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數學學習漫談1—不求甚解的弊端
發新帖
樓主: eviepa
go

數學學習漫談1—不求甚解的弊端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
發表於 20-11-20 20:25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我和不少家長的數學學習方法甚為不同,我不較為重分數的、較為重視基本功。所以我女兒在小學到初中,我都認只要有深度理解所學就可以,至於分數如何,我認為不重要,所以從不要求她做很多補充練習。所以她的分數,從小學到中三,從不高分。但到中四讀文科時,她明白、懂做,同學們大都不明白、不懂做,很自然,她的分數比同學就高了。

市面上有種數學學習方法叫公文數。幾十年來聽過很多學者、數學教師們評擊這種學習方式,認為這種是只知操練,死做爛做,不求甚解的學習方法,短期取分很有效,但長期卻不成。

以下有幾則故事分享:

故事一:

小弟讀大一時,很想副修統計學,所以自己借了本統計學入門去研究,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已經非常明白,便有信心副修統計學了。

到大二時,主修科要求所有同學修讀統計學入門。於是我這個副修統計學的也要和同學們修讀。其實我根本不用上課,講師所教的,我完全明白。但同學們多是不求甚解。這科我並沒有拿到高分。其實我知道取高分的竅門,但卻懶得花時間搏高分,所以有部分同學比我高分。

到大三、四時,有半班同學副修心理學。他們每年都要做調查研究,分析數據就要用上統計學。因為我副修統計學,所以自然就被邀請看看所用的統計方法有沒有問題。他們不乏統計學取得高分的,但大部分實際上對統計學不甚了了,反而我用大一時所學就足以給他們很好的建議。

懂得代公式去做不等於明白。因為統計科講師出題目時出得straight forward,很多同學都可以不求甚解,只依書直代公式而取得高分。但如果出得刁鑽一點兒,那麼我的同學就無能為力了。不求甚解,碰到real life situation,對怎樣應用就缺乏信心了。

故事二:

最近和一個中六小伙子閒談,談到數學問題。我發現他學習數學只為應付未來一個考試而已,完全缺長遠考慮。舉個例,Trigo。他雖然已經中六,我吃驚的是,他連最基本的sin、cos都完全不懂,像是從來沒有學過一樣。其實他是這樣學數學的:

中二開始學Trigo,如果他肯花可能20小時去弄清的話,他就全懂。不過他選擇只用幾小時去代公式而不求甚解。結果考試也拿到一些分,但過後完全忘記。

中三再學Trigo,如果他肯花20小時去弄清中二所失去的,再多花20小時去弄清中三部分,他就完全明白。不過,他只肯花幾小時,不求甚解地背公式,目標只為拿一點分。結果,試後又是全然忘掉。

中四、中五,繼續這樣,每次都用short cut,每次考試都能取得一些分數,但過後都是完全忘掉。

幾個月後他就要考文憑試了,他過去,可能花了幾十小時在Trigo中,但基本上完全浪費,早知如此,倒不將這幾十小時吃喝玩樂更化算。

故事三:

我有一個好友,兒子在中一時,因為數學根底太差,只有小四程度,所以找了個補習老師為他房補習。這位補習老師的策略是,只著孩子背誦公式,不著重教導他去明白任何數學概念。第一個結果是,分數大進,大考時取得三十分左右,難能可貴,分數進步神速。不過,第二個結果是,考完大考不久,甚麼公式也忘掉。不但中一所的課程,像是完全未學過,而且,從前不懂的分數乘分數、LCM HCF、開方、平方……小學概念仍然一概不懂,數學程度仍然停留在小四。

我的好友,花了不少補習錢,兒子也花了不少心血在數學中,結果只化為試卷的三十分,其他甚麼也沒有。


以上幾例很典型,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犯上這種錯誤。一個孩子中三的數聽不懂,很可能因為中一二的數未懂;如果中一的數聽不懂,很可能是小學尚有很多不明的。要解決孩了數學問題,必要偵測到究竟有甚麼不懂,對症下藥才可以奏效。

點評

ar_mak    發表於 20-11-20 20:31
   15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2#
發表於 20-11-21 12:54 |顯示全部帖子
Jane1983 發表於 20-11-21 09:38
如果個中學生認真花幾十個鐘係Trigonometry,即使佢死背死操,都無可能唔識sin、cos的嘢。

更有可能係佢發 ...
當然可以想像,這個學生上課時當然是不怎樣留心,但據他說,中二、三、高中學習Trigo時,的確又有花一點時間做功課,又能依公式拿到一點分。不過,我略加考核,他是完完全全的門外漢。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3#
發表於 20-11-21 17:56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20-11-21 17:58 編輯
ar_mak 發表於 20-11-21 16:42
引述:我的好友,花了不少補習錢,兒子也花了不少心血在數學中,結果只化為試卷的三十分,其他甚麼也沒有。 ...

//兒子也花了不少心血在數學中//

去花課餘時間補習,去係唔明既情況下做數唔通唔花心血?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4#
發表於 20-11-21 18:11 |顯示全部帖子
cafeva 發表於 20-11-21 09:32
唔好意思,請教下何解深度理解又小學到中三都唔高分?
一個學生,最重要是有足夠數學能力應付下一階段。
我對女兒,從小五開始就會check住她的進度,分數不論,但要她對該年級的概念有較深度的了解,足以升班後有足夠能力後明白老師所講。

要真正高分,肯定要做很多補充練習,在高中前可以不必。

從小到大,我見過很多中學生,其實真正做到有深度理解的只佔小數。而家長、學生不求甚解的態度可能是主因。

到女兒高中時,因為是少數上課時能聽得明老師講解的學生,讀起上來不難,在文科班亦可算是數學能力最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機礎打得穩。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5#
發表於 20-11-23 21:31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20-11-23 21:36 編輯

數學學習漫談2 – 執漏

從讀中學到現在,見過很多自己的同學、朋友、後輩的數學程度,我發現很大部分中學時都或多或少地對以往所學的概念不怎樣掌握。當他們未能掌握全部概念時,要在上數學課時聽得懂就有一定的困難。這時候就要為他們執漏。

首先看看我弟弟,他讀中三時碰到好運,我因為特別理由,多點從學生宿舍回家,於是,他就可以在周末時向我請教數學。

我很清楚,他追不上程度主要因為根底不足,於是,一邊教,一邊發掘他有甚麼中二、中一、甚至小學的概念完全不懂或者是一知半解的。一個月、兩個月…..到了學期尾,我已將他中三前所有應懂而未懂的弄好,所以他有資格對中三的數學有較深入的認識。而且,他升讀中四後,因為中三數學根基已穩,他可以在課堂上聽懂老師所教。

執漏這個過程很重要,我見過太多學生,因為根底不足而怎樣也聽不明,上課是白上。不少這樣的孩子,背後是有補習老師,或是家長可以詢問的。要有效地教授中三數學,如果只教中三部分,忽略執漏,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會有好結果的。


回頭講講上文故事三,我好友的兒子。他中一時,補習老師的失敗,就是只管教中一的概念而忽視執漏,忽視補回小學概念而教學是徹底失敗的。後來,我好友用上了財政力量,朋友力量,終於搞好兒子的數學程度,而搞好兒子的方法,就是執漏,一個一個小學概念,慢慢去教、懂了小學的,再教中一,然後中二,終於得成正果。中二基礎穩固,中三時就很易聽懂老師所講。

今午和這位友人在餐廳一聚。聊了幾件事,當講到他兒子時,他喜形於色,說兒子很想做個學霸。回顧去年今日,他兒子幾乎天天被老師責罵,完全無心向學,一直是父親一個頭痛的問題;今天,卻是全班幾個科目成績最佳的學生。學霸之路尚遠,但難得有此志向。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6#
發表於 20-11-25 09:00 |顯示全部帖子
數學學習漫談3 – 如果不是面對公開試,甚麼叫做完全明白?

小弟讀考會時是沒有刻意背誦公式的,所有公式都是在做功課時自然記牢的,若然在考試時真的有公式記不到怎辦?不用怕,我幾乎每條會考要用的公式都能從憑空推演出來。由於這樣,我考會考的時候,我覺得對整個課程是融匯貫通的。

由小弟因為是文科生,所以不怎樣著重數學,有時間也撥去讀歷史地理,明白了就算,不像理科班的同學,日操夜操。

結果當然,我從中四就知道,日後數學拿B的機會極大。因為我比起最top的理科生來說,我做數慢以及準確度低,取A的機會近乎0。

不過,由於我是融匯貫通的,所以除了公開試不能取top grade外,其實沒有甚麼缺陷。

許多年後,當弟弟讀中三至中五向我發問時,絕大部分提問我都可以馬上回答,只有很小部分需要看看才答;到女兒讀高中時亦是如此;應付real life數學問題也從來沒有問題。

對女兒的培養,在初中或以前,是以我這個標準為明白的目標。到高中時,她讀文科,結果到中六時是全班第一,達到我大約是小弟高中時的水準。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7#
發表於 20-11-25 09:32 |顯示全部帖子
數學學習漫談4 – 要做郵差還是教師?

明報有一個校長的專欄,有一次講述了郵差和教師的分別。他說,郵差的責任只是將郵件送到收件人的手,至於該人有沒有拆開信件去閱讀,有沒有理解,是完全不需要的。教師則不同,是有責任將所講的令學生吸收,消化,成為自己知識的一部分。

以上所講,好像是阿媽係女人的講法。但我觀察到,很多學生在家長、補習老師的教導下,卻仍有很多應該學過,但未學懂的數學概念。如果這樣,學生在課堂時會遇到很大困難,很易放棄聽課。記住,聽課才是最重要的,家長教導、補習只是輔助。

有一個例子。最近我在前文例子三友人家裡聚餐,聽這位小孩自誇道:我昨天教B同學(一個從前學過奧數,今天中三,每周四次專門補習數學的同學)XXX數學概念,我相信我的數學根底比他強。

我的觀察是,類似的個案是不少的。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小弟教數的風格:正如前述,當面對一個數學落後,如我弟弟時,首先就是要發掘究竟他有甚麼應懂而未懂的,然後續一講解。而每一個概念都不單止要教懂,而是要反覆測試。很普遍的情況是,他昨天懂了,今天卻忘掉。總之,要將他不懂的,反覆教授,直到他融匯貫通為止。這個個程很慢,但長遠來說,這種方法是很有效的。

我的格言是:如果教你十次都教不明,我就很有耐心地教你第十一次。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8#
發表於 20-11-25 10:1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20-11-25 10:39 編輯
popochiny 發表於 20-11-25 09:41
數學是必修科,大量考生參差不齊,如果真正融匯貫通,就算唔操,我覺得都沒有拿不到A的理由

無意 ...

我儘量不會回答任何提問。不過你的問題提醒我要作出一些補充。

我知道很多人想知道這個極端無心向學的孩子怎樣被人收服,成為一個肯讀書的人。不過我已經在另一個地盤講過,數學教育不怎樣涉及私隱,所以可以講。但要講到態度、行為的改造,我和學生家長非常熟,所以知之甚詳,我非常想講,但因為不得不牽涉到大量私隱,不便講下去。請諒。



第一,我考會考時,每一條題目我都懂做,不過,比理科精英做得慢,check數的時間不足,而且容易失分。會考只要失兩三分A就沒有了。但問題是,這些拿A的,不計數幾年,當熟練已成生疏,數學能力很可能已經和差不多。

我在此要講的重心是,怎樣將一個數學程度低的學生拉到及乎水準。如果以教導初中生來說,我的數學程度和大學教授無分別,都是綽綽有餘。教導質素的關鍵只在於教學方法而已。其實,大家又有沒有見過一個學生,只花了7學個月就追回幾年的數學程度?大學教授有幾大把握?



至於怎樣將尖子教導成為拿5**,則留待高人出手了。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9#
發表於 20-11-25 10:20 |顯示全部帖子
BTW,其實例子三裡的學生家長的數學比我強得非常多!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0#
發表於 20-11-25 10:38 |顯示全部帖子
再補充一點,我的數學不單是中五數學B;我還考過中大入學試,比會考深奧一些的General Maths;讀大學時修讀過社科數學,主要是微積分;亦副修統計學。

數學比我好的人當然如恆河沙數,但應付初中數學我是綽綽有餘的。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