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李敏華 - 孩子被功課和考試困擾 媽媽的心聲:政府在哪 ...
樓主: elbar
go

李敏華 - 孩子被功課和考試困擾 媽媽的心聲:政府在哪兒 [複製鏈接]


463
21#
發表於 17-11-28 18:1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3700
22#
發表於 17-11-29 07:39 |只看該作者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8 18:12
美國部分地區的治安法制並不好,所以大家不會有安全感。
日本的治安法制好,所以大家會有安全感,但不代表 ...

我確聽到很多人不滿教育制度,但又從來看不出什麼最滿意方案。

嗯,我拿樓主對考試和功課量的例子,狹義看政府如何在小學階段插手,首先立例香港小學一年只有二次考試,平時不容許任何考核,包括默書(一星期默三次也會讓小孩辛苦);另有防止部份學校教快考深,所有試卷必須交由教育局評審;功課只能一科一作業,不許工作紙,並設立舉報機制,家長可以舉報學校功課量,教育局派員調查;學校下午及週六不准作任何形式教授,藝術體育除外,學校暑假期間不許學生進入;嗯,"直資和私校不受管制,怎辦?",如此,必須取消直資和私校(除國際學校),一切由官辦;另嚴禁十二歲以下孩童進入補習社;市面上任何補充練習列為禁書,不准販賣(網上禁不了喎,嗯...惟有停止小學電腦科,小學回到實體教學)。

大家看看如何?部份ek朋友可能說這樣太苛刻了,但不得不行,因為政府對付怪獸家長,不用上嚴例不行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3#
發表於 17-11-29 08:13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11-29 07:39
我確聽到很多人不滿教育制度,但又從來看不出什麼最滿意方案。

嗯,我拿樓主對考試和功課量的例子,狹義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08:13 編輯

A thought experiment.   如果香港照搬(例如) 德國教育制度,用同一批香港教育人員和官員,會點呢?

Rank: 5Rank: 5


3700
24#
發表於 17-11-29 09:22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1-29 08:13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08:13 編輯

A thought experiment.   如果香港照搬(例如) 德國教 ...

德國一套就是學校會照顧你的小朋友,家長不用操心,無需要小朋友在學校學什麼考什麼,因為沒有功課,考試評估內容一律收歸校管,補習!補什麼?老師是皇帝,決定小朋友將來(9歲後老師決定小朋友進什麼學校),嗯,家長不煩,孩子不累,也不錯。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18
25#
發表於 17-11-29 11:06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1-29 08:13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08:13 編輯

A thought experiment.   如果香港照搬(例如) 德國教 ...

我相信部分問題可能解決了,可能多了「異化」原素,出了新問題。因為德國官員及教育官員不會大部分送子女去國際學校,所以有良性「反饋系統」,較易修正問題。香港官員及教育官員就趨之若鶩,怕了自己或前手訂下的教育政策,選擇了逃避(當然有不同籍口),沒有決心去改過來,只會 line to take 經常自圓其說!大家又看看 NSS 想抄 IB,但結果如何?四不像!

他們的傑作,自己都沒有經歷及受害的經驗,好多時以國際學校家長思維幻想香港教育成效,精神分裂,要先看精神科醫生,先搞掂個腦!我反而覺得梁錦松會好些,起碼他會送子女去直資,不是去國際學校,我估他原本想送子女去官津,但國寶支持國際學校,最後中間落墨! 他老來得子,被迫面對香港教育政策及問題,因而知道自己以前的教育政策有很多不足之處,肯反省反思,還有一缐機會改正!不似某些前高官一句異化了,就拍拍屁股不關她事,又繼續搞woh 另一個政策!

兩班「教X」都是政治壓倒教育,全是爭取政治能量及資源,很多教育問題及爭議上,兩班多是政治表態多於做實事。

點評

b3410    發表於 17-11-30 22:33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8001
26#
發表於 17-11-29 12:47 |只看該作者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8 18:17
普通人的行為會受制度所影響,所以一個不好的制度會促使大部分人走向某些扭曲的行為,反之,一個好的制度,也會有部份人的行為扭曲,但這佔少數,所以,判斷一個制度是否好,簡單的只要多數人滿意就可以了。

不同意 "判斷一個制度是否好,簡單的只要多數人滿意就可以了。" 問題不是如此簡單.

教育問題上, 有多組持份者, 包括: 學童、家長、教師、校長、辦學團體等.

"多數人"又是誰? 多數的學童? 多數的家長? 還是多數的教師、校長、辦學團體? 還是多數的議員?

如果是多數學童滿意就好, 那最好輕鬆上課沒功課.

如果是家長, 那已經會有分歧: 有些家長會希望孩子一直愉快學習, 有些則可能希望孩子在學校打好基礎以預備將來升學需要.

如果是教師、校長、辦學團體, 當中也會有分歧, 結果很取決於辦學團體的方針, 校長和教師是的焦點是普及教育還是讓更多畢業生具備競爭力. 要知道個別小學畢業生將會升讀那些中學, 是會影響一些家長是否為孩子報讀該校. 如果畢業生升學表現不濟, 一些學校可能會有收生不足危機.

以多數人滿意去決定制度是否好, 最大的危險就是去專業化, 把大多數人的意願取代教育專業的想法.

歡迎到 開心家庭網 (6歲前的早教) 和 開心家庭日誌 (小學後的培育和升中選校) 也歡迎參觀日誌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7#
發表於 17-11-29 13:14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11-29 09:22
德國一套就是學校會照顧你的小朋友,家長不用操心,無需要小朋友在學校學什麼考什麼,因為沒有功課,考試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13:15 編輯

do you think exactly the same results will be observed in Hong Kong?  with the same Hong Kong schools, teach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8#
發表於 17-11-29 13:24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11-29 11:06
我相信部分問題可能解決了,可能多了「異化」原素,出了新問題。因為德國官員及教育官員不會大部分送子女 ...

何止政治壓到教育,學校利益亦壓到學生利益,家長利益亦壓到學生利益 (the need for parents to brag about kids achievements).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6Rank: 6


8001
29#
發表於 17-11-29 15:35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1-29 13:14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13:15 編輯

do you think exactly the same results will be obse ...

結果不會相同. 德國人的文化和香港本身就很不同.

中國人有古以有之的科舉文化, 以為讀書成果就是一切, 結果造就出高分低能的港孩.

到進入職場就會知道, 知識和答題能力只佔工作成果的一小部份. 要事業有成, 更多需要的是人際關係處理, 時間分配, 解決問題能力, 綜合能力, 創意和態度等等, 而這些能力在小中大學的訓練並不充分.

歡迎到 開心家庭網 (6歲前的早教) 和 開心家庭日誌 (小學後的培育和升中選校) 也歡迎參觀日誌


463
30#
發表於 17-11-29 15:5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463
31#
發表於 17-11-29 16:0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463
32#
發表於 17-11-29 16:2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6Rank: 6


8001
33#
發表於 17-11-29 16:41 |只看該作者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9 16:08
世上絕大部分事事或事物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即沒有所謂絶對的好或絶對的不好,所以,同一様事情或東西在不同人的角度總會有不同的觀點及判決,那麼,我們又怎樣判斷一樣事情或東西的好與不好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能滿足大部分持分者的要求,就可以客觀的説是好。

所以,任何制度是否好壞最簡單的判斷就是能滿足大多數持分者的意願。當然沒有單一制度能滿足所有持分者的意願,少數不滿意制度的持分者自然會採取某些行動來縮窄差距或更接近自己滿意的情況。

上述是高層次的思維,你想清楚當中的道理便能逐點解開你的疑問。

你的高層次思維有問題. 能滿足多人的制度是不能夠說成是好制度, 而只不過是較多人喜歡的制度而矣.

去行人過路交通燈看一看, 你會發現在沒有執法人員在場之下, 大多數行人會選擇衝紅燈而不是等到轉綠色人象燈才過馬路, 即是他們不喜歡綠燈過路的規則而喜歡跟從自己意願和判斷行事.

在這個例子下, 以大多數人是否滿意這個決策模式去判斷制度是否有效, 明顯會做成安全問題.  要是做個街頭問卷調查, 就會有百花齊放的意見, 無論行人或司機, 都未必喜歡過路燈這套其實保障各道路使用者的制度. 在大部份人可能貪方便或趕時間而只有小部份人關注道路安全下, 交通燈制度可能因而要取消也說不定.  這是好是壞?

是非對錯好壞, 從來都不應該是人多說了算, 而應該看理據, 看數據, 看分析, 看後果, 以及看專業意見. 如果要把規則訂得切合人性, 當然要參考持份者的意見. 人多話事, 只是其中一種決策模式.  在大部份人對議題未必有充份理解和認識之下, 人多話事甚至可能是一種不太理想的決策模式.

歡迎到 開心家庭網 (6歲前的早教) 和 開心家庭日誌 (小學後的培育和升中選校) 也歡迎參觀日誌

Rank: 5Rank: 5


3700
34#
發表於 17-11-29 18:12 |只看該作者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9 15:55
用你上述的制度只有死得更快!

當然會死得更快,但至少我説出可行方案來減少考試和功課壓力(特份者是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閣下有何高見?這裡,我想表達的是公共政策制定並非易事(搞破壞容易),如何順得哥情又得嫂意是為政者能力,你幻想一下如果你要為一班饞咀的食家準備一頓晚餐,但他們又只告訴你好吃便行,你如何決定菜式才令他們滿意?

Rank: 5Rank: 5


3700
35#
發表於 17-11-30 06:56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1-29 13:14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13:15 編輯

do you think exactly the same results will be obse ...

Any system works in a society as long as all components are in consistent pace. This consistence is found in same notion of all parties. Do we see it in Hong Kong, anyone can tell even a stupid.

Rank: 5Rank: 5


4490
36#
發表於 17-11-30 11:46 |只看該作者
palmchristy 發表於 17-11-29 12:47
不同意 "判斷一個制度是否好,簡單的只要多數人滿意就可以了。" 問題不是如此簡單.

教育問題上, 有多組持 ...

多數人要政府派錢,每人十萬,咁就去派嗎?

Rank: 6Rank: 6


8550
37#
發表於 17-11-30 12:10 |只看該作者
palmchristy 發表於 17-11-29 15:35
結果不會相同. 德國人的文化和香港本身就很不同.

中國人有古以有之的科舉文化, 以為讀書成果就是一切, 結 ...
我覺得你最後講出咗教育最大嘅問題,同埋考嘅嘢極度無聊……

點評

palmchristy    發表於 17-11-30 17:22

Rank: 6Rank: 6


8550
38#
發表於 17-11-30 12:1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11-30 12:18 編輯

亞蟲個女好似讀唔掂,返番去國際學校嘅懷抱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516249/長女棄傳統名校轉讀國際學校%20%20梁錦松:求學不是求分數

Rank: 6Rank: 6


8550
39#
發表於 17-11-30 12:1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11-30 12:16 編輯
Doray 發表於 17-11-30 12:11
亞蟲個女好似讀唔掂,返番去國際學校嘅懷抱

"搞到香港教育制度一團糟的正是不懂教育卻擔起教育改革的梁錦松!"當年佢用攪Bank 嘅mentality 去攪教育,仲唔死得咩……

Rank: 6Rank: 6


8001
40#
發表於 17-11-30 13:36 |只看該作者
skkeung 發表於 17-11-30 11:46
多數人要政府派錢,每人十萬,咁就去派嗎?

十萬唔夠,至少一千萬先令我滿意。

歡迎到 開心家庭網 (6歲前的早教) 和 開心家庭日誌 (小學後的培育和升中選校) 也歡迎參觀日誌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