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
發新帖
樓主: eviepa
go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複製鏈接]

Rank: 4


598
1#
發表於 11-5-24 13:03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33# Yanamami 的文章

好明顯樓主同你有相反的經驗: 在英中讀書,但始終由於英文唔掂,整個中學階段無法發圍,虛耗光陰(重要好大可能係小時了了,從幼稚園到小學一直名列前茅果隻)。最後幾經艱苦,邀天之幸,才叫做碌入中大(對於當年的英中學生,很難沒有二奶仔的情意結)。

回首前塵,學你話齋,始終是心中有條刺(當然是此刺不同彼刺),就係哀自己大好人才,卻為教學語言所害(一日都係果d令人眼冤o既英文累事,若係用中文我就認真唔係人咁品,堂堂正正贏盡九條街喇!使乜而家咁,呢度幾分拜母語滋潤帶挈得來o既通識(乜話?大憲章用英文教就無人吼?唔係嘛?Magna Carta 係 F.3 history 學o既,小弟中四入理科,之前用英文學o既 history 而家隔左幾廿年都重記得,No Problem 喎),果度幾分邏輯思維,背後大大張大學學位證書照住,仲借埋希臘神話水仙子自戀的那池死水(無須自行撒尿也),先至撈得埋一碟!)

現在有女兒聽教聽話,聰敏好學,正好為土法煉鋼之材(不賣帳給那些通街都係的傳統值」(若有的話),多酷!),實行大躍進,超英趕尾(超越英中,趕走包尾),為老爹一雪前冤,今勻真係乜仇都報晒也。

各位看官只要有這個認識,就不會白費文章喇。

>> 不記得是不是《論語》上有這樣兩句話: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這兩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我們明白了一件事的內情,與一個人內心的曲折,我們也都哀矜而勿喜吧。 ── 張愛玲

[ 本帖最後由 小謙伯伯 於 11-5-24 16:27 編輯 ]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Rank: 4


598
2#
發表於 11-5-24 19:01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雙儿 於 11-5-24 16:16 發表
也許我這個番書妹的中文真的很不濟,雖然唔完全明你頭幾段寫乜,最後引用張愛玲的說話倒是看明了,但卻怎樣也看不出頭幾段如何「哀矝勿喜」。其實 Eviepa 有何錯漏,照「抦」就是,即便「沾沾自喜」又何妨。


客氣了,既是能夠看明所引張愛玲的珠璣,中文不濟極都有限吧。叨個「番書...」的光,小弟年輕時曾經都是很番書的。小學以後到大學之前除了中學那五年每年兩冊的國文課本,就從未掂過一本中文書(包括報紙雜誌),書店只知有 Swindon 和 Hong Kong Book Centre,不知有中華商務三聯。

紅樓夢是我大學時看了David Hawkes 的英譯本,覺得很「現代」,才看中文的(一個女同事聽到我這番
自白,當場用英文爆了句粗)。張愛玲也只是我工作多年後重新發現中文才迷上。

最最經典是預科那年有個同學放洋到美國,我毫不自覺的寫了封英文信給他,收到他的中文回信才識得尷尬。此所以我看到樓主想當然的以為所有英中學生都例必如他當年那樣,看英文溫英文的苦況如何如何,思維如何受到制肘等,就失笑了。

閒話表過,言歸正傳。你看不出頭幾段如何「哀矜勿喜」是應該的。因為頭幾段描述的是「其情」,也就是樓主偏執於他那一人獨白的優質學習方案的原委。看官若能「得其情」,進而「哀矜勿喜」,一切便毋須細究,空自傷神了。


[ 本帖最後由 小謙伯伯 於 11-5-24 20:08 編輯 ]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