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培正 VS 九龍塘宣道
查看: 9899|回覆: 52
go

培正 VS 九龍塘宣道 [複製鏈接]


6873
1#
發表於 08-12-30 11: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0    0    0    0

Rank: 4


991
2#
發表於 08-12-30 17:04 |只看該作者

回覆 # 的文章

我都有你同樣的問題, 我家很也住得很近培正, 而宣道又收了我個囡, 選那一間我諗要視乎小朋友的特質, 培正的課外活動好似均衡行些, 如果小朋友鍾意音樂讀宣道就好, 如果唔係都幾辛苦

但以語言環境來看, 宣小有英文科學, 小五就開始英文數, 因我小朋友英文程度比中文好, 宣小好像多一點機會給她發揮, 如果選了培小, 應該都會一直讀埋培中, (因我好少識人讀培小而轉去其他英中)讀中中又是我再考慮的其中一個要點, 如果培小真係咁好彩收我個囡, 我都有排諗.


6873
3#
發表於 08-12-30 17:3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1118
4#
發表於 08-12-30 18:10 |只看該作者
我會選培小,畢竟選校很煩,升小此一役已經很累,不想再煩.
培小雖然是中中,但我想百年老校,英文不會太差.

Rank: 6Rank: 6


5702
5#
發表於 09-1-2 22:34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goodmama2003 於 08-12-30 17:32 發表



如果僥倖培正收我個女, 我是好鐘意培正, 因我是培正友.  

但是女女都愛音樂, 現在她在學琴, 听到商場唱聖誕歌, 會自己回家一個個音在個琴到試, 試到真是彈到只歌的音為止, 但因為老師未教手位, 她就用1只手指去 ...


今年五月起,小女每星期有三天會到培正,在這裡也認識不少MCS的朋友。

培正校舍很大,有個水質很好的室內泳池。放學後,很多同學留下來玩跳繩和球類活動。這些都是宣小不能提供的。

只是培正過不了我的低線,不是英文中學。我相信培正的英文程度都不會太低,但是總不想Phy、Chem等科目用中文來學習。


6873
6#
發表於 09-1-2 22:5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2


38
7#
發表於 09-1-3 04:31 |只看該作者
hey! in pui ching, Phy、Chem use english text book wow!

Rank: 8Rank: 8


19492
8#
發表於 09-1-3 07:5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ryanyui 於 09-1-3 04:31 發表
hey! in pui ching, Phy、Chem use english text book wow!


培正中學的數理科目是用英文書,中文教的。培正中學的英文不錯的,而據我所知,大部分的培小畢業生都會升上培中。

培中的08年會考英文科的優良率是34.2%,這比得上很多英中。當然和最好的英中比,就還有距離,例如女拔是97.9%,德望是88.3%,協恩是80.2%,林護是72.6%。

Rank: 3Rank: 3


436
9#
發表於 09-1-3 12:12 |只看該作者
雖然培中理科有部份科目用英文書, 但文科好像沒有類似安排, 但文科運用語言更重要, 英文程度似乎要認真考慮..........
[size=large]祝大家都有個肥肥白白健健康康既BB!!!3/3 = 3.4kg4/4 = 4.7kg6/5 = 5.97kg6/6 = 6.99kg6/8 = 8.2kg
沒有難教的孩子
只有懶惰的父母


6873
10#
發表於 09-1-3 12:1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8Rank: 8


19492
11#
發表於 09-1-3 12:46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goodmama2003 於 09-1-3 12:17 發表
但培正的數學好勁, 不知是否用左母語, 的學生容易明的呢


培正08年的會考數學優良率是53.5%,女拔是78.9%, 德望是60.4%,林護是68.8%,華英是63%,董玉娣是69.8%。

另外一些中中:王少清是63.3%,元朗信義是65%。

在出名的中學,數學科的差異遠較英文科小。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9-1-3 12:50 編輯 ]


6873
12#
發表於 09-1-3 14:0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8Rank: 8


19492
13#
發表於 09-1-3 15:3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goodmama2003 於 09-1-3 14:03 發表
网上有2個中學排名, 其中一個培正排得好前, 咁是否真實呢 ?咁宣道同培正又邊間好呢 ?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1202620

*中學排名*

1 皇仁書院

2 拔萃男書院

3 拔萃女書院

4 喇沙 ...


第一個表沒有說用甚麼准則去排,可能是知名度,也可能是主觀的意願。第二個表就話係以每名學生摘優的數目來排,準不準確就不知道了。

我覺得家長要選擇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而不是選最難、最深、最好的名校。看排名,而不是以詳盡的資料和客觀的數據去選校,似乎不太適當。

Rank: 5Rank: 5


1118
14#
發表於 09-1-3 18:43 |只看該作者
同意,選校還有其他因素考慮.

Rank: 3Rank: 3


311
15#
發表於 09-1-3 18:53 |只看該作者

培正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09-1-3 15:37 發表


第一個表沒有說用甚麼准則去排,可能是知名度,也可能是主觀的意願。第二個表就話係以每名學生摘優的數目來排,準不準確就不知道了。

我覺得家長要選擇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而不是選最難、最深、最好的名校。看排名,而不是 ...

同意您所講, 最好看自己小孩是否合適那一間小學, 好像培正, 父母要花很多時間同他做功課, 培正在美國大學有很多人.

Rank: 5Rank: 5


1939
16#
發表於 09-1-3 21:03 |只看該作者
請問你這些數據可在那裡找?我想找來幫小朋友揀中學。thx!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09-1-3 12:46 發表


培正08年的會考數學優良率是53.5%,女拔是78.9%, 德望是60.4%,林護是68.8%,華英是63%,董玉娣是69.8%。

另外一些中中:王少清是63.3%,元朗信義是65%。

在出名的中學,數學科的差異遠較英文科小。 ...

Rank: 5Rank: 5


4418
17#
發表於 09-1-3 22:3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goodmama2003 於 09-1-3 14:03 發表
网上有2個中學排名, 其中一個培正排得好前, 咁是否真實呢 ?咁宣道同培正又邊間好呢 ?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1202620

*中學排名*

1 皇仁書院

2 拔萃男書院

3 拔萃女書院

4 喇沙 ...


第一份排名似乎排傳統和名氣.

第二份排名較能反映現實成績.

Rank: 2


56
18#
發表於 09-1-4 08:14 |只看該作者
I totally agree with this.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09-1-3 10:30 PM 發表


第一份排名似乎排傳統和名氣.

第二份排名較能反映現實成績.

Rank: 8Rank: 8


19492
19#
發表於 09-1-4 08:2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09-1-3 15:37 發表


第一個表沒有說用甚麼准則去排,可能是知名度,也可能是主觀的意願。第二個表就話係以每名學生摘優的數目來排,準不準確就不知道了。

我覺得家長要選擇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而不是選最難、最深、最好的名校。看排名,而不是 ...


剛比較過明報的資料。第二份表,雖有列明准則,但不準確。

Rank: 3Rank: 3


311
20#
發表於 09-1-4 20:22 |只看該作者

培正中學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09-1-3 07:58 發表


培正中學的數理科目是用英文書,中文教的。培正中學的英文不錯的,而據我所知,大部分的培小畢業生都會升上培中。

培中的08年會考英文科的優良率是34.2%,這比得上很多英中。當然和最好的英中比,就還有距離,例如女拔是97.9% ...
soscso 寫道: 可能 FUNG12345 未聽過「諾貝爾獎」這獎項掛。 ------------------------------------------------ 從崔琦獲獎談到培正教育
胡斑比
崔琦這次獲得諾貝爾獎,對物理界同行來說,並不是一件意外之事; 但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香港人,和一個培正人,確是感到興奮和驕傲的。崔琦在香港的教育是在培正中學接受的,筆者也是培正唸了十年書,所以就談談培正的教育吧。
培正中學確實造就了不少世界一流的人材,尤其在數理方面。除了崔琦和大家所熟知的丘成桐外,還有物理學家沈呂九,卓以和,和數學家蕭蔭棠。沈呂九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物理系系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這次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孔恩(Walter Kohn) 是以提出 "密度泛函理論" (Density functional theroy)而獲獎的。沈呂九是孔恩的合作者,他們的理論通稱為 "孔恩-沈理論"(Kohn-Sham theory)
沈呂九與這次諾貝爾獎可謂 "擦肩而過",殊為可惜。卓以和任職貝爾實驗室,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他是 "分子束外廷" (Molecular bean epitaxy) 工作的創始人。這項工作也是諾貝爾級的,將來也有機會獲獎。蕭蔭棠是哈佛大學數學系系主任,是 "多元複變函數" (Functions of several complex variable) 理論的權威。這五人中,丘成桐和,卓以和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 "國家科學獎" 的得獎人。在香港人中,似乎還沒有人獲此殊榮。一所殖民地的中文學校,能培養出這麼多世界級的人材,我想這並不是偶然的。下文就以自己在培正的親體驗,試圖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
優良的師資
培正從廣州遷移到香港,帶來了一批專業水平高,對教育有熱忱的教師隊伍。這些教師雖然很有學問(不少人後來到大學任教),但香港殖民政府對他們是採取岐視政策的。當時教師的待遇很差,生活相當清苦(我記憶中許多老師就是住在教學樓的天台上的),但他們充滿熱情,對學生誨人不倦。在受排擠之下,更加激發了他們把學生教好的決心。我記得中學上幾何課,用的教科書與英文中學的是同一本書,但數學老師黃逸樵對我們說: "這本書在英文中學要教三年,但我們只教一學期。你們要做的習題也是選打有星號,即最難的去做。" 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也感到格外振奮,打下了把學業學好的決心。培正老師的教學方法也很生動,深入淺出,觸類旁通,啟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一位老師若能把學生引導到自己去尋求知識的階段,他的任務已大致完成了。
二。
高素質的學生
培正辦學作風嚴謹,從招生,升級到畢業都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培正小學有十班,但到高中只剩下四班,淘汰率相當高。每年中文中學會考培正的合格率往往是百分之一百,而會考中名列前茅的考生也往往是培正的學生。當時香港社會雖然崇洋,但還沒有像現在對英文學校趨之若驚的情況。好的學生選擇唸中文學校的大有人在 (筆者就是捨拔萃而選培正的)。此外,一此從國內移居到香港的學生(即現在的所謂"新移民"),他們學業成績好但英文較差,只能進入中文學校。這些學生將來的表現往往也是非常出色的。培正學生的思想較活潑。外界對培正學生冠以"馬騮頭" (猴子)的稱呼。這渾名文方面固然是說培正學生頑皮,但一方面也反映培正學生不墨守成規。英國殖民政府為了培養統治香港的代理人,刻意重視英文學校。 "英文中學--香港大學--公務員" 成了高官厚祿的康莊大道。而培正與這條 "學而優則仕" 的線路是絕了緣的。在中文大學還未成立前,培正畢業後多到美國上大學。這樣一來,反而給培正學生提供了一個上真正世界一流大學的機會。培正不少傑出的人材就是循這條路徑出來的。
三。
濃厚的學術風度
培正的學術風度是相當濃厚的。老師從事蓍述的不少,學生也很多自動自發地對知識進行追求。這在數學方面尤其顯得突出。自何宗頤副校長進行數學改革,高中數學教科書多用著名的美國大學用書,高中三開始講授微積分。培正的數學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學校上自副校長,教務主任林藻勇,數學老師朱達三,黃逸樵,林英豪,下至學生都對數學產生了一種特別的熱哀。培正後來出了丘成桐,蕭蔭棠這些世界一流的數學家是不足為奇的。
四。
中國文化的薰陶與母語教學
培正是中文學校,自然對中國文化特別注重。當時在培正教授國文和歷史的老師都是在國學界相當有名的教師。雖然這些學科對理科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在治學為人方面卻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中國前輩一些頂尖的科學家,如周培源,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等都是對中國文化有深厚的認識和愛好。崔琦嚴謹的治學精神,謙遜的作風,誠懇的態度也是很好的例子。筆者在培正唸書,覺得受益最深的就是數學,國文和歷史這三科。
培正高中理科教科書多用英文書,但教學語言除了英文課外,均用母語教學。關於母語學的問題,在香港已有許多討論,我也準備著文另議,所以不擬在此贅述。我認為母語教學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語言是思維的表達媒介。母語是一個人最熟悉的語言。從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母語教學都是發揮最大功效的。任何懷疑母語教學的人,我在此只想就諾貝爾獎事提出一個觀察和一個問題供他們思考: 1
六位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沒有一位不是接受母語教學的----這裡包括朱隸文,只不過他的母語是英語而已。 2
美國是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若果美國改用 "外語" 教學,試想它的諾貝爾獎還會剩下多少個?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很多,很難斷定那一個是最重要的。崔琦這次得獎,除了他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外,培正的教育,美國的研究環境都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條件。
培正是一所有百年歷史的學校。培正能培養出像崔琦,丘成桐這樣傑出的人材,是長期艱辛耕耘的結果。這個優良的傳統是值得香港人珍惜的。但目前香港人迷信英文學校,結果學生不但中文差,學業程度更差。這種短視,窄視的後果是很值得香港人深思的。崔琦這次獲得諾貝爾獎,在慶賀之餘,若能驅使香港教育界進行一次深入的反思與改革,那這個 "崔琦效應" 將會比 "分數量霍爾效應" 對香港的將來可能會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1999330 * 此文將被收入一本關於崔琦的文集 <> (World Scientific)。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物理系系主任。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