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為何學校要辦遊學團?
發新帖
樓主: familyking
go

為何學校要辦遊學團?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081
1#
發表於 13-3-5 11:54 |顯示全部帖子
其實, 學校舉辦的遊學團對小朋友是有一定好處的. 本人為孩子選校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希望學校不要把小朋友教成一個讀書機器.  所以我真的很高興看到現今的教學模式能走出書本, 走出課室, 讓小朋友能有更加開闊的眼光, 能學以致用. 香港雖是國際都會, 但除非家長有外國親友, 大部小朋友其實沒有很多機會親身和外國人溝通.  跟家長去旅行也都是由大人打點一切, 子女只是跟在後面吃喝玩樂. 由學校舉辦的遊學團卻可以由老師帶動下讓小朋友親身接觸外地文化, 那是跟看電影看電視看書是迥然不同的經歷.

不過, 我也很明白遊學團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的開支, 養一個小朋友除了供書教學外, 還有琳琳種種的課外活動及興趣班需要支出. 對收入不高的家庭真的是不容易.  雖說大部份活動家長都有自由選擇讓子女參與與否的權利, 但為了不想子女被孤立或有自卑的感覺, 我相信大部份家長在能力負擔到的情況下都會盡量讓子女參加.  這對家長甚至小朋友真的會做成壓力. 所以我希望學校在舉辦那些遊學團以外, 也應安排其他活動讓那些不能參加遊學團的學生在港參與, 讓所有學生都得到課外學習的機會, 也讓家長真的有選擇.

Rank: 5Rank: 5


2081
2#
發表於 13-3-5 15:44 |顯示全部帖子
我想, 大部份學校舉辦的遊學團或交流團會比校外的商業團體辦的活動, 會較得家長信心. 而且由學校舉辦亦應比商業機構的收費較便宜. 至於學生能否從十天八天的海外遊學得到什麼, 那便很取決於師生的素質及活動的形式了.

無可否認, 現今香港的社會比以往的物質主義很多, 正因如此, 我更希望孩子可出外看看外國的生活文化. 大部份小朋友在香港有工人, 有補習, 自我價值取決於班裡分數高底. 上不同的興趣班, 主要是為未來升學著想. 很難想像國外的小孩從小便要獨立自理. 外國學校較重視學生個人興趣及材能, 而不是只看學業成績. 這些都是我希望小朋友可以親身體會得到的. 當然我也希望籍著跟外國人的接觸能令孩子對英語會話更有信心或至少能更重視. 不過卻從來沒有奢望十天八天內令他的英語表達能力有很大進步.

我不清楚其他家長給子女去遊學的原因, 但我就沒有感到學校有施加任何壓力. 我的選擇是完全取決於我本人的負擔能力及我對學校是次活動的安排及目的是否認同. 我認為每一個經歷對孩子的成長都是寶貴的, 我很慶幸學校及老師會花時間安排課程以外的活動予學生自由參加. 沒有他們的安排, 在職家長更難為小朋友找到適合的活動. 所以完全否定由學校舉辦如遊學團這類課外活動及興趣班只會令更多學生失去那些學習機會......

點評

Yanamami  Agree...  發表於 13-3-5 16:41

Rank: 5Rank: 5


2081
3#
發表於 13-3-5 17:44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Momiumo 於 13-3-5 17:50 編輯

我同意每種學習模式都有好處和缺點, 尢其是遊學團的好壞很取決於人為因素. 所以家長更應小心選擇適合子女的安排, 而不是盲目參與學校所舉辦的任何活動. 另外, 野外定向, 愛丁堡獎勵計劃, 甚至本地自組一些渡假營, 學習營等跟遊學團是很不一樣的活動模式, 達到的學習目的也不盡相同. 你所講的所有活動我本人年輕時全都有參與, 亦都十分喜歡. 但卻沒有我之前所講的體會外國的生活文化的得著. 你說得很對, 小朋友是否能獨立自理, 很大情度由父母平日一手做成, 同樣地子女會否珍惜學習機會, 或能否從遊學中學習到什麼, 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從旁的誘導也很重要. 如果付了鈔便以為學校會把學生自動訓練成材, 那很可能所有活動也不會達到理想效果了.

我只是想說, 只要學校舉辦的活動是讓學生自由參與的, 覺得不適合便不參加, 不就行了? 何須要否定學校舉辦遊學團的好處呢?

Rank: 5Rank: 5


2081
4#
發表於 13-3-5 18:25 |顯示全部帖子
familyking 發表於 13-3-5 18:05
當然我舉的例子並不完全準確,我想講的是價值觀問題。當然我亦可以不參加。但何苦學校要帶頭做一些容易分化 ...

很明白有學生或家長會因不能參與而不開心, 但其實懂得調整自己心態才是小孩最需要學習的一課. 學校有很多活動或安排是很難照顧所有學生的, 例如精英班便很多時被評做成學生分化或給家長學生太大壓力, 但如果完全否定這制度, 對學習進度較佳的學生又是否公平呢?

點評

Yanamami  So true~  發表於 13-3-5 21:36

Rank: 5Rank: 5


2081
5#
發表於 13-3-5 19:39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familyking 的帖子

重要的是孩子能明白而没有feel bad, 家長又清楚孩子的需要而不會供給過多的物質, 能做到此兩點,學校任何安排都只會是提供學生更多選擇罷了,何罪之有?其實會分化學生的,除了學生家庭背景,外型、個人能力、社交手腕都會直接或間接令部份學生感到不如人。作為家長的我們不應帶頭怪社會,怪學校,怪其他人,因為那些都不是我們能力能控制的。我們應把握那些機會教育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才是正路!



點評

Yanamami    發表於 13-3-5 21:34
mesmerising  Well said! Good good!:)  發表於 13-3-5 19:49

Rank: 5Rank: 5


2081
6#
發表於 13-3-6 11:5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Momiumo 於 13-3-6 12:05 編輯

對不起,先此聲明,我接下來所言跟遊學團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只因不想另開新的討論,所以想借少少編幅說一說我的看法。

很少到這裡看與小兒學業沒有直接關係的討論,昨天無意中走到教育版,看到有很多家長都把子女學業放到最高的位置,盡心盡力提供能力負擔到的最好給孩子;也見到很多人激烈討論政府應怎樣幫助窮困家庭,讓我們的下一代不因家庭背景而可以得到相同的優質教育的機會。讀到這些,令我不期然很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經歷。

做父母誰不想給孩子最好?但什麼是最好?我剛有小孩時,兩夫婦在外努力工作,由家人和工人在家帶孩子,讓孩子物質不缺,能參加各式各樣的興趣班;為了兒子可以不用在很大壓力的環境下讀書,用盡方法讓他進入有「一條龍」的幼稚園,可以直升私立小學,也有直屬中學涵接;放工或假期,無論多累也會帶兒子到處走走,行山游水踏單車,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這樣的生活,對孩子而言應該很不錯了罷?

沒錯,我兒子的童年應該無憂無慮,讀書不差,能文能武,我也覺得自己作為母親做得不錯。唯一有點擔心的是兒子得到太多,會懂得珍惜嗎?讀到其他育兒文章,教家長不要為子女安排太舒適的生活,讓孩子學習付出和爭取。我十分同意這個理念,但實行時真的有點難度。例如,父母雙職,祖父母年邁,照顧小孩,做家務等理所當然由工人姐姐代勞。我也有教兒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但小孩子有得依賴,很少願意自動自覺;物質上,不穿名牌,不去高消費餐廳,但孩子什麼都不缺,很難明白錢的概念。

後來,丈夫的事業觸礁,我們的婚姻也出現問題。我努力援救,把穩定的工作也辭掉去幫丈夫的公司打拼,甚至向家人借錢去支持丈夫,結果人財兩失。面對離婚的決定,丈夫因為是長子嫡孫,要爭兒子的撫養權,家人也對我說一個女人帶孩子拿綜援不好,不支持我爭取兒子同住。就這樣,我一個人離開,為自己為小孩讓兒子跟爸爸。

曾經用盡方法要給兒子最好,現在,連一個完整的家庭也提供不到,我對兒子的愧疚真的非筆墨所能形容。但人總要接受現實,為了生活,我平日兩份工作,供養自己和家人,星期六、日接兒子同住,盡量幫他溫習,也不時帶他出外玩。只要是為孩子好的,能力所能負擔的,一樣盡力給予。希望兒子仍然能感受到母愛。

我發覺,沒有豐盛的物質供應下,我的兒子變得更懂事。不能在私立英文小學念書,兒子仍能在中文小學,靠自己維持全級四十名的成績畢業,在英文中學念精英班;沒有工人照顧,兒子學懂自理,甚至會主動幫忙做家務;小時候的紅封包,除了我給的五百元利是可以自由運用,其他全都要交回給家裡。今年升上中學後,我覺得孩子開始懂得理財了,所以第一次讓他自己保留所有利是錢。怎料我自己用了接近五年的手提電腦鍵盤壞了,兒子陪我拿去維修。我們去的第一間店問價,報$1400,他提醒我去多幾間問,問了幾間我都覺得貴,正不知買新機還是修理好,那維修員不耐煩地說:『整返就一千幾佰,買就一皮!』沒想到兒子立刻細細聲跟我講『媽媽,我用利是資助你整返部機吖!』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到我想說什麼罷。最好的教育,跟金錢是沒有直接關係的,窮家庭的孩子很多時比什麼都不缺的孩子更懂珍惜,更懂爭取,更懂付出。所以不要要求政府給我們什麼,不要怪學校制度是否完善,沒有錢有時反而是對下一代最好的磨練。各位家長,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有愛的孩子什麼都不缺!

點評

Stillgood2  人生多變. 教養子女的心不變. 努力! 努力!  發表於 13-3-6 13:11

Rank: 5Rank: 5


2081
7#
發表於 13-3-6 18:01 |顯示全部帖子
Yanamami 發表於 13-3-6 17:11
有愛的孩子什麼都不缺!

I watched a rthk programme a long time ago.  It was about a single  ...

Thanks for your advices.  At the moment, I let my kid participate in the school organized activities only, as those are more affordable (some were even free) and he prefers to join with fellow schoolmates.  I'm glad that his school has lots of extra cirricular activities to choose from including instrumental, sports, personal interests and social welfare, hence no need to spend time to look for suitable activities outside.

Rank: 5Rank: 5


2081
8#
發表於 13-3-6 18:38 |顯示全部帖子
其實也不一定是去歐洲遊學才令孩子接觸到外國文化.  我上年在菲律賓便遇到一間本地學校老師帶著一行八個中三四學生去潛水. 他們一班年輕人起初真的是柴娃娃, 只顧自己嘻笑玩耍, 完全沒有著意其他潛客或潛導的存在, 但後來在船程中, 當地潛導加上其他潛客開始和他們的老師交談, 他們有的也加入討論, 有的則在旁細聽. 我們談論了很多有關潛水的知識, 海洋的生態或保育. 我不知那些學生有什麼得著, 本人則獲益良多. 我很希望我的兒子都有如此機會親身接觸外面世界. 而不只是在書本中認識智識. 我想, 那便是古人所說讀萬本書不如行萬里路罷!

Rank: 5Rank: 5


2081
9#
發表於 13-3-6 19:49 |顯示全部帖子

引用:我聽人介紹❪當然唔知有幾代表性❫,+話帶你

原帖由 nkpa 於 13-03-06 發表
我聽人介紹❪當然唔知有幾代表性❫, 話帶你去著名學府留宿,有當地叻嘅老師,導師,教你d野❪詳細無講❫同 ...
我的孩子暫時未有機會參加學校的遊學團,但本人卻是十分喜歡去旅行的,足跡遍佈二十多個國家,有上山下海的,也有參觀當地歴史文化的,但卻從未參加過旅行團,全都是背包客的形式,我敢說我從旅遊世界的得著比在大學念的經濟管理學士課程更多。其實就算真的只是遊玩,又有什麼關係?有誰喜歡坐在課室紙上談兵?我正是希望孩子可以在輕鬆有趣的環境學習。讓他體會語言的重要性,而不是我日鵝夜鵝要他學好英語。這是我願意讓兒子去遊學團的目的。



Rank: 5Rank: 5


2081
10#
發表於 13-3-6 20:55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ANChan59 的帖子

很同意你所講的「不要因為偏見令孩子減少機會.... 跟 $ 關係不大,跟視野關係更大!」有很多東西跟小孩說道理,他們是很難理解的,學校不停跟他說環保的重要,不及他親身到北京一趟能令他上心。我從discovery channel看到的世界,跟我自己親眼看到的也很不同。在馬來西亞登神山時,遇到另一班新加坡去遊學的師生,那些學生由老師帶領下一起攻頂,神山是四千米的高山啊,那是我去過的最辛苦的一趟旅程,如果我的王子可以在日出上到山頂,我會很為他驕傲!



Rank: 5Rank: 5


2081
11#
發表於 13-3-6 22:07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Annie123 的帖子

本帖最後由 Momiumo 於 13-3-6 22:39 編輯

其實我相信很多家長認為遊學是浪費金錢,寵壞子女的行為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遊學的真正義意罷。香港是一個很功利的社會,「我花了數萬元,我的孩子能學到什麼?」要他們願意花這筆錢,一定要列明行程教學目的,主講老師資歷,同行學生的質素等等,最好孩子遊學回港能詳細把所見所聞寫成一個報告,那家長便安心,認為錢花得值得。但遊學的目的並不是這樣的。我在此再說一件真人真事。我在瑞士,曾遇過一個家境不富裕的香港女孩在那裡半工讀,她家裡從來沒打算送她到外國讀書,她也因為自己沒有目標所以念書不是特別勤力。怎料,她中學畢業第一次背包旅行時深深愛上瑞士,十分嚮往在那裡的生活,所以回港一邊努力賺錢,一邊學外語,最後終於靠自己完成在瑞士留學的夢想。試想她如果初中時便找到自己的方向,她就不會浪費了整個中學生涯了。

我不能說遊學能令你的子女學到什麼,我怎至不知道自己下一個旅程會有什麼經歷,但對我而言,旅程中讓我學到的和對我人生的影響比我在學校學到真的多很多很多。



點評

ANChan59  Agree.  發表於 13-3-6 22:55

Rank: 5Rank: 5


2081
12#
發表於 13-3-6 23:18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Momiumo 於 13-3-7 14:54 編輯
Yanamami 發表於 13-3-6 23:03
It's not a crime to say"I cannot afford it !" No one could or should look down on you.

You are very right!  If someone was being looked down because s/he couldn't afford to let the kids to join the school organized tours, it shouldn't be the school who got the blame, but those who discriminated others.  It's really depends on ones' valuation whether they find it worthwhile to let their kids to have those overseas' experiences.  A lot of parents are willing to spend a fortune in finding good tutors to their kids , but little do they know, real life experiences could be the greatest mentor who affects ones' lif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