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查看: 35203|回覆: 34
go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418
1#
發表於 08-1-14 22:50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Eviepa:

對我囝囝教育或學習方面, 至今尚覺順利愉快.  原因想是我常以平常心處之.  對學習我事前多不會訂下標準, 也不太重視成績或與他人比較.  成績祇作為一個學習進度參考指標.  當然就讀學校水平也是參考準則.  對囝囝小學選校時的唯一標準, 是將來入讀英中, 學好二文二語.  所以小一選校時,  放棄了一間官校選了私校, 因其升英中比率較高.  入讀學校前我也不擔心囝囝能力理解問題.  心態就是其他人能, 為什麼不能.  如真的不能, 也會另有途徑選擇.

我囝囝不愛閱讀, 從小帶他到圖書館就察覺得到.  總不能靜下來閱讀一分鐘以上.  但我也在他幼稚園至初小較少功課時期, 在課餘也和他從閱讀中學習, 以英文為主.

我對教育學習有另類看法, 或與主流相背.  我的意念就是不強求高, 祇求基本平實.  得放手時要放手, 不要加深學習壓力.  以培養長期學習興趣為目的.  所以我不讚成家長加諸小朋友的課外學習或練習, 以求取高成績.  但要求基本也要有一定底線.  如有需要時也不能避免在課外跟進, 但不要造成填鴨反效應.

如以上所說.  你的課外定時閱讀學習語文計劃.  以我囝囝性格和我對學習意念, 也是做不到.  長期每天課外學習跟進, 時間和精力方面, 學生和家長也不容易做到.  因娛樂和休息時間有限珍貴.  同時這種家教學習, 我想對年紀小的學生較為有效.  年長的以鼓勵獨立自學動力為先.

課外學習總有好處.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你的閱讀訓練或我囝囝公文學習, 也可印證得到.  不少親友課外訓練子女學習, 教導有方和持之以恆的, 都見卓越成效.  幾年前沙士期間, 學校停課個多月.  停課期間, 空餘時間多, 我也用我的方法, 不以學校課程為依據, 自選教材, 每天和囝囝溫讀個多小時, 以中英為主.  隨後一次考試他名次大幅進步, 打進班前十五名.  以往他成績總徘徊中下.  沙士後復課, 課外學習也停了.   因我信有平實基礎則可, 強求可能造成壓力, 對將來學習興趣有反效果.  小中學時學高一級半級, 對年少課程功課多的學生不易為, 年紀大時有能力可極短時間容易追回.

音樂和運動也一樣.  小一學樂器, 至小四時囝囝要求下才第一次考皇家試和作校外比賽.  平時他練習也不努力.   小學游泳學完四式後因應他要求停止.   兩樣我都覺他有潛質, 但從不勉強.  至中一時, 他音樂和游泳比賽得到好成績, 成為一種動力使他更努力.  去年暑假幾乎每天樂器不離手, 主動練習, 有空也到泳池習泳去.  中一時囝囝從不努力溫習, 但喜與一班好同學比較, 也帶來一股學習動力, 每次測考也比前專注.  今次他還主動求我和他考前溫習, 得到成果.  所以我想非一定興趣使然, 成績動力和學校同輩影響非輕.

我說要學習好, 未必單靠興趣, 成功的動力更可引發拼勁.  10A狀元未必科科有興趣, 但升學應用和成功感推動動力拼勁, 造出好成績.  香港社會功利, 不為興趣所在, 以併勁求名逐利成功者不少.  很多都違反讀書本科興趣, 以有用有利為先, 成功感也帶來對目標追求更大拼勁興趣.  我囝囝公文學習也一樣, 初不為興趣, 學習效果帶來成功動力, 引發學習興趣.


待續.....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1-15 11:21 編輯 ]
   1    0    0    0

Rank: 5Rank: 5


4418
2#
發表於 08-1-15 00:27 |顯示全部帖子
續...

說回閱讀, 我想是追求內容多於閱讀學習本身意義.  前人少娛樂, 以閱讀為消閒, 不一定為興趣.  要學有所成的人, 一定要拼勁, 十年寒窗苦讀, 其目標或名或利.   當然也有如陶淵明些淡泊名利的名士學者, 但他們小時初讀也要經一番刻苦背誦的語文訓練, 才能發現開啟他們的興趣天才.  現今小朋友喜歡閱讀也祇追求知識或故事內容, 少些學習意念, 更會樂在其中.  我不認為金庸語文上佳, 他也把小說詞句改動過一二次, 但他的小說我也反覆看了三五次, 因為人物情節, 可稱一絕.  以閱讀金庸小說時間, 改為刻意鍛練語文, 相信更有成效.  但閱讀我總以興趣為依歸.

中文閱讀, 你的說法沒錯.  在有語境下, 不用閱讀訓練, 進行應沒有困難.  以前很多粗通文墨的草根階層, 也有能力閱讀報刊, 能力也隨日月漸進, 出口成文, 因可從生活聽講印證.  我從不擔心囝囝中文.  在小學對中文着力不多, 少課外閱讀習作, 祇從基本學校課程, 他也學到基實字彙, 有一般閱讀能力, 祇書寫較為薄弱.  我想足以夠他日後所用, 日後有興趣或有更高應用需要時, 也可學得更好.

英語學習, 香港環境下, 除讀之外, 聽寫講機會不多, 無應用目標也不易引起學習興趣.  要學到應用標準, 不易為之.  所以英中是必然之選.   小兒中學年多來從科學歷史地理家政中, 也學到不少英語專門詞彙, 從通識中政治社會文化個人培養相關的也學到不少.   術科中自然有序有目標學習, 過程中也要不少相關英語聽講寫讀, 筆記, 功課, 作答量也多.  到高中時, 學習目標動力會引發更多課外術科閱讀, 不知不覺間學到實用性應用英語.   名校學生, 沒有較多課外閱讀時間, 但從英語術科閱讀量也不少, 雖因人而異, 也可以學好英語.  這以上都不是沒有目標動力的課外學習可容易達到的.

習不祇語文科目, 現今社會要求以表現能力知識為主, 語文好不一定在各行業出人頭地, 當然會有優勢.   我對兒子學習以各方平衡為主, 語文為重, 學到達標為基, 不求出眾.  語文和知識, 在這開放社會下, 可終生學習, 終生增進, 不爭一時一刻.  成功與否, 要看個人才智努力.

香港教育而言, 也希望當局制定政策, 規管學校減少功課(或祇在學校完成), 減少測考, 不是主科也不作考試, 減少無謂科目背誦.. 讓孩子們在小學有更多時間學好語文, 課餘也有更多時間作課外閱讀或興趣學習.  對落後學生每年每級用力跟進, 到升中時學生都有基本語文運算能力.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1-15 11:28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3#
發表於 08-1-16 13:17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1-15 02:39 發表

1. 家庭氣氛:

正如我在《中二學生不懂讀小學的生字》所講

如果家長都懂得不打、少罵、少哦,平日以鼓勵(positive reinforcement) 代替責備(negative reinforcement)motivation的工具,傾談時,多一些討論他們有興趣的話題,少一些事務式的話題(如做完功課未、考試準備好未) ,建立有效溝通渠道...



Eviepa:

你以上說法, 在我教育囝囝十多年來印證得到.  鼓勵是教育或學習的最佳良方, 有良好效應.  尤其在囝囝受到挫折, 失敗, 成績低落時, 鼓勵比責備更為有效.  所以在囝囝小四學習開始有壓力時, 我在桌子上放上"寬忍諒恕"四字警句, 提醒自己對囝囝要求言行, 不要過份.  這方面我做得不足, 但已盡力而為.  不過當我覺囝囝言行不佳時, 也時有責罵.

如前對你所說, 上中學後, 為免加深適應期壓力, 我和囝囝少談成績功課, 多作親子關係, 一如你說, 多討論他有興趣話題.   這種鼓勵方法, 也使我囝囝樂意和我分享在學校學習情況, 無論事情成績好壞.  使我對他學校, 老師, 同學, 學習情況進度, 了解更多.  也維繫親子關係, 比前更深.

不過我仍認教育是因人而異. 棒下出孝子或嚴父出佳兒未必不能, 在生活中印證得到, 不少例子.

Rank: 5Rank: 5


4418
4#
發表於 08-1-16 22:04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ChiChiPaPa 於 08-1-16 16:04 發表
請問體罰是否違法?


ChiChiPaPa:

這可參考以下文章:
()父母不可打仔﹖


【明報專訊】有時見父母當街打仔,打得好狠,連旁人也不忍,其實父母是否已犯法了﹖孩子惹惱別人,被打一記耳光,打人者又是否犯法﹖

家長可以在合理情況下體罰子女:

陸偉雄表示,家長可以在合理情況下體罰子女,體罰的方法、力度、部位、時間長短及小朋友歲數等因素全部合理的話,理論上是很好的抗辯理由。法例上,並沒有這樣註明,但陸偉雄解釋﹕「成文法有明確的條文,訂明法定抗辯理由,但沒有寫在法例上的,還有不是成文的抗辯理由,寫在案例書,即是課本上。」

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包括教師皆不可以體罰孩子,一打就犯法了.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1-16 22:05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5#
發表於 08-1-16 23:22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1-16 20:39 發表


囝囝爸:

如果有人向你說:「體質是因人而異,吸煙未必不能長壽,在生活中印證得到, 不少例子. 所以吸煙是其中一種有效養生方法。」你會怎樣回答?

我對體罰的反對遠超填鴨,詳細論據可以在以下論題見到:

http://forum.ba ...


Eviepa:

每一位吸煙人仕, 如你問他是否對健康有害.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不容爭議, 也不會說是養生之道, 祇會認是積習難改.

父母教子女是互動的, 任何方方法教導子女出發點皆是善意, 所謂"打在兒身, 痛在娘心", 和吸煙惡習不能自拔, 明知有害也行之不可相比.

少打少罵是教育金科玉律, 在任何教育書籍都可找到.  我和你的教育目標大致相同, 但觀點各異.  你信奉一切教育金科玉律, 認為人皆可行.  我信奉因人而異.  

前文我也贊同少打少罵, 多以鼓勵, 也可印證在我囝囝或你囡囡良好效應.  但各人兒女性格不同, 情況各異, 不可完全抹殺其他教育方法.

現時家庭多獨生子女, 管教較為容易.   我兒時巳兄弟姐妹多人, 父早出晚歸, 母持家計, 終日忙得不可開交, 加上管教子女責任, 勞心勞力.  我是最頑劣一個, 有時難以控制, 母親對我最後殺手鐧是藤條炆豬肉, 方為有效.  我最得母親寵愛, 母親也祇打我一個.  我不知這種打教是否正確, 對我而言有成效, 對母親而言也別無他法.  當年我識的家庭也有不少相同個案, 當你屢教無效, 子女眾多, 未有時間循循善誘, 不失為一方法.  

當然要打得有理, 不造成傷害, 也要使孩子明白是為他好的.  非不得以, 也不可隋隨意為之.

Rank: 5Rank: 5


4418
6#
發表於 08-1-17 00:35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我母親年邁時因久病厭世也看了一輪心理醫生.  我對心理醫生的判斷看法也有一番感受,  這裡不說了.   對香港不少情緒有問題學生, 這些醫生不知可幫上多少.  BK好像也有專版討論這方面問題.

有時盡信書不如無書, 科學印證也有不少謬誤.  人為萬物之靈, 心理情緒反應千變萬化, 可以容易捉摸.  權威心理舉証我無能力否定.  恕我大胆講句,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相信有些心理專家, 教兒無助時, 也或有打罵.  新加坡以前笞刑, 我是絕對不同意.  但笞刑用意, 也在教化, 該國制定此刑罰時, 有沒有考慮到相關專家報告.

不過我說的打罵, 是父母愛子女的打罵, 多限力而為.  當然過份傷皮肉身心, 不應為之.

Rank: 5Rank: 5


4418
7#
發表於 08-1-17 02:48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以下是一則去年的新聞, 有六成中小學生不贊成體罰.  如我可以投票的話, 我也會投不讚成票.  但其餘四成學生為什麼贊成父母體罰, 我不清楚他們想法.  我祇想講出, 針不到肉不知痛, 有聽教聽話子女當然容易說話. 我從不用我做到的準則印證於人.  尤其教育互動面有雙向.  我信有打子女家長會出於無理或過份, 但有沒有家長出於無奈.  近來在網上看到很多短片學生在課堂上怎樣對待老師, 相信老師對這些學生打罵不能, 就算打罵相信也無效.  這些學生回到家去, 其父母要怎樣循循善誘教導他們?  不過, 打罵"或可"對一些尚可教化的孩子有效.

[2006-09-17] 應否體罰中小學生立會激辯

 ■兒童模擬立法會辯論立法禁止體罰。
 【本報訊】(記者 李見安)孩子當真不打不成器?父母施予體罰,都是愛之深、責之切的表現,不過站在孩子立場,卻未必認同。有團體調查發現,近半兒童贊成立法禁止家長體罰,逾75%兒童表示曾被家長體罰,被打原因以「不聽父母話」佔大多數,刑具包括間尺、藤條、皮帶等。

 香港小童群益會首次與香港律師會合辦模擬立法會辯論,昨逾40名來自「香港小特首」及「兒童區議員」計劃的小五至中三學生,齊集立法會就「立法禁止家長體罰子女」動議議案展開激辯,最終逾6成人贊成立法禁止家長體罰子女。

半數兒童贊成立法禁止

 參與是項計劃的兒童早前曾進行一項調查,訪問了444名兒童,發現75.7%曾被父母體罰,當中有14%每周被父母體罰至3次,刑具包括間尺、藤條、皮帶及手掌。調查中,44%兒童贊成立法禁止家長體罰子女,不過贊成立法的家長僅得17%。

 提出動議議案的中二學生冼葆綸,她以議員雄辯的口吻指出,現時本港的法例不足以保護兒童,雖有針對虐待兒童的法例,卻未有監管父母體罰子女。另有贊成立法的兒童表示,體罰會對子女造成心靈創傷,甚至演變成家庭暴力事件。不過,也有一些兒童認同體罰的做法。昨日贏得「最佳現場回應獎」的12歲趙慧敏會後表示:「若果屢勸不改,父母輕力地打是可以接受的。」她又引述例子,特首曾蔭權小時候曾被父親體罰,而英國首相貝理雅亦以體罰方式「教仔」,「證明體罰未必有反效果。」

Rank: 5Rank: 5


4418
8#
發表於 08-1-18 11:31 |顯示全部帖子
星島社論 2008/1/18

給 下 一 代 溫 暖   毋 忘 助 抗 逆

  小三女生王梓鈴,疑因對自己的考試成績失望,吊頸自殺。而令她失望的成績,竟是八十幾高分!

  梓鈴不滿自己「只」得八十幾分,向同學說:「我好想死!」原因在於她向來是學校的尖子,品學兼優,連年考第一,家中獎盃獎狀琳琅滿目;同學們夢寐以求考得八、九十分,她卻要求更高,結果受了小小挫折,便枉送了自己短短九年的生命,委實令人難過惋惜。

  本港青少年自殺個案增加,年紀最輕的只有七歲,留下遺書指自己默書不及格對不起父母,令社會關注青少年抗逆力差的問題。台灣把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出生的青少年標籤為「草莓族」,取其溫室培育、貌美鮮嫩、一捏就破的特性。

  草莓溫室培育 難抵挫折

  「草莓族」中的「老一輩」,今天已經到了讀大學或投身社會工作的年紀。他們的上司不少在網上吐苦水,指他們喜愛享受,自我中心,側重自己權益,缺乏體貼寬容,受到責難先覺委屈和哭泣,疏於自省解決錯失。

  這現象非台灣獨有,內地和香港都有這樣的例子。有青年做了幾年醫生還要父母代交租金,有青年求職還要母親帶去面試,有的內地優才生到本港唸大學卻適應不了壓力。

  這種現象的產生,主因是今時今日社會經濟環境良好,生育又貴精不貴多,尤其是內地一孩政策,子女滿載父母的溺愛和期望,家長有衝動也有能力對子女百般呵護,與子女難捨難離。張愛玲數十年前的中篇小說《金鎖記》中,女主角曹七巧不惜誘導兒子染上鴉片煙癮,來維繫兒子在身邊。今天的家長不會刻意如此「荼毒」子女,但是過分的保護,確會「癱瘓」子女至長時期依靠父母,彷彿未斷臍帶的嬰兒,缺乏獨立的抗逆能力。

  鼓勵式教育 莫矯枉過正

  本港新一代不一定符合「草莓族」的所有特性,至少梓鈴不像是嬌生慣養,給梓鈴一個溫暖的家,也是理所當然,她的自殺是誰也料想不到的悲劇。

  雖然梓鈴不是「草莓族」的典型例子,但她的自殺悲劇,提供了契機讓社會宜反省培育下一代的方式。今天不只是家庭,社會對他們也呵護備至,推行鼓勵式教育強調愉快學習,以動力取代壓力。這些本來良好的教育理念,是對過填鴨式壓力的反動,可惜實行起來鐘擺幅度太大,有時會矯枉過正,與教育理念中的逆境自強背道而馳。

  與此同時,父母和學校又往往要求下一代十項全能,令脆弱心靈面對另一種壓力,不曉得如何平衡面對。各式功課和課外活動霸佔了大部分時間,少管做人道理,令下一代不懂得如何面對生命中總會出現的挫折和缺陷。其實,正因「月有陰晴圓缺」這「古難全」現象,才會孕育出蘇軾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生命和社會有種種缺陷,才有空間讓人去謀求改善,成就人生的意義。社會和父母千方百計為下一代造就快樂童年,並沒有錯,但可否想過如何令他們能經得起風霜,堅強茁長呢?

Rank: 5Rank: 5


4418
9#
發表於 08-1-18 12:41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8-1-18 12:01 發表


「考第一有乜用」--這是《蘋果》引述梓鈴媽的話。

以下是摘自呂大樂一本小書《第四代人》,之前跟Eviepa分享過部分,後來我輸入了多一點,再鋪上黎一次:


香港的第四代跟之前幾代人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要面對來自爸媽的 ...


csy_ma:

這確是一篇好文章, 一針見血, 也說到我的心底去.  可惜, 近幾年來競爭文化在學校家長間推動更力, 香港教育更見扭曲.

Rank: 5Rank: 5


4418
10#
發表於 08-1-21 23:16 |顯示全部帖子
這幾天被病魔侵襲, 頭腦混沌, 但總不忘上BK.  在論盡家長題下, 爸媽們殊不"論盡", 說出不少自身印證和理性教育見解, 使我獲益不少.

今天到圖書館去, 在"親子便利"月刊內, 看到其簡略介紹兒童"九型人格".   對這些我毫無認識, 但閱讀後, 我兒子大約屬第九型.  尚幸它推薦的應對教育方法我也能做到.

也約略看過鄧靄霖所寫的《會笑的媽媽》.  她十年前因子女學習問題, 常以打罵方法, 覺得不得其法, 其後也改以鼓勵行之.  她主修心理, 也要從體驗印證出來.  正如孔子說「仁」是一種人理想精神狀態, 但實際生活上不容易達到, 強調是要追求達到「仁」的過程.   求仁得仁, 鄧小姐可說是求教得教.

近來爸媽們也談到很多關於閱讀問題, 引發起我更多思考印證.    使我更有所悟是 ChiChiPaPa 所說的:「狹義」的閱讀指的是「對文字的閱讀活動」;「廣義」的閱讀,則包括欣賞影片,觀察人、事、物,個人的所見所聞。父母與孩子一起讀書,行有餘力,也可一起出遊、看電影、旅行……。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1-21 23:32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11#
發表於 08-1-27 23:28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大家對小朋友教育目標大致相同, 但教法有異, 我想就是因為每個小朋友, 每位家長的性格, 能力, 想法, 要求和所處環境不同.  

青春期前是說小學生吧.  興趣也可說是喜歡做的事情.  小朋友興趣為何?  大部分小朋友是否一定有學習興趣或閱讀興趣.   有興趣的想會成績佳, 但沒有興趣的, 家長要怎樣當其有趣來推動孩子學習.  學校家長社會都落力推動學生閱讀, 但成效如何.  是否性格環境使然?

香港小學生上學和課外功課溫習時間已不少, 所以我基本上不贊成課外學習, 要跟進不足除外.   對學習壓力大的香港小學生來說,  課外以學習為目的, 無論有趣或無趣, 加重學習負擔下未必有好效果, 主動自發者除外.

有關興趣問題, 有時間我再講出我的看法.

Rank: 5Rank: 5


4418
12#
發表於 08-1-29 02:45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1-29 01:00 發表
囝囝爸:

在你點題的兩篇鴻文中,道盡了你對教仔的理念,非常高瞻遠矚,做你囝囝,無疑是非常幸福的。

今次想和你討論一下育兒計劃方面。

對你的育兒計劃,我的理解是:你不會先定下一個詳細計劃,而是靜靜觀察,若囝囝表現達到基準 ...


Eviepa:

對小朋友教育, 我想我正如一本教育書所說, 為人父母也是學習, 邊學邊教.  我也如外國電視一個教育節目所說, 教兒育女是一場游擊戰, 無特定戰術可言.  現在來說, 作為父母, 我仍是新丁一名, 在學習中.

教兒育女我沒有特別理念, 祇有一棵平常心, 因為我覺得讀好書固然較穩當, 但如已努力過, 讀不成書在現今開放社會也一樣可以成功.  我教兒唯一理念是品行比學業重要, 所以選校除學業外, 學校同輩影響也是考慮因素.  現時未定性的小兒品行不佳時, 我也時有責罵, 但學業上不足我以鼓勵為先.

你說我高瞻遠矚, 實不敢當.  但我會多方面看事, 多方面印證, 可能是職業上的習性所然.  前和你討論心理理論時, 你可能覺我強詞奪理.  但實際上, 我是一個不重視理論的人, 因市場多變, 人性多變, 但固定理論祇適合其度身訂造的對象, 在我過往BK討論中, 也可證明我說法.  

在兒女學習上, 我和你看法實相異甚大.  我以學好學校為骨幹, 達到升中目標為底線.  小學所學在一生學習生涯中, 實微不足道, 能維持培養未來學習興趣. 接上中學學習則可.  小學時佔了先機, 出人頭地, 費力不菲, 但成敗參半, 對成長學習意向興趣或有影響.  在香港繁重學制下, 我怎會在學前製定長遠課外學習計劃目標, 為囝囝和自己加重加壓, 反而我會想多些爭取課外活動遊玩時間, 這是我兩父子興趣所在.

Rank: 5Rank: 5


4418
13#
發表於 08-1-31 23:24 |顯示全部帖子
海軍水兵, 屬正規軍, 對於我來說, 已太褒獎 .

正如前說, 教兒十多年, 仍邊學邊教, 打緊游擊戰,  散兵游勇, 新丁一名.  讀"公民"要半途出家, 實屬短視 .

教育自認專家都多是是發白日夢之人 , 也不會論論盡盡在教育版吹水.  在此家長不算"論盡", 祇各自說出自己育兒方法理念.

Rank: 5Rank: 5


4418
14#
發表於 08-2-1 22:27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153 eviepa 的文章

Eviepa:

中大這個追蹤研究報告, 我以前在你的"選英中或中中論題"下已提過.  當時曾榮光教授己講出部分結果, 一如上文所說, 祇不過去年中學會考英文科合併後, 考試結果再加以印證.  這個研究報告是由教局委託中大做的, 但一如所料, 教局為維護政策, 對結論提出部分指看法是以偏概全.

Rank: 5Rank: 5


4418
15#
發表於 08-2-3 16:03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2-1 19:00 發表
(星島日報報道)

推行十年的母語教學政策爭議不絕,教育局局長孫明揚
正研究如何微調修訂之際,本報獲悉,中文大學一項追蹤研究發現,首批中學生接受母語教學三年後,英語增值程度較英文中學學生低百分之二十;他們入讀本港 ...



Eveipa:

選中選英在以前題目我們已討論多時, 對相互意見亦已清楚.  唯一共同點是我們都認為英語對將來升學就業重要, 在世界一體化下應用上也有實際需要.   相互最大不同處是你認為家教比學校重要, 可補學校不足, 家長有能力教好子女成績.  我覺得學校在學習上佔主導地位, 家庭祇為輔助角色, 好學校能把孩子潛力更大發揮提升. 相反較差學校, 同輩拉低學習水準興趣, 家庭也補償不了.  以上我指整體普遍情況而言.

說回今次這個經近十年百校萬多學生的追蹤研究報告, 結論是實際數據結果, 不是曾教授的個人推想或理論.  其實這個結論早已存在大部分家長心中, 幾十年來也可在升學就業機會, 社會發展潛力佔優印證得到.  這就是多年來香港家長追捧英中和近年直資當道原因.

有家長覺得今次傳媒對結果報導有所誤導, 認為應不關教學語言問題, 是英中生為 band 1生能力較高, 成績較好理所當然.  這是雞與蛋問題, 但語文浸淫差別大, 怎會與語文成績程度無關.  教局委託中大做這個報告, 是為印證長期實施母語教學後的學習和語文的成績結果, 我想這個結論已令當局大失所望.  因為証明母語政策已令學生英語能力損失不菲.  就算未有這個報告結論, 近年來早在社會學校家長對這事實己有認同, 也作出不少批評.

我想今次傳媒在標題上確有誤導, 看以下...

科學社會成績較優

  不過,中中生的科學成績增值較英中生高三成,前者的社會科學成績增值亦高出兩成,而兩者在中文和數學成績增值則分別不大。....

以標題來說, 好像是說中中比英中在科學社會科成績較優, 這同樣也是你的想法.  但事實是否如此?  再看內文, 在增值上中中較英中高兩三成, 是指自身增值而言, 這不是成績比較.  實際可能是, 母語政策實行後, 一貫英語教學的英中, 以前術科攞80分, 現在也是攞80分.  但中中生英語了解能力較低, 用英語教學, 可能攞40分, 改用母語教學後, 能攞60分, 有所增值.  以上純粹是我的推想.

有以上推想, 是因為以往我總以為全 band 1生的英中, 無論在什麼科目都應比中中生為佳.  在很多披露成績的英中, 無論語文術科都見優良.  中中成績我少留意, 但去年"培正"會考成績大豐收, 也把成績展示.  相比之下, 也不比中線英中出色, 其中少部分尖子取得大部分好成績, 學生或成績參差.  其他一間"何文田官中"也有口碑, 在其網址也有去年會考高考成績 http://hgss.school.net.hk/home.htm, 相對英中, 也祇平平而已.  

比較樣本少, 我看法可能偏頗

Rank: 5Rank: 5


4418
16#
發表於 08-2-11 00:25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新年之始, 首先祝你及各位BK家長 :

  萬事勝意
    身體健康  
      子女學業進步

Rank: 5Rank: 5


4418
17#
發表於 08-2-11 00:44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在回答你各種推論之前, 我先貼出一篇星島日報 2008年2月1日社論, 多年研究事實數據勝於推想猜測.

增 語 文 彈 性 優 化 母 語 教 學  

  政府實施劃分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以來,一直有家長擔心子女進不了英中,會削弱他們的升學和就業競爭力。教育局委託中文大學進行的研究,結果證實家長的憂慮成真——以同等小學成績入讀中學的學生,讀中中而考取大學入學資格的機會比讀英中低五成。

  當局為了加強母語教學,規定中英文中學分流,中中在初中階段,除英文科外一概只能用中文教學。研究顯示中中學生的理科成績「增值」成效的確優於英中,但是英文成績卻遠追不上,並且削弱了入讀大學的機會。如果自己中學科學知識強一點的代價,是降低自己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有多少學生會認為這種犧牲是值得的?有多少人認為這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利多於弊?

  予學生平等機會上大學

  這幾年來,中中的確產生過「明星」級的優才生,證明進入中中不是「死路一條」。但是,今次為時多年的調查,以同等小六成績水平的中中和英中學生互相比較,由中一追蹤至中七,而且涵蓋收生成績高、中、低的中中和英中,還調查了他們的老師和家長,更能反映普遍學生的實況。

  研究顯示:在知識掌握方面,中中生在理科的增值比英中生強,社會科、中文和數學不相伯仲,偏偏進入大學的機會卻如此不相等,關鍵就在中中生對英語的掌握不及英中生。這對眾多本來有能力接受英語教學,卻因學額所限被編往中中的學生,非常不公平。

  中中生英文增值遜於英中,估計有兩大原因。其一是英中學生在校內接觸英文的機會較多;其二是中中學生對英文科抗拒和缺乏自信,這個現象源於英中各科的英文比英文科更深,英文科顯得較易掌握又有助其他科目學習,學生興趣和自信也較大,反觀中中,其他科目用中文教,學生容易吸收,就覺得英文科較難,造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早在這份報告曝光前,近年中五會考成績,已經隱約反映了這現象,中中理科進步英文退步。不少中中生也埋怨,在高中或預科階段轉而接受英文教學時,出現適應困難,影響學習成果和大學入學試成績。

......

Rank: 5Rank: 5


4418
18#
發表於 08-2-11 02:14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以上報章所載的研究結論, 對於我這個對教育沒有深究的人, 也能多年在香港就學工作社會體驗印證得到.  未有這研究結果之前, 它所說的我和很多家長也在BK討論中也曾經說過.   也在多年家長重英輕中反影出來.   當然數據也有失誤之時, 大部分家長選擇所想也未必全對.  但如果印證到我一向所想, 何必為自己教育路上添上麻煩, 指它結果為非鹿為馬.   

我是一個不偏信理論的人, 因為我信理論是因人而異,  何況教兒育女漫長多變. 昨是今非.   

在很多方面非我專長, 教育也是一門複雜的事, 所以對我囝囝的教育路向,  祇有參考印證,  口碑成績升學就業數據是我可主要參考一種.   當然人好你未必好, 機會相對較大而已.

選擇一間將來機會較大學校是大部分家長所想.  但何謂機會較大, 大家有不同想法, 正如你我看法不同, 你注重過程比較得失, 我注重出路結果. 你認為英中多方面處於劣勢, 我認為英中有很大優勢, 所以英中怕下車而不少中中渴望上車, 但又會說成雞與蛋問題, 因英中受歡迎所致, 但說的人從不找出英中受歡迎原因.  你認為家中可補校內語文不足, 我認為在學校同儕家庭配合下更能進步, 尤其對我無事忙嗜好多的家長而言.  我也反對香港家長讀兩代書, 自己讀完一次, 陪太子再讀一次.  受教育再教育之後, 乳燕離巢時, 自身已垂垂老矣, 黃金不再.  這是我這個自私的家長想法, 教育委任學校和囝囝自身努力, 祇從旁相助鼓勵.

你其他想法我也樂意相討, 對錯也可啟發思維, 互有增長.  容後有時間再談.

Rank: 5Rank: 5


4418
19#
發表於 08-2-11 22:03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2-11 05:26 發表

囝囝爸:

... 我發表了對曾榮光的評擊後已有十天,到今為止尚未見到你或任何人對此的回應,理由是怎樣我不想猜測,不過,你在未指出我的推論有甚麼問題前,我會堅持己見,不會把這研究結果當作真理看待。所以,在苦無數據之下,我情願相信自己的判斷,而這判斷正正和絕大部分家長背道而馳。
...


Eviepa:

你的評擊沒有得到回應, 不代表得到認同.  很多家長也就今次研究報告發表清晰意見.  各自表述, 也可看到意向所趨.  我不回應, 因問題已和你討論多時, 你的堅持自己意見想法, 是一種勁, 很難克服.  也因應有中中家長對這次研究結果擔心, 我不想多言, 添人煩惱.

今次你將詳細想法與我分享, 有時間我也樂於回應, 先答上文.

你說...//

…//曾榮光推出「中中生入U機會大大減低」的結論,令我極之意外,這樣大的錯誤絕不應在一個學者身上出現。他竟然錯誤地將英文一科的成績當作大學收生的唯一、或是最重要標準。//

如大學以英語授課, 英語達標確是一重要標準.  到外國讀書也要考好TOFEL.  這也是香港家長追捧英中或直資所持重要結論.  如我不是深知你對英中和中中的獨特看法, 你的意外也會令我覺得極之意外.

…//Use of English要達到基準有何難?最難的是A Level Subjects 各科都有不錯的成績。以小弟當年考A Level為例,全班同學只得八個能進入港大,但進不了大學的,記憶中並沒有學任何一個同學英文沒達到港大定下的基準,雖云當年的基準是E而現在是D,但相信在這二十多年來的學術通漲下,當年的E大概會相當於現在的D//

難易因人而異, 教局也有你的想法, 中中學好英語有何難, 但事與願違, 也得不到大部分社會和家長認同.  Use of English 對英中學生確不難, 如中中生覺得不難, 英中生考到好成績勝算更大.

…//在曾榮光的研究中,在初中三年,無論文、理,中中的增值都跑贏英中,而且是:你在英文一科勝了我多少,我便在每一科學術科目勝回你多少。可惜他做研究不肯做全套,只做初中的所有科目,以及高中的英文一科,然後馬上用英文這片面的資料去評擊母語政策,有為反對而反對之嫌,有失學者風範。//


對這點我未有研究.  今次研究報告指出英中生和中中生在二主科中文和數學增值不相伯仲. 其他科目中, 各英中的考試成績公佈, 也覺優良, 重要主科英文科更大幅超前. 你可提出中中成績加以反證, 總好過作出推論.  (334制必選科為中,英,數,通識)

…//研究中並沒有提及高中時各學術科目的比較,但如果中中在初中時,能以壓倒性資態擊敗英中,那麼,在高中時,中中的優勢應該仍然明顯,如果這猜測是對的,那麼,由於中中在各學科的增值較英中為好,所以同一資質、成績的兩個小六生,進入一間中中的入U機會會較入英中的那一個為大。//


高中成績已如上引證.   你的如果想法"初中時,能以壓倒性姿態擊敗英中", 如是事實, 以成績計英中也可在高中超回.  但我想不是事實, 不看報告, 也可簡單推想出來.  英中多是band 1 , 就算真因英語教學可令初中學習上大幅落後中中生. 但如何落後, 我囝囝為一中等成績初中英中生, 也在各科學習上明白達標, 與前列成績同學也不覺大幅落後, 祇差溫習勤力之別. 普遍中中生如何能大幅超前.  相信教局對全港中三試成績比對, 也心知肚明, 不會發佈, 免對母語政策雪上加霜..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2-11 22:13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20#
發表於 08-2-25 13:58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近來比較忙, 今天再續和你的討論.

我對你並沒有誤解, 大家看法不同, 祇不過出發點和結果要求相異而已.

你以上說的兩點, 我很難說出我是否同意你的說法, 因我能掌握實際數據不足, 尤以增值後學校間成績差別幅度和英中, 中中升大比率, 或各自能入熱門學系的比率..  

我知道的祇是從大部分英中會考或高考的成績, 令我覺得英中有很大機會學好基本程度的二文二語, 也有不錯的術科成績, 或足以應付本地或海外大學所需.  我否定中中, 是它學習英語的方法, 因受學制影響, 不能持之以恆, 浸淫極度不足, 加上香港缺乏英語語境, 如何能容易學好英語.   有「增值優勢」而不能學好英語, 對我而言, 祇是跛腳鴨而已.  因我相信面對急劇發展和轉變的一體化世界社會而言, 英語和中文缺一不可.  掌握雙語才是孩子們面對將來多變世界的真正「增值優勢」.  英中生在校內英語和校外母語環境浸練, 較易達成學好雙語目標.

很高興聽到教局有意放寬中中學習語文政策, 還中中學生一個公平學好英語機會.  對中中生而言, 是一個重要「增值優勢」.  對英中生而言, 更多學生能增強學好英語, 減少英中優越感和相對優勢, 也會對英語或整體學習上一種競爭提升.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2-25 14:00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