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
樓主: eviepa
go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0848
221#
發表於 11-6-21 18:08 |只看該作者
三十多年前,很多大塘(包括皇仁,華仁..),收了一至兩班小魚,小魚原定游三年便要離開,但有些大塘給小魚機會,只要符合大塘一般要求,便可留在大塘,以我所知的一校為例,不到十分一可留下,留下的會考成積也不好。

真正的大塘系唔適合真正的小魚。

[ 本帖最後由 cow 於 11-6-21 18:15 編輯 ]

Rank: 5Rank: 5


4440
222#
發表於 11-6-21 18:2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ow 於 11-6-21 18:08 發表
三十多年前,很多大塘(包括皇仁,華仁..),收了一至兩班小魚,小魚原定游三年便要離開,但有些大塘給小魚機會,只要符合大塘一般要求,便可留在大塘,以我所知的一校為例,不到十分一可留下,留下的會考成積也不好。

真正的大塘系唔適合真正的小魚。


我覺得只系真正的小(種)魚是變不了大魚而已......可留下的其實本身已經具備變大魚的特質.....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223#
發表於 11-6-21 22:41 |只看該作者
雙兒:

我覺得妳對我的立場有點誤解,可能我表達得不好吧,無辦法
啦,日頭要做野,夜晚又要陪老婆陪女,能抽出的時間不能太多。現在重新講講我的立場:

1. 對於「大塘小魚」這題目,大部分家長所鐘情的,是我最反對的。

我所碰到的親友,大部分都喜歡高攀好學校。如果Band 3的子女能進band 1學校、band 2的子女能進名校、band 1尾的子女能進入頂級名校,則很可能會豬還神,認為家山有福。這些孩子,就算相當努力都很可能只是留級邊緣。實力在全級二百人中大概排一百九十幾。

當有這種個案出現,我每次都會循例恭喜一下,講真話只會有害而絕對無益。但家長普遍都希望有這個局面出現。大大的塘小小的魚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破壞學生的自信,非常容易演變為自暴自棄。

2. 選擇實力在全級二百人中大概排一百九十幾,我強烈反對。但排一百六十、一百七十又如何?

這類的學校,有很多優點:學生乖、讀書風氣盛……。但亦有別的問題,例如教學進度太快,自已跟不上;又如同學太強,容易自卑。我覺得自信心是其中一個讀書的重要要素。我教女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提高她的自信。只有自己相信,如果自己肯努力便會成功的人才有動力上進。讀這類學校,有優點,亦有缺點。我自己不會送女兒進這類學校,但我沒有甚麼強烈的論據反對。香港的現實是,大部分家長就算送不了孩子進入實力在全級二百人中大概排一百九十幾的學校,也盡量送孩子到排一百六十、一百七十的學校。我覺得太多家長只看到高成績學校美好的一面而忽視其缺點。

我強調自信,原意只是說自信是讀好書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而較差的學校可以增強自信,所以高成績學校並不是一面倒地好而已,並非用以證明讀較差學校比較好學校更好。

我個人的心水是送女兒到一間她的實力是中上的學校。進可攻,退可守。自己前面有幾十個強手可以見賢思齊;考試怎樣失手也不會太差。有自信的當兒亦不會自悲。

3. 妳講到乒乓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高攀高成績學校有辣有唔辣。誠然,我不能只和女兒打球就可以打出好球技。但進入一間名校就有幫助嗎?

如果我女兒乒乓球真的了得,在名校也有一席位的話,當然讀名校就會好。現在她是校隊的骨幹球員,如果在團體賽中缺了她,整體實力就會削弱了一點兒。如果讀女拔,她大概連校隊都進不了,莫要說名校對她有幫助了。

找對手有多難?在校隊中,她還不是最強。就算能升做一姐都還有男子隊。隨時有對手。另外,教練經常希望安排她和教練的其他學員練習,但她都一一拒絕。

能否進校隊,對她的球技有深遠的影響。讀這級數的學校,可能對她的球技最有幫助。

Rank: 5Rank: 5


3142
224#
發表於 11-6-22 10:01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23# eviepa 的帖子

會否極端了一點?在目前香港教育制度之下,都很難有band 3生入到 band 1 學校。如果孩子是band 2 生,又真係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入 band 1 學校。但這個想法又有什麼問題?這樣是否更像真實的社會。又如果不是靠派位,是自行階段,卻被band 1 校長所取錄,更沒有理由不接受人家的認同。

反而小孩是band 2 生(而實際也是band 2 料),卻把他放在band 3學校,他的在校成績好了,人自信了。卻原來會考(如還有)成績只能做到中游。到了大學,面對一個大海,打擊可以很大。然後下一階段便要進入社會。

都係靠估!但如果把情況推低一級,談升小吧。如果幼稚園和小學有banding,可能真的有你所說的band 3生入到 band 1 學校的情況。比如一些所謂村校幼稚園,小孩通過統一派位,入了LS。難道又有問題?村校幼稚園便一定要升讀村校小學。band 3幼稚園的學生便一定不能讀band 1 小學? 還是我們硬把小孩的潛能停放在band 3 上?

Rank: 3Rank: 3


217
225#
發表於 11-6-23 15:5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eviepa 的文章

Eviepa

我當然冇理解錯,係你困在局中啫。從統計結果我哋清楚見到大魚小塘效應未能在一般情况下translate into較佳成績,period。但去到個人層面,當然無人能夠話你一定錯,雖然我會話你保守咗啲。乒乓波嘅例子係叫你咪過份依賴自己一己之力,要盡量利用大環境。

同你一樣,我當然緊張培養女兒的自信心啦(realistic & justifiable 個隻)。老公嗰便係大魚塘,佢當然想娶個聰明絕頂嘅女仔,但最後咪都係要settle with 雙儿。佢重未死心,一心生個女,個樣似我,個腦似佢,點知好衰唔衰啱啱掉轉,但我哋做父母嘅生嚿叉燒出嚟都想佢成世人都可以用6個月大人仔嘅無比自信笑容embrace the world in front of her.

[ 本帖最後由 雙儿 於 11-6-23 15:58 編輯 ]
雙儿附加版規適用於本文,即BK會齡少於一年或發帖數少於150者,恕不回應。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26#
發表於 11-6-23 23:05 |只看該作者
雙兒姐:

呢個係妳囡囡六個月大時既笑容?雖然妳個樣靚好多,不過佢既笑容好可愛,見之令人心情愉快

但BK裡面,可愛靚靚BB樣實在頗多,都係希望見返妳個靚靚樣

Rank: 3Rank: 3


352
227#
發表於 11-6-24 10:19 |只看該作者
Dear Eviepa,
 
我絕對讚同 - 培育信心是香港考試制度取勝之道。
 
你沒有強烈的論據,我有 - 我是過來人。
 
曾經在很好名校就讀,我越讀越勤力(一日讀足16個鐘,一星期六日, 星期日到書店買補充練習),成績越讀越差, 身邊同學各有好的考試、補習方法, 但從不願分享。 我成績平平,大學也考不到, 只有大專。
 
結果,我今天莫講碩士,甚麼專業試也沒曾難到我。 而且那時是全職工作, 只在平時溫書,週未一定輕鬆下。 我也有遇過許多猛料的人,才發覺知識可我讓與他們交流起來,我不喜歡透露我的過去, 因好易攞這樣的成績,係人都得,問題是有冇人指引你。
 
我都得,我呀B都得, 取勝之道是保持自信心去讀書。  任何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是互勉大家去求學, 都是好學校,Band 1 反而多競爭,少互勉。
 
當年對自己很沒信心,還屋企都話我可能缺天份,我也打算希望能完成大專, 有公司請我出來做份文職已很滿足

Rank: 3Rank: 3


217
228#
發表於 11-6-24 15:57 |只看該作者

回復 eviepa 的帖子

Eviepa

你睇吓,又一當局者迷嘅例子。喺我眼中嘅公主,連uncleedward話佢溫柔敦厚既人都忍唔住口話只不過係BK眾多BB之一。父母看子女,終究難免過獎或過貶。再者,用英文學嘢係會慢啲,但學生剩咁多時間做乜,又唔駛做part-time幫家,啲時間多出嚟又咪喺hea咗去。

Csy_ma,啍,你好!我係睚必報既小人。好,你先排pm嚟講個樣嘢,問過老公,叫 tethering,但佢話呢樣嘢太揚,唔啱個衰人用,都係pocket wifi好啲。等我唔覆你pm,等你成世都唔知。

唉,資深前輩開到聲,惟有收埋張三點式珍藏。

雙儿

[ 本帖最後由 雙儿 於 11-6-24 16:02 編輯 ]
雙儿附加版規適用於本文,即BK會齡少於一年或發帖數少於150者,恕不回應。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229#
發表於 11-6-26 18:22 |只看該作者
哎喲!原來你唔識增值指標點計。籠統啲講,學校中一分班試每個學生的全港名次與中三TSA及會考的名次比,所以不存在banding高,增值就一定高的說法。詳細自己google一下。

我當然冇理解錯,係你困在局中啫。從統計結果我哋清楚見到大魚小塘效應未能在一般情况下translate into較佳成績,period。但去到個人層面,當然無人能夠話你一定錯,雖然我會話你保守咗啲。乒乓波嘅例子係叫你咪過份依賴自己一己之力,要盡量利用大環境。


雙兒:

在我看來,好像有點兒牛頭唔搭馬咀。要學李天命,首先澄清立場。我理解妳既論點係:

從曾榮光的研究樣本中,中中生所讀學校普遍成績較差(較小的塘),英中生所讀學校普遍成績較佳(較大的塘)。

中中生到中五或以後,成績跑輸英中生。

妳認為導致兩者差異,主要原因是塘的大小的問題,亦即是說,大塘有較佳培育學生的大環境。

如果越大的塘,有越高的培養學生能力,結論只得一個:平均來說,塘越大,增值指標越高;塘越小,增值指標越低。這起碼能適用於名校到band 2學校。

我的理解有沒有錯?

Rank: 5Rank: 5


4440
230#
發表於 11-6-27 10:3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ryBrown 於 11-6-24 10:19 發表
Dear Eviepa,

我絕對讚同 - 培育信心是香港考試制度取勝之道。

你沒有強烈的論據,我有 - 我是過來人。

曾經在很好名校就讀,我越讀越勤力(一日讀足16個鐘,一星期六日, 星期日到書店買補充練習),成績越讀越差, 身 ...


你既是就讀名校的過來人, 你的故事我睇見1個在名校就讀,越讀越勤力,成績越讀越差,最後大學也考不到, 只有大專。
結果,今天莫講碩士,甚麼專業試也沒曾難到你。

你認為:
1. 身邊(名校)同學各有好的考試、補習方法, 但從不願分享。
2. 全職工作, 只在平時溫書,週未一定輕鬆下。 遇過許多猛料的人,才發覺知識可與他們交流起來,係人都得,問題是有冇人指引你。

結論:
我都得,我呀B都得, 取勝之道是保持自信心去讀書。  任何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是互勉大家去求學, 都是好學校,Band 1 反而多競爭,少互勉。

我相信"Band 1 反而多競爭,少互勉。"可能是事實....但是否"Band 2/Band 3 就少競爭,多互勉。"....我有懷疑,我都讀過Band 2屋村中學, 成績一直都在前列, 我都睇唔到老師和同學互勉大家去求學,同學更多的是互勉去做"波牛","去威","去雀局聯誼"......

所以我認同培育信心是香港考試制度取勝之道, 但名校絕不是令一個學生冇左信心既地方, 令一個學生冇左信心我可以肯定系個學生自己做成......

Rank: 5Rank: 5


4355
231#
發表於 11-6-27 11:09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30# samuel89 的帖子

你真 smart, 睇得明。

對跳躍式自問自答,我真 r 頭。

Rank: 5Rank: 5


3142
232#
發表於 11-6-27 11:57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30# samuel89 的帖子

有一個真實例子。朋友個小孩升上一band 2 中學。開學後不久,朋友看見小孩開始不閱讀。問孩子,原來他在小息時看書,卻被同學取笑。朋友決定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讓小孩插班到band 1 學校。後來,小孩真的在band 1 學校讀中2。到了新的學校,我感到小孩反而對自己更有自信。中3暑假時,他還參加學校的遊學團。現在他已經讀中4了。

我並不是說band 2 一定比 band 1 差。但學校的校風對小孩的學習態度有太大的影響了。

[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11-6-27 12:01 編輯 ]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233#
發表於 11-6-27 12:52 |只看該作者
ko_ko,

你举出是个常见而真实的列子!  

我见过一些DGS , DBS , La Saille的孩子, 阅读上互动的情况也佷普遍的. 如有个男孩看Simon Singh的书, 相信会有孩子不愿落后又跟着看的. 可能每个孩子对当中的天文科学吸收不同,  但是有缘看好书, 肯定是会有得着的. (如靠父母推荐, 他们多数不会看的).








原帖由 ok_ko 於 11-6-27 11:57 發表
有一個真實例子。朋友個小孩升上一band 2 中學。開學後不久,朋友看見小孩開始不閱讀。問孩子,原來他在小息時看書,卻被同學取笑。朋友決定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讓小孩插班到band 1 學校。後來,小孩真的在band 1 學校讀中2。 ...


2714
234#
發表於 11-6-27 14:0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5Rank: 5


3142
235#
發表於 11-6-27 14:22 |只看該作者
Eviepa,

你所說的論點好像只是你的估計而已。『從曾榮光的研究樣本中,中中生所讀學校普遍成績較差(較小的塘),英中生所讀學校普遍成績較佳(較大的塘)。』

開始時,我都是有相同的懷疑,但曾榮光看來有考慮過sample 的公平性。以下是我觀看後節錄出來的:
研究是要比較,當英中與中中的學生,在中一時的起步點是一樣,到了不同的階段,他們分別會得到甚麼分數?所謂「起步點」一樣,除了是計算學生入讀中一時的「學習能力指數」(AAI)外,還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教育水準、職業、家庭收入)、性別,還有學校學生整體的AAI和整體家庭背景等因素,確保比較是公平的。由於研究樣本數目龐大,兩屆的學生各有18,000 人,到了會考階段,每屆也有近15,000 人,當中既有中中的第一組別學生,也有英中的第五組別學生(來自直屬小學),因此有足夠的實例作比較,並非只是統計學的推論。

觀察後我的第二個想法是曾榮光在「起步點」的選擇及升級後的控制又是否真的能夠做到他所說的公平合理。但由於找不到整編論文,因此我沒有作出質疑。

你所說的從曾榮光的研究樣本中,中中生所讀學校普遍成績較差(較小的塘),英中生所讀學校普遍成績較佳(較大的塘)。』,是否看過整編論文後,而作出的結論?



原帖由 eviepa 於 11-6-26 18:22 發表

雙兒:

在我看來,好像有點兒牛頭唔搭馬咀。要學李天命,首先澄清立場。我理解妳既論點係:

從曾榮光的研究樣本中,中中生所讀學校普遍成績較差(較小的塘),英中生所讀學校普遍成績較佳(較大的塘)。

中中生到中五或以後,成績跑 ...

[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11-6-27 14:23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36#
發表於 11-6-27 14:29 |只看該作者
研究是要比較,當英中與中中的學生,在中一時的起步點是一樣,到了不同的階段,他們分別會得到甚麼分數?所謂「起步點」一樣,除了是計算學生入讀中一時的「學習能力指數」(AAI)外,還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教育水準、職業、家庭收入)、性別,還有學校學生整體的AAI和整體家庭背景等因素,確保比較是公平的。由於研究樣本數目龐大,兩屆的學生各有18,000 人,到了會考階段,每屆也有近15,000 人,當中既有中中的第一組別學生,也有英中的第五組別學生(來自直屬小學),因此有足夠的實例作比較,並非只是統計學的推論。


最唔掂就係呢段。

如果佢用一千幾百嘅sample得出咁嘅結果,我信。依家用36000(两組)嘅大sample,話起步點...一樣,打死我都唔信。

Rank: 5Rank: 5


3142
237#
發表於 11-6-27 14:3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236# judy 的文章

我想應該可能你也是對的。但一間學校的一級可能已經有200人。只是一間中中和一間英中各一級,已經有400人。而且看來起碼有五組別。
如果sample size 只有
一千幾百,合理嗎

請指教。

[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11-6-27 14:44 編輯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66
238#
發表於 11-6-27 15:34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udy 於 11-6-27 14:29 發表

最唔掂就係呢段。

如果佢用一千幾百嘅sample得出咁嘅結果,我信。依家用36000(两組)嘅大sample,話起步點...一樣,打死我都唔信。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e longitudinal research was sponsored by the EDB to promote CMI >> EMI, unfortunately, the outcomes are just opposite and Prof Tsang also bound by the contract and only disclosed part of the findings. Personally, I believed the sample should be 36000, if not its an academic suicide of him........ Now, he is political suicide and no more contract from EDB or SAR government. Telling truth needs to pay or lose.......

If the sample size close to sample population, the sample more homogeneous and mo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May be other parents are experts in statistics can share more in depth to us.

18000 is close to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EMI schools, 117 schools * 200 per form (may be less than 200 per school) = 23400; if he or EDB picked the top CMI schools, the hidden agenda was proved CMI >> EMI, the sample must be Pui Ching, Clementi, Island Mang Sang........... So another 100 * 200 = 20000.......

By calculation, it's sensible and realistic........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239#
發表於 11-6-27 15:38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stccmc 的帖子

stccmc,

真好!  爸爸可以只出六成功力诱导孩子的学习方向(留番四成比D空间孩子自己選择和撞板), 同学互动上有帮番两三成, 老师几咁交行货都会教番三五成.  如果好采交到自爱上进好友, 随即互勉上多加几成.

怪不得令爱参加'小太空人'入選'最后楷段.  凡事应该'事出有因'的.

另外孩子的性格是有点天生的, 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大.  父母只有接受孩子的性格如此.

Rank: 5Rank: 5


3142
240#
發表於 11-6-27 16:48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38# ANChan59 的帖子

It is not sensible to choose the whole population.

In order to minimize bias effects, he needed to eliminate some datum from the whole population.

In addition, it seems that he does not only choose top ranking student but all students from band 1 to band 5.

So, personally I believe a sample size of just over 1,000 is too small.

I may miss something as I have not read the whole report. However, the statement that I quoted from him did not indicate that he used the total of 36000 students to do all tests. The statement did not indicate either that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HK in one form is only 36000 students.

[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11-6-27 17:04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