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激發學習動機的四大禁忌
發新帖
查看: 5756|回覆: 0
go

激發學習動機的四大禁忌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693
1#
發表於 09-10-11 19:00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1# Mama101 的文章

學習動機

方高偉嫻

對於學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

有些人努力不倦,有些人則提不起勁,無論用甚麼方法,也不見效。

即使是同一個人,有時也會興致勃勃,有時懶洋洋。

這一切都和學習動機有關。

學習動機的強和弱直接影響學習成果。

七個層次的需要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動機和人的需要緊密相連,當人在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便產生追求更高層次的動力。

他把需要分成七個層次,最低是生理方面的需要,最高是自我實現境界。

人本主義心理家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個層次的。

 生理、心理
簡單來說,生理方面的需要便是食物、睡眠、健康、空氣和陽光。

這些全都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最低層次的需要。

嬰兒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便本能地曉得吮吸母乳;感到飢餓時便本能地啼哭;不用成年人教導他們閉上眼睛睡覺,他們也會睡上大半天;便溺後弄濕了尿布,也學著用啼哭來通知媽媽替他清潔。

假如嬰兒吃飽了,換上乾淨的尿片,臥在床上沒有睡意,便會嘗試活動四肢,用感官探索周圍的環境,開始學習認識這個世界。

心理方面,嬰兒首先用啼哭來和外界接觸,把自己的需要向照顧他的人陳明。

隨著腦部神經和感覺神經漸漸成熟,嬰兒除了啼哭,也嘗試學習用微笑、目光注視等方式來表達需要。

當他發出的訊號得到回應,他便會感到安全。

這種安全的感覺,是一種鼓勵也是學習的推動力,推動嬰兒有信心繼續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和外界溝通。

經過一段日子,嬰兒和照顧他的人建立了一種依附關係,又漸漸熟悉了周遭的環境和起居規律;嬰兒便更加放膽探索和學習各種新事物。

 愛與關懷

在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幼兒的生活圈子逐漸擴大,接觸的人和物也增多了,他渴望得到愛和接納。

倘若他接觸的人都是帶著笑容,和藹可親,樂於幫忙的,他便會感受到愛與關懷。

被愛的感覺對幼兒非常重要,愛使他產生歸屬感,樂於與人交往,學習更加主動。

這份歸屬感讓幼兒樂於與老師合作,遵守生活常規,愛護公物;學習分享、輪候、禮讓等良好習慣。

老師的讚賞更強化了幼兒對愛的回應,繼續努力做到最好。

幼兒在愛與關懷中建立了自信,開始追求一個更高的層次。

他期望自己有較大的空間和自由,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書、玩具,可以發表意見,自己做的事或作品愛到別人賞識,這就是尊重。尊重包括自尊、自盡和受人欣賞。

當孩子感到受重視和被尊重,自信心便會進一步加強。主動發表意見,樂於參與活動,積極學習,渴求更多的知識。

這個需要層次理論剖析了一個人從呱呱墮地那一刻開始,到成人階段的成長需要,層層遞進。
 滿足了生理的需要,
 再要加上安全感;
 有了安全感,又要加上愛和歸屬感;
 有了愛和歸屬感,又要追求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 到最後,便期望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換言之,低層次的需要若得不到滿足,便不可能有動力追求較高的層次。

以生理需要為例,當嬰兒感到肚餓,或是疲倦,或是不適,對身邊的事物便不會產生興趣。

無論床上掛著多麼有趣的玩具,至親的人逗著他玩,他也提不起勁去看、去嚐、去觸摸,或是追尋聲音的來源。

他只會不斷啼哭,期望生理的需要得到滿足。

安全感與被尊重
至於安全感方面,更直接影響學習動機。

孩子對照顧他的人不信任,對周圍的環境感到陌生、不安、和焦慮,便不會主動探索環境。

他不知道自己遇到困難時有沒有人可以幫助他,他又沒有駕馭環境的把握。

為了避免受到懲罰、責罵或受傷,孩子變得畏縮、被動,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對新事物也持著保留態度,沒有勇氣嘗試。

愛代表接納、饒恕。感到被愛的孩子才樂意與別人分享。

長期在冷漠和缺乏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曉得怎樣向人表達愛,就影響了人際關係發展。

有些變得膽小、畏縮,不敢作新的嘗試,成為學習的障礙。

又有些不信任老師,常常採取不合作態度。

不善於社交,經常與小朋友吵架,也會影響情緒,無法集中精神學習。

論到尊重,無論成年人或是幼兒都需要被人尊重。如果提出來的意見不被接納,表達自己的思想又得不到認同,漸漸地,便沒有興趣發問和積極參與。

父母過份嚴厲對待學業成績不好的孩子,本來想鼓勵他努力,可是孩子自尊心受損,反而打擊了自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逃避的心理。

另外,以孩子的表現和他人比較,同樣會傷害了他的自尊,令他感到羞愧,認定自己比不上別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自我放棄,失去進取的動力。

內在的推動力

總言之,人先要在生理、安全、愛和歸屬、尊重等的需要上得到滿足,才會產生一股內在推動力,探索追求知識、哲理,尋求事實的真相。

我們在思想優質教學的同時,學校和家長斷不能忽略學習動機的重要性,教學的成敗皆繫於此。

好比食慾與美食的關係;若沒有胃口,滿桌美食便等同虛設。

身為父母,切勿把焦點錯誤地集中在孩子的學科分數,誤以為花錢請名補習老師,嚴勵督促,用物質或金錢獎勵,便能達到理想的成績;應該把焦點調校到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上,建立孩子的自尊、自信和價值。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