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40歲沒賺4千萬 別見我
發新帖
查看: 3232|回覆: 7
go

40歲沒賺4千萬 別見我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355
1#
發表於 11-4-7 15:17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以下文章轉載自 2011.4.7 [經濟日報]


[不賺夠4000萬不要回來見我!] 這可能是一個企業老總對員工的命令, 或是一名投資者對項目公司的要求, 但很難想象是一位老師對其學生的訓誡。  近日,京城知名學府北師大管理學院教授,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發微博,要求學生40 歲時必須賺足4000萬(人民幣,下同),否則就不承認師生關系。

董藩:貧窮意味恥辱與失敗

[當你40 歲時, 沒有4000萬身家不要來見我, 也別說是我學生 - 這是我對研究生的要求。] 4月4日,董藩在微博聲稱,[對高學歷者來說, 貧窮意味恥辱與失敗。]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黃益平就在微博中稱,非常不贊成此觀點, [難道財富是評價成功的唯一標准麼?我寧願我的學生能夠過平凡但幸福的生活] 但董藩就反問, [沒有錢會幸福嗎?]
...

事實上, 董藩[口出狂言] 早有歷史,今次再度面對輿論責疑,他再次發表聲明, 稱關於 4000萬的言論僅僅是自己激勵學生進步的方法, 因為大多數學生此后會進入商界, 需要培養[財富意識]。  他又稱, 自己不會因為議論而從眾, 人人對錢有無限向往:而且15年后的4000萬隻相當於現在的400萬, 要求不過分。

[ 本帖最後由 Sumyeema1 於 11-4-7 16:57 編輯 ]
   0    0    0    0

Rank: 5Rank: 5


4355
2#
發表於 11-4-7 15:18 |顯示全部帖子
看了這個標題,慶幸我沒有這樣的老師。  如果是這家學校出來的學生,對住這樣的教授,會不會感到很尷尬?

迥異的是,中國是一個[共產主義]國家,但學術銅臭化得驚人。  人人為人民幣服務。

香港是一個[極度自由市場], 但最近有調查指出,接受綜援的30歲以下年輕人之中,有900 人擁有大學學歷(又一次令我聯想起早前 Hit 爆的 CU master 生)。

覺得兩邊的教育成品都有些怪怪的,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嗎?

[ 本帖最後由 Sumyeema1 於 11-4-7 16:58 編輯 ]

Rank: 5Rank: 5


4355
3#
發表於 11-4-7 16:58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4-7 16:44 發表
相反40 歲時, 有4000萬身家再見他又有何益....


agree

Rank: 5Rank: 5


4355
4#
發表於 11-4-8 17:41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9# iantsang 的文章

Hi Ian,

以為你 d 時間用晒答幼稚園果邊 d 問題。

言歸正傳,董藩的言論在中國也引起很多的討論。 似乎罵他的人比較多, 當然也有很多搶佔道德高地的。

鄧小平上台后, 中國人從一無所有,到現在在全世界買買買,財力增加了,身為中國人,我也感到自豪。 但是,除了錢,人生還有許多值得追求的事情。

董作為一個知名學府的教授,是不是應該在要求學生賺錢的同時,也要考慮灌輸何謂企業道德標准。 只是一味強調錢,真的令人失望。

Rank: 5Rank: 5


4355
5#
發表於 11-4-8 17:47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10# stccmc 的文章

老實說,大學畢業,還要拿取綜援, 個人認為 - 真的浪費資源。

可能這是己發展地區社保制度的缺點。

Rank: 5Rank: 5


4355
6#
發表於 11-4-8 17:49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11# Jackeylwfd 的文章

泄氣

Rank: 5Rank: 5


4355
7#
發表於 11-4-20 10:49 |顯示全部帖子

溫家寶指道德滑坡已到嚴重地步

(商台)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20:12

總理溫家寶    同國務院參事等人士座談時指出,近年來相繼發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及“彩色饅頭”等惡性食品安全事件,表明內地誠信缺失及道德滑坡嚴重,他說,一個國家如果無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力量,絕不可能成為真正強大及受人尊敬的國家,要在全社會大力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從根本上鏟除唯利是圖、貪贓枉法等腐敗行為。

溫家寶指出,當前道德文化建設,落後於經濟發展,須透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提高國家道德水平。
.

Rank: 5Rank: 5


4355
8#
發表於 11-4-20 10:51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22# Sumyeema1 的文章

一個培養企業領導人的研究院教授都只關心學生的賺錢能力, 難怪形成道德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長短腳]。

朋友在一家上市公司做事, 這家公司是基金經理口中的[愛股], 它其中一部分生意是生產化工原料。  在「毒奶粉」曝光之前的那幾年,化工那部分的生意增長驚人, 其中最飚青的是[三聚氰胺]。 朋友看過當年的業績圖表,形容[三聚氰胺]真是一支箭。

「毒奶粉」曝光之后,三聚氰胺就從公司報表中消失了。 公司不再生產了嗎?  我不相信。

罪不應該在化工原料生產商,而是在把三聚氰胺加進牛奶生產鏈中的人。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