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樓主: elbar
go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21#
發表於 12-12-21 14:49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12-21 14:50 編輯

文憑試5**高於英高考A* 學界批難度太高無助升學

http://news.mingpao.com/20121219/gfa1h.htm


首屆中學文憑試去年放榜,考評局頒發各科最佳成績5**級比例,僅佔全體考生約1%,難度遠較高考A級佔約3%為高,令不少尖子也慨嘆難成狀元。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昨公布文憑試5**級別的國際對照認可,指5**水平已超過英國高考的最高A*級水平。中學校長及升學專家均批評取5**的難度太高,為學生帶來考試壓力,以及變相鼓勵考生報考較易取A的海外公開試,促考評局考慮取消。

負責英國高等院校本科入學申請的UCAS,早前已認可文憑試5*級及以下的成績,只餘5**級有待評定。UCAS昨公布5**級獲英國認可,可對照為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GCE A Level)高達145分,較英高考最佳A*級成績140分還要高。IB(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最高第七級分數是130分。

吳克儉:樂見獲真實認可

教育局長吳克儉昨表示,「好高興看到文憑試5**水平較英國高考稍高」,認為是香港文憑試成績於國際上獲真實的認可及接受,適用於文憑試學生。

文憑試5**級門檻極高,首屆文憑試各科僅有約1%考生獲頒5**,約4至5%獲頒次一等的5*級,較舊制本地高考各科有約3至4%考生可獲A,難度更大。

首屆文憑試1%考生獲A**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校長劉志遠不認同將5**門檻設得太高,認為對香港學生升學無幫助,他指出,現時5**評級已超越英國高考水準,大學收生「有5**的話個個當然會爭5**啦!」,不但為學生造成壓力,另由於港生報讀海外公開試更易取得最佳評級成績,令本地考生不公平。他說,曾向當局反映取消5**,拉近與海外公開試的水平差異。

升學專家:僅助海外升學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亦指出,文憑試最高成績比國際水平高,令文憑試整體認可程度升一級,不過對香港學生實際作用不大,只能幫助他們到海外升學時「加分」,但於本港大學學額競爭下,「5*雖然已經係好,但收生當然要最好,一日有5**都係會爭崩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22#
發表於 12-12-25 15:12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12-25 15:14 編輯

校長:認清子女能力 升中智選校

                                                                                                                                                                                                   
《  星  島  日  報  》  與  教  育  局  合  辦  的  「  智  選  校  ,  拓  潛  能  」  升  中  家  長  講  座  ,  吸  引  約  三  百  五  十  名  家  長  前  來  取  經  。


  一三學年升中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下月三日展開,《星島日報》與教育局早前合辦「智選校,拓潛能」升中家長講座,吸引約三百五十名家長前來取經。有擔任講者的中學校長表示,不少家長通過操練培訓子女,但子女未必能確切掌握相關知識,建議家長在選校時要認清子女的能力,並及早訓練自主學習,適應升中學習模式轉變。

  《星島日報》與教育局合辦的「智選校,拓潛能」升中家長講座,上周一於九龍工業學校舉行,約有三百五十名家長出席,聽取專家意見,為子女升中選校部署。除安排教育局學位分配組高級教育行政助理謝秀卿,講解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外,還請來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何羅乃萱,教授家長面對孩子升中轉變,如何親子同行;以及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校長陳加恩(圓圖)主講「家校共建健康學習成長路」。

  陳加恩校長在講座上表示,家長選校時須認清子女的能力,因為現時不少小學生學業成績優異,其實都是媽媽的功勞。他以教師的子女為例,「我從事教育工作踏入第三十一年,發現教師的子女小學成績都很好,但順利升至Band 1中學後,成績一落千丈,因為這些孩子的能力都是虛假的。」

  他表示,家長在小學階段容易為子女操練測驗、考試的經典問題,但催谷子女變成Band 1學生後,須清楚考慮升讀Band 1中學是否適合,如學生未有自學能力,入讀Band 1中學後,發覺高水平的學生大有人在,便會經常受挫和感到失落。「有些學生是遇強愈強,有些則遇強愈退縮,家長應按子女性格、能力和需要選校,並及早訓練自主學習。」

  另一位講者何羅乃萱亦表示,家長須為子女升中和個人成長有所準備,因為升中子女即將面對學習模式、人際關係、青春期等轉變,尤其學習模式方面,家長應為升中子女盡早培養四大能力,包括做筆記、做專題研習、如何閱讀一本書和寫好一篇流暢文章。

  至於升中轉變過程如何做到親子同行,何羅乃萱表示,應該適當地開放選擇權給子女,切勿否定或看輕他們。

  她更即席問現場家長對子女升中的焦慮程度,以十分為最焦慮,約半數家長均表示有七分以上,何羅乃萱稱,現時社會有不少直升機父母,從子女零歲開始,已為他們的成長、學習感到焦慮,「興趣班學得比人少就驚,頻頻比較,內心不安。」她表示,曾到學校演講發現有學生參與十四項課外活動,令原意為發展多元智能,變成「多餘智能」;建議家長為子女安排一文一武課外活動便可。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23#
發表於 12-12-25 15:15 |顯示全部帖子
自行收生下月展開 可選兩心儀校


  不少小六生家長已收到升中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教育局學位分配組高級教育行政助理謝秀卿提醒家長,申請表只適用於參加派位的官津和部分直資中學,並必須在申請期限內親自交到心儀中學,明年五月初將再填寫及遞交另一份用作統一派位的選校表格,屆時不受校網限制的甲部可填三個志願,受校網限制的乙部則建議家長盡量填滿三十個志願。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兩個階段,自行分配學位遞交申請期限為由下月三日至二十三日,謝秀卿表示,申請的中學不受校網限制,但不得多於兩所,否則將被取消資格。她提醒家長,不宜在截止最後一天交表,因遞交的文件可能有遺漏或出錯。

  明年五月是統一派位階段,申請有甲部、乙部之分,謝秀卿表示,不受校網限制的甲部,最多可填三個志願,「個別家長策略是甲部只填一所最心儀中學,再在受校網限制的乙部把該校選為首志願,以求增加取錄機會。」

  她提醒家長,切勿在同一部分重複填寫同一學校,因電腦派位機制不會考慮選校忠心度,建議家長應盡量填滿乙部三十個志願,派位結果將在明年七月九日公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24#
發表於 12-12-30 18:06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12-30 18:07 編輯

聖保祿中學擬轉直資 名校貴族化難逆轉 基層難入讀

http://news.mingpao.com/20121228/gaa1h.htm


港島跑馬地英中名校聖保祿中學日前公布,計劃於2014學年起,由津貼中學轉型為直資,現正在諮詢階段。若該校成功轉型,兩年之後,所屬灣仔區津貼英中學額將減少17.2%;若單以女生計,灣仔津貼英中競爭比例,將由1.6人爭1學額增至2.2人,競爭比現時激烈。有基層小學校長預料,未來將有更多名校轉型直資,並會取錄大部分家境較佳學生,「貴族化」趨勢料難以逆轉,並且會因此產生連鎖反應,最終影響基層學生升讀大學的機會率,加劇貧富懸殊。

直屬小學校網公布:擬2014轉型

聖保祿中學現時是資助學校,中一每年取錄170人,其中85%是透過統一派位,並取錄直屬小學聖保祿天主教小學的小六畢業生。小學早前於網頁公布發展計劃,表示聖保祿中學擬於2014年轉型直資,目前正在諮詢階段,隨即引起家長網上熱議。

本報昨日曾致電該校校長、辦學團體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但未能聯絡上。教育局發言人表示,至今未接獲任何申請,所有打算在2014年9月轉型直資的學校,需於明年2月底前申請。

灣仔女生料1.6人變2.2人爭一英中位

名校由現時的政府資助轉為直資,勢必影響家長選校。以灣仔區為例,現時區內有14間中學,包括兩間直資學校,連同聖保祿中學有7間英中。若聖保祿中學兩年後轉型直資,以每班34人推算,灣仔區津貼英中學額,將由986個減至816個,跌幅17.2%。扣去皇仁書院、香港華仁書院等英中男校後,屆時可供女生選報的津校英中學額,將由714個減至544個。以現時灣仔小五生有2351人,其中一半約1176人是女生來推算,聖保祿中學轉直資後,該區女生競爭津貼英中比率,由原來的1.6人爭1學額增至2.2人爭一學額,到時競爭將更加激烈。

對於再有名校打算轉型直資,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估計,未來直資學校數目將持續增加,最多可能佔本地497間中學的大約三分之一,基層學生入讀名校機會勢必大減。

梁紀昌分析,直資學校可以同時獲得政府資助和收取家長學費,可「自製」小班、開辦非本地課程等,勢必吸引家境較佳、來自中上層家庭的學生報讀。另外,名校通常傾向取錄多才多藝、學習動機和能力較強、家庭支援較充足的學生,基層學生根本難與家境較佳的學生競爭入學,直接影響基層學生入讀名校機會,間接影響這些學生升讀大學的機會。

審計署2010年對直資學校進行審計後,揭露直資學校獎助學金撥備不足、使用率偏低等問題,教育局隨後要求直資學校改善。不過,梁紀昌表示,時至今日,草根家庭學生依然對直資校「諗都唔敢諗」。

「有學費資助課外活動費又怎辦?」

梁紀昌說:「不少學生都擔心,即使有學費資助,課外活動費又怎麼辦呢?情形猶如人(學校)出雞(學費)、佢(學生)出豉油(課外活動費),但豉油太少,總有一日會用乾。」他透露,現時要想盡辦法勸有潛質的學生報讀直資名校,承諾協助學生解決經濟困難,明年亦會推薦兩名學生報直資學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25#
發表於 12-12-30 18:07 |顯示全部帖子
擁直屬小學中學 趕2015年轉型「死線」

http://news.mingpao.com/20121228/gaa2.htm


按教育局政策,擁有直屬小學的中學,需於2015年前決定是否轉型為直資、維持與小學的收生關係,抑或「脫龍」取消與小學的直屬關係,當中包括喇沙書院、培正中學等老牌名校。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擔心,屆時將出現「名校轉直資潮」,令家長日後透過統一派位可選的好學校「買少見少」。

轉型須增公積金維修開支

不過,張民炳強調,要尊重學校有轉直資的需要,因校方有更大自主權,在收生及課程方面有更大彈性;校方決定轉型直資前,亦須考慮轉型後如何解決教師公積金、大型維修費用等問題。

與跑馬地聖保祿中學同屬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的銅鑼灣聖保祿學校為例,現時該校初中每年學費2.5萬元、高中2.75萬元。根據聖保祿學校的財務報告,2011年該校學費連政府資助收入逾8500萬元,但學費減免及獎學金支出近600萬元,另需撥備1000萬元為學校發展基金,再加上逾5800萬元的教師薪酬以及其他開支,該校只有500多萬元儲備。

教區:轄下校無意轉直資

除聖保祿中學,現已有6間天主教直資中學,包括德望中學、銅鑼灣聖保祿學校等名校。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成標表示,尊重個別修會決定將學校轉型直資,但強調教區轄下學校暫無意轉型直資,相信辦團事前會諮詢,並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問題而無法入學。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26#
發表於 13-1-3 13:13 |顯示全部帖子
升中自行收生全英學額減180個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03go02.html



中 一 自 行 分 配 學 位 今 起 接 受 報 名 。 圖 為 本 報 與 教 育 局 日 前 合 辦 升 中 講 座 , 吸 引 大 批 家 長 出 席 。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今日起接受申請,在教育局推出「二一一」及「一一一」減派方案下,估計全港全開英文班中學,合共提供的自行分配英中學額減至五千三百個,在家長普遍心儀英語教學之下,學額競爭料更趨激烈。

  全港八成中學選擇「二一一」減派方案,新學年每班減派兩人,以中一級設四班中學為例,中一學額將減至一百三十六個,較現時減少八個,其中兩個屬於自行收生學額。據本報統計,全港一百一十九所全開英文班的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提供約五千三百個學額,較現時減少約一百八十個。選擇「二一一」方案的英中名校共七十一所,包括聖嘉勒女書院、香港真光中學、港島民生書院等,各校自行分配學額由四十三個減至四十一個。皇仁書院、英皇書院、沙田官立中學等十一所英中官校,以及喇沙書院、聖若瑟書院、香港華仁書院等共二十一所傳統英中,因符合當局就聯繫、直屬學校的收生條件而獲得豁免減派。

  家長可為子女報讀最多兩所參加派位的官津和部分直資中學,截止日期為本月二十三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27#
發表於 13-1-11 19:51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11 19:52 編輯

港島23校全開英文班學額僅千個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09go05.html



中 一 級 設 五 班 的 英 華 女 學 校 選 擇 「 一 一 一 」 方 案 , 新 學 年 提 供 五 十 三 個 自 行 收 生 名 額 , 圖 為 該 校 現 於 深 水  臨 時 校 舍 。

  二○一三學年升中自行收生階段已經展開,家長即日至二十三日可以為子女跨區報讀兩所心儀中學。新學年中一新生銳減逾五千人,全港八成中學參加「二一一」減派方案,令自行收生學額相應減少,家長尤其關注子女入讀心儀學校機會。港島區名校林立,分別有十三所全開英文班中學選擇「二一一」或「一一一」方案,令區內自行分配階段的英中學額減至約一千個;東區更受到減派及隔年減班同時影響,英中學額競爭更趨白熱化。

  港島區有六十二所官津中學及四所直資中學參與「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其中二十二所回覆本報問卷。教育局為紓緩下學年中一人口下跌,推出減派方案,港島四區之中,南區及東區有逾三分之二中學選擇「二一一」方案,新學年每班減少兩人,其後一四及一五年每班再各減一人。

  綜觀港島各區,東區英中學額競爭尤見激烈,不僅區內七所全開英文班中學之中,四所選擇「二一一」方案,當中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港島民生書院、聖馬可中學因採用循環班別結構,新學年同時隔年減班,中一級由五班減至四班,令自行收生學額由去年的五十四個,大幅減至今年的四十一個。

  上述三校一直深受家長歡迎,其中港島民生書院去年錄得五百六十四人報名,即十人爭一個學額,在減班及減派之下,成功入讀機會或會大打折扣。心儀英語教學的東區家長,可考慮隔年加班,即由四班增至五班的張祝珊英文中學,提供五十一個自行收生名額。至於區內其他傳統英中,包括嘉諾撒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筲箕灣官立中學,獲豁免減派。

  傳統英中名校林立的中西區及灣仔區,據教育局補充資料及本報問卷顯示,共有十四所中學全開英文班,其中七所因有直屬、聯繫小學而豁免減派,包括聖若瑟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瑪利曼中學、聖保祿中學、香港華仁書院,以及官中名校英皇書院、皇仁書院。去年沒有參與自願減班的聖保祿中學及聖若瑟書院提供學額最多,各有五十四個。

  兩區參加減派的傳統英中共七所,其中聖嘉勒女書院、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及香港真光中學選擇「二一一」方案,下學年每班減派兩人,自行收生學額減至四十一個,真光去年錄得三百五十人報名,約八人爭一個學額,相信競爭有增無減。至於英華女學校、高主教書院、聖類斯中學及聖公會鄧肇堅中學,則選擇「一一一」方案,除了英華女學校因中一級設五班,提供五十三個自行收生名額外,其餘三所提供學額均為四十二個。

  收生準則方面,各校均看重學業成績,其中港島民生書院佔分六成,香港真光中學亦佔五成半。值得留意的是,學業成績往往是學校決定面試名單的主要標準,如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在學校網站列明,以學業成績及課外活動表現遴選學生參加面試,當中包括小五至小六成績、教育局成績次第等學業成績佔分七成,足以決定面試機會。

  除了張祝珊英文中學不設面試外,大部分回覆問卷的中學均設面試,多數要求以英語及粵語進行,形式則以個人朗讀、問答及小組討論為主,考核學生的語文溝通能力與時事常識等。面試表現佔分介乎一至三成,但部分學校亦相當看重面試表現,以香港華仁書院及張振興伉儷書院佔分最多,分別各佔五成及四成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28#
發表於 13-1-11 19:53 |顯示全部帖子
「一校兩制」中學或傾向「減中不減英」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09go06.html




  教育局推出「二一一」減派方案,全港八成中學在新學年每班減少兩人,一四及一五年每班再各減一人,英中學額相應減少。然而,學校可彈性調整每班人數,令同時開設英文班及中文班的「一校兩制」中學,即使選擇「二一一」減派,在「減中不減英」之下,英中學額仍可以維持不變。

  在「二一一」減派方案下,參與中學須在下學年每班減派兩人,以中一級設四班的中學為例,中一學額將由一百四十四個減至一百三十六個,較去年減少八個,其中兩個屬於自行收生學額。開設部分英文班的中學,可微調中、英文班的每班學額,以各開兩班的學校為例,若學校「減中不減英」,兩班中文班減至每班三十二人,英文班則可維持每班三十六人。

  開設部分英文班的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校長鄭德富稱,學校將視乎中一新生在編班試表現,彈性上調英文班每班人數,「如果達標人數多的話,可調高至每班三十八人」。他指校方尤其看重學生在中一編班試的英文及數學科成績,「家長可以放心,只要學生能力達標,均可接受英語授課,不受減派影響。」

  鄭德富指,相對全開英文班的中學,部分英文班中學在調配英中學額較有彈性,但因東區屬收生不足的重災區之一,第一組別學生相應減少,即使區內三所全開英文班中學同時隔年減班,相信部分英文班中學亦不會出現英中學額供不應求的情況,「若學生達標不多,也不會勉強增加『英文班』學額,否則便出現上移錯配。」

  同樣開設部分英文班的顯理中學,校長馬遠發稱,雖學校有彈性決定每班人數,但傾向中、英文班一致減至每班三十四人。家長若有意為子女報讀部分英文班中學,宜向校方了解每班人數及編班安排詳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29#
發表於 13-1-11 19:55 |顯示全部帖子
九龍東「英中」額大減競爭更烈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10go01.html



傳 統 英 中 官 校 觀 塘 官 立 中 學 , 因 符 合 收 生 條 件 獲 豁 免 「 減 派 」 , 自 行 分 配 學 額 維 持 四 十 三 個 。

  九龍東共有五十所官津中學及三所直資中學參加「中一自行分配學位」,黃大仙及觀塘區大部分學校均選擇「二一一」減派方案,區內不少全開英文班的傳統英中參加減派,令兩區共減少三十四個自行分配的英中學額。據本報問卷調查所得,區內傳統英中及地區名校競爭激烈,去年近十人競爭一個學額,在全區大多數學校參與「二一一」下,學額競爭將更趨激烈。

  九龍東的黃大仙及觀塘區,分別有二十三所及三十所學校參加「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在回覆本報的十九所官津中學之中,除了慕光英文書院因下學年轉為直資辦學而豁免減派,聖言中學及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選擇「一一一」方案外,其餘十六所中學均選擇「二一一」方案,即下學年每班先減派兩人,一四及一五學年連續兩年每班再減派一人。

  據教育局補充資料顯示,兩區十四所全開英文班的中學之中,九所選擇「二一一」,包括四所開設五班、去年沒有參加自願減班的地區英中名校,分別是聖傑靈女子中學、藍田聖保祿中學、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及保良局何蔭棠中學,各提供五十一個學額,較去年減少三個。

  傳統英中的學額一向競爭激烈,今年較特別是,黃大仙的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因「循環班別結構」,明年中一級隔年減班至四班,加上該校選擇「二一一」,自行分配學額由五十四個減至四十一個,減幅是同區英中名校之冠;該校去年接獲五百四十三人申請,即十人爭一個學額,在減班與減派同時影響下,競爭情況勢必加劇。

  至於選擇「一一一」方案的全開英文班中學共四所,全集中觀塘區,下學年每班只減派一人,除了聖言中學,還包括觀塘瑪利諾書院、梁式芝書院及順利天主教中學,學額以開設五班的聖言中學最多,共五十三個;至於傳統英中之一的官校觀塘官立中學,獲准豁免參加減派,自行分配學額維持四十三個。

  兩區大部分中學在去年九月參加自願減班,中一級多是四班,在「二一一」方案下,自行分配學額亦從四十三個,減少至下學年的四十一個,其中包括以中文作為授課語言的地區名校,例如觀塘的五邑司徒浩中學,去年錄得五百二十人報名,平均約十二人爭一個學額;黃大仙的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去年錄得四百六十三人報名,平均十一人爭一個學額,競爭不遜傳統英中,還趨白熱化。

  兩區另一特色是不少學校開設部分英文班,即同時開設中文班及英文班,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其中回覆本報問卷的聖文德書院,去年錄得七人爭一個學額;區內其他知名的部分英文班中學,包括寧波公學、聖若瑟英文中學等。另外,選擇「一一一」方案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大部分學額須預留「一條龍」小學畢業生,故自行分配學額僅兩個,該校去年約五人爭一個學額。

  收生準則方面,兩區多所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對包括教育局成績次第的學業成績相當看重,如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佔分五成,而保良局何蔭棠中學及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均要求申請學生,中英數其中兩科須達優良或以上成績,佔分三成。至於中文授課的文理書院(九龍)、龍翔官立中學亦佔分五成。課外活動及服務方面,大部分中學則佔分約一至兩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0#
發表於 13-1-11 19:56 |顯示全部帖子
面試議題生活化 考應變思維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10go02.html




  不少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均設有面試,如個人短講、小組討論或朗讀文章,考核學生的表達及語文能力。黃大仙傳統英中保良局何蔭棠中學的面試,刻意棄用刻板學術問題,以無標準答案的生活議題作為考核,例如超級市場內貨品為何包裝成長方體,從而考驗學生天馬行空的能力。校方指,輕鬆方式有助減輕學生心理壓力,更能反映實際表現。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的面試佔分三成,相比其他學校較嚴肅的對答方式,該校面試氣氛強調輕鬆為主。該校教務主任林少娟稱,小六生到陌生的中學參加面試,若面試設計過於拘謹,易令學生因緊張而表現失準,「我們以小組討論,老師會先說笑,而題目也具開放性,沒有標準答案及對錯,讓學生天馬行空。」

  林少娟舉例指,以往該校問過哪個數學課題最有用、超市貨品為何都是長方體,甚至問學生家中若裝修會選擇哪種幾何形狀的地磚,「就算學生離題、答錯也沒有所謂,我們覑重的是學生反應、表達及認知能力。」

  回覆問卷的中學之中,大部分以英語 及粵語進行面試,個別學校更要求普通話對答,而內容多是考核學生的禮儀、語文及思維能力,各校不盡相同,例如潔心林炳炎中學列明問題涉及時事認知及思辨能力,而聖言中學在申請表列明,面試第一部分以英語進行,以評估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第二部分則以粵語進行,考核內容以解難能力為主,而「未能以英語溝通或完全缺乏解難能力者」將不會再被考慮,校方將依照學業成績等準則選取約二百四十人進行面試。

  另外,現時屬於按位津貼、位於觀塘的慕光英文書院,將於今年九月轉為直資辦學,但仍會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自行分配學額共四十個。校方在學校網站列明,轉制後中一級將開設一班英文班及四班中文班,英文班除了中文、通識及普通話科外,其餘全以英語授課,而中文班則不會進行「延伸英語教學活動」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1#
發表於 13-1-11 19:57 |顯示全部帖子
九龍城「英中」 自行收生額減14個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11go01.html



九  龍  城  區  英  中  名  校  喇  沙  書  院  不  參  與  減  派  ,  中  一  級  設  七  班  ,  自  行  分  配  學  額  七  十  六  個  ,  冠  絕  全  港  英  中  。

  九龍西共有五十九所官津及六所直資中學參加中一自行分配學位,一三學年升中自行收生,區內多所傳統名校都有參與減派方案,名校林立的九龍城區傳統英中自行收生學額一向競爭激烈,由於區內逾六成全開英文班中學參與「二一一」或「一一一」減派方案,英中自行收生學額減少十四個,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雖然不參與減派,但表明不提供叩門位。

  九龍西二十四所中學回覆本報問卷,九龍城佔十三所,油尖旺佔四所,深水佔七所。在減派方案上,三區早前均表示交由學校自決,根據問卷結果,九龍西十七所中學參與「二一一」方案,新學年每班減少兩人,一四及一五學年再各減一人。

  據教育局補充資料和本報問卷顯示,九龍城區十一所全開英文班中學之中,嘉諾撒聖家書院、喇沙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和民生書院四所英中符合條件不參與減派,其餘七所英中分別參與「二一一」或「一一一」減派方案,令區內英中自行收生學額減少十四個;而全區自行收生的英中學額為五百四十七個。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雖然不參與減派,但表明不提供叩門位。

  至於油尖旺和深水區,分別逾六成中學參與「二一一」減派方案。油尖旺區一度傳出有校友不滿減派方案的九龍華仁書院,最終參與「二一一」方案,自行分配學額由去年五十四個減至五十一個;全區自行收生的英中學額三百一十九個,減少十二個。深水區英中學額二百二十個,減少六個。

  根據問卷結果,一二學年中一自行收生,九龍城區學額競爭最激烈。其中,不參加減派的何文田官立中學,去年錄得六百八十人申請,競逐四十三個學額,平均十六人爭一個學額,競爭激烈程度乃全區之冠;其次是參與「一一一」減派方案的華英中學,五百六十四人競逐四十三個學額,平均十三人爭一個學額;迦密中學則緊隨其後。華英中學校長曾啟文表示,一一學年起參與「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畫,中一班數由五班減至四班,故在減派時只選擇「一一一」方案,並只提供五個叩門額,以免加劇區內學額競爭。他預料,今年中一自行收生報讀人數與去年相若,競爭同樣激烈。

  九龍城區兩所參與「二一一」減派方案的余振強紀念中學和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一三學年升中收生均有特別改變,前者自一三學年起,由傳統男校轉型為男女校,招收女生以紓緩教區男女校小學升中銜接問題;後者則因該校原址重建工程議案將於三月初在立法會財委會審議,一旦落實,學校八月將遷入大圍新翠鸷沙田崇真中學前校舍,新學年中一生將在大圍上學,待重建工程在一六年完成後遷回原址。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校長梁志堅表示,在升中簡介會已向家長清楚交代有關原址重建安排,位於大圍的暫借校址鄰近港鐵站,步行四分鐘可達,相信對有意報讀的學生和家長影響不大。

  收生準則方面,大部分學校特別覑重學業成績或教育局成績次第,平均佔收生要求三成至五成,其中九龍城區女校德蘭中學,學業成績佔分高達六成,深水區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考慮教育局成績次第更高達八成,家長報讀心儀中學時,可多加留意學校網站,查閱升中自行收生須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2#
發表於 13-1-11 19:58 |顯示全部帖子
面試佔分高 答題重邏輯理據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11go02.html


  面試最能考核學生應對,九龍西名校林立,學校除了參考學生學習成績或教育局成績次第,學生面試表現亦非常重要,部分學校佔收生準則比重達四成或以上,面試多以英文和粵語進行,有校長表示會多問「看法題」,不設既定答案,以測試出學生對時事、周圍事物的觸覺,從而分出高下。

  今年升中自行收生,不少中學的面試內容圍繞學生學習態度、常識、時事,以及對周圍事物的觸覺等,九龍城區傳統英中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面試佔分比重達四成,校長梁志堅表示,「對於小六生而言,學校一般不會刻意以刁鑽題目考驗他們,反而會多問『看法題』,不設既定答案,要求他們以常識和對周圍事物的觸覺作答,通過對答測試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自信等。」

  梁志堅稱,若學生回答開放式問題時太機械式或陳腔濫調,反而失分,突圍方法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據,而非人云亦云」。

  深水區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副校長黃美英亦表示,面試最忌學生甚麼都答「唔知」,她指當問及學生新聞時事時,新聞內容並非最重要,最重要是學生表達對事件的看法。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3#
發表於 13-1-14 13:41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14 13:43 編輯

新界東「英中」 沙田削額最多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14go01.html



沙 田 培 英 中 學 選 擇 「 二 一 一 」 減 派 方 案 , 自 行 分 配 學 額 減 少 兩 個 , 預 料 競 爭 將 更 激 烈 。

  在「二一一」及「一一一」減派方案影響下,新界東包括沙田、北區、大埔及西貢區有不少中學選擇減派,令四區全開英文班中學的中一自行分配學額減少五十五個,尤以多選擇「二一一」減派的沙田區最為嚴重,英中自行分配學額減少三十五個。去年該區部分傳統英中逾十人競爭一個學額,相信今年受到減派影響,競爭將更趨激烈。

  新界東包括沙田、北區、大埔及西貢區,共有九十四所官津中學及四所直資中學參與「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在三十九所回覆本報問卷的學校中,二十二所來自西貢、沙田及大埔區的中學,選擇「二一一」減派方案,八所北區的中學參與「一一一」減派方案,即由下學年起每班派減一至兩人,其後兩年再減派一人。

  由於減派影響自行分配學位數目,本報按教育局補充資料計算,四區全開英文班中學的自行分配總學額將減少五十五個,至一千三百三十個,當中以有十四所全開英文班中學的沙田區最為嚴峻,連同進行全港自行收生的賽馬會體藝中學,將減少三十五個自行分配英中學額;去年未有參與自願減班的沙田崇真中學及浸信會呂明才中學,維持開設五班中一,各提供五十一個自行分配學額,較去年減少三個。

  根據本報問卷結果顯示,部分沙田區傳統英中去年平均逾十人爭一個學額,其中沙田培英中學競爭最激烈,去年有六百二十三人報讀,平均十四人爭一個學額;沙田崇真中學去年高達七百人報讀,平均十三人爭一個學額。由於兩所學校均選擇「二一一」減派方案,自行分配學額較去年減少兩至三個,相信競爭將更趨激烈。

  至於大埔區及西貢區,按當局補充資料計算,全開英文班中學的自行分配學額,分別較去年減少十個及五個,西貢區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及大埔區王肇枝中學去年均錄得近十人爭一個學額,但兩所中學今年只提供四十一個自行分配學額,較去年減少兩個,或加劇競爭。

  全港只有約一成中學選擇「一一一」減派方案,北區更是少數全區採用「一一一」減派方案的地區,當局補充資料顯示,田家炳中學及聖公會陳融中學等五所傳統英中,各提供四十二個自行分配學額,較去年減少一個,減幅較其他地區輕微。值得留意的是,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因「循環班別結構」,明年中一級隔年減至四班,加上減派,自行分配學額由去年五十四個減至四十二個,減幅是同區傳統英中名校之冠。

  此外,聖母無玷聖心書院因與同區小學聖母無玷聖心學校聯繫,獲豁免參與減派,提供四十二個自行分配學額;開設四班的將軍澳官立中學及沙田官立中學亦獲豁免減派,自行分配學額維持四十三個。

  收生準則方面,回覆本報的所有中學均設面試,將軍澳官立中學、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及沙田蘇浙公學等傳統英中,更表明面試佔分三成。此外,隨通識教育於中學課程愈趨重要,不少中學的面試內容涵蓋時事,包括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鳳溪廖萬石堂中學及浸信會呂明才中學等;禮儀及溝通技巧亦是大多數中學的面試內容之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4#
發表於 13-1-14 13:41 |顯示全部帖子
面試設科學實驗 考核解難能力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14go02.html



保 良 局 胡 忠 中 學 面 試 , 通 過 簡 單 科 學 實 驗 , 考 驗 學 生 服 從 性 及 克 服 困 難 能 力 。

  教育局規定中學於自行收生階段,不能以筆試考核學生,故不少中學均設面試,通過個人短講或小組討論,考核學生的語文水平及溝通技巧。位於沙田區的保良局胡忠中學,面試內容除一般中英文朗讀外,更設有科學實驗及圖書館活動,校長曾建強回覆本報指,希望藉此多方面考驗學生的閱讀水平及服從性。

  初中設部分英文班的保良局胡忠中學,一直受區內家長歡迎,去年有約二百人報讀,平均四至五人爭一個學額。該校面試佔分三成,希望藉此挑選最合適的學生。該校校長曾建強回覆本報指,面試以英文及粵語進行,設有四部分,除一般學校均有的中文篇章朗讀及理解,以及英語活動外,更設有圖書館活動及科學實驗。

  曾建強指,早於六至八年前,已在面試加入圖書館活動及科學實驗。科學實驗純屬小實驗,毋須採用特別儀器,十分安全,「實驗題目圍繞日常生活,以紙張和食鹽等為實驗物料,一講便識做,但做得準確與否,要視乎學生有否仔細閱讀指示,同時考驗學生能否克服困難。」

  至於圖書館活動,曾建強坦言是四部分之中最容易的,希望藉此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及水平,「內容全與書本有關,只要學生平日多到圖書館,有良好閱讀習慣,便能應付自如。」

  曾建強認為,面試題目五花八門,不論學生事前多用功預備,只要運氣不足,抽中不熟悉題目,便會影響表現,「學校希望面試能多元化,錄取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生,而並非單以問答決定學生的能力高低。」他建議家長鼓勵子女多閱報,了解時事,預備面試。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5#
發表於 13-1-15 13:19 |顯示全部帖子
新界西「一校兩制」 中學競爭加劇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15go01.html



中 華 傳 道 會 安 柱 中 學 今 年 自 行 分 配 學 額 減 至 四 十 一 個 , 競 爭 或 更 激 烈 。

  新界西(包括離島區)有不少中學選用「二一一」減派方案,令區內全開英文班中學的中一自行分配學額減少五十三個,當中以幾近全區選擇「二一一」方案的葵青及屯門區情況最嚴峻,英中自行分配學額各減少十八個。另外,本報問卷調查發現,去年新界西不少部分英文班中學約十人競爭一個學額,相信隨英中自行分配學額減少,部分英文班中學的競爭或更激烈。

  屬新界西的元朗、屯門、葵青、荃灣及離島區,共有一百二十二所官津中學及兩所直資中學參與「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在四十六所回覆本報問卷的學校中,三十八所中學選擇「二一一」減派方案﹔根據教育局補充資料,四區部分全開英文班的官立中學選擇不減派,包括荃灣官立中學,以及元朗區的趙聿修紀念中學和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三校均維持四十三個自行分配學額。

  本報按當局補充資料計算,除沒有全開英文班中學的離島區,其餘四區全開英文班中學的自行分配學額共減少五十三個,至逾一千二百個,其中以幾近全區選擇「二一一」減派方案的葵青及屯門區減幅最大,各減少十八個英中自行分配學額,至近三百七十個;其次是減少十四個自行分配學額的元朗區,而荃灣區影響不大,英中自行分配學額僅減少三個。

  葵青及屯門區是新界西最多全開英文班中學的地區,各有九所,一直深受家長歡迎,然而,這些學校大多在早年由五班減至四班後,自行分配學額再較去年減少兩個,至四十一個,包括每年有數百人報讀的葵青區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及屯門區仁愛堂田家炳中學。

  此外,根據本報問卷結果顯示,去年新界西部分全開英文班的中學,平均逾十人爭一個學額。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去年接獲五百四十九人報讀,平均近十三人競爭一個學額;元朗區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近十一人爭一個學額。預料受減派影響,傳統英中競爭或更激烈。

  傳統英中競爭加劇,或令同時開設英文班及中文班的「一校兩制」地區名校更受家長追捧,以荃灣區的廖寶珊紀念書院為例,初中開設部分英文班,教授歷史及地理等術科,去年接獲六百六十九人報讀,近十六人爭一個學額;元朗區中華基督教會基朗中學平均十一人爭一個學額。相信部分心儀英文班的家長,今年或轉移目標,為子女報讀部分英文班中學,或令競爭情況較往年激烈。

  收生準則方面,全開英文班中學普遍重學業成績,問卷結果顯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及葵青區的保祿六世書院,均表明學業成績佔五成分數:部分科目以英語教授的博愛醫院鄧佩瓊紀念中學更表明,學業成績佔七成分數,面試及其他表現僅佔三成,意味學生的成績中上,才有較高機會入讀。

  至於面試,葵青區的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的面試佔六成四分數,較其他學校高,面試除一般對答,還考核數學解難,以及英語小組討論。英語圖片題亦屬地區名校的熱門面試內容,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及屯門天主教中學均考核學生能否以英語描述特定圖片內容,了解學生的創意及語文水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6#
發表於 13-1-15 13:19 |顯示全部帖子
面試設兩輪 加強考核應變力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15go02.html


  現時不少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均通過一輪面試篩選學生,以簡單對答或小組討論,了解學生的溝通技巧及語文水平。不過,屯門區傳統英中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則設有兩輪面試,該校副校長蔡國光回覆本報指,首輪主要了解學生的英文水平,次輪則考核學生的常識及臨場應變技巧。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去年接獲三百多人報讀,平均七人爭一個學額,該校今年參與「二一一」減派方案,自行分配學額減少兩個,至四十一個,估計競爭比去年更激烈。該校設有兩輪面試,首輪邀請所有申請學生參與,以英語進行,朗讀及理解文章;經篩選後進入次輪面試,以粵語及普通話進行,通過情境處理,考核學生臨場應變技巧及常識。

  蔡國光指,面試佔分四成,與學生的學業成績看齊,「學校全開英文班,首輪面試是要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否適合入讀。」設立次輪面試,是希望挑選精英中的精英,同時通過情境處理題目,發掘學生其他潛質,如臨場反應及常識。

  蔡國光建議,學生毋須因要應付兩輪面試而緊張,「只須抱平常心,並多瀏覽學校網頁,了解學校特色,而非道聽途說。」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7#
發表於 13-1-24 13:21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24 13:22 編輯

升中競爭減 部分英中更易入 人數少5000 抵消減派影響
http://news.mingpao.com/20130124/gha1h.htm


升中自行分配學位昨日截止報名,今年升中學生人數大減逾5000人,令學生入讀名校比以往更容易。屯門英中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由去年15人爭1個自行收生學額,減至今年11人爭1個學額,另東區張祝珊英文中學亦由10.3人爭1學額減至9.2人,反映今年學生升讀名校比往年容易。

升中自行分配階段學生可不受校網限制選報兩間心儀學校,每間學校可撥最多三成學額作自行收生以及安排面試。今年升中學生大減逾5000人,直接抵消教育局「211」減派方案學額減少的影響,令不少英中競爭比例下跌,意味學生升讀英中比以往容易。

屯門英中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去年自行收生階段有518名學生爭34個學額,平均15.24人爭1學額;今年該校報名人數減少約一成至470,爭奪41個學額,平均11.46人爭1學位。至於皇仁書院,今年報名情與去年相若,610人爭43個學額,平均14.19人爭1個席位。

校長料家長選校變進取

馬可賓紀念中學校長蘇振威指出,今年學生人數大減,原本預計今年自行報名人數將減少過百至400,最終有多達470人報名屬預料之外,競爭仍相當激烈。他估計,部分家長因今年學額供應減少而比以往緊張,選校策略比以往進取,希望在自行階段獲派學額。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自行收生競爭由去年17.63人爭1學額,下跌至今年15.87人。校長鄭德富指出,今年東區升中學生人口大減逾一成,該校報名人數由去年529下跌一成至今年476,實屬合理,期望能將區內學生分流至其他學校,令區內其他學校有足夠生源。

不過,個別學校報名人數不跌反升,沙田蘇浙公學今年接獲411份申請,比去年多10份。校長陳漢齡估計,部分學生來自荃灣區,因該區只有3間英中,加上受今年減派影響,令該區學生轉報沙田區學校,增加入讀英中機會。

弱勢學校憂收生不足

另一方面,部分弱勢學校則擔心人口下跌影響收生,有「重災區」只開3班的中學校長直言,擔心今年9月15日無法取錄51名學生維持開3班。

他解釋,以往可靠宣傳、取錄他區學生解決問題,但今年多區人口齊跌,只能在區內自行解決問題,能否保住3班很視乎區內學校能否互相合作,例如取錄足夠開班的學生後即停收,讓生源流往其他學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8#
發表於 13-1-24 13:22 |顯示全部帖子
升中童減收表跌 地區名校「逆市」升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1/24/ED1301240002.htm


放大圖片

■中一自行收生分配學位昨日截止,大部分學校收表數量較去年減少。圖為去年升中派位結果公布情況。

——自行收生截止申請 入皇仁競爭仍激烈

 新學年中一入學自行分配學位昨日截止申請,受到適齡升中學童大跌5,400人影響,多所名校總收表數量隨之下跌,較去年減少3.25%至16%不等。有中學校長直言,升中人口大跌下學校收表數減少屬正常,認為早前教育局落實的減派政策,對學校收生未有影響。不過,有個別地區名校收表數不減反升,如張祝珊英文學校和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分別升5.9%和14.9%,而傳統名校皇仁書院收表數量則與去年相若,多所學校平均都多於10人爭1位,意味入讀名校的競爭仍然激烈。

 昨日是遞交中一收生分配學位申請表的最後限期,大部分較受歡迎的學校,收表數量都比去年減少,料與新學年升中人數下降有關,不過多所學校平均都多於10人爭1位(見表)。其中沙田崇真中學今年收表數減少8.83%至約630份至650份,校長張文偉指,人數下跌影響收表數屬正常現象,若減幅不高於升中人口減少的約一成,也未見減派的影響。

學位減令家長不敢「亂博」

 選取「211」減派方案的迦密中學在新學年共減少8個中一學位,該校校長龔錦添表示,約收到461份申請表,較去年下跌15%,減幅較高。他解釋,學校資訊透明度高,質素稍差的學生及家長知道學位減少後不敢「亂博」,令收表數量減少,但相信整體收生未受減派影響。

 不過,有地區名校收表數「逆市」上升,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今年接獲631份申請,較去年急升14.9%,校長魏樹昭形容意料之外。他表示,該校近年獲額外資源增聘6名教師,於中三至中六級分拆多一班,改善師生比例,加上學校有向家長清晰展示首屆文憑試成績,吸引家長報讀。

皇仁收610份表 14人爭1位

 灣仔和東區來年升中人數共下跌逾400人,但位於該兩區名校收生未受影響。皇仁書院共有逾610份申請表,數字與上年相若,約14人爭1位;張祝珊英文中學收表數量達470份,較去年升5.9%,約9人爭一個學位,競爭依然激烈。

 部分家長為增加子女入讀心儀校機會,往往替他們報讀面試班「增值」。皇仁書院副校長梁維信表示,在自行收生面試部分佔分30%,而面試最著重學生禮儀和對問題的理解及反應,不接受學生背誦標準答案,直言面試班並不討好。安柱中學校長魏樹昭透露,面試會要求學生看圖並講解一分鐘和用普通話回答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等,著重英語,但強調內容不艱深,認為面試班沒有需要。新學年升中生將於今年4月中至5月初進行分區統一派位選校,連同自行收生及統一派位,結果將於7月9日公布。

放大圖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39#
發表於 13-1-24 16:59 |顯示全部帖子
部份英中學額競爭人數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15人

皇仁書院︰14人
港島民生書院︰12人
宣基中學︰12人
荃灣官立中學︰11人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11人
沙田蘇浙公學︰10人
張祝珊英文中學︰9人
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8人


資料來源:上述中學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40#
發表於 13-2-21 13:19 |顯示全部帖子
接掌九華 鍾衛良:不轉直資 允不減班 保基層生入學機會

http://news.mingpao.com/20130220/gfa1.htm


傳統名校九龍華仁書院校長陳岡將於8月離任,校方昨宣布由現任聖文德書院校長鍾缳良,於新學年接掌九華。現年50歲的鍾缳良本身亦是「華仁仔」,父母均為工廠工人,幸入讀九華靠知識改變命運,他承諾上任後「不轉直資、不減班」,確保基層學生入讀名校機會,而上任後首要任務是主動邀請學生共晉午膳,與學生打好關係。

新學期將重返母校九華任校長的鍾缳良接受訪問時說,對於有機會服務母校感到「好開心」,表示自己一直毋忘九華校訓,強調上任後會堅守「華仁精神、立己助人」的傳統。他說:「在可見的將來九華都不會轉直資,亦不會減班」,確保基層學生不會因無能力交學費失去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以及剝削學生升學機會。

九華校友 出身基層

出生基層家庭的鍾缳良1979年在九華畢業,小時候與父母及兄長居於荃灣舊唐樓,雙親均是工廠工人,每天長時間工作。他笑言:「哥哥比我大4年,有代溝,細個無人照顧自己,要學識獨立。」

鍾說,當年有幸入讀九華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他憶述,7年中學生涯中,每日由荃灣遠赴九龍上學,有一日巴士中途故障,令他首次遲到上學,形容「當時踏入校門都好驚、好唔好意思」。不過學校的神父沒責備他,反而安慰他。

鍾缳良形容,這種關愛之情正正是「華仁精神」,故上任後將加強與地區學校聯繫,鼓勵基層學生入讀,協助他們以知識改變命運。他又稱,自己亦不時參加校友會活動,在九華校園遇上不少師弟和學生,大家雖然互不相識,但仍會點頭微笑致意,相信「華仁仔應該無改變」,仍是謙遜有禮。

盼邀全校學生共晉午膳

談及上任後首要工作,鍾缳良表示希望透過與學生相處,了解現時學生的真實情,故希望主動分批邀請與全校學生共晉午膳,讓雙方透過非正式場合互相了解,讓他更深入了解新一代「華仁仔」。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