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樓主: 囝囝爸
go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418
21#
發表於 08-2-26 14:06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英中, 中中的問題有很多不同角度可以討論, 我十分同意你這說法.  就因為有太多影響因素, 以普通家長, 沒有任何實質數據, 如何可以空中樓閣地逐一個角度來分析比較,  就算能得出共識結論, 你覺得有代表性和會準確嗎?  如果我們對一個由大學學者花近十年百校追蹤萬七學生的研究數據結果也有懷疑的話, 如何對自己閉門造車的結果可以相信作準, 這不是有點班門弄斧.

你的看法是用有限數據和社會共識於英語能力、思考能力、學科知識、升大機會等.  但這一切, 如你所說, 不同學校收不同組別能力學生, 有不同增值起點基數, 加上你想的老師英語傳輸和學生接收能力的劣勢, 和我想的好學生間的互動激發優勢, 弱勢學生無心向學對同儕或老師的學習教學不良影響, 還有我常掛在口邊的因人而異, 還有因學校而異, 因學習氣氛或誘因而異, 因程度深淺吸收而異.  我們如何在多變的過程或環境作出有效分折, 尤以對數據訊息不足的門外漢家長而言, 結果還不是較佳印證.

你說因為起始基數組別不同, 不能以最後成績比較, 祇以過程增值為重.  曾教授在隨後記者會對此作出澄清解釋.  同一成績能力小六學生, 讀英中比中中有更大機會入大學.  同一成績起點, 中中過程增值如認為是絕大優勢, 為什麼在未段勝不出來. 又基數不同, 大幅增值的是否一定較好?  歐美經濟停滯不前, 中印經濟近年大幅增長, 是否可於短期超英趕美, 或要二三十年才可達標? 進步是可喜的, 但不能抹殺現實比較.   

我作為一個家長的一貫長期體驗和簡單看法, 就是英中英語能力, 經整過中學英語學習環境時數相差, 和應用互動下, 必大幅超前中中, 如英中不能學好英語, 中中實足堪虞.  至於思考能力和學科知識, 語文所得足可補這方面所失, 這種情形可由我初中兒子印證到.  以我本身而言, 以前我是就讀一間普通成績英中的一個普通成績學生, 但高中時也有能力閱讀好的英語學科書籍, 中文好書與之相比, 無論質量, 實鳳毛麟角.  因為讀到好書, 更能啟發思考.  直至現在, 英語書籍也是我大部分知識之源, 我也希望囝囝也能共享更廣濶的知識世界, 可啟發思維, 終生受用, 不局限中學或大學或某階段所得.  所以得失比較, 應全盤而看, 不能以偏蓋全.  

這是我對英中和中中的取向看法, 因各人對重點要求看法相異, 所以也不需他人同意或共識, 講出自己想法意見即可.

Rank: 5Rank: 5


4418
22#
發表於 08-2-27 02:05 |顯示全部帖子
Eveipa:

我現正讀着Alan Greenspan寫的The Age Of Turbulence.  書中述說他經歷美國上世紀30年代至今的經濟起伏, 其中提到當時不少經濟學家的不同理論學說, 可印證於不同經濟發展時間模式.  格老當時與人合伙開了一間公司, 以提供研究經濟商業數據服務為主.  格老對當時各種理論印証覺得是因時而異, 有一次也與他恩師 Arthur Burns 對推論也持相反意見, 他主要以數據推測經濟前景, 後得到成功, 獲政府賞識, 身居高位.

你說的千百個心理學家, 相信也會有不同理論, 也未必有時間作幾十年研究達到共識, 在電影裡控辯雙方常引用不同心理學家舉証犯人相異心理反應, 也可反影現實一二.  我不認同理論, 不是說理論有錯, 是理論不一定在每個個案印證得到相同結果.  

看過曾教授一些資料, 覺他是個反政府教育政策之人.  我未必認同曾教授的理論或推論, 我祇認同他的數據結果, 也與我多年的想法吻合. 你和當局都反對他的數據結果, 我不會信常維護政策的當局或其無論據指責. 你上文意見我已很清楚, 你的數據, 我信是正確的, 但有如下疑問.

-        你對曾教授的研究結果數據有懷疑, 為什麼還引用他的增值數據來支持你的看法.

-        我以會考高考成績, 社會就業情況推想出英中生有較大機會.  你常常說中中生入大學機會較大, 但未有數據, 除英文外, 你怎知增值後術科成績中中在會考高考一定比英中佳.  如是者, 清楚自己學生考試成績的一線中中為什麼渴望上車, 不怕術科成績下降影響學生升大嗎?   又可否以培正成績和一間中或下之英中成績, 比較語文和術科成績, 來印證升學機會, 總好過推想吧.

Rank: 5Rank: 5


4418
23#
發表於 08-2-27 11:32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2-27 06:35 發表

...至於你說的:「又可否以培正成績和一間中或下之英中成績, 比較語文和術科成績, 來印證升學機會, 總好過推想吧.」,我認為只比較三、兩間學校是絕對沒有代表性的。就算證明培正學生比英中生好,只能證明培正是間好學校而矣。




Eviepa:


終結成績比較沒有意義, 樣本太少沒有代表性, 取樣多的長期研究報告結果不能作準.  所以如我前所說, 教育是一們複雜的事, 很難得出共識.   不過討論總是一種啓發, 有所增益.

Rank: 5Rank: 5


4418
24#
發表於 08-2-28 13:50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九十年代中與現一體化社會已變化甚大, 現在已是一個難測未來發展的年代, 但吳校長當年說的話至今情況未變, 因家長選擇未變.  為什麼家長多選擇英中, 我和很多家長都知道, 但教局為維護政策, 多年來假裝不知道.

我祇是一個普通家長, 未有足夠能力回應你對曾教授研究報告的細意分析.  

作為一個家長, 我不會在教育每一階段層面比較, 為兒子鋪出完美之路, 祇向大目標方向而行.  也如我前所說, 我不重視分數名次, 祇重學到即可.  如我認為學到所需, 我不介意同學比我囝囝優勝, 名校程度比他優良, 或中中學科理解比他超越.  所以我曾對你說, 我不知道親友子女的學習細節, 因不想太多比較, 祇留意他們升學就業大概路向.  太多細意比較, 也與求學不是求分數背馳, 也與我意念相反, 造成壓力困擾.

升學和就業一樣, 不是可隨你喜愛選擇而行.  平常心對之, 能順着大目標而行已喜出望外, 先置太多希望條件, 不能時會更多失望, 無為更會有意外驚喜收穫.

我尊重你對囡囡選校的決定, 放棄收生好的學校, 選擇收生較次的學校, 製造你成績好的女兒另一個增值進步空間.  我相信在你信心努力下她學業必會成功.  我不信學習良方, 我信努力拼勁, 你皆有之.  

我選擇英中, 因信英中語境可學好英語, 迎合社會需要.  尤以我這個隨意放任的父親而言, 語境也有利我較被動囝囝.  中學年多來, 自學下已見他成績和雙語日漸進步, 受同學影響更愛讀英語書本, 資訊媒體發達下, 他每日聽寫講讀到的中文不少,  也不令我擔心,  課外音樂體育活動也多, 能平衡發展, 已達成我心中初步目標, 現於願已足, 未來學習或升學發展, 未有多想.

Rank: 5Rank: 5


4418
25#
發表於 08-3-3 13:10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難得你對這討論興致不休.  

對得失我不再多比較, 升學就業狀況也不再複敘, 免陷入糾纏.

李麗珊一次決擇可否印證於長期教育, 如是的真覺輕率容易.  如果珊珊將來為子女選校時, 因過份崇敬英語, 跟主流追逐國際校, 或英文中小學, 我們是否也要作為成功人仕引領指標追隨.  還有我想, 是否洋教練有深厚技術知識不重要, 以理解為先, 姍姍如切換了洋藉教練, 祇用母語教練, 多溝通理解下, 必大有所進, 成就更大.

從來我的教育方法祇是一種分享, 其中有得有失, 不是金科玉律, 也與優良遺傳因子或聰明無關.  我也常想教育因人而異. 多年來我在BK絕少向其他家長於個人教育提出意見或方法.  我祇論及教育大方向得失, 以多方面印證.

你似乎以你成功教育方法為金科玉律, 如其他家長奉而行之, 成功可期, 可一步到位, 不必盼求進步.  你也不下一次以你單一學習歷史體驗視為鐵案, 証明母語教育才是正途, 可惠及學子.

有西方學者說 : 「You are entitled to your own opinion, but you're not entitled to your own facts.」

孔子說 :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因孔聖相信因人而異, 因材施教.  你的想法是 : 多人行, 也必以我為師.  因你信你的方法是金科玉律, 放諸四海皆準.  我信各有所求, 各有所想, 方法選擇不一而定.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3-4 12:17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26#
發表於 08-3-3 13:18 |顯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母語教學研究報告兩則有關新聞:-

「中中生的10年無法回頭」
研究母語教學學者 嘆政策對學生不公 2008年3月3日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曾榮光追蹤研究教學語言政策7年,多年來反對中文中學、英文中學一刀切卻不被接納,但未感失望。不過,他耿耿於懷的是,政策打擊部分中文中學學生自信心,影響的是生命中活生生的10年,他慨嘆「短樁樓可拆過再興建,但學生成長期卻不可返轉頭」。

曾榮光於過去獲近千萬元撥款,花7年時間追蹤研究母語教學政策下100所學校的表現,他的名字於教育界幾乎等同「研究母語教學的學者」,但礙於研究結果一直無法公開,而未能就調查結果暢所欲言。他認同,過去10年教育決策者如履薄冰,教育是影響活生生的生命,若有差池一切也無法追回。不過,他批評部分官員不應以「勝負輸贏」來評定學生,更不要以為自己做的一切都對,政策應盡早改善,否則又有另一個10年、另一批生命交到他們手上。

過去10年是整整一代學生最重要的成長期,曾榮光慨嘆政策對部分學生不公平,例如自信心或者升學、就業的機會,但一切已無法改變。他說﹕「短樁樓可拆過再興建,但政策對學生有不良影響,甚至令他們未來報廢,則永不可回頭。」曾榮光提及親身探訪學校與學生一同吃漢堡包時,聽到牢記至今的一句話,是來自一名中三學生所說﹕「我自己喜歡讀中中,但過去3年來日日被阿媽鬧。」他聽到那句話時感到一陣難過。他亦聽過教師講述,當時中中生應考較淺易的英語會考課程甲,但升讀預科時看到高考英語課程,已一清二楚英語水平無法應付,「已立即打沉晒!」

被指研究方法有問題 曾榮光﹕這是誹謗

對於多年來檢討政策一直沒有採納他的建議,曾榮光自覺研究者的角色是決策者的幕僚,故未感難受。不過,他不甘遭政府官員或其他人批評或抹黑研究方法「很有問題」,他說﹕「我在大學教研究方法,若有官員對外批評研究方法有問題是強烈指摘。」他澄清,政府委託的兩期研究,獲教育局及由政府官員、學者、前線校長組成的專責小組通過,評為滿意才獲得全數資助,再加上有獨立專家學者檢視整份報告,同獲正面回應。他又說﹕「學者最不忿被指研究爛尾,這是誹謗。」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推行教學語言政策時一直開誠布公,在不同階段及渠道匯報進展,並聽取教育界及社會人士的意見。為跟進及優化此項政策,教育局除自行進行研究外,亦委託專上院校學者包括曾榮光教授進行多項研究。而於2005年公布的《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報告》中,已載述過去有關教學語言的各項研究內容及結果。

明報記者

Rank: 5Rank: 5


4418
27#
發表於 08-3-3 13:21 |顯示全部帖子
月中公布研究結果
「就算再收警告信都要講」 2008年3月3日

【明報專訊】政府多年來撥款近千萬元,委託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曾榮光追蹤研究母語教學成效,但報告全文一直遭禁止曝光,學界一直支持全面公開報告供公眾討論。曾榮光已完成「教學語言研究三部曲」,立定決心本月中透過學術研討會公布7年研究結果,聲言「就算再收警告信都要講」。

教育局一直拒絕公開整份報告,亦禁止研究人員公開報告內容。曾榮光指出,撥款的條款列明,報告版權屬教育局擁有,研究人員未經批准不可公布,他多年來一直有遵守。他表示,7年來曾有報章報道研究部分內容,他亦收到警告信。他慨嘆﹕「可惜教育界、社會討論教育語言政策,沒有研究資料可作參考。」現決定於月中全面公開研究結果及個人看法。

津貼中學議會黃詩麗贊同,既然報告已經全部完成,教育局有責任公開整份報告,不論研究報告結果是好是壞,或指出政策有何不當,應由公眾根據研究作判斷。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說﹕「教育局用公帑資助研究,不是用官員的私己錢,版權屬於公眾而非教育局,理應公諸於世,教育局多年來拒絕公開報告,等同扼殺公眾知情權。」

涉千萬公帑 張文光﹕公眾有知情權

曾榮光與多名研究學者,獲前教育署撥款500萬元進行《中學教育語言指引》之評鑑研究,1999年至2002年,追蹤首批接受母語教學的學生在中一至中三的學習表現。第二期再獲前教統局撥款400萬元繼續追蹤該批學生的中四五表現。曾榮光之後再獲研究資助局資助約64萬元,繼續追蹤學生於預科及升讀大學的表現。教學語言研究「三部曲」先後涉及公帑近千萬元。

Rank: 5Rank: 5


4418
28#
發表於 08-3-5 14:59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3-5 01:39 發表
囝囝爸及各位家長:

星期一早上吃早餐時已經看過明報的報導,邊看邊感到莫明其妙。不明之處不在文章之中,而是報紙中所列的「曾榮光部分研究結果重點」。

首先要聲明,我不敢小覷學者的長時間的研究報告,假若沒有合理的懷 ...



Eviepa:

你帶出這個問題十分好.  我說過曾教授的結果, 和我或其他大部分的家長多年來的想法吻合.  在今次研究結果出來後, 或上次你開的論題英中和中中的選擇討論中, 也可在大部分家長主流傾向看出來, 這都和你看法相反.

當局要學者做一個長期研究報告, 就是由結果反映政策下各方面的得失,  但當局和你犯了一個相同錯誤, 以偏概全.  當局祇會推崇母語學習的好處, 你也祇會著重迷想初中術科成績的大幅超前, 而忽視了母語政策對中中在其他方面更大的負面影響.   曾教授在他的研究中也不時提出問題, 因為對當局政策有損而受阻止發表.  我和一些家長也在英中和中中選擇討論中提出不少中中學習上問題, 你也單一以"學習理解"為重, 對其他問題漠視.

再返回你提出的問題.  你質疑問題是,學科成績,在完成初中時,是中中生遠勝英中生的,為何只用了兩年的時間,英中生會將整個局面扭轉呢?

你用到"遠勝"和"扭轉"的字眼令我容易明白你的質疑想法.  同一小六成績, 如你聲稱, 入了不大部分是 band 1 生學校的學生, 經5年學習後,  絕不可能會「8分或14分的機會均較英中生低40至45%」, 我想強調這是與多全收 band 1 生的英中比較.  反而你仍然深信中中生會在初中時"遠勝", 英中生真的要在高中時"扭轉".  可能你忘記了, 我和不少家長提出過這祇是"增值", 相同程度好學生, 入讀當時 band 2,3,4,5 的, 不一定會"遠勝"讀 band 1 的, 或祇可追近或等同.  你是否漠視能力高的同學互動, 良好學校教學, 信心目標激勵, 各樣帶來提升的更重要影響.  楊振寧博士如不是到美國就學去, 尋求更優良學習環境和西方知識, 是否會得到諾貝爾獎.

恕我直言, 不吐不快, 你常常單一想法, 會不會對你有 band 1能力女兒成為你語文理解迷思下的白老鼠和犧牲品, 阻礙局限她各方面更大的潛力發展.  亦或我和大部分家長對英語祟敬和英中迷思, 使我們子女在學習上成為我們偏見下的犧牲品.  

我對報告不會翹首以待, 因答案早在心中.

Rank: 5Rank: 5


4418
29#
發表於 08-3-10 01:59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3-7 01:25 發表

囝囝爸:

很少見你這謙謙君子用這樣重的語氣,顯然,你是動怒了。回想整個討論,我的態度確是有問題,以後還是要向你多多學習,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對批評處之泰然,有道理,但詞鋒從不銳利,可以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現謹向你致歉 ...



Eviepa:

多謝你直言, 我語氣是重了, 因問題糾纏太久, 心裏確實有點不快.  如有錯是相互的, 我先要自我反省, 有言語不遜, 也請你原諒.  

對親朋子女教育, 除非他們提出, 我少講我的意見.  但和你在網上討論為時已久, 也算深知.  你對你囡囡的祈望要求, 我也略知一二.  你在網上也樂意提出意見交流, 所以我提出你囡囡一些選校意見,  請勿見怪.

你提問怎樣培養中學生鬥心問題, 真把我難到.  影響或提升教育目標因素不難羅列, 但找有效方法從不容易.  幾位媽媽對你的回應也有理據.  

如你想也如我所想, 找一間校風良好和學業成績好學校, 在同輩良性成績競爭下可培養鬥心和學習動力.  但選校不易, 不能從心所欲, 祇能盡力而為.   教育制度使好學生偏向英中, 因而有好成績.  所以有能力選英中是較順流做法.  但英中各區分配不均, 不能入讀或如你喜好中文學習, 選中中也以校風為先, 校風對學習應有利, 也是家長最擔心問題.  選校參考家長口碑, 學業成績, 多觀察學生校外言行,  學校課外活動多寡和成就.  所要各項資訊未必容易,  能知的都可反影一二.   還有如有區外好學校選讀, 家居搬遷相就也是可行方法, 可擴大選校範圍.

Rank: 5Rank: 5


4418
30#
發表於 08-3-15 14:02 |顯示全部帖子

英 中 學 額 少   逾 三 成 學 生 被 埋 沒

【 蘋果日報 訊 】 每 年 雖 有 40% 升 中 生 適 合 以 英 語 授 課 , 但 原 來 英 文 中 學 學 額 根 本 不 足 , 約 三 分 一 這 類 學 生 被 踢 入 中 文 中 學 。 由 於 英 中 學 額 分 佈 不 均 , 西 貢 和 離 島 可 能 是 最 多 適 合 以 英 語 授 課 的 學 生 , 被 埋 沒 在 中 文 中 學 的 區 域 , 兩 區 學 生 能 入 讀 英 中 的 比 率 均 不 足 一 成 ; 灣 仔 區 則 有 逾 半 學 生 能 升 讀 英 中 , 比 率 全 港 最 高 。

灣 仔 區 入 讀 率 最 高98 年 推 行 母 語  學 時 , 有 114 所 中 學 獲 准 在 初 中 以 英 語 授 課 , 各 區 英 中 分 佈 由 一 所 至 15 所 , 而 離 島 區 則 沒 有 。 根 據 中 大  育 學 院 曾 榮 光 昨 日 公 佈 的 統 計 分 析 , 去 年 各 區 共 有 13,190 個 英 中 學 額 , 佔 整 體 中 一 學 額 27.8% 。

去 年 灣 仔 區 學 生 升 讀 英 中 的 機 會 率 達 57.6% , 較 98 年 增 加 近 10 個 百 分 點 ; 其 他 依 次 為 中 西 區 、 九 龍 城 及 油 尖 旺 區 , 升 讀 英 中 機 會 率 約 四 成 至 五 成 多 。 只 有 一 所 英 中 的 西 貢 區 , 區 內 學 生 升 英 中 的 機 會 率 只 有 6.8% , 比 排 尾 三 的 元 朗 區 少 約 10 個 百 分 點 , 僅 高 於 離 島 區 。

曾 榮 光 表 示 , 各 區 英 中 數 目 不 同 是 歷 史 因 素 , 但 是 母 語  學 政 策 最 荒 謬 的 設 計 , 「 學 生 唔 好 彩 派 公 屋 入  將 軍 澳 , 就 少  機 會 入 英 中 。 」 他 尚 指 出 , 每 年 有 40% 升 中 生 適 合 以 英 語 授 課 , 但 英 中 學 額 卻 只 有 27.8% , 根 本 不 足 夠 。


97 年 18 區 學 生 入 讀 英 中 機 會 率
(97 是否應為 2007, 囝囝爸註)

區 域 : 灣 仔
英 中 數 目 : 9   機 會 率 : 57.6%
與 98 年 比 較 : +9.2%

區 域 : 中 西 區
英 中 數 目 : 9   機 會 率 : 52.8%
與 98 年 比 較 : +2.8%

區 域 : 九 龍 城
英 中 數 目 : 15   機 會 率 : 41.7%
與 98 年 比 較 : +1.1%

區 域 : 油 尖 旺
英 中 數 目 : 8   機 會 率 : 39.1%
與 98 年 比 較 : +3.0%

區 域 : 大 埔
英 中 數 目 : 6   機 會 率 : 36.5%
與 98 年 比 較 : +10.9%

區 域 : 深 水  
英 中 數 目 : 7   機 會 率 : 35.5%
與 98 年 比 較 : +1.0%

區 域 : 沙 田
英 中 數 目 : 13   機 會 率 : 34.0%
與 98 年 比 較 : +2.5%

區 域 : 東 區
英 中 數 目 : 6   機 會 率 : 25.7%
與 98 年 比 較 : +0.4%

區 域 : 黃 大 仙
英 中 數 目 : 6   機 會 率 : 25.4%
與 98 年 比 較 : -6.8%

區 域 : 南 區
英 中 數 目 : 3   機 會 率 : 22.7%
與 98 年 比 較 : +3.7%

區 域 : 荃 灣
英 中 數 目 : 3   機 會 率 : 20.8%
與 98 年 比 較 : +2.6%

區 域 : 觀 塘
英 中 數 目 : 7   機 會 率 : 20.6%
與 98 年 比 較 : -3.7%

區 域 : 葵 青
英 中 數 目 : 6   機 會 率 : 19.5%
與 98 年 比 較 : +1.2%

區 域 : 屯 門
英 中 數 目 : 7   機 會 率 : 19.5%
與 98 年 比 較 : +0.0%

區 域 : 北 區
英 中 數 目 : 3   機 會 率 : 19.3%
與 98 年 比 較 : +4.9%

區 域 : 元 朗
英 中 數 目 : 5   機 會 率 : 17.5%
與 98 年 比 較 : +0.2%

區 域 : 西 貢
英 中 數 目 : 1   機 會 率 : 6.8%
與 98 年 比 較 : -2.0%

區 域 : 離 島
英 中 數 目 : 0   機 會 率 : 4.5%
與 98 年 比 較 : +3.3%

整 體
英 中 數 目 : 114   機 會 率 : 27.8%
與 98 年 比 較 : +0.8%

註 : 離 島 區 雖 沒 有 英 中 , 但 獲 其 他 區 英 中 分 配 少 量 學 額

資 料 來 源 : 中 大 教 育 學 院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3-15 14:25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31#
發表於 08-6-14 01:08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你又老調重談, 說起愉快學習來.  

前陣子在電視教育看到一位名人家賓 "胡恩威", 對一班學生演說, 內有提及他不信可愉快學習, 所持理論也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前說過我也有這種想法, 不過要加上註腳, 學習有時會不愉快, 程度因人而異, 成功後的惀快才持久真切.  我囝囝有時練習樂器, 投入得心應手, 看得出他練習時真的快樂. 有時為準備考試或比賽, 練習時不能從心所欲, 得預期進度, 也看出不愉快. 比賽或考級時得到好成績後, 快樂是持久及對學習信心動力影響深遠.  課業學習時我想也一樣, 困難時也有不快, 不能時更大困苦, 當然有成功時的喜悅.  所以過程不重要, 目標才重要. 小小苦楚等於激勵.

我少談學校, 因顧及家長感受.  你女兒的學校, 和另一間同標榜「愉快」學習的直資學校, 我多年前早於BK於另一教育網站, 早已認識.  這間學校我有一位朋友孩子就讀.  有一次, 我看到學校小二的中文工作紙, 內容比我囝囝讀私小的還深得多. 閒談之下, 朋友也說學校重視成績語文, 殊不輕鬆容易. 朋友預期愉快, 學校創校也有這樣想法, 但實戰下得不到成績效果, 要作出學習強度更正.  新小拔開校之初也標榜愉快學習, 但發覺成績語文下降, 不能和中學接軌, 也要作出不愉快改變.  所以更多追求快樂家長不一定可改變事實, 創造出更多快樂學校來.  你看現直資校走勢也可看到, 未來再多一二年的校外成績比較, 更使理想歸回現實.   

我孩子讀過的小中學, 對學生成績比較也不著重, 除知前列學生名次外, 其他都不知道或會刻意比較.  感覺上兒子小學中學的同學都覺愉快, 我不是指個別過程, 是整體而言. 小兒現時也有和以前小學同學聯絡, 不少就讀名校, 所知讀書時辛苦一定有, 但大部分自信和對前景樂觀, 不知是否可屬學習上惀快.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6-14 01:14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32#
發表於 08-6-15 23:52 |顯示全部帖子
原文章由 mattsmum 於 08-6-15 22:03 發表
胡恩威也許談問問自已的大學同學:學習愉快嗎?學習苦的畢不了業,早就轉系了,學習不愉快的可以成工匠,but 成不了大師;

要成為專業舞者:天分、努力、勤力不可少,但這只可令你成為后排舞員罷了,

要成為獨舞者、主角:  ...


mattsmum:

以整體普通教育而言...

努力加上興趣, 而學有所成, 或其中會有學習個程中的不愉快, 但成功後的滿足, 持久真切, 我想是恆久快樂, 但我不會以愉快學習來標榜.

不愉快苦學下而畢不了業, 或要轉系, 是學無所得. 辛苦下結果失落, 開始時己說不上愉快, 也得不到成功後的歡愉, 更難言愉快.

專業而大有所成者, 我想興趣, 苦學和天份缺一不可.  其學習苦中也覺樂, 想算是愉快學習.  但大成功者在整體教育只鳳毛麟角, 不能以極少數為標準.

教育不專為大成者而設, 普通就學者成敗參半, 其中專業也只是通才, 成者喜, 敗者悲, 容易得見.  但學習過程中起落交替, 也不能一刀切輕言愉快.


Rank: 5Rank: 5


4418
33#
發表於 08-6-16 00:04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對ChiChiPaPa 上文#266 的說法我深有同感, 也是實事看事.  帶出有期望目標的學習, 在過程中不一定愉快.  目標愈多愈大, 為達成目標壓力相對大, 較難在學習過程中輕鬆愉快.

也如你所說, 每人對快樂看法不同, 不容易衡量,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難知別人快樂與否. 為什麼還要用劃一口號來標榜愉快學習. 尤以在香港眾人皆知壓力大的學習環境制度下, 標榜愉快學習, 一如求學不是求分數的口號一樣, 令人覺得不乎事實, 啼笑皆非.

你也知道本地學制下的學校, 主流趨向測考多, 學習和功課量大, 當然不愉快.  學校或加上家長, 我想他們和學生一樣, 也會覺得辛苦較少愉快, 因是要達到競爭篩選大的學習目標.  主流校這樣做法, 已非一朝一夕, 只跟着歷來制度所求而成.  相信你女兒入學之初, 你對新興直資也予以祈望, 能愉快學習, 得到成果, 改變香港一往不良學習生態.  但事至如今, 你也會問, 不知道多少學校能貫徹「愉快」這承諾,但你女兒的那一間確實能辦到:功課少、測驗默書少、考試沒有分數及名次(呈分試除外).

其實我幾年前, 在當局鼓勵引進自由創意愉快的直資學校時, 已說出不可行原因.  在教育考試主導精英競爭制度不變下, 為達目標, 不愉快學習是必然.  有幾十年經驗傳統成績好的學校不是傻子, 如有快樂學習途徑達到學習目標, 不會棄而不用, 要等到天真的教局倡導, 和一班或沒有實質經驗理想教育學家, 來創造一個創意愉快的學習方法來.  在"直資私小"題下, 家長們主要是爭論這點.

再回到你女兒學校去. 學習愉快, 功課測考默書少, 沒有名次之下, 能否真的達到學習理想目標, 或就讀家長的祈望, 能實現所需.  如學習愉快, 但達不到目標理想或外求之平均水準, 家長能否固守下去, 學校能否生存下去?

以我兒子來說, 小中學都是傳統學校. 學習大致愉快, 功課測考默書我覺適中, 有助學到所需, 也能達到大部分家長目標所想. 名次分數使我知道小兒學習進度, 知悉定位. 因大部分名次不公開, 也不造成標籤效應.  學習缺失只發生在學校不能改變的教育制度上, 三次呈分試排名上落令學生和家長壓力大, 呈分試除中英數外也有不少副科計分.  這些副科爭分準備, 對中學學習沒有幫助, 反虛耗學好語文不少時間, 學校也因太多科目測考, 令對語文教學力度不.  不少家長因重視名次, 從小一開始, 要子女科科背誦, 音樂美勞專題每一科也不掉以輕心, 全力以赴, 爭取每級每班名次成績, 反令語文學習時間不足短缺, 學習辛苦, 這點才令我不快.  呈分制度我不能改變, 從小我不重名次, 副科合格學到即可, 數學明白跟上進度也不操練求取高分, 只多花時間在語文上, 補校內課程不足.  我想這是較輕鬆有效方法.  但到高小呈分試時, 也要科科着力, 爭分奪次.  這是學習最不愉快和壓力大之處, 但也避不了, 這是制度下之無奈不快.

Rank: 5Rank: 5


4418
34#
發表於 08-7-14 00:45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275 eviepa 的文章

Eviepa:

針無兩頭利, 又易讀又高分是不可能.  正如我囝囝有同學中一就到外國升學去, 父母們只擔心子女程度或英文理解追不上, 少會擔心名次問題.  因為初中是適應期, 努力下過渡後語文能力不一定會成為成績障礙, 在外國未必會比不上英語為母語的同學.  有親友子女因移民或到外國就讀, 都可証明這點.  

中中「一校兩制」是新鮮事.  以當局準則, band 1 生可讀英文班, 但你說能力較低讀中文班同學可取較高分.  中文班學生, 使我想起你以前說香港學生的"高分低能", 但今次英文班是"高能低分", 但不知誰的優越感較高.  另外, 英文班和中文班, 是學習能力和學習理解的比併. 長遠計, 能力可使理解進步, 但理解未必使能力提升.  

很多學生學習目標是長線看的, 否則不會有不少學生向英中擁去, 寧作"牛後", 也不作較易讀中中校的"雞口".  

以我囝囝讀的學校或一般英中來說, 每級過二百人, 但每年留級人數多不過十個, 大部分同學在理解和程度上應追得上.  這也是大部分家長和同學較擔心問題, 至於級別名次, 除前列鬥心強的同學, 其他同學想也不太着重.  初中時, 尚在適應和學習探索階段, 除前列同學成績較穩定外, 其他科目成績和名次會起跌很大.  分數不重要, 基本學到合格即可, 高中學習能力變數很大.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7-14 00:50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35#
發表於 09-12-5 00:25 |顯示全部帖子
joenjac:

時光飛逝, 看你那篇「心如刀割」, 恍如昨日, 原來不經不覺快半年了.  

你現放下心頭石, 分享女兒遠方學習歡樂,  也替你高興.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