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留港/海外升學
發新帖
樓主: 201808
go

留港/海外升學   [複製鏈接]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1#
發表於 19-11-1 09:25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1-17 18:44 編輯
nillnill 發表於 19-10-31 12:45
如果係指依家呢代小朋友,那有道理。
因為隨著外資﹑李嘉誠勢力離開香港,香港經濟影響力最大的空間就會騰出來,必然讓大陸接收,這涉及主權,外國幾有錢或者幾想來也好,大陸都一定會拒絕門外。
換言之,大陸的國企﹑民企會在香港收購公司﹑成立公司。造就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經濟結構洗牌,香港一些小店小企業企穩,就會取代美心﹑gogovan,又成為了新機會。
為了2047年行一國一制,既要狂入大陸人來香港成為新血外,大陸都要安置肯加入大灣區的香港人,那就必然要增加各專業領域的對等地位給香港人,方便在大灣區乖乖生活。機會又會多了。
從純經濟角度,有道理。但香港人從此再無自主,連基本自由都沒有,地位方面都變成港退陸進。
所以,想走的,現在時機會。留的,下一代經濟機會較今日大,但政治權利就無左。而且變得更依賴大陸,必須國富港富,否則香港就死硬。

我份人好悲觀好悲觀, 我見到只係負面一面, 我見到如果我女留係香港, 當香港大量中資投資香港, 中資公司請港漂先 (新香港人)? 定請香港人先 (舊香港人)?

新香港"港漂"青年人同聲同氣同文化又聽話(平、靚、正)。
舊香港"本土"青年人咩野都投訴及抗爭、又港男港女上身、咁麻煩, 仲咩要請你(純我自己幻想代入)  

【大陸人玩埋DSE】內地高考生吼住DSE 港補習社開班包入大學 https://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14678&fromuid=1539350
#19
最近跟朋友說到香港青年人的工資,他提到4+3的現象,香港4年大學,工作3年,就可以成為永久居民,部分中資公司,只出到6000元請香港国內畢業生,捱過3年就是一條好漢!我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 20
某大銀行出13,000蚊請冇銀行工作經驗既大陸人碩士生。
都唔系依家囉,大約十年前,銀行已經好多大陸既畢業生,依家中資公司更加係請佢哋。

#27
我識一班在珠三角開廠的港商,身受其苦,特別有感覺!
我已經提示身邊年青人,有得走好走,大人就減少香港資產。
誠哥最醒目,超人即是超人!


報道指中央要求國企加強投資香港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480377-20190913.htm

「港漂」搶飯碗 職場競爭加劇 https://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50462&fromuid=1539350

港漂家 https://gangpiaojia.cn/

港漂圈 http://www.gangpiaoquan.com/

20萬港漂破辣招 貧富跨境大遷徙: http://monthly.hkej.com/monthly/article/id/1832318/20%E8%90%AC%E6%B8%AF%E6%BC%82%E7%A0%B4%E8%BE%A3%E6%8B%9B+%E8%B2%A7%E5%AF%8C%E8%B7%A8%E5%A2%83%E5%A4%A7%E9%81%B7%E5%BE%99#.WugiXfpE4gI.facebook
「港漂」社群近年不斷壯大,成為香港樓市的生力軍,這批「新香港人」資金雄厚、態度進取,正在重塑香港的樓市版圖。在擠逼效應下,隨着交通的便利,部份「舊香港人」將選擇到大灣區樓價以及生活指數較低的城市生活。

「買樓者要不吃不喝19年供樓」,這種說法恐怕已經失準了!

中位數不準確
辣招自2010年不斷出台,樓價卻不斷上揚,愈加辣愈上升。2017年,私人住宅樓價及租金指數升幅達五年最高,分別錄得14.8%及7.9%。今年初,樓價已連續上漲超過21個月,連續14個月創新高。樓價居高不下讓香港「揚威國際」,連續8年榮登「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今年,以供樓需時19年穩佔第一寶座,大幅拋離第二名悉尼。

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每年都在全球406個地區,以當地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樓價負擔能力。

但這種傳統經濟模型千算萬算,都算不到兩大因素──內地資金、父幹,「香港買第一層樓,首期超過五成,500萬樓就要拿250萬出來,多少打工仔拿得出?還要現金!」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一語道破現實:「為什 麼樓價高過負擔能力仍然有人買得起?正是因為有特別因素,否則正常人上不到車。」

賣內地樓做首期
今時今日,誰有資格在香港上 車呢?「如果我在香港買樓,家人可以賣掉內地套房付首期,他們有幾套,賣一套沒所謂。」金鑫用平淡語氣道出這番豪言壯語。

7年前,他從本科畢業後,跑到香港讀碩士。這位29歲IT人用年半完成城大課程後,開始港漂生涯,很快「榮升」香港人,他打算買樓,「因為香港樓價不會跌很多」。

金鑫父母從事汽車業,不過,在內地就算是普通工薪家庭,擁有幾層樓都很平常。內地父幹普遍就是賣樓,再豪擲千金南下買樓;香港父幹呢?則要先「加按」 物業才有首置。香港完全比下去。

去年,金鑫在家鄉蘇州購入一個100萬800呎單位。拜「一孩政策」所賜,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近年二線城市樓價偏低,內地千禧世代自置物業比例遠超世界同齡人士。

這股「港漂」勢力會如何衝擊 本地樓市呢?

業界:16萬「港漂」留港
「業界對新香港人買家向來很迷惑。」從事地產代理逾30年,祥益地產創辦人汪敦敬坦言:「兩三年前尚可告訴你,到底有幾多內地人?但現在都拿香港身分證,只能憑拼音名字留意到。」

政府未有資料顯示「入籍港漂」數目,但順藤摸瓜,截至2016年,入境處統計內地來港工作或就學獲批簽證就累計約20萬。 「港漂家」創辦人劉瑞卿憑前線經驗估算:「留港都有16萬。」

單單2017年,本港向內地人發出簽證便有學生1.89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1.04 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9289個,再加273個「優才計劃」、3.6萬個「一般就業政策」及3545個「補充勞工計劃」,保守計每年起碼有4萬內地人來港居住

劉瑞卿指出:「大部分內地生來港都是讀碩士,讀完一年,畢業後可以留一年,然後每兩年找僱主續簽,續簽三次已經是永久居民;學士更容易,原本已經讀4年,通常讀多一年碩士,然後留一年,續一次已經拿到。」他補充,單單 2017 年,來港內地生總共有3.1 萬,當中碩士2 萬人、學士9000 人,還有近一千人讀副學士

透過學生簽證、優才計劃等政策來港,只要住滿7年,便可領取「三粒星」永久居民身分證,所享待遇與土生土長本地人無異,包括毋須繳付額外30%買家印花稅。

這批「新香港人」甚至比「舊香港人」更具購買力,中原主席施永青對本刊表示:「香港得18%讀大學,內地生來到已是學士或碩士,能來香港,經濟能力都好,所以買樓比例當然比香港人高」。

汪敦敬則預計:「新香港人現時即使未是關鍵大多數,將來都一定是,內地人佔比只會愈來愈多,並且會按部就班進駐。

——節錄自2018年五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去年(2018年) 香港人口748萬增0.9% 一年錄逾6萬新移民遷入 67%為單程證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296880/%E5%8E%BB%E5%B9%B4%E9%A6%99%E6%B8%AF%E4%BA%BA%E5%8F%A3748%E8%90%AC%E5%A2%9E0-9-%E4%B8%80%E5%B9%B4%E9%8C%84%E9%80%BE6%E8%90%AC%E6%96%B0%E7%A7%BB%E6%B0%91%E9%81%B7%E5%85%A5-67-%E7%82%BA%E5%96%AE%E7%A8%8B%E8%AD%89 -- 2019-02-19 17:05

政府統計處今(19日)公布,去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48萬人,與前年同期人口比較增加了69,400人,增幅為0.9%。去年淨遷移人數為62,700人,其中42,300人為單程證持有人,佔其六成七。

去年香港人口增長率為0.9%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2018年年底的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7,482,500人,與2017年年底人口7,413,100人比較,增加69,400人,增長率為0.9%。

然而,前年底至去年底的人口自然增長為6,700人,其中出生人數為53,700人,死亡人數為47,000人。同期淨遷移人數為62,700人,其中42,300人為單程證持有人,佔其六成七,餘下則為其他香港居民的淨移入。

2018年底總人口常住居民佔7,249,400人,而在港逗留少於三個月的流動居民佔233,100人。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2#
發表於 19-11-1 09:46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1-1 09:59 編輯
GreenMaDad 發表於 19-10-31 10:01
至於就業,可能美心都會慢慢撤出香港,當然這會做就小企業,將來香港通街小食店、精緻食堂都未必是壞事,但去大公司番工會越來越難。
識得朋友二、三十年前移了民,小朋友在外國讀大學後被apple請左, base 响美國定加拿大,但定期要到深圳,朋友二、三十年前應該無諗過下一代要到深圳工作。

前幾日路人甲講: 美心人事部內部指引 ("內部潛規則") 美心唔會再請嶺大畢業生作為職員 (未有 Fact Check 唔知真定假)

嶺大學生發起「和你塞Canteen」 抵制美心營運飯堂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384228/%E9%80%83%E7%8A%AF%E6%A2%9D%E4%BE%8B-%E5%B6%BA%E5%A4%A7%E5%AD%B8%E7%94%9F%E7%99%BC%E8%B5%B7-%E5%92%8C%E4%BD%A0%E5%A1%9Ecanteen-%E6%8A%B5%E5%88%B6%E7%BE%8E%E5%BF%83%E7%87%9F%E9%81%8B%E9%A3%AF%E5%A0%82

真係純我自己杞人憂天及自己幻想, 究竟會有幾多公司/中資機構 "內部潛規則" 從今以後唔請 XX大學畢業生, 唔請 "舊香港人" ...... 坦白我真心擔心及憂慮. 中國人最講 "關係", 有 "人脈關係" 咩野都有得傾有商量, 無"關係"就真係無運行.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3#
發表於 19-11-1 09:49 |顯示全部帖子
201808 發表於 19-10-30 13:54
如果有能力升香港三大,仲會不會海外升學?
我一定會, 最好可以係當地留下移民

點評

Yanamami    發表於 19-11-1 10:03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4#
發表於 19-11-10 21:29 |顯示全部帖子
pypy405 發表於 19-11-8 21:19
同感
但我金錢有限 同埋女想讀既係 post modern music 係香港 得九龍塘個間有 ....而學費同香港差不多既 ...
前兩年見過女拔校網畢業生去邊間大學,見過有畢業生去咗韓國梨花女子大學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5#
發表於 19-11-10 21:35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1-10 21:42 編輯


delete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6#
發表於 19-11-13 19:2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1-13 19:52 編輯
pypy405 發表於 19-11-13 14:52
Helo 有冇人知道 想apply 韓國既大學 有冇agency可refer呢

Google search 輸入關鍵字 "韓國留學" 有以下資料:

Agency
http://www.th-korean.com.hk/korean-study.html --- 呢個韓文語言學校,有代辦好多間韓國大學, e.g.有代辦 慶熙大學 kyung Hee http://www.th-korean.com.hk/kyung_hee_university.html

https://www.ef.com.hk/pg/study-abroad/korea/

https://sklc.com.hk/zh/stay-korea.html & https://sklc.com.hk/zh/topik.html

香港人韓國留學前必看!韓國留學生Q&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y_z5ydLlc -- Youtuber 分享讀慶熙大學 kyung Hee 語學堂, 然後再考大學

香港人到韓國留學|韓國留學洗費大公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6y0s8bFgq0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7#
發表於 19-12-3 22:01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0-5-20 10:47 編輯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9-11-1 09:25
我份人好悲觀好悲觀, 我見到只係負面一面, 我見到如果我女留係香港, 當香港大量中資投資香港, 中資公司請港漂先 (新香港人)? 定請香港人先 (舊香港人)?

真心,我都唔想開口中,烏鴉口,但現實殘酷非常。無奈心痛中!


中資金融機構據報拒聘香港人 擔心影響與中國客戶關係 (2019/12/03)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511848/%E4%B8%AD%E8%B3%87%E9%87%91%E8%9E%8D%E6%A9%9F%E6%A7%8B%E6%93%9A%E5%A0%B1%E6%8B%92%E8%81%98%E9%A6%99%E6%B8%AF%E4%BA%BA%20%E6%93%94%E5%BF%83%E5%BD%B1%E9%9F%BF%E8%88%87%E4%B8%AD%E5%9C%8B%E5%AE%A2%E6%88%B6%E9%97%9C%E4%BF%82
反修例引發的社會運動持續,部分中資金融機構成為激進示抗威者針對的對象。有英國媒體報道,除了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前首席經濟師羅家聰因與公司意見存分歧「被離職」,部分金融機構高層人士亦指出,擔心若聘用了參加近月社會事件的示威人士,會影響公司與中國客戶的關係,公司不明文規定不再聘用香港人

報道指,羅家聰今年十月離開工作了14年的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後,坦言自己「被離職」的原因,源於公司內香港員工與內地員工的分歧漸大,同時公司認為「由香港人代表中資銀行發言並不適合」。羅家聰表示,公司尤其不滿其稱2003年沙士事件,對香港經濟的影響較今年來的示威活動更大,因有關言論與政府的意見並不一致。

對於羅家聰的言論,本網曾向交通銀行香港分行查詢,暫時未有回覆。

對冲基金:不再聘用香港人
除羅家聰外,報道還訪問了部分金融服務機構,包括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在內的金融機構高層人士。有高層表示,對聘用曾在近月社會事件中參與非法活動人士感到「恐懼」(fear ),因為這可能影響公司與中國客戶的關係。

報道又稱,3家總部位於香港的全球對沖基金基金經理表示,公司不明文規定不再聘用香港人,而且不限於中資行。

有獵頭公司表示,大公司客戶愈來愈關注會否捲入政治,不想錯誤地刺激到中國。

對於有關報道,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洪灝認為,分析員在給予投資建議時,應把「理智」與「情感」分開,形容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投資建議,有很大機會錯判。他強調,自己未有閱讀相關新聞,故不能作更深入之評論。

香港百年老店被中資收購 半月內第三家 (2020年05月17日)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5/17/n12116467.htm
就在中共肺炎疫情衝擊各地經濟之時,中共企業連續收購港企股份,5月初至今半個月有三家港企被中資收購,疫情爆發至今更累計有四起,相關中資實控人為中共政協委員、中共國企等,業界指這種連續收購大型港企的情況非常罕見,其中可能存在政治目的。

香港《明報》5月17日引述匿名金融界人士的分析表示,最近中資接連收購香港企業,而且都是知名度高、員工人數數以百計的企業,可能是為了加大其(中共)在香港的影響力,有政治目的。

中資收購香港百年老店 實控人為深圳政協委員
香港百年老店先施百貨5月15日宣布被中資公司偉祿集團收購全部股份,其公告顯示,收購價格為每股0.3806港元,總計金額大約5.17億港元。

公告稱,先施百貨在武漢肺炎爆發後,為應付日常營運的財務壓力,於4月3日向偉祿旗下的偉祿融資服務借貸8,000萬元的無抵押貸款,按年利率10厘計息,貸款期為18個月。雙方在商討貸款期間,偉祿就認為可能有機會成為先施的控股股東。

先施百貨成立於1900年,是香港首家百貨公司,1972年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要以零售業為主,目前在香港有旺角、中環、深水、油塘及荃灣五間零售店。

收購方偉祿集團的控股股東是美林控股,美林控股的實控人是林曉輝和蘇嬌華夫婦,分別持有70%和30%股權。林曉輝是中共深圳市政協委員,2007年通過香港入境事務處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獲得香港身分證,2014年移居香港。

林曉輝也是香港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的總)榮譽會長,去年9月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該組織發起兩千部的士在10月1日掛上中共五星旗在沿港九新界等地巡迴行駛。

偉祿集團曾在2019年被金融研究公司 Emerson Analytics指控誇大收購項目的帳面值。該項目是偉祿集團2018年以總價79億元收購的林曉輝夫婦位於深圳的觀瀾物業和光明物業。

半個月三家港企被中資收購
5月15日當天,香港服飾零售商「堡獅龍bossini」也宣布了股權被收購的消息,收購方是李寧家族持有的非凡中國。非凡中國收購逾10.93億股堡獅龍bossini股份,相當於已發行股份的66.6%,每股售價0.043港元。

另據5月4日消息,中共國企珠江船務以近2.34億港元向新世界第一控股收購了新渡輪服務60%股權。收購完成後,珠江船務和新世界第一控股將分別持有新渡輪60%及40%的股權。

此前,在肺炎疫情爆發後的2月17日,香港卓悅集團原大股東葉俊亨將其40%股份出售給卓悅集團第二大股東陳健文,每股售價約0.1147港元。陳健文是中共內蒙古政協委員。

該筆交易完成後,陳健文對卓悅集團的持股量由原來的19.5%增至59.9%,原大股東葉俊亨夫婦將分別持有約0.1%和1.5%的股權。

《明報》引述業內人士分析,中資趁疫情大筆收購,預計接下來會繼續發生,香港餐飲股可能是未來收購對象,還有目前市價低過10億港元又未易主的香港零售股,也可能是被中資收購的目標。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8#
發表於 19-12-4 11:28 |顯示全部帖子
Yanamami 發表於 19-12-4 11:01
大勢所趨。就算唔計咩能力、态度、思维……換血行动大概97前後已开始,當各企業高層都係上边人,佢地亦有責任完成換血任務,唔只金融,睇下CX就知。大概唔洗到2047, 就算乜事都無發生过,本土香港人都係会变成二等公民,分別只在温水煮蛙晤觉唔觉间,定擺到明高姿态禁啫。[/
依家個浸大及理工校長好似上邊人?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9#
發表於 19-12-5 08:22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2-5 08:23 編輯

當事人羅家聰訪問報導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4%BB%BB%E4%BA%A4%E9%8A%80-14-%E5%B9%B4%E8%A2%AB%E8%BF%AB%E9%9B%A2%E8%81%B7-%E5%89%8D%E9%A6%96%E5%B8%AD%E7%B6%93%E6%BF%9F%E5%B8%AB%E7%BE%85%E5%AE%B6%E8%81%B0-%E5%85%AC%E5%8F%B8%E8%AA%8D%E7%82%BA%E6%B8%AF%E4%BA%BA%E4%BB%A3%E8%A1%A8%E4%B8%AD%E8%B3%87%E4%B8%8D%E9%81%A9%E5%90%88/?fbclid=IwAR1NFB3BB9jYMNnalWkrjopNaooJlCBFJcDNbQZLhQJ61XvQltSgDBMghsU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前首席經濟師羅家聰今年十月被迫離職,離職後首次接受國際傳媒訪問,提到「被離職」原因,指資方認為「由香港人代表中資銀行發言並不適合」,更直指交銀此舉反映香港中資銀行大規模的策略改變,漸漸避免聘用本地青年。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羅家聰今年十月被迫請辭,離開工作長達 14 年的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羅家聰指,交銀內部近年氣氛漸見緊張(strict),連月來的社會運動以來,香港及中國員工分歧加劇,為他「被離職」埋下伏線,直指資方「他們覺得由香港人代表中資銀行發言並不適合」。

向來作風敢言的羅家聰經常接受傳媒訪問,提出與政府相反的論調。訪問中,他提到交銀管理層特別不滿,他在一次電台節目表示 2003 年沙士對香港經濟打擊大於近月示威,其說法與官方論調並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馳。相對五年前,他在「雨傘運動」期間亦有公開評價經濟影響,今時今日公司反應大得多,「現在他們連你的觀點都要審查」。

羅家聰又指,他曾向同事分享一則經濟新聞,被管理層認定內容批評政府,惹來譴責。他認為以小見大,個人在交銀的經驗,反映中資銀行在香港的策略改變,漸漸避免聘用本地青年。

《金融時報》曾向交通銀行查詢,但銀行拒絕評論。

聘用港人成禁忌 不限於銀行業

同一報道中,《金融時報》再有訪問其他香港金融機構高層,均表示對聘用曾在近月社會事件中參與非法活動人士感到「恐懼」(fear),擔心此舉影響公司與中國客戶的關係。三間以香港為基地的環球對沖基金亦透露,公司設有不明文規定,凍結騁用香港人。

非金融機構情況相約,報道引述一間國際律師樓香港辦公室的一名中國合夥人指出,他會避免聘用參與暴力示威人士,「我會問他們有沒有參與暴力行為。因為,我不想要那種以暴力達致目標的邏輯。這不合乎法治運作」。一間以香港為基地的獵頭公司亦表示,大公司客戶愈來愈關注會否捲入政治,「不想錯誤地刺激到中國」。

香港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及研究中心副主任葉偉光指,行政人員對於聘用本地香港人有所卻步,故加強「背景審查」,例如查核個人社交媒體帳戶等,「當然他們不會公開表明,但暗地裡對於採用本地年輕畢業生感到猶豫」。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191204/s00001/1575422343598/%e4%ba%a4%e9%8a%80%e5%89%8d%e5%88%86%e6%9e%90%e5%b8%ab%e7%be%85%e5%ae%b6%e8%81%b0%e3%80%8c%e8%a2%ab%e9%9b%a2%e8%81%b7%e3%80%8d-%e5%88%86%e6%9e%90%e8%a9%95%e8%ab%96%e4%b8%8d%e7%ac%a6%e5%ae%98%e6%96%b9%e8%ab%96%e8%aa%bf%e6%83%b9%e4%b8%8d%e6%bb%bf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前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今早(4日)接受商台節目訪問,承認「被離職」或與發表與官方論調不同的評論有關。

羅家聰10月離職交通銀行,早前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提到「被離職」原因,指該銀行認為「由香港人代表中資銀行發言並不合適」,認為此舉反映香港中資銀行策略的改變。

他表示,從事經濟分析工作,必須按數據說話,他舉例,曾評論反修例運動對香港經濟影響,按數據分析指出影響不及SARS當年的打擊,此說法與建制派的論調相反,引起一些人不滿。他又表示,在他離職前的一星期,中資銀行的分析員都不准接受傳媒的即時訪問。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10#
發表於 19-12-5 16:37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2-5 16:38 編輯
^O^ 發表於 19-12-5 16:23
香港人,無論係喺香港定外國,最終都係二等公民,咁...留喺香港讀定出國讀會較有前途/利呢?真悲哀!:( ...

人間無淨土 何處是吾家?!

點評

^O^    發表於 19-12-5 17:19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11#
發表於 19-12-6 08:21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2-7 20:46 編輯
akys 發表於 19-12-5 12:56
畢業後在國內打滾多年,當年見盡唔少高官高管,有一個感受---不管你如何投誠,大陸從來沒有當香港人係自己人,一有機會就會換人。就算貴為老董,689,曾鈺成等,亦唔會有機會參與政策決定,最多係諮詢關係。
朋友是華為中高層和中資銀行部門高層,但都係本著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心態,亦知道工作上已經行人止步。香港部份工種過去十年已慢慢進行,只不過未來會加速啫。
明白這個大勢,自行計劃孩子未來吧!

企業中高層改聘內地人 專才入境申請急增 (2019-12-06) http://hd.stheadline.com/news/daily/hk/817620/%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4%BC%81%E6%A5%AD%E4%B8%AD%E9%AB%98%E5%B1%A4%E6%94%B9%E8%81%98%E5%85%A7%E5%9C%B0%E4%BA%BA-%E5%B0%88%E6%89%8D%E5%85%A5%E5%A2%83%E7%94%B3%E8%AB%8B%E6%80%A5%E5%A2%9E

反修例示威持續近半年,不少人擔心香港亂象會影響外國人才來港工作意欲,不過,比較今年七月至十月的人才入境政策申請數字,發現數字不減反增,其中「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非本地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申請人數比去年同期升近一成,「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更增一倍多。

  根據入境處數字,比較今年七月至十月各個人才計劃的申請數字,發現「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申請數字逾二千五百人,比去年同期不足一千一百人,增幅達一點三倍,截至今年十月的申請人數,已比去年全年多三成八;至於「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供非本地畢業生申請的「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今年七月至十月的申請人數均比去年同期增約一成;「一般就業政策」申請人數則未見明顯增減。

  翻查立法會文件,保安局在今年初曾為一六年至一八年,各個入境計劃申請人所屬地區及行業列出數據,其中約九成「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申請人來自內地,主要從事「金融及會計服務」與「資訊科技及電訊」行業;「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申請者主要從事「藝術/文化」、「學術研究和教育」及「金融服務」;「一般就業政策」申請人則來自內地以外的地區,主要從事「商業和貿易」、「康樂和體育」、「金融服務」及「學術研究和教育」的工作。

IT金融專才仍吃香

  為公司代辦外國員工來港工作簽證的超越顧問集團,今年四月至今已處理約六宗個案,該公司董事廖偉強稱,申請來港工作簽證一般需時約四至八星期,故認為入境處數字已反映今年七月至八月外國人的來港工作情況。他以該公司處理的個案為例,大部份專才從事資訊科技及新興科技行業,其中一名印度資訊科技專才,上月仍經他們申請來港,「反映外國專才的來港意欲不減。」

  至於不時招聘外地員工的金融服務業,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指出,金融業界不時調配高層人員至不同地區管理業務,入境處的數字反映本港示威事件未有影響一貫程序,跨國企業仍舊派駐高層人員來港。

  不過,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則擔心,數字反映部份中高層職位將改聘內地人擔任,「特別是中資及國企,因為管理層一言一行影響公司形象,他們擔心聘請了曾參與社會運動的港人,於是選擇以內地人代替。」她指出,金融、資產管理及保險業界為應付內地市場需要,招聘部份職位時會要求人事顧問優先錄用內地應徵者,近月提出相關要求的僱主亦有一成增加,她擔心在不明朗經濟前景下,上述趨勢將進一步削減港人求職及晉升機會。

  本港示威運動持續半年,不少金融機構已傳出明年將會減少招聘的消息。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副主席鍾逸傑直言,本港近月的社會環境,成為本地銀行暫緩業務擴張及增聘人手的主因,憂慮將影響明年畢業旺季的招聘情況。

長遠影響內地來港工作意欲

  雖然人才來港數字未減,但周綺萍認為,示威持續難免會令選擇較多的內地精英,不再視來港工作為首選,長遠減低本港競爭力。環球管理諮詢董事總經理李漢祥指出,最近曾有地產客戶要求他們聘請清華或北大畢業生,但他致電多名畢業生後,所有人均坦言因香港局勢混亂而拒絕來港就業。

  Morgan McKinley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施樂德亦相信,近月本港社會事件對人事招聘的影響,或將滯後至明年首季,農曆新年後才會浮現。他又留意到近月不少內地人將求職目標,由香港轉到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包括廣州、深圳及澳門等。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12#
發表於 19-12-7 20:35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2-7 20:39 編輯

【中環換血】一年逾2萬內地「專才」批來港 香港新生代的絕望(股榮)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91204/60339090 & https://m.facebook.com/shensimon/photos/a.224514904249334/2880835258617272/?type=3&source=48
今年8月曾撰文題為《十年後中環 沒有真香港人》,適逢前交銀高層羅家聰被離職,港人被溝淡劇本正在上演。今場抗爭運動後,中共溝淡港人的速度及規模亦會加快,到底十年後的中環,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還能佔有一席位嗎,不妨由數據裡睇睇。

自2013至2017年,本港每年新生嬰兒數目平均約5.9萬人,而過去一年,有超過2.3萬內地居民透過三項專才計劃(見表)獲批來港工作,直接進入本港中環等核心領域行業。統計過去五年,數字已達到十萬。十年前的2009年,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獲批來港的內地居民有6,514人,2018年倍增至13,768人。而透過「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的內地人,獲批來港由亦十年前不足3,000人,增加兩倍至超過9,000人。  

按照速度,十年後每年料超過5萬內地居民獲批來港工作,相當於本港每年新生嬰兒數字。數字說穿了,就算中環拒聘本土新一代,內地人來港數字足以填補職位缺口。按「專才」就業界別劃分,金融服務及商業貿易佔最多,去年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中,近一半獲批內地居民從事金融相關行業。而月薪超過2萬元的,亦超過一半以上。  

難怪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未見有中資行拒聘本地人的趨勢,香港市場開放,大灣區機會大,認為港人可考慮到該區發展。說白了,就是中環是屬於新香港人,真香港人的希望就是大灣區。  

大律師公會前主席石永泰早前接受訪問時曾指:「你忍心write-off(報銷)下一代?而你所識既下一代,全部都係廢青?」在中共及林鄭眼中,是否廢青不緊要,下一代甚至是新生代write-off,卻絕對可以,因為共產黨需要香港,但不需要香港人。

10年後中環 沒有真香港人 - 股榮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190803/RKO4NYHV5ZPMA6FCMFNJV7BD2Q/
約一個月前,程凱一篇題為〈中資佔領中環 老兄取代老外〉很有共鳴,近日金融界為逆權運動發聲,搞快閃並醞釀8.5罷工,上周四遮打集會當晚,逾4,000人企出來表態、捍衞香港核心價值的,絕大部份是講廣東話的真香港人,間中亦見到部份外籍人士參與,反而在中環已成主導勢力的海漂派或者是駐港內地人,則未見蹤影。

當大眾仍討論每日150個單程證「溝淡」港人,對真香港人最大的衝擊,反而是中共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計劃,以「滲沙子」形式在金融、學術教育、藝術文化等專業領域,搶佔話事權。以下數字皆是入境處數據,某程度預示着,10年後的中環,恐怕再沒有真香港人能進入核心位置。


地人才湧港「溝淡」

10年前(2009年),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獲批來港的內地人約有6,500個,數字每年平均上升一成,至去年已逼近14,000人。立法會文件顯示,2017年來港的1.24萬名內地人才中,最多是藝術領域(3,918人、佔31%),其次是學術教育(2,340人、佔19%)及金融(2,084人、佔17%)。申請來港的「內地人才」,住滿七年後就可獲居留權,亦由2011年約400個,增至去年近1,100個。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過去申請成功率偏高,2015年梁振英提出放寬政策後,成功比率突破八成,去年更接近90%。事實上,過去8年共約有5,700內地人獲居留權,他們同時又可申請其配偶及18歲以下子女以受養人身份一起來港,住滿7年可申請永久居民身份證。

另一個「溝淡」港人方法,是藉內地學生來港讀書,然後畢業後留港工作滿7年,變身為「香港人」。過去10年,「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的申請,內地居民比例持續攀升,去年1.02萬宗申請人士,9,206個(佔比91%)為內地人;而每年透過計劃獲取居留權的人數,亦由8年前約800人,增加兩倍至去年的2,455人,相信絕大部份亦是內地人。

2014年雨傘運動後,當年兩個計劃都錄得顯著增幅,相信在今年反送中動盪後,中共會加快以輸入專才「溝淡」,為香港大換血。過去數年,兩個計劃無論是獲批來港名額或獲批香港居留權,每年增幅平均約一成。以去年有2.3萬名內地專才及畢業生留港推算,10年後的2028年,以每年增幅一成推算,就會有6萬人,如果年增幅兩成,屆時一年就有14萬人。而10年後獲居留權的內地專才及畢業生,以一成增幅保守計,會由2018年的3,500個,增至9,200個,如果年增幅達兩成,每年內地「香港人」會增加2.2萬人。按此步伐溝淡,10年後的中環,不單老外沾不上邊,甚至本土香港人亦成為少數族群。

共產黨需要香港,但不需要香港人。中環紅色勢力、白色恐怖,未來只會不斷深化。當大家仍然可以發聲、可以企出來表態,不要再做沉默的大多數。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13#
發表於 19-12-18 13:44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2-18 13:47 編輯
longlokma 發表於 19-12-18 13:28
本帖最後由 longlokma 於 19-12-18 13:30 編輯
係對香港冇信心
我孩子學校佢嗰班最近已經有兩個學生離開香港讀書, 肯定下學期或者下一學年走嘅人會更多

我係呢個帖分享 https://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26260&extra=&page=5, 阿女隔離位同學9月退咗學去咗英國。另一同學11月退學出年年頭 (2020年) 去紐西蘭。阿女前後左右同學聞説攪緊申請去加拿大, 我女申請緊2020年9月加拿大 (但未必成功, 因為簽證財力證明未必過到)

呢個帖, 直資價錢但年年出IB狀元嘅國際學校ESF,千載難逢有位申請 https://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94207, 依家ESF 國際學校都出現有學位申請插班, 爬文所知, 一直以來 ESF 位 waiting list 係水蛇春咁長, 以前邊會有咁多學位俾人插班!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14#
發表於 19-12-30 08:52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9-12-30 08:54 編輯

楊潤雄稱如校長不能勝任 局方有權取消資格 http://www.msn.com/zh-hk/news/localnews/%e6%a5%8a%e6%bd%a4%e9%9b%84%e7%a8%b1%e5%a6%82%e6%a0%a1%e9%95%b7%e4%b8%8d%e8%83%bd%e5%8b%9d%e4%bb%bb-%e5%b1%80%e6%96%b9%e6%9c%89%e6%ac%8a%e5%8f%96%e6%b6%88%e8%b3%87%e6%a0%bc/ar-BBYrwKy?ocid=ientp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接受內地《上觀新聞》專訪時,被問到如局方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調查但不獲配合、甚至校長也支持教師的行為時如何應對,他稱局方如認為校長已不能勝任,有權取消其校長資格,有教育界人士批評他的言論。

楊潤雄受訪時表示,學校的基本態度是怎樣、如是否支持教師等是很易看出來,像學校如認為教師「沒有問題」,局方就知道學校、校長的態度和立場可能「有問題」,因而會從管理角度去處理;他指校長是由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委任,如局方覺得一個校長已不能勝任,可以取消校長資格,如果情節嚴重至連當一個教師也不合適,更可以取消他的教師資格,但他強調政府即使是有相關法定權力,行使時會十分謹慎,如果程度不嚴重,就會建議辦學團體、校董共同幫助校長做好工作,又或直接委任校董加入學校的校董委員會,參與學校日常管理,並將不好的人「抽出來」。

他又被問到有人批評部份大專院校獲政府撥款後沒有做好工作、破壞得千瘡百孔後「伸手」向政府「要錢」修復時,承認大學校長在處理問題時確實讓很多人不滿意,但他們正面對未曾遇過的問題,會先了解他們需要哪些幫助,且如大學被批評做得不好,他自己也有責任。他強調調整撥款並非不可能,但可能影響大學研究項目及學生教育,如因為校園被破壞就「多給錢」是說不通,惟完全不撥款也是不可能。

身兼教協副會長的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質疑楊潤雄說法非常不恰當,指其目的為要整治教育界,要校長配合政治任務,將校長置於「政治風眼」,令人感到非常不安,擔心教師發表個人意見而被以言入罪的同時,這股「白色恐怖」亦擴散至校長身上,質疑如校長作出的決定與政府想法不一致,校長可能要承擔不應承受的結果,導致人人自危;身兼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的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亦稱有關言論讓教育界感到很大壓力,雖認同教師不應該有違法、仇恨、挑釁、或煽動的言論,但教育局沒有提供客觀標準,而楊潤雄的言論將對校長帶來很大壓力,質疑政府是以教育界作為代罪羔羊,強調現時發生的是政治問題,並非教育問題。

教育局晚上發表聲明,指「白色恐怖」的說法是歪曲事實、煽動情緒,對此表示遺憾,強調局方跟進個案責無旁貸,假如有客觀事實證明個別學校未有妥善處理個案,局方有責任履行職責及權力予以指示及糾正,甚至依法採取行動,以保障學生的福祉。

2名官校教師被調到教育局辦公室 楊潤雄:把不好的人「抽出來」http://www.msn.com/zh-hk/news/localnews/2%e5%90%8d%e5%ae%98%e6%a0%a1%e6%95%99%e5%b8%ab%e8%a2%ab%e8%aa%bf%e5%88%b0%e6%95%99%e8%82%b2%e5%b1%80%e8%be%a6%e5%85%ac%e5%ae%a4-%e6%a5%8a%e6%bd%a4%e9%9b%84%e6%8a%8a%e4%b8%8d%e5%a5%bd%e7%9a%84%e4%ba%ba%e3%80%8c%e6%8a%bd%e5%87%ba%e4%be%86%e3%80%8d/ar-BBYroUX?ocid=ientp
教育界不時被批評鼓吹學生參與違法示威暴力,更有教職員在示威中被捕。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接受內地傳媒《上觀新聞》專訪時,指教育局處理投訴的時候,行使權力通常都會很謹慎,因為大部份教師還是很專業的,要把不好的人「抽出來」,不要令其他教師擔心,校園的環境才會平和、穩定。

  他又指,對於行為有問題的教師,首先會啟動了停職程序,而停職後有2個處理方案,第一個是取消其教師資格,以後也不能再當老師,第二個由於教師屬公務員關係,可以對他發出警告、停發薪酬、或者將他辭退,一般情況下,都會將他先停職,使他不能再教書。

  他指,除了使用不當教材的官校老師停職,另2名官校教師因發表不當言論被調到教育局辦公室,他們不能再直接接觸學生,之後會再根據調查結果決定處理該2名教師。



點評

Yanamami    發表於 19-12-30 08:53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15#
發表於 20-1-9 13:4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0-1-9 13:41 編輯
chun媽 發表於 20-1-9 13:11
不同學校有不同要求,有興趣可去看看
*日本留學文化展 2020*
時間:1月19日(日)10:00 / 12:30

嘩! 私立大學Top 1 慶應義塾大學 今年竟然嚟香港! 我等佢嚟等咗幾年,我 mark 低日子到時去朝聖先,多謝你chun 媽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058
16#
發表於 20-7-28 14:11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0-8-5 12:36 編輯

【香港回歸20年】「港漂」的告白,誰是香港的未來?(2017-06-29)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3428

當中國菁英來到沒有邊界的香港,從就學、就業、成家,參與一場典型資本主義社會的開放市場競爭。優勝劣敗之後,這群新香港人,會是未來香港社會的中堅嗎?

2001年的一個褥熱夏夜,是安徽長大的耿春亞在香港的第一晚,睡在深水埗唐樓僅容得下一張單人床的劏房(見小辭典)裡,窗外閃爍著霓虹燈,樓下流動著皮條客及流浪漢,讓他一夜難眠。當時他只有22歲,是北京清華大學到香港城市大學交換兩個月的大三生。

隔日一早,他走路到九龍塘的學校上課時,沿途都是漂亮的別墅豪宅,他瞬間體會了深水埗與九龍塘的15分鐘腳程,就是香港天堂與地獄的距離。

「那兩個月讓我決定在香港創業,」這個典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光亮讓耿春亞神往。他感覺只要足夠努力、願意付出代價,就能在這個城市得到自由。

2002年他透過專才計劃回到香港城市大學攻讀半導體材料工程碩士,2004年畢業就在香港科學園區創業。

2009年拿到香港身分後,成家立業,將在內地的父母接來,一待就是15年。現在,他是香港一家互聯網新創公司的董事總經理。


九七後的新香港人
像耿春亞這樣的「新香港人」,是九七後來港中國人的典型,稱為「港漂」。
歷經20年代新中國革命、50年代國共內戰、60年代文革,以及80年代改革開放,前面四代中國移民多是為了脫貧和躲避戰亂而偷渡來港的中下階層,但九七後的第五代新移民截然不同。




香港統計處統計,主權移交20年來,拿到香港身分的中國新移民是26萬人。但除了這些人之外,香港有更多大量流動的中國學生及工作者。近日香港媒體報導,2016年最少有10萬中國人在港居住、工作與念書。其中有5萬多人是憑單程證入港;兩萬多人拿學生簽證,畢業學生留港有9千人;內地人才輸出計劃有1萬人;投資移民計劃有2萬5千人。

許多中國人透過來港接受高等教育、單程證、人才計劃及投資計劃來港,居留滿7年後取得香港身分。這些人多是中產菁英,20年後已是香港許多領域的中堅。

你可以在香港媒體圈、商界、學界、專業領域看到這些人的身影。例如創業在深圳,住在香港半山的騰訊馬化騰、無人機公司大疆的汪滔,甚至阿里巴巴的馬雲都透過優才計劃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耿春亞充滿熱情的說,「我的夢想是有朝一日要拍一部『甜蜜蜜』續集,」
電影「甜蜜蜜」裡張曼玉和黎明是從中國來到香港打拚的底層,但耿春亞認為第五代新移民的故事已經完全不同,擔任「在港內地畢業生聯合會」主席的他,充滿的的自信和中國國勢呼應。

這是中國青年力爭上游的故事,他們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來,喜歡香港的自由和開放,願意付出高昂的生活成本向上流動。但這種中國社會的求存本能,也必然與香港社會產生碰撞。

大學校園是第一個相遇場
中港碰撞的領域,首先就在大學校園。根據香港教資會統計,1998年第一批來港學生只有1%,到現在是12%。去年在港的中國本科生有6千7百多人。雖說每年香港八所大學限額招收1千5百名中國學位生,不超過15%,但研究生不限制人數,每年約1萬5到2萬人。



來港的中國學生也是每個省份高考分數最頂尖的優等生。
香港大學多年來與清大、北大名列中國前3名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也是排名前5名。另一方面由於獎學金名額不多,香港生活費和學費高,能來的中國學生多來自家境不錯的中產階級,社會及文化資本甚至比許多香港本地生高。

分別以全北京市文科第二名,以福建省前一百名考進港大的中國學生Kitty和Ann對《天下》表示,她們都是可以上北大、復旦等一流大學,因家人期望選擇了港大,也在香港拓展了國際化的視野。
個性奔放不拘的Kitty,曾在幾間香港媒體工作過。她關心香港社會運動,曾去旁觀雨傘運動,是少數對訴求港獨的香港本土派青年抱有同情的港漂。這幾年她雖被香港社會因中國高壓迸發出的能量深深吸引,但也很快失去了興趣。

我留在香港,是因為工作和香港身分好用。和內地朋友不同,我可以隨時出國,想走就走,更方便追星,」熱愛嘻哈文化(Hip-Hop)的Kitty說。她廣東話不錯,和香港朋友處得來,但也覺得香港社會太不瞭解中國,容易亂貼紅色標籤。

Ann則坦言,由於語文、對學業的重視程度及使用社群媒體不同,中港學生在學校不大交集。已在外商公關顧問公司工作的她觀察,香港的確是相當國際化的環境,平日有不少外國和香港同事,但就像「把油和水放在一起,但油水分開,比例不同,也融不在一起。」

當全世界都要中國人才
相較於台灣招收中國學生比例不能超過2%,並嚴格限制就業,根據香港集思會調查,大學4年畢業後,計劃多留3年,好拿到居留證的港漂大約三分之一。


根據香港學者梁啟智的研究,就算這群學生不打算長期留港,但每年有近萬名中國學生進入職場,的確對本地畢業生帶來壓力。勞動市場也因為供過於求,起薪20年來沒有太大變化。

「來港的大陸人都是甲組選出來的,我們是乙組甚至丙組和他們競爭,」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30歲從事金融業的香港青年Mike觀察到,過去在中環1週會聽到1、2次普通話,而且是短期出差來見客戶。但現在是每天都會聽到5、6次普通話,愈來愈多是爬山、小孩就學等生活相關的內容。

由於主要客戶都是中資企業,中環金融圈是中資銀行和中國人才的天下,早已不是新聞。

「未來更多中國人成為合夥人的趨勢明顯,」達維律師事務所(Davis Polk & Wardwell)前合夥人戴佩里安(Antony Dapiran)觀察,「現在事務所找人,西方人沒有特別優勢,沒有流利中文的談判能力都不行了,我算是幸運來早了20年。」

雖說全世界求才若渴,而且多數中國本科生都是以高於本地生3倍學費來港,中國研究生更撐起了香港高教市場,在出生率下降的香港的確需要優質的中國人才。
代表香港工商界立場,萬泰控股集團主席、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表示香港不該過於保護主義,歡迎大陸人才。但他也同意,過去英國統治時也沒這麼多英國人來港,太多大陸菁英的確影響到港人機會。

「沒有中國人來,以前也是老外來,都是一樣的,」一位金融業公關說,但這位自認典型香港中產的母親也坦言,量變會造成質變,看到職場上中國同事的表現,對自己孩子的未來感到擔憂,「中國人都很優秀,我感覺香港年輕人競爭不了,我送孩子到國際學校念書,告訴他畢業就去國外發展,不要回來。」

港漂與北漂的流動門檻不同
耿春亞認為,香港人和中國人無須分別,「大陸人才不把香港當競爭對手,香港的競爭者是全世界。香港定位要改變,要迎接競爭,要抓住中國機會。」

香港人才當然可以去中國開疆闢土,稱為「北漂」。但前《信報》總編輯陳景祥觀察到,許多香港高階人士到中國發展,最後還是水土不服,鎩羽而歸。

中國看似很大,香港人流動到其他城市的門檻卻相對高很多。

再兩年就居滿7年的Ann考慮要不要為了香港身分放棄國內戶口。因為她發現,由於事涉機密,許多國企的中高層職缺不會考慮港澳背景,國內中小企業也不大愛用內地之外的工作者,「現在國內人才太多,競爭也很激烈,相較之下,在香港我感覺大陸人還是吃香。」

對港漂來說,在香港讀書、工作就像在中國任何城市的流動一樣自然,但對北漂來說,進入中國社會卻有許多無形門檻。

Mike因為大三暑假曾參加中港學生交流計劃,到北京與北大清華等中國菁英學生交流並維持聯繫,才讓他有機會多瞭解中國。也在初入職場時,願意開拓中國業務,在金融圈闖出自己一片天。他觀察到多數香港人沒有人脈,也沒有興趣。

近日他決定要接受挑戰,離開外商銀行到中資金融機構負責其海外業務。「我可以接受比我強的人當我老闆,中國人也無所謂,我不相信我會比他們差,」但他話鋒一轉,對香港人的前途並不樂觀,「中國是需要香港的殼,不需要香港人。香港不是沒有未來,是未來的香港沒有香港人。」(責任編輯:賴品潔)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