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多才多藝勝過科科A,教小朋友讀書都可以很享受 ...
查看: 15249|回覆: 34
go

多才多藝勝過科科A,教小朋友讀書都可以很享受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
發表於 08-10-29 15:52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0002 於 08-10-29 11:22 發表
學習要有效率, 對人友善, 多才多藝, 不單只是為測驗考試而讀書, 真正是學遘通, 發表意見, 做福人民, 而不是為自己而謮書, 缺乏了人生目標.

聰明人是不會死讀書為證書而讀書, 反之多發問, 討論才是現代人CEO的做法,  ...


同意! 個人認為,小學階段最緊要令小朋友:

1 唔討厭學習 --響現時既傳統教育制度底下,呢點都幾難做到!

2 愛上閱讀,打好中英文基礎

3 培養自信同搵到自己既興趣

更進一步既,可能係:

1 學吓點同人溝通,點處理同友朋既關係

2 學識點分配時間--呢點好難,大人都未必做到!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
發表於 08-11-3 12:12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08-11-2 18:15 發表


討論的範圍可以有限制。閱讀不應限制於語文方面。

只愛上閱讀,沒有「寫」、「講」和「聽」三方面的配合,英語能力不會好。可能只靠閱讀可以是 Band One (全港頭三分之一),不過 Band One 頭和尾的學生的英語能力也相距 ...


ChiChiPaPa:

同意提升語文唔只靠讀。不過讀係進一步提升既關口。以我囡為例,佢自小鍾意睇英文卡通,小二前有定時同外籍老師溝通,聽同講都好似冇大問題,但因為少睇字,看見字不曉相應的音,亦不能當為理解(雖然成績因小一時老師讀卷而冇大影響)。倒是她小二後慢慢愛閱讀(主要為中文,亦不抗拒看英文),中文成績就明顯有提升(之前沒法拿80分或以上),而英文則可以保持。

是的,打好中英文基礎,不等於成績好,兩者沒有必然因果關係。
不過,打好語文基礎後,待"開竅"後,小朋友學習能力就可以飆升,成績較易提高(以姪仔為例,雖然佢升中前已睇完全套金庸,但係中文成績都唔係幾好,我地知悉後(佢已中四),係咁易同佢講咗兩次攞分竅門,佢中作既成績就升咗約十零分左右。但假如佢冇先前睇書既基礎,就好難打咁既補針)。

我想,以家長既角度,長遠既學習能力,或比一時的成績彪悍重要,對不?

相對做補充練習,閱讀的好處係唔駛家長指示,免傷和氣。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3#
發表於 08-11-4 14:17 |顯示全部帖子
ChiChiPaPa :

語文,是溝通的工具。程度的體現,最終在於寫出黎既文章好唔好睇。呢樣野,我唔認為多做補充有用。相反地,有某D補充習題,如非常複雜既重組句子,簡直係無無謂謂既為做而做。

基本上,好既語文都應該係句式簡單既,起碼中文應如是。做補充,在我看來帶有功利性,係為咗熟習考試模式而做既,除此以外,真係冇乜大用。

假如想有了閱讀習慣後既增進小朋友既表達能力,不如叫佢地做吓簡單既underline段落大意,或叫佢地起標題,再唔係叫佢地搵個point去重砌佢地以前既作文好過。

多做補充練習,只會限制小朋友既思維,令佢地成為工匠,而多閱讀,則可啟發小朋友既眼界,令佢地越過工匠成為大師。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4#
發表於 08-11-4 18:02 |顯示全部帖子
Stjoboldboy :

您講既大部分我都同意,但想更清晰咁分開:
要掌握一種語文,無論中英日西葡,定係東巴文,大概都需要大量閱讀(呢個係基本,而唔係唯一條件)。而做補充練習,只係一種輔助形式。
做補充,上焉者係令到學習者明白一些基本法則(漢語,如您所言,因為其實無甚法則,所以效果較差),達致了解,甚或熟悉該語文的某種特性,但無助精通該語文。
這就是工匠和大師的分別(大師其實無須達學者般水平,以我的觀點,當年寫出《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 )的小女孩,便是大師)。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5#
發表於 08-11-4 23:4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08-11-4 22:46 發表

並不是不斷狂讀狂讀,就能有高的閱讀能力。一些沒有課外閱讀習慣的孩子,在母語閱讀方面同樣可以有很 ...

如果不會把這些應用到日常寫作,這些補充當然是白做了。


講到底,原來不是工具(閱讀還是做補充),而是方法的問題。

就我女兒的情況,她不愛做補充,卻喜歡寫作。那補充是否可視為某種菜餚(我也不大喜歡維他命這比喻,除非針對的是考試而非提升語文能力)?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6#
發表於 08-11-7 00:39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08-11-6 21:29 發表


首先,不好意思。先對你說一聲對不起。之前用較尖銳的方式去表達,就是想通過你的回應,去引證平衡發展的重要。

不要極端化。無論一樣東西怎樣好,也不要過度側重。你囡囡雖然還是小學生,但你引述你囡囡的學習經歷正好讓我 ...


我想,這不過是大家的側重面不同而矣。

據ChiChiPaPa介紹的最新情況,補充練習已再不是"雞精書",不是要求有一致答案的:"囡囡……補充練習是令孩子參考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手法,從而構思出新的故事。"
那距離以往補充練習的定義(通常有統一答案,並附在書後,方便家長或學生自行辨對錯)頗遠,那可以說是老師的輔助教具吧了?

從廣義理解,語文練習也是一本書,是作者融匯了各種學習語言的方法,再深入淺出地誘導讀者跟隨。好的語文練習,大概是一位啞老師,值得把它當成書讀。

若以此推論,則兩位所講的觀點都是異中有同,同樣注重閱讀或語文練習的質素。既鎖定在有一定質素的讀物/互動讀物(語文練習)裡,閱讀作為一個學習過程,自然怎樣都會較有效。選擇互動讀物,讀者既然需要在過程上付出更多,那收穫自應合乎比例地有更多。

既然兩位所爭的,似乎是傾向引導小朋友把時間花在哪裡,才較有效(我想聚焦在課餘時間,而非完成學校指定要完成的輔助學習)。不如換個角度看:

假如遇上都是質素不佳的,那何種方法更浪費時間? 或為害更深?

遇到膺品劣品的機會,何種較大?

假如小朋友本身悟性不是太高,又沒有家長在背後發功,他採哪種方法會令他獲得更大效益?

個人幾同意囝囝爸既論點,語文練習有用(所以學校才會列為指定動作),多做則流於填鴨,費時之餘,亦可能有礙拓展思維。不過,我想縱然是贊成閱讀經典制的 Stjoboldboy,也未必會認為多閱讀有害。

其實,我都幾羡慕ChiChiPaPa,您能深入探討做語文練習那麼多好處,大既可以推知您囡囡樂意做這非指定動作外的語文練習,也大概意味著她看到做指定動作外的語文練習,有良好的效果。

那很好。

對於我,這討論有點近乎家長談"中學生應否談戀愛"一樣--無論家長怎麼認為,小朋友的行為大概都不以家長的意志為轉移,那還談什麼?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08-11-7 00:46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7#
發表於 08-11-7 18:11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0002 於 08-11-7 13:38 發表
得寸進尺


講得好 值得為人父母反省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8#
發表於 08-11-9 01:32 |顯示全部帖子
ChiChiPaPa :

謝您的資料。在我們想辦法稍有效率提升讀中學侄仔的中文成績時,請他underline段落重點,也是方法之一。

個人對做補充練習,尤其是中文的,確實存在偏見。理由已說了,那是因為學好漢語,不大有規則可尋。而且,有佳餚水準的補充練習,實在難尋(深入淺出,從來就是大師級的藝術)。

我以前是文字重組工匠,個人的經驗,要改善一位不大有表達能力成年人的寫作能力,第一,是要示範一下,同樣的point,可以有哪些重組方法(先決條件是有point,否則神仙難救);第二,是請悟性不高者,先口頭組織一下自己的觀點,旁人在試圖明瞭其大意之時,多發問,讓其自行完善組織能力。

當然,多寫,寫完以後多留心比較(指的是相同內容,不同表達形式的比較,因此,同學之間多交流作業,絕對有益),是最有效的方法。

至於改善理解力,也是互動的口頭提問,遠較要求提供刻板的答案有效。

之前說過,在我看過的寫作理論中,似乎海明威所說的最實用(他說的,是一般人都可以依循的簡明規則,至於更進一步的境界,就得有賴天分)。不過,坊間用來提高小朋友語文水平的補充練習,為了達到讓小朋友強記,或者放大局部的效果,很多時都"阿茂整餅",作了許多病句的示範。

我想,訓練小朋友自學自習,有很多種方法。如上所說,請其與同學仔交換作文功課,自己分析不同文章的異同,可引出的分析和組織能力,大概就遠較做語文練習多。

至於讓小朋友學會安排時間,應不是做補充練習的主要目的吧?

學校讓小朋友做補充,可以理解。那是為提高考試成績而設的。這個教育淪為mass production的年代,學生的學習水平,要靠幾頁紙的試卷作統一評核,自然要學生先要理解試卷形式(老實講,有d試卷,其實唔係好能夠向學生表達到究竟想佢地做乜,之前唔操練吓,可能會引起家長抗議),最好令佢地瞌埋眼都寫到個正確答案,咁先可以幫學校提升到TSA既成績。

不過,假如家長迷信補充練習可簡單有效地提高小朋友既語文能力,就好似要小朋友餐餐食即食麵一樣,食多咗,佢地就會唔習慣冇味精既真正佳餚(我囡有位鎖匙兒童既同學仔,真係認為杯麵是天下至美味)。到咗冇乜提示下要佢地寫篇有紋有路既文章,佢地可能會感到老鼠拉龜

好奇怪,為何大有條件幫令千金量體裁衣、作貼身指導既ChiChiPaPa您,會咁認同多半係fresh大學生製造出黎既補充練習(因為補充的銷售,主要靠推廣人員既人脈關係,質素唔係好有力既賣點,所以出版社唔多肯投資於此)

可能我囡學校既呢類指定動作已頗多(老實講,一班有四十人,老師又唔只教一班,你要佢地每個禮拜改咁多篇文,都會擔心佢既健康啦 ),反而難兼顧針對不同學生既啟發性思維(雖然我囡小一小二既班主任已做得好唔錯 ),我倒覺得家長應反方向地,補充倒模既不足。

讓小朋友自由探索,反芻運用之前學得既語文技巧,效果永遠較做鸚鵡學舌,重播錄音的補充練習為佳。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9#
發表於 08-11-9 01:54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8-11-9 01:02 發表
甚麼「歸納主要內容」、 「概括中心思想」等較高層次思考的東西


Eviepa:

搵段落大意和概括中心思想等,其實唔駛等中學先做(而家確係有d補充做緊類似既野)。不過我都唔叫我囡做,多得ChiChiPaPa提醒,我要諗吓響長假俾阿囡玩吓咁既遊戲。

有樣野,係因為我囡到幾大個,仍然維持著一本書睇好多次既幼兒習慣,令我體會出黎既:廣泛閱讀,自然有其好處,但精讀一本,如精讀既書水準較佳,可能效果亦不壞(一本足以走天下,呢個,好似正係Stjoboldboy既觀點)。假如係男孩子,熟讀有遊戲玩既《三國》,應該係好既切入點。可惜女孩子就冇咁易搵……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0#
發表於 08-11-10 17:36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Yanamami 於 08-11-10 09:36 發表
You've just stated the sad reality.

My daughter likes reading English books and she
never has to do supplementary/grammar exercises for test/exam.  It seems that she learns her gramm ...


Yanamami:

閱讀既作用,可能係令小朋友鍾意咗語文,然後再說其他(單閱讀,不做補充,語文仍有機會好,單做補充,不閱讀,語文很好的機率較低)。

您或者可以試試俾您公主睇中文漫畫,

另外,假如佢鍾意畫畫,試試每星期搵首詩佢讀/背,讓佢明白咗詩的意思後,請佢畫一張畫。呢樣野我曾想過在長假時同囡囡做,但後來冇做既,所以都知道效果。

另一個方法,就係俾公主多唱中文K歌,呢個方法,我囡既同學仔試過,效果頗佳。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1#
發表於 08-11-14 13:08 |顯示全部帖子
打擾一下您們的討論。

我發見挺有趣的現象:在此樓中,繼續發展觀點的,都是bk的常客(即較關心子女,又樂意和習慣分享的一群)。基本上,您們都認同閱讀對發展小朋友語文能力的重要性,所議論的,只是閱讀的技巧、方法和比重。

這些,不是應量體裁衣嗎?以個人和囡囡的經驗,讀本的程度是否適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該讀本有沒提起人的興趣(《哈利波特》,無論中英,對一個七八歲小孩來說,都頗有點難度吧?為什麼仍有小孩想越級挑戰?還不是為談資和興趣)。

言歸正傳,打擾您們的原因,是因我收到一個pm,要我分享提高侄兒取分技巧的經驗(很抱歉,bk新系統中沒有pm的提示,我要在自己發出pm時,才發現有新收件,遲覆為歉!),既然要寫,不如乾脆公諸同好。

在此之前,我曾多次企圖找回此前曾與大學同學和同事分享過的海明威轉述《星報》的寫作法則,很可惜,都未成功。在我嘗試從記憶中搜索這法則的一鱗半爪時,才發現我的失憶能力驚人,所以,今次不賣名人了,只談自己的體會。

所以,先由初小講起。

我讀小三的女兒,中文成績遠遜於英文,本來我也有點急,不過自小二後,她培養了閱讀習慣 (主要是中文)後,便不大擔心了。她寫作的成績中規中矩,在我看來,進展得不錯,我曾讚她:曉得運用對話形式,讓文章更生動。她之後大致都朝這方向走。

另外,去年沒有奧運的暑假,她和她爸曾較頻密地(約廿多天)交換日記。那些日記,圖為主,字為副,作用是鍛煉她選取題材能力。之後,我們發現她寫文時的剪裁角度有所改善(她當時亦有以當天發生的,沒有什麼可記的事為由,拒絕寫畫日記)。

今年,由於老師請他們先用腦圖(mind-map),再寫大綱,然後再作文,她寫出來的故事就更有組織。作文有一次跟著腦圖做,初稿已寫逾六百字,後來,功課做得太晚了,經我多次勸喻後,最後抄少了百多字交課。我略讀了初稿一下,好像沒有什麼大的文法錯誤,就由她自己決定如何剪裁(她自己決定先寫初稿,寫多點,請我幫忙刪,不過我終未如其願)。

我想,對於初小到高小的孩子來說,引起他們的表達欲,讓他們多寫,已是很好的練習。除了考試,寫得愈長愈好(考試寫得長,則扣分機會多,因此要勒住)。

至於如何引起他們的表達欲,我想是課堂以外的東西。一般來說,父母肯聽子女說話,子女就會多話(多半嫌太多)。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嘗試引導他們表達得更清晰,多提問,讓他們更易找到事情的重心,就是最省事的語文練習。

有一點很想分享的是,我囡有幾篇我很喜歡的文章,當中所述的情景,均為現實生活中發生過的,她只不過是善用對話,把生活寫進文內,就能增加文章的"境界"(抱歉對小孩文章用上這不大適合的詞,我只想較形象地形容一下,文章,縱使是考試時的看圖作文,也需要與眾不同之處。對於小孩,告訴什麼叫有point,似乎有點難度,只能告訴她那是跟人不同,又可令人看到的情景)。
我女兒不是一個早熟的人(通常生活愈多變,愈不如意,就較易早熟),要求她的文章有什麼深度,似乎有點緣木求魚。在小學階段,想她的思想不只於鸚鵡學舌,最重要是讓她多看,多想,多感受。這些,多半只能靠父母,而非外籍姐姐或補習老師引發的。(由此便可推論,Eviepa公主的作文成績肯定不差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2#
發表於 08-11-14 13:19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wisekid2007 於 08-11-14 11:26 發表
However, the methods are similar but just the degree of effort and then the outcomes or results will be in no doubt different.


非如此也。因為整個大環境不同,大小朋友喜歡的潮玩都是舶來品,年紀愈大,學好中文的誘因愈少,因此,國際學校的學生,多半只能跟ABC看齊。而中文(母語)基礎較佳的,應為分析和推理能力較佳的一群,當有機會接觸年輕人的潮玩,如歌、電影或電子遊戲時,加上適當的環境因子,就會很有動力去學好英文。

不過,國際學校的學生家長,大概都希望子女長大時能負笈海外,讓下一代能夠成真正的ABC罷?那可謂求仁得仁了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08-11-14 13:27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3#
發表於 08-11-14 14:12 |顯示全部帖子
再談中學。

其實,我沒有太多教中學生的實戰經驗,對侄兒,只是教了兩次(亦即改了他兩篇文),且是跟老公分工合作講的。他講大圍的取分技巧,我講的是如何加深閱卷員的印象(也就是我向來的工作,重組文字)。

對於小學生,我們應該鼓勵其寫得愈多愈好,對於中學生,則相反,要請其學習:

1.刪文的能力。

學刪,由學看開始。請其看書的同時,如筆記般highlight約十個字的段落大意,可以說是省時的練習。

要創意一點,可以請其在精讀文章中加插小標題,順便可以煉字。

然後,要做的是改寫以前作文的練習。找出自己以前曾寫過的文章:學刪。

學寫簡單的陳述句。

如海明威服務《星報》時的寫作規條,形容詞,要刪。也不是不可以用,但要配合其他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且盡量要形象化。

若句子過長,宜分(此條特別適合沒嚴謹語法的漢語,因為主語暗換,是常見的語法錯誤)。基本上,卅個字內最好出現句號。古文沒有句逗,因此辭意富彈性,易引起歧義。但您可觀察一下,古文的斷句,通常較頻。同理,擅用現代漢語標點的人,文字水平都較佳。

多於十個字的句子,最好有標點(此為我以前工作的報章規定)。帶有節奏性的語言,如搖滾或RAP的歌詞,則例外(但長句中要讀者感受到語言的節奏,較以標點"提醒"高班很多,然此乃高手招數,平庸勿學)。

學習準確運用動詞。
活用動詞的例子,通常都舉:"春風又綠江南岸"這詩。話說作者王安石最初寫"春風又到江南岸",不滿意,改"到"為"過",再改"過"為"入",為"滿"……等十多字,俱不滿,至借形容詞作動詞用的"綠",則成名句。

漢語的主謂賓,動詞形容詞名詞等,皆是近百年發明的,之前無此概念,動詞往往用形容詞、名詞,甚至量詞借用,更講求準確。因此,唐詩可以意簡言駭,意境深遠。
(我到上大學時,讀到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憶逝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發現他所寫的一大段情景描寫,在唐詩裡僅用幾十字就描寫得比其深,比其細時,才確切感受到漢語的優越性和語言魔力)。

漢語的境界是意在言外,要學會情和景交融,戒過分的直接抒情(巴金的《家》、《春》、《秋》是反面教材,絕不宜學),所以要刪刪刪。

2.重組結構,學寫廣告的能力。

廣告,通常要在百來字內吸引人,否則即死。對付閱卷員,也如是。試想想,他/她可能看了過百篇類似的文章,如果不來點醒神的開頭,如何叫他對你的試卷另眼相看?

用另一個角度看,文章的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是切入點。就如很多人說,大學論文,定了題目,就基本上定了分階一樣。那相同的題目,開段就是分高下的切入點。所以,我認為以四成或以上的時間構思一個文章開頭,也絕不過分。

要學寫廣告,方法有二:

改寫以前的作文:叫小朋友提供兩至三個開頭(唔一定要寫,討論一下,以便探索可以點改善內容),自行比較。(假如您可以用佢地原有既文字重新組合,達到廣告效果,則效果更明顯)

寫短書介。一本小朋友感興趣的書,請其寫最多二百字的書介。這個是較有效的提煉內容的訓練(我曾以此法用於成年人,效果良好)。

3.文體選擇易取分者。

除非本身有過人天分,否則建議考生多選議論文。

記熟議論文正反正反論說步驟,與古今中外四類例子的正路作法,必要時背些中外諺語,以備考試時拋書包。
為簡便起見,如想不到特別的開頭或切入點,不妨以反問句作始。那句反問,最好唔係好make sense,以留下懸念,方便開展論說。

如未能揀選議論文,次選為記敘文。

跟小學一樣,建議盡量以對話形式表現,然後留條所謂有內涵的尾巴。
如想不到特別的開頭或切入點,不妨直接以對話作始(當然要與文題有關),以加深閱者的印象。

避開描寫文,那是取分死症。

以上,其實只係幾皮毛既野,改善寫作,最重要都係要改善內容,亦即係要篇文有思想,有point。不過呢樣野,難速成,兼且要對症下藥。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08-11-14 21:05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4#
發表於 08-11-14 14:16 |顯示全部帖子
Wisekid2007 :

謝指正。那希望能看到您日後分享令公子如何中英兼擅的經驗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5#
發表於 08-11-14 19:52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wisekid2007 於 08-11-14 15:45 發表
Not only 中英兼擅 but at least 中英德, 三文四語. In fact, some secondary students in GSIS are even 中英德法, 四文五語。

好叻喎 ,我單係知道一個後生仔中英德兼擅既,佢咪係龍應台個囝安德烈囉。雖然佢阿媽係中國人,成名作家,但係佢阿媽都話,阿囝既英文較中文好,梗係因為自小受德國教育之故。

至於信報作者陳雲,都係留德博士,不過小時係學母語為主。

我都有個朋友,為其四歲多既仔選小學而頭痛。個小朋友比較有性格,唔易聽人既指令,若進入傳統學校,怕他受不了。若進國際學校,因朋友夫婦打算過幾年讓其子回美國接受教育,怕其中文學不好,正在非常煩惱。

小孩的父親與前妻有個女兒,以前在北京唸國際學校,中文好一點,但遠未至兼擅,縱然她爸是學校裡課本的其中一位作者(朋友的丈夫,曾是最有機會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熱門人選,當年與高行健競爭激烈)。如果您能解答到他們的問題,我請他們送您一本親筆簽名的著作給您(我囡都有不只一本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6#
發表於 08-11-17 14:14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wisekid2007 於 08-11-17 11:41 發表
Please make a sensible and logical comment.

Please explain clearly what is your definition of "兼擅"?


Wisekid2007 :

難得您終於看出我語氣中的屑笑。是的,我根本就不相信您所泛指某某的兼擅N文N語,縱然在您的定義中,"兼擅"水平"僅止於"可自由以口或書面表達。
(若要舉出成年時學英語,一樣可以達致母語級數的例子,最少有一個哈金Ha Jin。)

以朋友丈夫之女的經驗,假如同輩間缺乏以母語交流的語境(她自小隨父在歐美漂泊),縱其父是當代中國文學史上不得不提的名人,女兒也未必能自由書寫母語。

我接觸過很多英中出身,在本地唸大學的朋友,作為母語,他們口講當然沒問題,但化而為文,總覺得他們所寫的,不太像中文(所以我覺得BK許多以中文書寫的常客頗厲害 )。日常工作中愈少用漢語的,中文文章的內在組合愈有問題。這些,算不算可以自由書寫?
(當然也有例外,如之前在《信報》寫專欄的黑楊,她以前在紐約本地媒體工作了頗長時間,但其以中文寫的小說,語句仍簡單乾淨。)

另外,學語言,最好的誘因是自然語境,然後是興趣和需要。理論上,先駕馭好一種慣用語,煉就一定的分析及綜合能力,有利學另一種語文。但不是有大量時間,就可以學曉的。

您可以講,於令公子學校畢業的學生,可以天下無敵。OK,我沒異議。您也可以講,令公子的英文書寫,較王安石(宋朝宰相)千古頌揚的句子更精采,我也沒有異議。反正,網上本來就是個虛擬的世界。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08-11-17 14:18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7#
發表於 08-11-17 14:27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mattsmum 於 08-11-14 22:02 發表
if in hong kong, there isn't much choice, ISF may be the answer. or go to an IS but employ a private chinese teacher


Mattsmum:

謝建議,但弘立太遠(朋友住馬鞍山區),朋友夫婦又要經常各自離港公幹,實行上頗有難度。我打算有空在BK看看沙田區的直資,如王錦輝,培僑等等有哪些評價,給她參考。未知各位有何高見?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8#
發表於 08-11-17 14:43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umsumb 於 08-11-17 00:47 發表
目下各位言辭精鍊,意見精闢,實在獲益良多.
但本人有一意見,承蒙各位賜教.
綜觀以上文章,多以閱讀作為學習語文之主要工具,
並且不分中外,精讀及泛讀皆以大量閱讀唯佳.
本人卻認為閱讀應與學習語文脫鈎.
(當然我不否定 ...


Sumsumb:

因這裡的討論,我近來切實想了一下,究竟,學好中文,是不是只能靠大量閱讀?

由於中文的常用字相對較少,詞彙量未必需要藉大量閱讀累積,可能有其他途徑(也因為,漢語的爛書太多,根本沒有"大量"很有營養的讀物)。效古人般,精讀古詩或部分古文,應也是可行的方法。

若以此為觀點,您的側重點(閱讀不是唯一改善語文能力的基本途徑)也有其道理。當然,無論採哪種工具,好的導師會令效果加倍。

很高興您加入討論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19#
發表於 08-11-17 21:17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tjoboldboy 於 08-11-17 17:00 發表
各位,

早年為小女摸索一套英文閱讀模式, 小弟作過一個小小research, 睇睇d名家有咩獨到既心得, 現引其中一篇同大家分享:-

古德明 怎樣學英文?

一位預科生來信,說天天讀英文報紙,英文都不覺進步,求進不知有甚麼辦法。 ...


謝分享 我也懷疑囡囡英文成績不用我們擔心,跟她喜歡看上百次她所愛的英文卡通有關(加起來才十多隻VCD,幸好她現在也會看英文字幕)。

看了此欄的分享,我又開始盡量擠出時間讓她的請求有機會實現,Eviepa,又謝您的提醒

另,也謝囝囝爸的神通,竟找到星報寫作規條的原文。
我讀到的,是海明威的轉述,只得幾點,簡單得多。此文值得收藏。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0#
發表於 08-11-17 21:33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mattsmum 於 08-11-17 18:23 發表
"同輩間缺乏以母語交流的語境"- agree that the environment has a very big impact.

I mentioned ISF becuase I had visited the school many times and discuss with the chinese head teacher, trying to figure ...


Mattsmum:

謝您的分享,我也會把ISF介紹給他們參考。由於經常與外傭姐姐接觸,小男孩現時在說普通話的語境中,也會不自覺講英文,加上幾年後就會回美享受免費教育,小孩父母現階段,似乎更想讓男孩打好中文基礎。

只是我囡和其他朋友的小學經歷,令他們對傳統小學有點感冒(何況,小孩非本地居民,不能享受免費教育),所以比較頭痛。但ISF確實太遠了,有沒有沙田區附近,甚或九龍區的直資或私小好介紹?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