_EDB_UGC%202022-25%20triennium_Chi.pdf
學生人數指標
4 . 教資會就二零二二至二五三年期指示學生人數指標分布(按大學和程度劃分)提出的建議, 載於附件A。主要學生人數指標概述如下—



( a ) 教資會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收生學位數目(以「相當於全日制學位數目」方式表示1)將維持在每學年15 000個


附件A
2022 至2025 三年期指示學生人數指標(按相當於全日制學位數目方式表示)
城大: 每年2,062
浸大: (2022/23)1,112  (2023/24)1,122   (2024/25)1,122
嶺大: 每年511
中大: 每年3,256
教大: (2022/23) 603    (2023/24)593      (2024/25)593
理大: 每年2,351
科大: 每年2,065
港大: 每年3,040
總計: 15 000個 <<<< 呢個係 "本地生"(用最簡單講即是有香港身份證學生) 經 JUPAS (DSE) 及 Non JUPAS (IB/IAL/OSSD/內地高考/ 副學士…...) 讀 8大 2022年至2024年 3年嘅 year 1 學額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30 09:25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6-30 11:33 編輯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程序便覽 https://www.ugc.edu.hk/big5/ugc/about/nop.html
https://www.ugc.edu.hk/doc/big5/ugc/note/Full.pdf
超 額 收 生 - 呢個 year 1 學額係以15,000 本地生學額計額外 i) 20%收非本地生學額 (經 Non-JUPAS(DSE/IB/IAL/OSSD/內地高考.....) 及 ii) 4%本地生 學額 (經 JUPAS DSE 及 Non-JUPASDSE/IB/IAL/OSSD/內地高考.....)

3 . 8 教 資會在分配整體補助金時, 以學生人數指標為基本考慮因素, 因此院校應盡可能根據教務及撥款周期內核准的總人數收生。然而, 在超額收生和取錄非本地學生方面, 教資會准許院校作彈性安排,詳見以下各段。


學 士 學 位 、 副 學 位 和 研 究 院 修 課 課 程
3 . 9 院 校可超額收生, 但應明白教資會不會為此提供額外資源。至於因應特定人力需求開辦的課程的超額收生上限, 請參閱下文第3.10 段, 這些課程不會在本段闡述。院校可超額取錄本地學生, 但全校這類學生人數不得多於4%。至於非本地學生, 根據政府政策, 院校每個級別可收生的人數不得超逾核准教資會資助學生人數的20%
。該20%應全為非教資會資助學額。以全校計, 院校可超額收生人數(本地及非本地學生合計)不多於核准學生總人數的20%。院校可以在這120%的上限之內, 自行內部管理超額收生。

3.10 至 於 因 應 特 定 人 力 需 求 開 辦 的 課 程 , 超 額 收 生 的 上 限 為 20%
院校在每項有關課程超額取錄的本地學生和非本地學生的上限, 最多分別為該課程核准教資會資助學生人數的4%和20%, 惟此等人力需求課程的超額收生人數(本地及非本地學生合計)不得超逾該課程核准學生人數的20%。院校仍須盡量配合政府提出的本港人力需求。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30 09:25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7-1 12:35 編輯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61123/bkn-20161123111213170-1123_00822_001.html
審計署最近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對大學的資助,進行審查,結果發現有大學不遵循收生規則

署方指,在2009至2012的3年期,以及2012至2015的3年期,有大學出現不遵循收生規則的情況,如3所大學在2012至2015年,於3項人力規劃範疇課程超額取錄的本地學生,較4%的超收上限為多,超出上限1.2%至15.1%,但並無書面證據顯示教資會曾採取跟進行動。

署方又提到,教育局在2014年12月曾向敎資會指,各大學因應特定人力需求而開辦的某些課程,實際收生與核准學生人數有出入,如自2010/11學年起,教師培訓範疇中一個課程的收生人數,低於核准學生人數的50%。而截至今年7月31日,教資會仍在研究如何為教師培訓範疇中,個別課程收生不足的情況訂定適當規限。

另外,在批撥研究用途撥款時,審計署指教資會評審時,沒有把大學研究的影響納入為評審因素;而教資會在分配指定用途補助金時,也沒有顧及各大學有關方面的成績。


審計署 - 刊物及新聞公報 - 審計署署長報告書 https://www.aud.gov.hk/chi/pubpr_arpt/aud_UniGra.htm
二零一六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對大學的資助報告全文https://www.aud.gov.hk/pdf_ca/c67ch06.pdf
二零一六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對大學的資助報告 摘要 https://www.aud.gov.hk/pdf_ca/c67ch02sum.pdf


審計署署長報告書 第六十七號報告書(二零一六年十月)ttps://www.aud.gov.hk/chi/pubpr_arpt/rpt_67.htm
第 2 章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對大學的資助https://www.aud.gov.hk/pdf_ca/c67ch02.pdf
6. 遵循收生規則 在每個三年撥款周期,各大學應盡可能根據教資會所訂的核准學生人數指標收生。儘管如此,教資會已在《程序便覽》(《便覽》) 訂明多項收生規則,讓各大學在收生方面可較為靈活處理。審計署留意到:(a)在 2009–12 三年期及 2012–15 三年期有不遵循收生規則的情況。舉例而言,在2012–15 三年期,3 所大學在 3 項人力規劃範疇課程所超額取錄的本地學生,較 4% 的超收上限為多,超出上限 1.2% 至 15.1%,但並無書面證據顯示教資會曾採取跟進行動;

(b) 2014 年 12 月,教育局向敎資會表示,該局關注到,各大學因應特定人力需求而開辦的某些課程的實際收生人數,與核准學生人數大有出入 (例如自 2010/11 學年起,教師培訓範疇中一個課程的收生人數低於核准學生人數的 50%)。教育局認為,收生不足的情況如此嚴重,有違訂定人力需求的原意,並代表不當使用教資會的撥款。因此,教育局建議教師培訓範疇中各個課程應被視為各別的人力規劃範疇,以便施行相應的收生人數規限。截至2016 年 7 月 31 日,教資會仍在研究如何為教師培訓範疇中個別課程收生不足的情況訂定適當規限;及

(c) 為實行非本地學生取錄政策由 2016/17 學年起的轉變 (即只應透過超額收生方式取錄學生,而收生上限為核准教資會資助學生人數的 20%),教育局在 2014 年 12 月要求教資會相應修訂《便覽》,並在有必要時修改收生規則。截至 2016 年 7 月 31 日,《便覽》仍未更新,收生規則的修改亦尚未敲定 (第 2.25 至 2.27 及 2.30 至 2.33 段)。

12. 大學國際化 教資會認為,走向國際化對香港的未來至為重要,也是各大學的重要工作。根據教資會在 2010 年發表的高等教育檢討報告,雖然鼓勵內地學生來港就讀十分重要,但大學如要達到真正國際化,便須招收更多不同國籍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 2015/16 學年,有 15 730 名非本地學生修讀教資會資助的課程,佔 2015/16 學年學生總數的 16%。審計署分析各大學修讀教資會資助課程的非本地學生組合,留意到在 2015/16 學年,內地學生佔各大學非本地學生人數的 76%,而 3 837 名內地學生以外的非本地學生則佔學生總數的3.9%。審計署亦留意到,在落實 2010 年高等教育檢討報告建議方面,可給予更大努力。例如檢討報告建議,大學應積極維持其學術人員的國際化。教資會秘書處雖然定期向各大學收集學生組合的資料,但未曾收集學術人員組合的資料 (例如資歷、經驗及原居國家)。另外,教資會尚未與各大學議定一套有關國際化的主要表現指標 (第 4.29 至 4.32 及 4.34 段)。

審計署的建議
14. 審計署的建議載於本報告書的相關部分,本摘要只列出主要建議。審計署建議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長應:
(c) 在《便覽》訂明教資會對不遵循教資會收生規則的情況將會採取的行動,並就不遵循規則的情況採取適當行動 (第 2.35(a) 段 );

(e) 從速更新《便覽》的資料,以反映非本地學生取錄政策的轉變和收生規則的修改 (第 2.35(c) 段 );


(s) 進一步鼓勵大學繼續致力吸引更多非本地學生,特別是內地學生以外的非本地學生入讀,並在各大學促進多元化 (第 4.35(a) 段 );

遵循收生規則 2.25 根據《便覽》,按修課程度劃分 (即副學位課程、學士學位課程、研究院修課課程及研究院研究課程) 的核准學生人數指標,是在分配整體補助金時的基本考慮因素。核准學生人數指標分為兩類:一類適用於人力規劃範疇課程,另一類適用於非人力規劃範疇課程:(a) 人力規劃範疇課程是指須配合相關政府決策局/部門釐定的特定人力需求 (例如醫學、護理學、職業治療、放射治療和教師培訓等)的課程;及(b) 非人力規劃範疇課程是指例如商業、工程、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等的課程。在每個三年撥款周期,各大學應盡可能根據核准學生人數指標收生。儘管如此,教資會已在《便覽》訂明多項收生規則,讓各大學在收生方面可較為靈活處理。

不遵循收生規則
2.26 審計署審查各大學在 2009–12 三年期及 2012–15 三年期的實際收生人數,發現有不遵循收生規則的情況 (見表十二)。

2.27 審計署也留意到:
(a) 根據《便覽》,就全部課程而言 (即非人力規劃範疇及人力規劃範疇課程),如全校少收的學生超出有關大學核准學生人數的 4%,教資會可在其認為適當的情況下收回經常撥款。至於人力規劃範疇課程,教資會容許 4% 收生不足的情況,並可因應個別情況,就有需要跟進的收生不足個案決定採取適當行動;

(b) 《便覽》除了述明教資會不會因超額收生而提供額外資源外,並無提及不遵循超額收生規則的後果。不遵循超額收生規則的情況 (見表十二第 1 至 6 項) 因而未獲跟進;及

(c) 在 2009–12 三年期及 2012–15 三年期內,若干人力規劃範疇課程收生不足比率較4%的容許水平超出0.5%至32.3% (見表十二第7 項)。不過,並無書面證據顯示教資會曾考慮就這些情況採取適當行動。2.28 審計署認為,教資會需要在《便覽》訂明教資會對不遵循收生規則的情況將會採取的行動,並依循既定程序採取行動。

2.30 2014 年 12 月,教育局向敎資會表示,該局關注到儘管《便覽》明確規定各大學須盡量配合所訂的本地人力需求,但各大學因應特定人力需求而開辦的某些課程的實際收生人數,仍與教資會的核准學生人數大有出入。教育局列舉一個例子,自 2010/11 學年起,教師培訓範疇中一個課程的收生人數一直低於核准學生人數的 50%。該局認為,收生不足的情況如此嚴重,不但有違訂定人力需求的原意,也代表不當使用教資會的撥款。因此,教育局建議教師培訓範疇中各個課程應被視為各別的人力規劃範疇,以便施行相應的收生人數規限

需要因應非本地學生取錄政策的轉變更新《便覽》和收生規則
2.32 在 2016/17 學年之前,各大學可取錄非本地學生入讀教資會資助的副學位、學士學位和研究院修課課程,但不得超過按修課程度劃分的核准教資會資助學額內的 4% 和核准教資會資助學額外的 16% (即“4% 內 16% 外”政策——註 8)。為回應社會對非本地學生佔用寶貴公共資源而影響本地學生的關注,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在 2014 年 12 月通過,由 2016/17 學年起,所有非本地新生只應透過超額收生方式取錄,而收生上限為核准教資會資助學生人數的20% (即“20% 外”政策)。

2.33 為實行非本地學生取錄政策的轉變,教育局在 2014 年 12 月要求教資會相應修訂《便覽》,並在有必要時修改收生規則。截至 2016 年 7 月 31 日,《便覽》仍未更新。此外,教資會秘書處認為需要修改收生規則,但修改建議尚未敲定。2.34 教資會秘書處在 2016 年 9 月回應審計署的查詢時,告知審計署:(a) 為實行非本地學生取錄政策的轉變,即只可透過超額收生方式取錄非本地學生入讀教資會資助的副學位、學士學位和研究院修課課程,而收生上限為核准教資會資助學生人數的 20% (即“20% 外”政策),超額收生規則的所有修改已有定案 (與中醫藥和西醫藥課程有關的部分除外,因當時仍待食物及衞生局提供建議),並已於2016 年 2 月以電郵向各大學頒布。各大學在取錄 2016/17 學年新生時必須遵照新安排。各大學沒有提出運作方面的困難;及(b) 在收到食物及衞生局的建議後,教資會已於 2016 年 8 月以電郵向各大學頒布因應“20% 外”政策而調整的中醫藥和西醫藥課程超額收生安排。

審計署的建議
2.35 審計署建議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長應:
(a) 在《便覽》訂明教資會對不遵循教資會收生規則的情況將會採取的行動,並就不遵循規則的情況採取適當行動;

(b) 從速就教師培訓範疇中個別課程的收生不足情況訂定相應規限,並密切留意是否有需要就其他屬人力規劃範疇下個別課程的收生不足情況訂定相應規限;及

(c) 從速更新《便覽》的資料,以反映非本地學生取錄政策的轉變和收生規則的修改。


政府的回應
2.36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長同意審計署的建議,並表示:
(a) 就不遵循教資會超額收生規則的情況,教資會秘書處一直監察有關情況,並會諮詢教資會,考慮諮詢各大學後在《便覽》載列將會就不遵循教資會超額收生規則情況採取的行動。至於不遵循教資會收生不足規則的情況,《便覽》第 3.12 條已載述有關行動;及

(b) 教資會秘書處會從速更新《便覽》的資料,以反映非本地學生取錄政策的轉變,以及從速敲定收生規則的修改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30 09:32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6-30 13:01 編輯

http://www.mingshengbao.com/tor/article.php?aid=820627



立法會三題:  關於專上院校,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2022年5月4日(星期三)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05/04/P2022050400275.htm
問題:

(一)是否知悉,過去三個學年,每年(a)11所可頒授學位的自資院校(包括在《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下註冊的院校和法定院校)、(b)八所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學屬下的自資部門或社區學院,以及(c)根據《教育條例》(第279章)或其他相關法例註冊的專上院校的以下資料:(i)教職員數目、(ii)副學位/高級文憑、學士學位及研究院課程的學生數目、(iii)獲公帑配對的補助金金額,以及(iv)獲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資助的金額(使用與下表相同格式的表格列出);

專上院校類別:  

院校自資部門或社區學院
                        (適用於(b)類院校)
學年(i)(ii)(iii)(iv)


(二)至今共有多少個項目獲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撥款,並以表列出每個獲批項目的以下資料:(i)院校、(ii)項目所涉的行業/界別、(iii)項目名稱、(iv)開辦模式(即全日制或兼讀制)、(v)獲批款項、(vi)減省的成本及百分比、(vii)使用撥款的主要範疇及(viii)受惠學生人數;若有項目的申請被拒絕,每輪申請被拒絕項目的百分比,以及具體原因為何;

(三)鑑於據了解,現時公帑資助院校及自資院校就招收非本地學生人數設有上限,有關規定的具體詳情、法理依據及具體考慮為何;若該兩類院校的有關規定不同,原因為何;過去三個學年,每年各專上院校執行有關規定的具體情況為何,並按課程級別列出非本地學生的人數及百分比;

(四)會否考慮盡快撤銷或放寬由公帑資助院校及自資院校開辦的自資課程可招收非本地學生(尤其內地學生)人數的上限;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五)鑑於粵港澳大灣區對職業教育的需求甚殷,會否考慮撤銷或放寬自資院校開辦的自資課程(尤其與職業教育及應用教育相關的副學位/高級文憑課程)對非本地學生人數的限制;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的一貫政策是支持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教育界別並行發展。自資界別有助本港高等教育體系的多元化發展,亦為中學畢業生提供更多升學機會。教育局根據上述政策,對自資院校作出監管,着重確保院校的運作透明度、質素保證及良好管治,亦推行多項支援院校的措施及為學生提供資助,以推動自資界別持續穩健發展。

  就此,教育局正積極跟進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於二○一八年十二月提交的檢討報告中作出的建議,包括促進院校之間在定位及開辦課程方面的策略性協調,協助院校發掘和建立有特色的專精範疇,推動自資界別健康及可持續發展。因應中學畢業生人數持續下降對自資專上院校收生構成的挑戰,教育局已多次提醒院校應在質和量兩方面加以鞏固。教育局會繼續和相關院校就其未來發展保持溝通。

  就周文港議員的問題,現答覆如下:

(一)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學年,各自資專上院校按院校劃分的教職員人數載於附件一。

  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學年,按院校劃分全日制經本地評審自資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人數載於附件二。

  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學年,按院校劃分經本地評審自資研究院研究及修課課程的學生人數載於附件三。

  第七輪配對補助金計劃在二○一七年八月至二○一九年七月推行,供合資格的自資本地學位頒授院校申請。各參與院校按院校劃分獲撥款的配對補助金款額載於附件四。由二○一九年七月至二○二一年三月推行的第八輪配對補助金計劃並不涵蓋自資專上院校。

  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自二○一三年推出,透過研究基金撥款,以競逐方式資助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的學術和研究發展。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年度,各參與院校按院校劃分於該計劃獲撥款的金額載於附件五。

(二)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補助金計劃)在二○二○/二一年度的首輪申請中接獲22份申請,當中共有六個項目獲批,涉及撥款約一億三千七百萬元。獲批項目涵蓋多個不同界別,包括專職醫療、金融、藝術及創新科技,以及航運,有助應對有關行業的殷切人力需求。獲批項目的詳情載於附件六。

  教育局正按程序處理補助金計劃於二○二一/二二年度接獲的申請,並將適時公布有關申請結果。

  在補助金計劃下,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會根據以下各項因素,就申請項目的可取之處向教育局局長提供建議:
(a)申請的課程能否為特定行業培育人才,而有關行業已確認為人力資源需求殷切或有待補足;
(b)申請的課程是否符合有關院校在界別內的策略定位及其學術發展計劃;及
(c)課程設計、費用、財政可持續性、收生計劃,以及任何其他相關因素。

  教育局局長會考慮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的建議及所有相關因素,以決定批出補助金計劃的撥款。

(三)至(五)根據現行政策,八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可透過超額收生形式錄取非本地學生,修讀公帑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相關非本地學生人數總數不應超過核准公帑資助學士學額總數的20%。此外,非本地學生需支付足以收回有關學位之成本的學費。同等收生及學費安排亦適用於公帑資助副學位課程及研究院修課課程。於二○一九/二○、二○二○/二一及二○二一/二二學年(臨時數字),修讀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佔該學年核准公帑資助學士學額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16.6%、16.9%及17.9%,研究院修課課程的百分比則分別為5.0%、4.6%及5.8%。在此期間並無非本地學生修讀八間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公帑資助副學位課程。各教資會資助大學修讀副學位、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非本地學生數字表列於附件七。教資會資助大學的研究院研究課程並無設下非本地生收生限額。

  自資專上院校方面,除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外,非本地學生入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學士學位和研究院修課及研究課程並不設限額。至於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現時一共有六所本港自資專上院校獲國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內地學生入讀其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學位課程,包括珠海學院、香港恒生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都會大學、東華學院及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在國家教育部同意的機制下,該六所指定自資院校每學年就讀其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及學士學位(包括銜接學位)課程的內地、澳門以及台灣學生人數,不應多於上一學年相關課程總學生人數的10%,研究院課程則不設限額。就副學位課程方面,現時並無指定自資院校的要求,即所有自資院校均可取錄非本地學生入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課程,惟上述10%的限額同樣適用。

  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學年,各自資專上院校按院校及修課程度劃分的全日制經本地評審自資本地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的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人數,以及佔上一學年相關課程總學生人數的百分比載於附件八。

  現行政府政策旨在吸引優秀的非本地學生來港就學,藉此進一步推動本港高等教育界國際化,鞏固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地位,同時吸納高質素人才來港,應對香港當前對人力資源的殷切需求。透過非本地生上限維持適當的非本地學生數目,有助達至吸納優秀人才來港的政策目標,同時在維持教與學質素、相關配套設施(例如課室、實驗室及宿位)的供求等考慮因素之間作出適當平衡。政府及教資會不時檢視相關數據,並按需要考慮對現行非本地學生上限作出適當調節,並與國家教育部就鼓勵內地學生來港就學的相關事宜保持密切溝通,以貫徹上述政策目標。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附件七


                                                                     

附件八







2022年5月4日(星期三)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22-6-30 10:03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2-7-1 07:03 編輯

依家見到嘅:
1) 考評局把關不力, 監管不足.
https://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68590&extra=page%3D1&page=6
有向申訴專員公署 及考評局投訴, 但係都係唔成功, 詳情上面 post #120 有寫. 有關考評局"審批"內地未滿19歲自修生申請考DSE, 佢哋無讀內地高考課程只係讀DSE 課程, 考評局竟然2021年以前咁多年都核實唔到 (可能係無從核實) 內地自修生申請者係咪只讀 DSE 課程而批淮佢地自修生去考DSE.

另一方面, 19歲以上跟考評局自修生規定申請就心甘命抵, 大家跟規矩去考DSE. 就係有人未滿19歲唔跟規矩而考評局把關不力俾佢哋考嘛, 擔心呢啲情況將來會越來越多

2) 教資會 監管不足
大學收生"非本地生" 過去一直有超額收生超過教資會規定, 連審計署 audit report 都有報告(不過審計署係講本地生超額超收生)


將來擔心嘅:
1) DSE 代考槍手
2) DSE 試題保密性
3) DSE 考生突然無限量增加

係咁情況下, 大家對2024年內地可以考 DSE, 咁我地真係擔心香港有關負責機構繼續監管不足, 把關不力, 影響DSE公平及影響入讀香港資助大學

作者: zitaeric    時間: 22-6-30 13:29     標題: 回覆樓主:

昨天行過書局,睇吓開始賣教科書未。佢地話今年有些學校都未定好,所以今年会幾趕同多人。我想早些買都話未得。

行佐一陣,就留意到,有家長同子女,應該是內地人,買高中教科書。

其實平時有行開,都会有內地家長買香港教科書參考。

作者: subb    時間: 22-7-6 11:59

chitchit0520 發表於 22-6-29 19:52
香港已經回歸25年,呢度仲咁多人擔心呢樣嗰樣,說什麼「香港人」……,真係好可笑!
香港係中國既一部份呢 ...
其實呢, 中國之大省份之多, 所以有自稱福建人, 湖南人, 上海人, 香港人有問題嗎??
國內人喜歡到港, 是香港在於與國內的省市大不同???

如果香港同國內各左省市一樣無了自身的優勢,
這樣的省市中國多的是, 國內人那需要到港 ????

作者: chitchit0520    時間: 22-7-6 21: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icolemummy    時間: 22-7-11 16:29     標題: 回覆樓主: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475105/%E6%97%A5%E5%A0%B1-%E6%95%99%E8%82%B2-%E6%95%99%E8%82%B2%E8%A6%81%E8%81%9E-%E6%B8%AF%E4%BA%BA%E5%AD%90%E5%BC%9F%E6%A0%A1%E6%93%AC%E5%A4%A5%E9%AB%98%E4%B8%AD-%E8%BE%A6%E5%85%A7%E5%9C%B0%E7%94%9F%E6%96%87%E6%86%91%E8%A9%A6%E8%AA%B2%E7%A8%8B%E7%8F%AD

(星島日報報道)內地合資格的港人子弟學校,最快二四年起參與文憑試及設立試場。據了解,有港人子弟學校看重文憑試「北上」開設考點,勢吸引更多內地生參加,擬明年與當地普通高中合作,開辦以內地生為對象的「文憑試課程班」。有教師坦言文憑試對內地生來說,只有英文科較難克服,「其他科目要比內地高考簡單」。

考評局早前向學校發出通告,宣布最快二四年起容許合資格的港人子弟學校,申請成為文憑試的「與考學校」,保送中六正讀生以學校考生身分報考,並在校內設立試場。雖然是否容納外校生及自修生在內地試場應考,仍待內地相關部門同意,但據了解,已有港人子弟學校擬明年秋季,夥拍當地普通高中合作招收內地生,開辦文憑試課程,初步計畫先開一、兩個小班,學費每年七萬至八萬元人民幣(折合約八萬一千至九萬三千多港元)。
教師:DSE較高考簡單

有港人子弟學校負責文憑試課程教師向本報表示,文憑試課程近年被內地家長「認知與接受」,隨着學校很可能成為「內地考點」之一,相信吸引愈來愈多內地生應考,「其實文憑試對於內地生來說,只有英文科比較難,如果過了這關,其他科目要比內地高考簡單。」

目前大學聯招只限持本港居民身分、居留權及單程證等本地學生,港人子弟學校的港籍學生,日後具備通過聯招申請報讀資助大學學位的資格,而內地生即使持文憑試成績,亦須以非聯招方式報讀,八大以超額收生形式錄取非本地生,人數以核准資助學額兩成為限,繳付學費亦較本地生高。雖然如此,該名教師相信,隨着參加文憑試的內地考生增加,將對港生形成競爭。

新措施下,內地港人子弟學校可保送學校考生參加文憑試,他認為有利於學校招生,「能在自己學校考試,孩子的身心狀態肯定都不一樣。」目前共有四所獲內地官方認可、合資格向考評局提交申請的港人子弟學校,據悉內地的個別國際學校,亦有意轉型為港人子弟學校。
家長倡北京設「港澳班」

隨着文憑試「北上」,內地其他省市的港人子女就學問題,亦引起關注。在未設港人子弟學校的北京,有港生家長在人民網屬下的「領導留言板」,向北京市長陳吉寧撰寫公開信,指北京有大量的港澳學生就讀,卻沒有給港澳生提供合適的學校,造成教育不平衡,令在京就讀的港澳生很難有優秀的成績,建議學習深圳、廣州、上海等地在中學開設「港澳班」。

今年初,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會長馮國佑,曾在提案中關注在京港人子女高中「升學難」問題。他建議,北京可以參照「廣州模式」設立「港人子弟班」,方便港籍學生完成學業,在內地工作生活。

作者: jaycee_mami    時間: 22-7-12 16:50

小時了了 發表於 22-6-28 15:42
可以, 2024年及以後仲可以係內地試場考DSE, 不用來香港考

小時了了,請問持有香港身份證的雙非童,如果他們入讀香港考試局認可做dse試場的深圳、廣州香港人子弟學校,那他們是經Jupas還是 non-Jupas入讀香港的大學呢?

作者: nicolemummy    時間: 22-7-12 17:27

jaycee_mami 發表於 22-7-12 16:50
小時了了,請問持有香港身份證的雙非童,如果他們入讀香港考試局認可做dse試場的深圳、廣州香港人子弟學校 ...

我代答啦,有永久居民資格的香港人是jupas.

大肚爭醫院床位,BB爭奶粉、升幼升小升中升大爭學位。還記得這個說法嗎?

作者: jaycee_mami    時間: 22-7-12 17:49

nicolemummy 發表於 22-7-12 17:27
我代答啦,有永久居民資格的香港人是jupas.

大肚爭醫院床位,BB爭奶粉、升幼升小升中升大爭學位。還記得 ...

謝謝,thanks a lot。

作者: nicolemummy    時間: 22-7-14 08:45     標題: 回覆樓主: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57512-20220713.htm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如果由政府代繳文憑試考生的考試費恆常化,考評局將變成資助機構,影響考評局條例、財政獨立法定機構性質及運作模式,對考評局發展及考試,長遠並無好處。

在立法會大會,有議員提出有關政府代繳考試費的質詢。議員陸瀚民說,本港學生需要參與文憑試,沒有其他選擇,用者自付原則未必適用於這些考生,代繳考試費對考生或其家庭是德政。

蔡若蓮回應說,除了用者自付原則、保留彈性及資源用於更有效範疇外,若代繳或直接資助,一方面影響長遠政策承擔及公共服務收費原則,亦影響教育制度及考評局的法定獨立角色運作模式。她重申政府將為有經濟及特殊需要考生,因應情況提供特殊支援,更精準及到位幫助真正有需要的考生。

對於議員葉劉淑儀要求大力壓縮考評局開支,例如刪除一些較少人應考的科目,蔡若蓮說當局有定期檢視成本、考生人數及開源節流等措施,形容局方「跟得好貼」。

作者: daisyjianghk    時間: 22-9-16 23:18

忍不住回答一下,如果擔心內地考生(甚至“衡水工廠”)蜂擁而至到DSE,過慮了。
1)先聲明,我來自內地,但已居港很多年,現全家永居,孩子自幼稚園就在香港讀書,將來都是參加DSE。

2)這幾年因為“運動“和疫情,很多身邊朋友帶著孩子回到內地,如果沒有進培僑或南沙,基本都進了國際學校。我個人認為,非香港身分孩子不可能參加DSE,即使是雙非。甚至,和我朋友一樣,即使全家都是永居,不算雙非,也不會參加DSE。本質原因是,專門為DSE考試而準備的學校就那麼幾家,招生人數就決定了上限。參加DSE考試,又沒有老師,那不相當於輟學在家全自修,家長怎麼可能放心。

3)無論深淺,DSE都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大考,出卷風格,考評規則,備考項目等等,都是需要師資的,這不是孩子說轉就轉,說考就考的。舉例,內地有哪個高中生接觸過 通識科?衡水能有通識科老師?衡水的英文老師呢? 退一步,就算都是中文科,試卷風格也不同,一邊備考內地高考,一邊還溫習香港DSE? 這和香港孩子,同時考DSE和AL沒有區別,非常燒錢,以及非常燒時間和精力。

綜上,DSE在內地比較尷尬。經濟實力不夠的,不會花那個錢,同時準備內地高考和DSE。經濟實力允許的,IB,AP,Alevel 海外受眾更廣,即使想來香港,用IB ,Alevel成績也都可申請,不如直接去國際學校或學校裡的國際班。

綜上,希望我解釋清楚了。內地家長和香港家長一樣,也要考慮經濟能力,補習老師,和考試的應用認受性。在內地讀書,但是參加DSE考試的人數,取決於廣東幾家港人子弟學校的人數和那一兩家專門的補習社(據我所知,只在廣東有)的人數。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