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發新帖
查看: 35187|回覆: 13
go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493
1#
發表於 08-1-16 15:23 |顯示全部帖子
我有四個女兒,最大的中一,第二個小五第三個兩歲第四個剛出生.

我想說的是大的兩個,生活模式基本上十分接近,而我亦相信教導的立場會接近.但兩個女兒卻完全是兩種人.我認為喜不喜歡學習是天性,會不會去學習則是家長態度.水向低流,壓力愈細的地方愈吸引.

我一個外甥,未上小學鋼琴五級,今年小學三年級八級,老師讓她拉小提琴,兩個月後奪公開組冠軍,上三個月學唱歌,竟拿了金獎中的金獎.

但空閒時間,她絕不碰音樂,事實上,我不覺得她很有興趣.

另一個朋友,女兒中三鋼琴八級,之後對母親說,請你以後不要叫我練琴.

什麼是教育?

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
讓孩子做父母認為對的事?

我認為是價值觀的培養!

小孩子喜好能力個個不同,但出生是一張白紙就人人平等.

你給予孩子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是指了一條成長方向.打與罵是一種態度,不是一種情緒,我認為是可用的教育方式.

女兒在成長過程中,有在我背後做了錯事,別人跟我提起,我永遠是微笑以對.

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叫她們到我房裡問清楚,再捱板子.

我的女兒們都清楚,爸爸會維護她們面子,卻不維護她們使壞.

愛是什麼?我是由這裡開始,之後一切方式,我認為是因人而異

Rank: 3Rank: 3


493
2#
發表於 08-1-16 21:49 |顯示全部帖子
如果是因為小孩子的過失令你失去理性,覺得丟臉,從而透過打罵去舒發你的不滿.我不同意我們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教訓.

孩子的過失有程度的分別,他們學壞可以從不同的人和事.十八歲的孩子你還可以體罰嗎?

孩子學習的課程,還包括生存的技巧,在生活中會找出一種最自在的方式,這是天性.打與罵是小學三年級前的一種極致的懲罰,除非你是變態,虐待狂,或暫停留在原始獸性思維,否則你不會隨便打小孩.至於德育水平較低的人,會用打罵疏導自己的不滿,但這是教育嗎?

當你用一種關愛的態度去執行體罰,如果你的孩子有別的想法,那麼請你放棄這一種手段,因為你的表達方式有問題,或者你孩子的理解力有問題,最差情況是你們的關係出了問題.除此,我認為某程度,打罵是一種教育手段

[ 本文章最後由 joenjac 於 08-1-16 21:57 編輯 ]

Rank: 3Rank: 3


493
3#
發表於 08-1-16 22:10 |顯示全部帖子
我盡量去解,如果都唔明,就請其他人出手好了.

價值觀係有討論空間的,而且係由超過一件事例去反覆推引証的.
因為事例係相似事件,同樣引述的事例.會有不同觀點,經驗亦會導致價值觀的改變.

我們可以去引導,卻不能去圈限,所以祗能培養

Rank: 3Rank: 3


493
4#
發表於 08-1-16 22:31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c430 於 08-1-16 22:14 發表


多謝解釋,咁即係話打駡有不痛層次分別,你選擇的是一種有教育性的層次,你的女兒也同意的,若你的女兒不同意的,你也會放棄的,是嗎?

你的同意與願意中間有等號嗎?

罵不是破口大罵的罵,例如她們有遺德的事,我會罵"你們把書讀到那裡去了?學校教了你們什麼"但絕不會罵"你讀屎X"之類

一些嚴重導致他人受傷的,要捱板子,幾多下由他們說.我不認為她們願意,但會同意

[ 本文章最後由 joenjac 於 08-1-16 22:32 編輯 ]

Rank: 3Rank: 3


493
5#
發表於 08-1-16 23:08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c430 於 08-1-16 22:44 發表


咁!你有冇比其他處罰方法她們同意呢?對唔住!我不是挑戰你,只是想知多D嘢咋。

同意CHICHIPAPA係一種信念,這是一切行為的源因

至於430,唔介意你挑戰,因為我都想知,孩子的出生,是否得孩子同意.老師懲罰學生,又是否問左孩子先.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套一句孫中山先生的話,可能極端左,但意到.軍人和犯人係無自由既

[ 本文章最後由 joenjac 於 08-1-17 00:05 編輯 ]

Rank: 3Rank: 3


493
6#
發表於 08-1-17 10:35 |顯示全部帖子
中國自從董仲舒開始,未有大哲學家的出現.但民間中在二千多年的發展,生存與生活的交替,卻孕出一套平民哲學--老生常談.

在什麼樣的環境,會有什麼樣的文化.胡亂套用,就會變成四不像.

打罵是一種態度,從落地開始,便存在的文化,或許家庭文化.這是一種默契.社會的律法,亦如是.

請恕我用孩子出生要提問的虐笑.但也是一種事實,極地再走,那怕是半步,都是濫.

打罵文化,亦是教的一部份,由零開始.想問討論中,瀏覽中的家長,有幾多因父母的打罵而到現在仍懷恨的.我父母打我不少,我十二兄弟姊妹被父母打不少,我周邊朋友被父母打不少.但我們的感情並未疏離,相聚間反而常為笑談.

有一句說話,我覺得很中聽,兒女我們不教,別人將來會幫我們教.

請不要用有色眼光去評打罵文化,請勿站在道德高地去睥睨打罵行為.你將情緒的發洩套到打罵行為上,成為一種論爭.就容易有你之前擔心在挑戰我的顧慮.

你是為打而打,為你家長的權力受挑戰而打,為臉子而打,孩子,是被你打.為教而打,告訴你,這些家長,並不會比孩子好受.

至於嫦娥姊,你沒有發現,你孩子在潛意識中有很強的報復性嗎?而且很脆弱,原來打手會讓他有這種反應,當然,我不贊同你用打罵方式去教你孩子,因為他成長路中,沒有這樣的抗體.或許強化他的能力,免在孩童時代受傷,長大後會有較好適應力.

Rank: 3Rank: 3


493
7#
發表於 08-1-18 22:14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9 csy_ma 的文章

我想,就因人而異再補充一些.

前陣子在另一題目上,我曾說"西方的種籽錯落在中國的培土上"

這培土是社會的文化,我們不斷說西方如何如何,問題是,放在我們孩子的生活空間會是怎樣開花結果?我所認知的西方社會,是核心家庭為主,而東方社會則是擴展家庭為主.當我們以為香港社會正朝著核心家庭發展,其實骨子裡卻仍是舊的一套,就看我們過度保護孩子,一味往英中鑽,就可見我們是沒有大變.

我不能完全認同專家的一套,就是這個原因.學者做研究,是正反論証法,以比較方式而歸納結論,但西方學者瞭解東方有幾多呢?因為研究少了東方元素,結論並不完全適合我們.西方文明的優勢,從流向顯然易見.但我們各人的接收程度,不盡相同,正如CHICHIPAPA,信我們的信念,因人而異好了

[ 本文章最後由 joenjac 於 08-1-18 22:17 編輯 ]

Rank: 3Rank: 3


493
8#
發表於 08-1-20 09:53 |顯示全部帖子
csy_ma

好佩服你的不慍不火,我是直腸子,嘩啦啦的

因為我以前曾發表類似意見,懶去找,所以用一表像去概括.沒想還是有你這有心人究底.

核心家庭主要由父母孩子組成,而縱橫有其他成員就是擴展家庭.(隨緣指正)

西方文化相對理性,這是國家進步的重要動力.試想像一個齒輪,每一個齒代表一種時代問題或新事物.孩子在9點的位置,成人在12點最高點,老人在3點.隨老人及成人的往下墮,把孩子升上去了.

西方人的觀念,是往前看.孩子是未來,所以孩子成長十分重視.當孩子長大,要獨立門戶.當成人老去,老人歸國家接管.所以稅重福利好.

於是,基於這份認知,西方在乎培養人的獨立人格.我們才見到很多打工的學生,背包青年,富豪捐出9成財富.

東方人,喜歡往後看,我們對先祖文化是不敢踰越的.老人永遠在最高點.成人負責起上下兩代甚至橫向兄弟的供和養.因為人怕"臨老唔過得世"的社會觀念.父權是不容挑戰的.所以孩子是在圈中培育的.

自八國聯軍,這長城有了裂口.香港很明顯成了文化怪胎.老人地位已沒落.遭違棄的已成社會重擔.新生代的教育向西方文化傾斜,但卻不是去培養獨立人格,是"奴"性未改,很多家長為孩子未來而努力,這未來是什麼?是"口"而不是更大的理想.

更重要一點,是東方文化的人情味遠勝西方,你捨得老來獨居,大節日才跟兒子見一面嗎.(可能回娘家較多).我是捨不得.但............

我大女兒2年後(中三)赴英,其他女兒會接著去,7年後已近退休.我和女兒相處日子是愈來愈少了,想著想著,眼珠兒又在洗澡了.

Rank: 3Rank: 3


493
9#
發表於 08-1-20 10:15 |顯示全部帖子
csy_ma

大約於十年前,外國的客戶閒聊時問我,中國未來會是如何?

我說最少50年.

文革的違民仍在社會,而且是鐘形的高點.接下來是一胎化的衍生問題浮現,要這兩代成為少數,中國才真正起步.

港商在大陸,勞力已成很頭痛問題,一胎孩已成長.是罵不得的一代.
"從來沒有人這樣對我的,老子不幹了"

經濟成果令勞動人口的流動率很高,加上這些一胎孩,是雪上加霜.

一胎孩自出生,就有六個人疼愛,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記得劉德華的 fans 父親蹈海嗎?

這種過度保護與香港的過度不同,雖然都有戰後症特點,香港,似乎又文明一點.

有一句話,出處忘了,"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

這觀念,日後 pm你,我位處道德低谷,不想引發更多枝節

Rank: 3Rank: 3


493
10#
發表於 08-1-20 21:40 |顯示全部帖子
csy_ma

以前發表過的文章,我已找不回來,好似一個叫 momodog 開的 topic,這裡應該有些有心人可以幫忙.

至於學校教育的理念,侯文詠有一本書叫"危險心靈",說到我的心坎去了.

幼兒教育則受一本書啟蒙,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荳荳".

但整個概念,相信源於鹿橋的"人子"

中體西用的理念,我曾想過,第一關卡是文字.

西方理論系統性強,與其文字結構不無關係.西方是符號文字,加上阿拉伯數字的輔助,令到他們在編纂上有很大成就,在數學發展上,把概念化成種種符號,進而應用在化學結構上,很多抽象的東西,都由算式中演練出來.

中國的科學,卻因為圖案文字,發展出另一套系統,但這系統由情貫通,很難量化,單講熱氣,我們沒法有系統的表達.金木本無情,卻因水通關,,金本傷木,卻因水而有情,金生水而水生木.但陰木陽木,生克如何,就人說人殊.

如何用中文發展出一套系統,任何人都能歸納同一結論?

上文曾說家族觀念,試看由南歐往東,愈走愈見人的進步程度.是一個反比.

女兒現在就讀英中,分班試編第一班,班上成績中上.

為何讓女兒中三後就赴英,是銜接問題,中五再去,就"較"難融合.
太早過去,就不夠中國文化淬鍊.廿多年務商,去過很多國家,經常與外國接觸,明白到西方有什麼好,有朋友在波士頓,但我堅持英國,是有道理,生子如狼是重要原因.

討論中很多家長都愛護孩子,我在商場打滾,知道人要懂什麼.要堅持什麼.我就是如此培養下一代.

有空就 pm 你吧,打中文畢竟耗時間.

Rank: 3Rank: 3


493
11#
發表於 08-3-17 13:21 |顯示全部帖子
123456789

大家在討論之前,有沒有在心裡讀了一次這九個數字?
如果有,我相信大家的發音一定錯,因為這是阿拉伯文.

但這幾乎是全世界的人都能明白的符號.為什麼我們亳不抗拒?

會考文科生和理科生,事實上理科較多9A 10A.因為理科答案有絕對性.(中學階段),文科有時真的是觀點與角度.

再看我們精英的大學選科比例.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總之以中文為教材的學系,是如何?學位又有多少?

我是機械工程畢業,坦白說.中文本的教科書,少之又少.即使有,亦不會看.因為太多專用名詞,我無法每個都去雙語廣播.當去翻中文書,看定義時真的會抓狂.

曾在這議題提到,西方為符號文字,在系統發展,中文是很難體齊的.加上學術研究,論文的發表交流.英文本是大家通用的.就以阿拉伯數字一例,可見學術不會就語言而因噎廢食.

如果我們不認為大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那麼什麼語教學都不是問題,學習什麼都不是問題.!如果想孩子先完成大學課程,那麼,選讀中中,是矛盾的行為.當然,以決心修讀中文為教本的科系除外.

看到英中,中中之爭辯,本來不想再參與,但奇怪C430的回應,所以看一看其他論題,瞭解一下這裡發生了什麼事.但看到了大家都在討論研究報告.所以提出另一觀點.

我想指出的是,無論醫,,,工學院,涉及英文教材的比例相當多.尤其在定義部份,看中文會十分吃力,因為這是翻譯語.夾雜一些新創名詞,往往比瞭解英文原意更花時間.學習會因此造成障礙.

英中在學生吸收能力最強的一段時間,予以大量閱讀英文的訓練.在大學上接軌就變得較容易.教材的選擇,就是為什麼大部份科系要求英文要到一定水平原因.

我在 BAND5 中學畢業,但數理化生物,都是英文教材,到了中五,我的經驗,是習慣了英文,反而對中文參考書不大接受.生物,更是 考了一個 B.

可以選英中, 為什麼要降格到中中,孩子長大萬一真的吃虧,你想他會怎樣面對你.即使孩子明白你是出於愛,那麼,你如何面對他?


PS. 430 我舉董仲書是因為他倡議罷黜百家,獨專儒家而造成中國哲學家的凋零.並非指他是大哲學家.

Rank: 3Rank: 3


493
12#
發表於 09-12-4 13:17 |顯示全部帖子
上到bk,手癢癢的又回到這區.

大女兒去了英國快半年,當初在學校與她分開時心痛如絞,老怕她會思鄉,追不上.

10月回港一次,在車上,機關鎗般,那種喜悅,讓後年去英國的妹妹響往不已.

孩子們運動量很大,每天女孩子曲棍球,男孩子足球,佔去了最少兩個小時.而老師的功課,不多,卻要花好多時間,搜集,思考,整理.

於是,即使經常有測驗,孩子們根本不會去特別準備,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去"咪書"

12月7號是考試,大家卻是為2號晚的party 緊張.

她們讀得非常開心,因為這裡沒有壓力,同學們之間沒有,學校中沒有,父母中也沒有.

我問女兒,如果讓她重新選擇,她會留港或是去英國.

後者.

剛到英國,曾為選運動科煩惱,她從未接觸曲棍球,電話中經常埋怨.痛苦地參與了2個月,她愛上了,由b隊升到a隊了.

培養好重要,興趣決定能力,能力決定興趣.
後者是先苦後甜.前者見仁見智.

在知識興趣的大海中,如何取魚?

因人而異,無必要去圈地自賞.

香港,學習氣氛是競賽為本.我以為是

[ 本帖最後由 joenjac 於 09-12-4 13:19 編輯 ]

Rank: 3Rank: 3


493
13#
發表於 09-12-5 11:58 |顯示全部帖子
心如刀割寫得不好,是因為想逃避那種痛卻又想記下來,矛盾令我草草收筆,委實無以為繼.
套龍應台一句說話:
我冷下來,文字才有熱的機會.

我想我會重寫這段感受.

Rank: 3Rank: 3


493
14#
發表於 09-12-5 12:23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P6MA 於 09-12-5 11:03 發表


joenjac:

在你而言,是逃避還認同外國學制比香港好呢?你對香港學制有甚麽看法呢?謝謝!


P6MA,

去英國自女兒五六年級已有打算,而且一直灌輸是為她好的安排(先妻12年前辭世,後續絃)而非把她外放.始終她年紀小,不能太突然.

中學是不錯的英中,全級十五名內.

但經學校介紹新高中課程後,斷然決定離開.

若你有爬文當知我去國的掙扎歷程.

在和女兒快分開,我極度矛盾,深怕這決定會害了她.

第一個星期,得知原來每一科都分班,分5個 sets
不同能力不同班,一set不到10人.
功課來了,

為什麼a/b除以c/d是=a/bxd/c
在元素表上隨便找一個元素做一張海報.
給你一堆第一次世界大戰資料,問你看法.
物理課老師讓學生隨意做那課題的實驗,從不怕學生如何使用本生燈.
.......

一個沒有壓力卻充滿奇趣的國度.

孩子原來第二個星期已經不想家了.

我不是為了逃避,而是不想孩子在學習高峰期,錯過了更好的教育--獨立思考.

今早起床,小女兒把書跌在床和櫃的隙縫中,見她不斷用不同工具去取書,有些東西例如衫,她都去試,我沒有阻止,因為她會在過程中發現不同物質的不同特性.

香港教育是直接告訴你答案,之後要你死記,目的是在考試時快又準.

於是我們孩子在框框外,就不知如何處理.

我不想我的孩子是這樣.

所以去了英國.

[ 本帖最後由 joenjac 於 09-12-5 12:26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