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資優教育 新聞
發新帖
查看: 2686|回覆: 16
go

新聞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136
1#
發表於 05-6-13 14:08 |只看該作者

新聞

最近有無睇新聞?資優生比老師當頑劣生罰,誤吞粉筆 ... 慘!真係對依家 d 老師無晒信心!

Rank: 3Rank: 3


101
2#
發表於 05-6-13 16:00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老師是罰一個頑劣學生的行為,與他是否資優有何關係呢﹖

Rank: 4


628
3#
發表於 05-6-13 18:02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我看過段新聞..但我覺得好有關係咁播﹗
critor 寫道:


老師是罰一個頑劣學生的行為,與他是否資優有何關係呢﹖
誰會直率地說出所認識的真實?有所認識的少數人,愚蠢地不隱蔽自己充實的心,向愚民們說明他們的感情和見識,他們總是被人磔死或燒死。 歌德 <<浮士德>>入來做下test,不同的人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Rank: 2


44
4#
發表於 05-6-14 10:56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以前聽人講話天才同白痴只一線之差,我都唔係幾信,而家真係比我見識到喎,開始有d信

Rank: 7Rank: 7Rank: 7


11257
5#
發表於 05-6-14 15:11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critor 寫道:


老師是罰一個頑劣學生的行為,與他是否資優有何關係呢﹖


有關係,佢地有比正常人既高既好奇心.....比正常人高既創造力............應該係搵出個原因點解佢會咁做,教好佢都可以有另一種方法,罰並不是唯一既方法,如果話因為多學生,無法兼顧的話,這亦不是細路本身既錯

Rank: 4


628
6#
發表於 05-6-14 15:33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頑皮和白癡並不是等值的啊,完全兩回事來的呢﹗我想老師也該反省一下...不,應是香港這個教育體制...小班教學對資優生來說也是好事,所以那個討厭的李國章應該快點下台....不要遺禍社會大眾,遺禍國家人民子弟也。

may_chan_ 寫道:
以前聽人講話天才同白痴只一線之差,我都唔係幾信,而家真係比我見識到喎,開始有d信
誰會直率地說出所認識的真實?有所認識的少數人,愚蠢地不隱蔽自己充實的心,向愚民們說明他們的感情和見識,他們總是被人磔死或燒死。 歌德 <<浮士德>>入來做下test,不同的人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Rank: 2


44
7#
發表於 05-6-14 16:59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係唔係資優生既家長就唔使負責任去教好自己d子女既行為呢?

Rank: 4


572
8#
發表於 05-6-15 01:14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may_chan:

不是的,資優生的家長大多數是更努力去教好自己d子女既行為......因孩子有不正常的舉動,負責任的父母在尋求協助中才發現這叫做"資優".

驟眼看上去這像是一個很"美"的名字,但背後的問題真的有口難言.........

你有想像過一個四歲的孩子在校看到廁所洗手盆下的水掣,突然有所奇想.......然後.......學校成為澤國.......你每天上學前跟他說....不可這.....不可那.....rule 1.....2......3......n....做父母的哪有想到還有"洗手盆下的水掣"?

你有想像過一個六歲的的孩子和你在看圖書時,你一心想用一些中國的詩詞歌庫,人物去教他道理,誰知他由岳飛傳的[莫須有]問到去六四和文化大革命,然後他突然作出可怕的結論---[人最後都歸塵土,他們幹什麼攪那麼多野!做人做事都唔洗太認真,人生咁短!]聽到這樣的回答哪有父母不擔憂呢?

而孩子一天中的時間比例----在校8小時....在家8小時....睡覺8小時......老師的角色真的十分重要!!!!!!!! 有一次跟老師提及我現正努力教他"不要想到就去做",要他試一試"Stop & Think",老師便在上午提他一次(只需五秒),下午提一次,放學稱讚一句,這十多秒的效果令我和老師也為之振奮. 最近他還回家跟我說,老師說如果"Think唔切"就打一下自己的手,他跟我說蠻有效呢!

我覺得家校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有位不明孩子的老師是可悲的........同樣的,如果有一位滿腔熱誠的老師,但父母不去理會,不去負責這更為可悲!

Rank: 2


44
9#
發表於 05-6-15 08:36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小孩子的天空:

O~我明白了,因我未接觸過資優小童,誤解他們會比普通既小孩易教,經你這麼解釋,現在對他們才有小小了解,我好同意不論普通小孩或資優小孩,家校合作真係十分重要的,如果遇著那些不明白孩子既老師也不要灰心,更加要付出雙倍愛心同努力去栽培他們!最後,我好抱歉當初從一個好狹隘既角度睇呢段新聞,請原諒!!

Rank: 3Rank: 3


136
10#
發表於 05-6-15 17:28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其實呢個小朋友個父母都知佢資優生,而且學校都應該知 ... 點解都會有咁既安排去罰呢個小朋友呢?!

我自己擔心係,老師有冇專業 training 去應付唔同小朋友既能力呢?

Rank: 5Rank: 5


3731
11#
發表於 05-6-19 21:35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critor 寫道:


老師是罰一個頑劣學生的行為,與他是否資優有何關係呢﹖

非常同意這句說話,但這故事的前因後果我不太清楚,不敢說誰是誰非。

我唔識講資優教育,但做錯事、行為不當、行為影響他人,就應當受教育或受懲罰,跟他資唔資優絕對扯唔上關係。如果因為他資優而對他寬容一些,那麼有錢人犯了法又可唔可以對他們寬容一些呢?

其實我好懷疑「資優」跟「頑劣」是否可以畫上等號?有無專家可以指點一下呢?可能我見資優見得少,但係我認識的一些資優生都是好有教養,好有禮貌,人際關係又好好。這又如何解釋呢?

Rank: 3Rank: 3


217
12#
發表於 05-6-29 06:52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I think 資優 not necessary to be 頑劣. It really depends on what kinds of environment parents provide.

Agree that 資優 kids are much more emotional than others but it is not an excus. Personally, I don't mind kids are naughty but do mind that they are misbehavior.

In fact, I am still learning how to teach my daughter to be well-behaved.  

Rank: 4


628
13#
發表於 05-6-29 08:52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我覺得資優父母已夠可憐了,在家受盡孩子難教之苦...已夠氣在心頭,有苦自己知..在外孩子有問題...老師就指責家長不好好管教孩子...用資優為孩子做借口...........
請體恤一下擁有"頑強鬥志"資優孩子父母之心吧﹗﹗

他們真的有苦自己知.....孩子打從生出來..就真是與眾不同......
誰會直率地說出所認識的真實?有所認識的少數人,愚蠢地不隱蔽自己充實的心,向愚民們說明他們的感情和見識,他們總是被人磔死或燒死。 歌德 <<浮士德>>入來做下test,不同的人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Rank: 4


628
14#
發表於 05-6-29 09:26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想再分享一下以下的文章....

節錄自 <<管教子女不抓狂>> 詹姆斯.杜布森著

好的父母愈來愈難當。小嬰兒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並沒有附帶的說明書,所以很多時父母要自己想辦法去組合。但光是這一點就夠難了。偏偏這些小嬰兒的零件又很複雜,也不知道用什麼公式組裝,才可確保他們適用於任何狀況。有時,對一個孩子很成功的技巧,對另一個孩子卻發生不了作用,完全無法知道是為什麼。

很多幸運的父母不瞭解這種養育孩子的挫折感,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他們可能沒有花太多工夫,就輕輕鬆鬆養了一屋子「很好帶」的孩子。我和太太就認識一個這樣的家庭。他們非常幸運地擁有三個你所能找到最完美的小孩。三個小孩在學校裡都是優等生,房間永遠乾乾淨淨,都有音樂天分,吃飯規規矩矩,都參加學校運動隊,對大人說話彬彬有禮,遺詞用語非常合宜,甚至牙齒都長得非常整齊,看他們變成這麼棒的孩子,簡直讓人有點反感。

當然可以想見的,這對朋友把孩子的成功全歸於自己的教養有方。他們也總是忍不住在一見到朋友,打完招呼之後,就迫不及待想告訴你,應該怎樣養育孩子。他們自信得有點過火了。

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上帝是滿幽默的,在這個媽媽四十歲生日時,把一個小颶風當成禮物包了起來,送給他們作為意外的驚喜。從那之後,他們就一直沒好日子過了。他們這個小么兒,現已六歲了,壯得像牛,卻精明得很。他很喜歡和爸媽吵架,且顯然也比他的老爸老媽知道更多事情。不信你問他看看,他會告訴你很多事情。好玩的是,這對父母在這個子生下來沒多久,就不再到處告訴別人如何養孩子了。他們那時才發現,養育孩子的工作原來不是那麼容易的。

許多父母感受到教養孩子的信心危機。特別是母親,加諸於她們身上的束縛根本就是不可能承受的。只要孩子出點差錯,母親就遭到責備。儘管她們對孩子的愛與付出都無法計算,專家們還是指控她們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母親不是被控過度保護孩子,就是控沒有給孩子充份的教養。因此,不管當媽的多麼努力盡到教孩子的責任,她們似乎注定要被控訴---不是扭曲了孩子的成長,就是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不僅是專家因為超乎人為控制的事情怪罪母親,母親自己也很會責怪自己。在我先前做過的調查報告,百分之八十回答的人都是母親,她們最常出現的意見就是,「我是個失敗的母親﹗」簡直是說八道﹗我們的社會把女人教成凡事怪責自己,現在是該把問題釐清的時候了。

我不相信養兒育女應該是這麼大的負擔。沒錯,這個責任是很大。但是廿世紀的父母背負了莫須有的罪惡感、恐懼、和自我懷疑,這不是上帝的旨意。在聖經裡,養兒育女很明顯是得到上帝祝福的事情。現代父母對自己,已經有太多的責備和自我貶抑。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加倍的信心,相信我們能夠把孩子教養得很好。我們也需要知道,到底是哪些挫折讓我們無法在孩子小時候,享受當父母的快樂。

在來信中,我發現最容易讓父母們生氣失控的因素,就是孩子的某些傾向,包括喜歡測試、挑戰、排斥、與拒絕權威。這些叛逆性很強的孩子們一個下午製造出來的壓力,比他們母親一個禮拜可以承受的更多。

有些孩子的確有很強的決心要反抗權威,而且堅持自己的道理;但是有些孩子卻很樂意讓別人領導。我認為這些個性是天生的,不需要經過培養或是鼓勵。這些個性在孩子出生沒多久就顯現出來。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個看法。如果在過去,很多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師激烈反對這個說法。舉例來說,心理分析之父----佛洛伊德,和行為學說創始人---華特森等人,都相信新生兒來到世界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不同的環境會在白紙上寫下不同的東西。依照他們的說法,所有的嬰兒都沒有天生的人格特質,彼此之間沒什麼不同。每個嬰兒會變成什麼樣子,不管好壞,完全取決周圍世界所提供經驗。他自己不可能有獨立的決定,因他沒有真正選擇的自由,沒有能力去思考他的狀況,作出理智的決定和行為。華特森甚至拒絕承認理智的存在,認為大腦不過是個簡單的電鍵柀,對外來的刺激產生直接、立即的反應罷了。

華特森在一九二零年代曾大言不慚地說,他可以把所有的嬰兒訓練成「任何一種特殊人才,包括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將軍等等,甚至乞丐或小偷也沒問題。」他認為小孩只是父母的材料,可以捏成父母喜歡的任何一種模樣。

簡言之,這種相信所有行為皆為後天造成的想法稱為「決定主義」 (determinism)。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觀念,是念研究所之時,當時就不同意這個看法,現在當然也不認為如此。身為一個基督徒的心理學者,我習慣將人類所發明的理論,用聖經的觀點來探討。

在這裡,「決定主義」有值得懷疑之處。如果是真的,我們就不可能發自內心地讚美神、服事神來表達我們對上帝的愛。我們只可能是串在繩子上的木偶,所有的動作都受到操控。

今天我們看更清楚,這些傳統心理學家解釋人類行為的根據,其實很不恰當。的確,如同他們所說,環境對於人格的形成和塑造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他們沒看到,人類可以思考、抉擇和依據性格反應的種種能力。人類理性思考可以戰勝外在的經驗和影響。甚至,我們在出生之時,除了雙胞胎以外,少有兩個是完全相似的。而他們竟然會那樣想,實在是太不聰明了。如果上帝創造出來的每粒沙、每片雪花都各自相異,我們怎可以隨便相信上帝會大量製造出小小的人類機器呢?

一滴組織?一塊白板?一堆原生質?不﹗性格上個別差異在出生時,或出生沒多久,就可以看出來了。聖經裡也提到過類似的說法,有個孩子還沒出生就注定有頑強的性格了。創世記16:11節有一段對話,耶和華的使者,告訴從亞伯蘭身邊逃走的懷孕使女夏甲,說﹕「你如今懷孕,要生一個兒子,可以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因耶和華聽見了妳的悲苦。他為人必像野驢,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活在眾兄弟的敵意裡。」 (以實瑪利為現今阿拉伯人的祖先)

另外一個例子,雙胞始兄弟雅各和以掃在母腹中就已開始相爭。一個具有叛逆個性,個性頑強;另一個則像是媽咪的乖小孩。他們還沒出生就已是敵人,出生後更是有衝突。

行為學家現在才開始觀察、記錄,這些在聖經裡已流傳了幾千年的事情。所有這些對嬰兒天生氣質所做的研究中,最具野心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將近三十個年頭。它是眾所周知的,紐約縱貫研究中。此研究由精神醫師史黛拉.卻斯和亞力山大.湯姆士主持,他們的研究報告寫成了值得一看的書<<認識你的孩子>>。

這兩個人發現﹕嬰兒不僅在出生的時候彼此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在整個童年階段還會持續下去。更有趣的是,他們觀察到﹕大部分孩子的氣質,可以約略分成三種類別。第一種,他們稱之為「難帶的孩子」。這類型的小孩對他人會有負面的反應,情緒浮動緊張,睡和餵食時間都不固定,經常哭泣,遇挫折時會大發脾氣。

第二類被稱為「好帶的小孩」。這類型的小孩對他人會有正面的反應,可以安靜地適應新環境,腄眠和餵食時間固定,樂意按照他人的規矩玩戲。作者結論說﹕「這樣的小孩經常都是父母、小兒科醫師和老師的開心果。」謝天謝地。

第三類型被稱為「悶葫蘆」或是「害羞」型的小孩。這種類型的小孩對新環境反應負面,適應很慢。但是不像「難帶小孩」那般緊張,也比較有固定的睡眠和餵食時間。當他們沮喪或挫折時,典型反應就是退縮和溫和的回應,而不是爆發憤怒和反抗的情緒。

當然,並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用三種型來分辨,但差不多有百分之六十五都屬這三種類型。卻斯和湯姆士還特別強調,嬰兒一出生是完整的個體,能夠很快認出自己的父母,開始從環境裡學習。這個說法並無新鮮感,畢竟,大部分的家長都不相信「一塊白柀」的理論。問問養了一屋孩子的媽媽,她會告訴你,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甚至第一次抱在懷裡的感覺也不一樣 。她說的一點都沒錯。

所以,你該知道我為何對於這個研究的結果很高興。

「我絕對不認為,意志頑強的孩子不好。我並不認為,這是個「壞孩子相對於好孩子」的問題。我認為,這些具有反抗性的孩子,反而在性格發展上有更多的潛力,而且在未來成就和個人領導能力上,也同樣是如此。是的,教養他們的確比較不容易。

但是,或許就是小時候敢對你跺腳說不的個性,在十三年後,讓他面對同儕嗑藥的壓力,也可以大聲說不。所以我們需要塑造他的意志,讓他有能力克制自己的衝動。」

孩子脾氣愈硬,趁早「塑造其意志」的工作就愈重要。


(擁有頑強的孩子的父母真的是一種挑戰,相較於擁有其它氣質孩子的父母所需要付出的教養精力和耐力更大)




誰會直率地說出所認識的真實?有所認識的少數人,愚蠢地不隱蔽自己充實的心,向愚民們說明他們的感情和見識,他們總是被人磔死或燒死。 歌德 <<浮士德>>入來做下test,不同的人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Rank: 3Rank: 3


244
15#
發表於 05-7-15 12:17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Totally agreed with 睡覺. The teachers in Hong Kong seems like don't like gifted kids. Sometimes I really feel exhausted as I have to keep shouting to my daughter at home and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s complaint as she doesn't quite like my dauhgter.
    

Rank: 3Rank: 3


217
16#
發表於 05-7-22 13:03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nattyma, is your daughter studying at traditional school? Did you let the school know that she is gifted?

I am a bit worry about my daughter too as she will be in P1 this Sept. We gave up a traditional school but still worry.

After knowing that she is gifted I had pressure in educating her. Not sure if I am too restricted to her may cause negative impact.

Really feel that bringing up a gifted kid is not easy!!!

Rank: 1


12
17#
發表於 05-7-26 00:24 |只看該作者

Re: 新聞

thanks 4 the sharing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