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再論曾榮光的追蹤研究
發新帖
樓主: eviepa
go

再論曾榮光的追蹤研究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9498
1#
發表於 09-6-28 10:2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hogwarts 於 09-6-28 07:52 發表
Dear eviepa,

"Ivan the Terrible" is lost in translation may just prove that hard working for English is important for kids.

Anyway, how to justify "cost" or "opportunity cost" is, at the end of the  ...


但我們可以幫子女盡量減低用英語學習的「opportunity cost」。根據港大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所做的2007年第二屆香港小學生中英雙語閱讀能力研究,參與研究的小四學生之中,有24%的英文閱讀能力已超越國際平均水準,即達到以英語作為母語的閱讀水平。因此這「opportunity cost」不一定要存在的。

Rank: 8Rank: 8


19498
2#
發表於 09-7-10 20:22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7-10 00:31 發表


chanez,

記憶中,在實施一刀切母語教學前,學者的意見是相當紛紜的,有很多支持,亦有很多反對。不過無論支持或反對,普遍的看法是,母語不利於英文,但有利於學術科目的學習。

曾榮光的研究是唯一去檢定母語成效的研究,結果: ...


曾榮光教授的研究並不是唯一去檢定母語成效的研究。其實教育當局一直都有做相關的研究,例如1994/95至1998/99學年的教學語言評估分組研究。當時的研究只由中一追至中五,但已發覺母語教學在學科上的優勢由中一開始已不斷收窄。當時的結論是這樣寫的:「Negative effects of the EMI and Mixed MOI mode was observed to be incredibly strong for the Science and Humanities subjects. At Secondary 1, the expected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CMI schools was more than 1 standard deviation unit high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EMI and Mixed Schools. Although the negative effects did decrease gradually over time, the effects amounting to about 0.5 SD unit at Secondary 5 were still very strong.」

當曾榮光教授的研究把預科也包括在內時,母語教學在預科的優勢會進一步收窄,以至消失是可以預期的。

當年的研究也顯示歷史和理科的收窄幅度相當明顯。只有地理一科能仍保持優勢,這點亦和曾榮光教授的研究結果吻合。

如有興趣,可在教育局下載當時報告的Executive Summary: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1914/es9_evaluation%20study%20on%20the%20implementation%20of%20moi%20grouping%20in%20ss%2094_99.pdf

Rank: 8Rank: 8


19498
3#
發表於 09-7-12 08:18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7-12 00:29 發表
ChiChiPaPa,

謝謝提供這條link。不過,你有沒有仔細看?這份報告所講和你表達的有根本上的分別。

eviepa


其實母語教學在學科上的優勢會每年減少,不是甚麼驚人的新發現。

當然如果解讀數據的人不夠客觀,或有使命去推崇母語教學,就不會進一步分析這優勢減少的問題,而只強調母語教學在起步點的優勢。

Rank: 8Rank: 8


19498
4#
發表於 09-7-12 10:54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7-12 10:31 發表
ChiChiPaPa,

總的來說,母語教學在學科上的優勢會每年減少,當然是每個人都預期到的事,這個研究亦反映出這個現象。不過,這不是這研究最重要之處。

現在沒有空去將整個研究的summary所有重點列出,不過,經過五年,追蹤研究11,0 ...


如果家長覺得這報告難明,可以看曾教授第二階段的報告,即係追到中五時的報告。基本上,所有發現都是接近或一樣的。不計語文科目,去到中五,經濟、歷史、地理和生物科,中中生還是有優勢的。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1914/es14_further%20eval%20on%20the%20imp%20of%20the%20moi%20(2002-2004).pdf

不過,這優勢已減弱了。這收窄中優勢是否可持續到預科和大學呢?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9-7-12 11:19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8
5#
發表於 09-7-19 23:08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7-19 17:15 發表
多謝ChiChiPaPa所提供的,在一刀切母語教學之前,教育當局做了一次追蹤研究,用了11,000個學生,追蹤五年,比較中中、英中的教育效能。在剛實施一刀切母 語教學時,教育當局亦馬上委托中大學者曾榮光作一次長達八年的追蹤研究,樣 ...


如果只看學科成績,兩次的結果都證明中中生有優勢。

我相信曾教授的意思是我們看研究數字要全面,不能只看一邊。不能只看學科成績,要整體地比較。計算會考學科得分時,他加入了語文合格這條件。由於英中學生在英文科的優勢,使中中學生在計入這條件後落後於英中生。

同樣,中五升中六的最低要求的五科合格,也是要計語文科目的。當語文科目和其它學科一同作比較時,中中生就沒有了優勢。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9-7-19 23:50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8
6#
發表於 09-7-20 23:52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amuel89 於 09-7-20 12:17 發表


請問報告有否比較2者的入大學比率呢....
呢個系最現實既問題呵.....


你所說的大學入學比率應是指曾教授最後階段的報告,但教育局還未公開該份報告。教育局的網頁只有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報告。

最後階段報告的內容就只能從報紙中的報導獲知:



http://116.92.2.83/news/08/03/15/JX-878010.htm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1/1/669830/1.html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3/15/HK0803150034.htm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9-7-20 23:55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8
7#
發表於 09-8-3 23:08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8-3 22:22 發表


Uncleedward 認為對band 1學生來說,英語教育不會對學習做成阻力,所以對我規勸,認為英中才是最佳選擇。這點我是從來不明白的。比如說,以我今時今日的英語程度,已經遠勝普通的預科生,但閱讀能力還是及不上自己預科時的中文 ...


當我們討論教育政策和考慮子女的升學安排時,有些考慮的因素是不一樣的。例如,我們知道政府無可能提升全部學生的英語水平,母語和英語的能力差異是無可避免的,因此母語教學有存在的價值。

但當討論自己的孩子時,我們是可以使孩子的中英學習能力差異減少,因此我們考慮的只是何時和怎樣由母語教學過渡到英語學習。孩子是否到大學或研究生才用英語學習呢?還是由中學,甚至小學就開始。

正如Uncleedward所說的,主動閱讀,袋中總有一本英文小說等這些都是受同學互相的影響,而家長難有這樣的影響力。我以為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學校,可以令我們的孩子主動閱讀英文小說,甚至創作孩子自己的故事。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9-8-3 23:12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8
8#
發表於 09-8-7 00:04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8-4 23:55 發表
... 閱讀課外書學英文就變為娛樂了。...


我也深信閱讀英文課外書是樂趣。前天,囡囡追看一本叫My Hairiest Adventure的書,而不願去睡覺。她說那本書是當天在學校借,而第二天就要還,她很想知道結局,所以想看完才去睡。

但正因為我相信英語閱讀是樂事,所以我認為孩子早日適應英語教學不是一件壞事,也不會是一件苦事。「愉快學習」不一定就要單靠母語去學習。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9-8-7 00:06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8
9#
發表於 09-8-8 10:08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8-7 02:14 發表
...
2. 中學名校出產的平均較佳,我信。不過Elite in, elite out,這卻不能證明名校較普通學校更有效提升學生成績。多年之前,狄志遠倡導的增值指標才是評核學校效能的較佳方法。 ...


根據星島日報2007年的升中入學天書的資料,的確有將軍澳的中文中學主要三科和最佳六科增值都是第9級(頂級)。如果將軍澳區家長知道這些增值數字,而選擇中文中學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過,有以下兩點值得注意:

1. 教育局現時的政策是不鼓勵學校提供增值數字。這是除了一刀切的母語教學政策外,另一項家長應該強烈反對的政策。但由於增值數字不是所有家長都理解和明白,令到反對的聲音和力度都十分細小。很多較出名的將軍澳中文中學到高中時,文科仍然是中文教學,但理科就轉為英文教學。沒有各學科和英文科的增值數字,家長得難知道選擇中文中學是否最佳的選擇。

2. 是否應該只選將軍澳區的中學?其實我還未明白eviepa 只能在將軍澳區居住的原因。這不是中文中學,還是英文中學較好的問題,而是選擇的區域越大,就有更多好的選擇可以考慮。我覺得應該盡量不先去限制自己和兒女的選擇,在較多的選擇之中,選最適合的中學。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9-8-8 10:12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8
10#
發表於 09-8-8 11:11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amuel89 於 09-8-8 10:37 發表


佢只揀將軍澳區因為唔想子女浪費時間在車程上....好似我阿仔升中一後來回車程要2小時...我而家都幾擔心架....


我不覺得車程比好學校重要。如果我覺得車程這樣重要,我會考慮搬近學校,就算是住較差和細地方,返工較遠,也沒有問題。但Eviepa似乎有原因,只能住在將軍澳。

Rank: 8Rank: 8


19498
11#
發表於 09-8-8 18:27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8-8 15:20 發表
...
從來都沒有想過女兒達到「一流學生」的境界,所以你再三說的「大學熱門學系」根本觸動不了我。 ...


其實港大每年都有公佈JUPAS的收生統計數字。

http://www.hku.hk/admission/jupas-grades-08.htm

收生成績最高的學科應是精算(4.94),醫科(4.9),和國際商業及環球管理學(4.87)。

英語能力要求最高的學科就是生物訊息學(5.00),法律LLB(4.45),工管—法律BBA(Law)(4.25)。即是說英文(UE)不是A,就是B。

如果以這些學系做目標,的確不容易達到。

Rank: 8Rank: 8


19498
12#
發表於 09-8-9 22:47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09-8-9 21:54 發表



Dear Eviepa

You have fallen into another fallacy. 增值 is a pure academ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若學生中三基本學習能力測試及中五會考成績與中一分班試成績比較,平均排名前了是為正增值,反之則為負增值 ...


我唔同意收生好的學校較難有正增值。例如,聖保祿學校在中英數科和最佳6科的增值數字都是9級(頂級)。女拔在07的星島升中入學家長天書中表示14科全都是正增值。鄧顯在中英數科和最佳6科是8級,還未係頂級。

星之子的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中英數科和最佳6科則是第9級(08年數字)。家長要知的就是這一些傳統名校以外的高增值學校。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9-8-9 22:50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8
13#
發表於 09-8-10 00:2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09-8-9 23:19 發表


It is simple maths. If you're already no. 1 in class. No matter how hard you work, the best you can do is still no. 1, i.e. zero 增值。

DGS and SPCS both have a number of band 2 students coming fro ...


全 Band One 不代表中一平均水平高於DGS和SPCS。香港有很多中學都是收全 Band One 的。

增值指標計算不是simple maths。否則以同樣的道理,最差的學校就不會有負增值,因為不可能再差的了。

正增值和輕鬆是否有相反的關係,有待研究。但如果政府願意讓學校把其它指標,如情意和社交表現指標,也公開,這可能有助家長客觀地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

Rank: 8Rank: 8


19498
14#
發表於 09-8-10 06:49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09-8-10 00:52 發表



...If you take this into account, Tang Hin is doing already more than ok.Think of this: a school with a majority of students coming fromfamilies living in public housing and a majority of students allottedto it by computer beating in HKCEE SPCC for which every single studentwas handpicked and most come from families for which financial means tosupport the student are not a concern at all. ...


我澄清我沒有說鄧顯不OK。我只想表達(1)任何學校都可以有第9級增值的空間。以收生較佳為理由,說難以做到增值。這種說法,我有強烈的保留。(2)就算是收全Band One生的學校,它的中一入學時的學生平均水平也不一定比傳統名校高,也不代表它可有的進步空間較傳統名校小。

至於你說的財力影響,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想法,所以提出要把社會經濟地位作為一個控制因素。不過,在政府給的FAQ裡,對這種估計有這樣的回覆:

            「學校增值資料系統利用模型來制定學生的成績增值指標,在發展這個模型的初步工作階段,我們發現社會經濟地位 (SES) 量數能解釋的部分佔變數總數不足1%。此結果其實屬意料之內,因為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已在前期測驗成績中反映出來。        」

Rank: 8Rank: 8


19498
15#
發表於 09-8-12 00:39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09-8-10 10:05 發表

...
For argument sake,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ang Hin's students in中一分班試, they are all expected to improve from B to A, but we haveanother school which has all but one student improve from B to A andthis last student improves from C to A. Then the latter school willbeat Tang Hin in 增值指標 which is a relative measurement ...


我們不必用假設的例子。我們可以用聖若瑟書院作比較。聖若瑟書院有直屬小學,所以無可避免有 Band 2 的直屬小學學生。聖若瑟書院的中英數三科的(07/08) Pre-S1 HKAT 成績分別是63.13, 82.14 和80.65,加起來是225.92。鄧顯的Pre-S1 HKAT 成績是69.2, 74.6 和 80.3。加起來是 224.1,並不比有收Band 2 的聖若瑟書院高。換句話講,鄧顯雖然全收Band 1,但對比聖若瑟書院,仍有相若的進步空間。

事實上,很多傳統名校,雖然有直屬小學,但是它們的中一入學時的編班試平均英語成績和水平仍遠比地區名校為高。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9-8-12 00:48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8
16#
發表於 09-8-13 00:46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09-8-12 17:58 發表


....張祝珊 has better HKCEE overall...


聖保祿學校 08年整體及格率 100%
張祝珊 98.9%

聖保祿學校 08年會考英文科優良率93%
張祝珊 77.3%

Rank: 8Rank: 8


19498
17#
發表於 09-8-13 01:19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09-8-12 17:58 發表


Dear ChiChiPaPa

I was about to disappear fom the forum when I saw your post and I was about to ask the question as Judy has already done. Where did you get these data?

However, real data as used i ...


由於教育局不許學校公佈增值資料,我沒有聖若瑟書院最近的增值數字。但聖若瑟一直都係頂級增值的學校,相信現時的增值數字都應該是8級或9級。

2002年時,聖若瑟書院出了4名10優狀元,當時的新聞也有報導聖若瑟書院的增值情況。根據當時的報導,聖若瑟書院有4成2的科目達到頂級增值,另有3成科目接近頂級增值。

Rank: 8Rank: 8


19498
18#
發表於 09-8-16 09:22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09-8-13 22:05 發表
Dear ChiChiPaPa

Thanks for the info.

Regarding St Joseph's case, I am not surprised that it is 正增值。We can all agree academically demanding schools tend to be 正增值, whatever schools they are.  ...


我未有09年的數字。之前我說聖保祿學校在08年會考英文科優良率是93%。那是不正確的,應該是100%。即是全部學生的英文都是優良。每年聖保祿學校的AL和HKCEE英文科成績資料可在以下的網址找到:

http://ihouse.hkedcity.net/~sp1400/curriculum/department/eng/pubexam.htm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