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末代高考17狀元 14歲童越級達標 三分一合資格者 無緣入 ...
發新帖
查看: 2689|回覆: 1
go

末代高考17狀元 14歲童越級達標 三分一合資格者 無緣入大學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8
1#
發表於 12-6-29 21: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父母在伍國頌(右二)一歲時已發現他與別不同,對其悉心栽培。

末代高考今日放榜,有18,725名考生考獲升讀大學資格。10歲已挑戰中學會考的鑽石山神童伍國頌,今年以14歲之齡首次應考高考,即考獲優異成績,可爭奪大學學位資格。末代狀元一共有17人,其中四人得6A、13人得5A,男狀元佔多數。
                                                                                                                                                                                                                                                   
考試及評核局昨日公佈,今年有4.15萬人報考末代高考,約1,000人做考試逃兵缺席應試。今年資助大學學額約1.5萬個,扣除去年尖子計劃、招收非本地生和非聯招學額後,料有1.2萬個供應屆高考生報讀,但考獲升大學資格則有18,725人,即三分一無緣入大學,情況與去年相若。

該局秘書長唐創時昨在發佈會上表示,今年最大年紀考生63歲,只考一科;最小的是14歲的中七生,報考五科,唐只透露其成績「幾叻㗎」,合乎升大學要求,即中、英兩科及格,另三科有 E級或以上。
                  
伍國頌10歲已考會考                                                                                                                                       

據了解,該神童是在鑽石山蒲崗村道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就讀的伍國頌( Joseph)。他於升小四時跳班讀小六,中二時更直接跳升中六預科,今年讀中七。他在08及09都有報考會考,分別考兩科和五科,08年時他只有10歲。伍國頌的父母在他一歲多時,已發現他與別不同,因此特別栽培,送到教育局資優教育學院接受培訓。他視考試為興趣,化學科成績特別標青,有參加世界數學測試和奧林匹克數學比賽,經常奪獎;他於音樂方面也十分傑出,鋼琴和小提琴已考獲第八級水平,他計劃升大學繼續進修音樂。其網上相簿顯示除玩樂器,也愛打羽毛球,更是卡通公仔 Keroro軍曹擁躉。

今年有393人考獲3A或以上,當中兩男兩女考獲6A;九男四女獲5A,總共17人榮登末代高考狀元,比去年少4人。出產最多狀元仍是恒生商學書院(即現恒生管理學院),6A狀元佔了三席,另一於土瓜灣的中學。今年有257名考生因身體有殘障需特別考試安排,當中八人得2A至4A。當中一人已接近完全失明,需要使用凸字電腦協助考試,獲得4A成績的考生則有聽障。

今屆違反手機規則的考生比去年多三成,增至24宗;另有三人在試場偷拍,其中一人當場被發現,有關試卷被扣分,另兩人則更沙膽將照片放上網,有關科目成績被降級。                                                                                                        
末代高考主要數據                                                                                                                                        

考生人數:41,572
考獲升大學資格人數:18,725
狀元人數:4名6A;13名5A
最小和最大考生:14歲;63歲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及格率:94.30%
英國語文及格率:69.00%
考獲 A級科次:6,763
試場偷拍被揭個案:3
違反手提電話規則個案:24

資料來源:考評局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8
2#
發表於 12-6-29 21:5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6-29 21:51 編輯

改轅易轍 齋校收異性學生成絕唱

              
聖保羅書院2012年的最後5名女生,全入讀文科班。

高考制度告終,一些百年教育傳統也隨之而去。全港約70多所單一性別「齋校」,小部份在預科取錄異性學生,而改為文憑試後,女校男生或男校女生不再;而150年校齡的皇仁書院,預科採用早年港大四個學院的架構來分班,新高中只採簡單的 A至 E分班。

本港有70多所中學是「齋校」,即只有男生或女生,小部份在預科取錄異性學生,英皇書院今年有4名末代高考女生。160年歷史的聖保羅書院,副校長黃漢榮表示,由於有部份區內的學校預科選擇較少,吸引不少名校女生來叩門升中六,因此70年代起預科取錄少量女生,80年代最多女生,本學年有5名女生。

高考完結,也象徵具殖民地特色的教育制度曲終,150年歷史的官校皇仁書院,預科課程以港大成立初期的四大學院作分班,包括醫( Medicine)、工( Engineering)、理( Science)及文( Arts),故中七分班為七醫、七工、七理及七文,新學制打破文理商界限,傳統四大分科瓦解,改為簡單的 A至 E分班。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