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夜校搶市場求生 開職業英語班
發新帖
查看: 1886|回覆: 1
go

夜校搶市場求生 開職業英語班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8
1#
發表於 13-5-6 13: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5/06/ED1305060002.htm


放大圖片

■路德會轄下共有5所夜校,面對334新學制衝擊,收生人數銳減,上課人數寥寥可數。

——新制致生源減63% 皇仁舊生夜中拒轉型或停辦

 334新學制提倡多元出路,坊間五花八門的課程提供不同類型的課程和資歷,學生不愁沒有升學選擇,但這同時導致一直協助學生重讀高中課程以應付公開試的夜校日漸式微。新舊學制轉換前後,路德會轄下5所夜校由1,500名學生減至現時550人,學生大跌63%,生存空間嚴重萎縮。校方計劃重新搶佔「市場」,打算今年9月起兼辦職業英語課程「求生」。至於無意轉型的皇仁舊生會夜中學,已由5班減至今年1班,新學年或因收生不足而停辦。

 路德會是全港其中一個大規模營辦夜中學的辦學團體,轄下共有5所夜校,但面對334新學制衝擊,收生人數銳減,由2008年約1,500人跌至今年約550人,減幅達63%,約三分之二教師離職。夜校收生大不如前,加上要提供學費資助,財政愈見緊絀。

辦暑期班未能解窘

 校方為了節省資源,除了經濟和「企會財」兩科外,其餘選修科目均集中於一所夜校上課,另需舉辦暑期班開源「救亡」,但仍未能解窘。身兼5間夜中學校長的路德會持續進修教育總幹士張聿健坦言,2008年及2009年轉學制,5間夜校每年合共可捐獻100萬元給路德會,但近幾年已無力再捐款。

 夜校式微,大勢所趨,轉型職業英語學校成為夜校「生路」。張聿健表示,辦夜校始終是「老本行」,但夜校也有轉型需要,故有意與一些機構合作開辦專上課程,正考慮各種課程開辦的可行性。

外籍師充裕 轉型英語學院

 張聿健續稱,副學士等課程認證、開辦課程成本高昂,加之夜校上課時間限制,令開拓課程難度增加。另一方面,目前夜校教師資源較充裕,尤其是外籍英語教師,所以開辦職業英語課程把握較大。因應職業英語在市場上有一定需求,他計劃今年9月在位於荃灣的院校增開英文專科課程,長遠目標是把夜校發展成英語學院。

皇仁舊生夜中只剩30生

 有夜校全力革新,但也有夜校對轉型不太樂觀。皇仁舊生會夜中學同樣出現收生困難情況。舊學制下,該校一般開辦4班至5班(每班40人計算),最高峰達更有5班,盛極一時。隨著夜校漸漸被淘汰,收生人數直線下跌,該校於上學年和本學年只剩一班30個學生。

 該校行政主任羅玉玲表示,新舊學制更替沒有顧及夜校生存能力。夜校目前一直依靠皇仁舊生會資助和借出校舍運作,但近年因為學生人數不斷減少,令財政出現困難。羅玉玲續稱,夜校可幫助一些已離開了教育制度而又想完成中學課程的人士,「學校宗旨是幫得一個得一個,學校就算只得30個學生也會繼續營辦,但如果新學年只餘下10個學生,就真是辦不到了。」

張民炳盼政府助轉型

 香港成人及持續教育協會副會長張民炳認為,夜校有存在價值,能為新來港人士、在職人士等提供學習機會。他又指,政府近年大力推廣職場英語,期望政府重新檢視夜校運作模式,並予以協助轉型。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8
2#
發表於 13-5-6 13:27 |只看該作者
怕重讀失手「全輸」 寧選其他出路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5/06/ED1305060004.htm


放大圖片



■夜校校長張聿健,獲學生致送心意卡致謝。

 新學制下,夜中學同時面對財政負擔增加和生源減少的「內憂外患」,「倒閉潮」湧現。全港夜校數目由轉制前的37所減至2011年的27所,同期收生人數亦由5,552人銳減至2,042人,跌幅分別達27%及63%。專家預計,將會有更多弱勢夜校被淘汰,相信這與政府資助模式、新學制要求學生有其他學習經歷,以及學生渴求「有一紙文憑在手」而不願重讀新高中課程的心理有關。

新舊制交替 夜校減27%

 根據2012年統計處出版的《香港統計年刊》顯示,2008年全港共有37所夜校,在舊學制過渡至334學制的首年,旋即有2所夜校結束營運。截至2011年,全港只剩餘下27所夜校,較2008年減少10間,減幅高達27%。新舊學制更替幾年間,入讀夜校人數由5,552人減少至2,042人,急跌63%,反映夜校漸漸被淘汰。

須支援OLE 增財政負擔

 香港成人及持續教育協會副會長張民炳表示,現行政府資助模式落伍,打擊夜校生存空間,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弱勢夜校被淘汰。夜校營運模式屬自負盈虧,雖然目前政府有提供資助,但對象是入讀夜校的學生,而非夜校本身。校本評核、其他學習經歷(OLE)等,在新學制下屬於必須,但夜校學費未有包括這些項目,校方須騰出更多資源支持這些項目,令財政負擔增加。

 路德會持續進修教育總幹事張聿健表示,學生讀畢其他課程後,可獲一紙文憑或證書在手。相比之下,入讀夜校只為應考文憑試,一旦「失手」便一無所有,令夜校吸引力降低,相信是收生人數急跌的主因。

 334學制未推行前,學生讀到中五便應考會考,不少中途輟學者和成績未如理想的學生會選擇入讀夜校。時移世易,新學制推行後,學生因為選擇增多,即使成績欠佳,仍可選擇其他出路,例如IVE、新毅進、副學位、文憑課程等。

學生:夜校認受不足資料少

 黎汶洛是首屆文憑試學生,目前正在港專就讀社工高級文憑。他表示,從來沒考慮過讀夜中學,認為夜校資料少,認受性也不足,坦言「讀中學都讀不好,讀夜校也不會有好成績,倒不如讀其他課程,就算重讀也只會在母校」。

 同樣是首屆文憑試學生的蕭同學卻「鍾情」夜校。她本來是「末代高考」生,因未能成功升讀資助大學,最後選擇在夜中學重讀新高中課程。她表示,夜校上課時間雖短,但有利管理時間,「白天可做兼職,晚上精讀課程,比日校要求學生參與課外活動,更省時間溫習」。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