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英國教授教粵語 勉勵港人不要放棄廣東話 ...
發新帖
查看: 615|回覆: 1
go

英國教授教粵語 勉勵港人不要放棄廣東話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152
1#
發表於 17-12-27 13: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www2.hkej.com/landing/mobArticle2/id/1732214/

(字數所限只節錄部份,原文出自信報)

精通中英、法文、德文等多種語言,為何對廣東話情有獨鍾?馬詩帆教授說那是因為廣東話變化多端,表達方式活潑新鮮,不時有新東西可以研究。「剛開始學廣東話時,我覺得太太經常命令我做事,因為那時我還未學識『啊』這個句尾字有不同的用法。」

至於兩人合力撰寫的另一本著作The Bilingual Child: Early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 Contact更加奪得了Leonard Bloomfield Book Award,是香港唯「二」得獎的語言學家。書本封面與書裏其中幾位雙語兒童,其實就是教授的3個子女。夫婦倆實行「One-parent-one-language」政策,教授只講英語,太太則講廣東話,訓練小朋友的雙語能力,同時研究兒童雙語發展。

香港近年愈來愈多父母希望孩子學英語或普通話,選擇犧牲廣東話。教授就以其研究及自身經驗為例,表示不要為了英文和普通話而放棄廣東話。「最近我和太太研究小朋友的語言發展,發覺會說廣東話其實對學習普通話有很大幫助,因為大部分普通話都是由廣東話演變過去。但大眾不是這樣想,他們覺得說普通話時會受廣東話影響而犯錯。其實這些錯誤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大部分的影響都是正面的。只是Positive transfer有個特色,就是很難看得到。」

政府、家長看輕粵語,以往研究廣東話口語的本地學者亦不多,大部分人都傾向研究中文書面語和英文,選擇做廣東話研究的反而大多是外國教授。馬詩帆教授回想道:「九十年代時我們幾個廣東話發燒友都頗寂寞。試過有位德國籍同事坐地鐵看《小男人周記》,誰料被人質問他為什麼要看這些垃圾書。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覺得廣東話可以說,但不能書寫、不需要做研究、不是文學。」
   0    0    0    0

Rank: 5Rank: 5


3700
2#
發表於 17-12-27 22:2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我相信只有部份標奇立異的人才放棄粵語,送子女上普通話課並不表示他們放棄粵語,近年來,普通話在香港漸普及,但不代表粵語式微,若要融入本地社會,沒有粵語作媒,你永遠是牆外人,即使新移民也努力學習粵語,粵語其實在國內很"潮",不過的確難學。
樓主有所不知,粵語入文一直不鼓勵,即使是更早也不常見(樓主應參考六,七十年代報紙媒體),至於為何粵語不能入文,我們便要得回五四時期的新文法運動中找尋,方言並非不能入文(例《海上花列傳》丶《弄堂》),不過就限於地區流傳。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