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披着狼皮的羊」新解說
發新帖
查看: 18015|回覆: 2
go

「披着狼皮的羊」新解說 [複製鏈接]

Rank: 1


15
1#
發表於 11-1-21 14:39 |顯示全部帖子

古德明論張學良(一)

《西安事變餘韻》2001年11月10日


  張學良死了。中共固然稱他為「千古功臣」,連民主派老報人胡菊仁也說「張學良脅迫蔣介石抗日,有功於國。假如消滅共產黨之後才抗日,中國即使不亡,犧牲也會更大」。

  古人說一人傳虛,萬人傳實。張學良一九三六年發動西安事變的所謂功績,萬人口傳,果然就由虛無變成確鑿,確鑿得幾乎取締了史實。

  但史實總不能抹殺。《信報》最近刊登李名揚的一篇文章,就以史實對證「蔣介石不抗日」的萬口傳言:「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的淞滬抗戰、斃敵近萬;翌年三月長城抗戰更是蔣介石親臨前線指揮的,還有一九三五年的內蒙百靈廟大捷。那時張學良還耽迷於醇酒美人,抽大煙,玩明星。」

  李名揚更指出,抗戰前六年,蔣介石以屈辱換取時間,計劃訓練三十六個師抗日,並請來德國顧問協助練兵,同時向德國採購戰備。西安事變時,「整訓的軍隊只完成了不足三分之一,訂購的軍事設備大部分未運到」。結果是倉卒開戰,頭兩年「陸軍精銳犧牲殆盡,雛形的空軍損失逾半,海軍艦艇幾乎全部在馬當自沉以封閉長江」。這一切都有文獻可稽,故老可證,不是「假如消滅共產黨之後才抗日,犧性會更大」這類臆說可比。

  再翻開抗日戰史,我們看見中日二十二次會戰、一千一百多次大戰,全部是國軍打的,共軍只有林彪一師參加過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戰鬥。我國陣亡的高級將領有總司令二人、軍長七人、副軍長二人、師長二十人,全是國民黨員,共產黨員一個都沒有。

  但現在幾乎無人不說真正抗日的是中共,說張學良功在國家等等。一九三三年六月三日蔣介石日記的一段話,很少人讀得懂:「我屈則國伸,我伸則國屈。忍辱負重,自強不息,但求於中國有益,於心無愧而已。」而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蔣介石所記預感今天更應驗了:「人心陷溺至此,豈天果亡我中華乎?」

  當年日本未能滅亡中國,但中國抗日之後就亡了。不是亡了國,我們不會在國內淪為賤民,不會上街遊行也遭坦克車掃蕩,過去五十年不會有至少八千萬人枉死(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統計),比當年死於日軍槍下的多三倍。這都是張學良西安事變的餘韻。

  唐玄宗天寶年間,胡兒安祿山起兵作反,名將哥舒翰扼守潼關,有意先誅奸臣楊國忠以安內,後待安祿山陣營氣衰才出擊。但玄宗受楊國忠眩惑,不斷遣使令哥舒翰出戰。哥舒翰不得已,「慟哭出關……二十萬眾,一日覆沒」,大唐國勢從此一蹶不振(《新唐書.哥舒翰傳》)。歷史昭昭在眼,只是今天多數人有眼如盲。大家都喜歡人云亦云紙上談兵。

  張學良不是楊國忠那樣的奸佞小人,但千秋功罪不可憑個人品格判斷。即使宅心仁厚的君子,罪過也可能浮於楊國忠,浮於秦檜。

Rank: 1


15
2#
發表於 11-1-21 14:43 |顯示全部帖子

古德明論張學良(二)

《張學良面目》2002年6月12日

  去年張學良壽終正寢,我寫過文章說他「不是小人」,但他發動西安事變,逼蔣介石放過心懷大躍進、文革、六四志向的中山狼,「罪過浮於楊國忠,浮於秦檜」。我錯了。

  和張學良相比,楊國忠原來不算小人:他沒有覬覦身後名。張學良之罪不是浮於秦檜,而是上通於天。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最近公開張學良晚年對蔣介石的評論:「蔣先生恨透了我。他把我軟禁,是怕我自由了,抗日功勞就都是我的。他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抗不抗日,而是對抗他最大的敵人共產黨:只有共黨能把他弄倒。他像袁世凱,想當皇帝,卻沒有袁世凱那麼大魄力。袁世凱還是個人物。」張學良又說「平生最佩服周恩來」。

  西安事變後四年,張學良寫過《西安事變反省錄》,說不應「與共匪首要周恩來在延安達成秘密協議,以致演變為西安事變不幸之悲劇」。只有推許袁世凱、周恩來的人,才可以這樣把是非變於旦暮。

  張學良給蔣介石軟禁了半生,到死還忿忿不平。他當然不會想到,六四時不忍驅坦克車輾過一位白衣少年的中共軍官,可能已因不遵軍法而遭處決。無論如何,那軍官和屹立車前的少年一樣,永遠消失了。這不能說不是張學良的責任。但張學良心裏只有自己。

  唐朝初年,曾隨太宗皇帝打天下的侯君集和太子密謀叛亂,太宗念舊情,有意曲赦,但群臣反對,都說不斬侯君集難伸大法。太宗不得已,哭着對侯君集說:「與公長訣矣!」侯君集拜倒在地,到死沒有一句怨言,看來還天良未泯(《大唐新語》卷七)。蔣介石免張學良一死,用心頗像唐大宗,只是張學良不像侯君集。可惜當年蔣介石沒有太宗朝上群臣。

  張學良說只有共產黨能弄倒蔣介石,這話不錯。共產黨不但弄倒了蔣介石,還弄倒了中國。這不是張學良所能領悟的。他只想着個人恩怨。他甚至說抗日是自己功勞,絕口不提西安事變前四年,蔣介石已親赴前線指揮長城抗日戰役。那時候張學良還在抽大煙,玩明星。

  張學良本來不值得一論再論,假如新中國史書還有是非黑白之辨。

Rank: 1


15
3#
發表於 11-1-21 14:46 |顯示全部帖子

古德明論張學良(三)

《中共的再生父母》1995年7月14日


  中共拍了一套電視劇《張學良將軍》,劇本經九五歲的張學良自己審定,劇情是不問可知的了。張學良是中共再生父母,中共對他自然推崇備至;即使是香港、台灣,今天也有不少史評家認他做愛國英雄,為他遭蔣中正軟禁幾十年嘆惜。這就是現代史跟古代史不同的地方了:現代史是不必是非分明的。

  要分明是非,首先得回答一個問題:一九三六年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逼蔣中正放棄了先剿共、後抗日政策,結果是甚麼?

  結果是:在蔣中正圍剿之下潰不成軍、經「二萬五千里長征」逃到陝西的共產黨絕處逢生了。隨後而來的所謂國共合作抗日時期,就是中共乘機坐大的時期。沒有張學良,一九三六年困守陝北一隅的中共,一九四九年能夠席捲全國麼?沒有張學良,中國三十年代落幕的時候,絕對不會有共產黨了。換言之,五十年代不會有幾百萬「地主」死在土改運動裏,六十年代更不會有幾千萬百姓死在大躍進以及文化大革命裏;七十年代不會有第一次血洗天安門事件,八十年代也不會有第二次血洗天安門事件,九十年代的香港人更不必離鄉別井到外國做二等公民了。不過,當代史評家對這一切是視而不見的。

  今天,史評家都會打着「民族大義」旗幟,說抗日比「內戰」重要得多。他們似乎不知道內戰、平亂的分別,當然更加不會讀過岳飛的《招曹成不服乞進兵劄子》了。

  南宋初年,北方金兵壓境,江南處處都有盜賊嘯聚。岳飛於是上劄子向高宗進言:「臣竊惟(認為)內寇不除,何以攘(抵抗)外?……(今羣盜)力強則肆暴,力屈則就招(接受招安),苟不略加剿除,蜂起之眾未可遽殄(四起的叛亂就難迅速敉平了)。」那時候,沒有人罵岳飛無心抗金、只懂得打內戰。現在呢?很多人到今天還在罵蔣中正無心抗日,還在讚美張學良對蔣中正的所謂兵諫。難道他們真的以為,中國把抗日戰爭押後一兩年,就會亡在日本皇軍手上麼?世界大戰的結果,會因那一兩年改變麼?

  現在,我們據說沒有亡國,只是文化給中共亡了,河山給中共毀了,百姓紛紛逃亡外國了。這四十五年來冤死的中國人,比死在抗日戰爭裏的還要多幾倍。史評家請繼續給中共那位再生父母唱讚歌吧。他入了美國籍安居夏威夷,還說不為當年所作所為後悔呢。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