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初中教育 兩史合併教學效能 研究證不遜獨立成科 ...
發新帖
查看: 1069|回覆: 1
go

兩史合併教學效能 研究證不遜獨立成科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
發表於 17-10-19 12: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霍秉坤指,採用兩史合併的中學,教學表現沒有比獨立成科的差,認為政府應給予彈性。


  (星島日報報道)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在《施政報告》宣布,全港中學下學年起,初中中史須成為獨立必修科,約一成現時採用兩史合併或綜合模式的中學須「歸隊」,然而教育局委託教育大學進行研究,卻發現採用兩史合併或綜合模式的中學,學生在能力與態度、學習動機等指標,甚至學生的試卷評量成績,均優於以獨立科目施教。負責研究的學者指,兩史合併的教學效能不遜獨立成科,認為政府應給予彈性。

  教育局委託教大課程及教學系副系主任霍秉坤的研究團隊,在一五年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研究採用獨立科目、兩史合併及綜合模式教授中史的中學,逾一千二百名中三及中四生的表現,結果發現採用獨立科目的中學,在「態度與能力」、「動機」、「自我效能感」及「教學方式」四大指標中,表現均低於平均值,以四分為滿分,得分與採用兩史合併及綜合模式的中學比較,相差達零點一至零點二分。

  團隊亦以評量試卷方式,以選擇題、配對題、時間線題目、資料題或開放題方式,考核學生的中史知識。採用獨立科目的中學,課程內容雖然理應整全,但結果發現,以四十五分為滿分,學生平均僅獲十九點九分,得分未過半;採用兩史合併模式授課的學生平均得分最佳,達到二十一分;至於綜合模式授課,表現最差,平均得分僅十六點七分。

  霍秉坤接受本報專訪指,採用兩史合併的中學表現較佳,與學校重視及教師質素有關,「不約而同是校長對教師有高度信任與支援,無論是課時與資源均給予支持,而教師亦要有心有能力,花心思重新整合課程,否則做不來。」他指這些學校未必是第一組別,但中史科與語文科不同,生源影響有限,只要教學用得其法,教學表現優於獨立成科的第一組別中學絕不為奇,「有一班有心的教師,校長又願意支持,做得好是有可能。」

  至於綜合模式,霍秉坤坦言這類學校多為第三組別,即使四大指標較佳,但學生能力較弱,在試卷評量得分最低,「即使教師很有心機做,運用課程改革把不同科目教學連貫,讓學生整合地學習,但始終條件不同,難以扭轉乾坤。」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全港中學下學年起,初中中史須成為獨立必修科,霍秉坤認為當局以政治、教育團體訴求等考慮為主,「儘管表現上有分別,但始終兩史合併與獨立成科的中學之間的差異不是壓倒性,自然令政府考慮別的因素」,然而他指數據既然反映差別不大,認為政府應給予兩史合併的中學彈性,按校情決定教學模式,「他們整體表現沒有比獨立成科的差,為何不給予彈性?」

  他相信當局「一刀切」要求全港獨立成科,以往採用兩史合併的教師亦能適應,「但浪費了他們幾年的用心,令他們有挫敗感是不理想」。他又相信,學生因教學法轉變,較為缺乏融會貫通的能力,未必能比較中外歷史在同一時期的差異。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2#
發表於 17-10-19 12:16 |只看該作者
非獨立科中學 冀史觀整全

  (星島日報報道)教育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現時中史非獨立科的中學,「除非已具明顯教學成效,或有非常特殊情況」,否則要求學校在一八學年轉推中史為獨立科。

  有現時採取兩史合併的中學指,現行模式以中史為主軸,有明顯教學成效,將與當局進一步商討日後安排;中學又強調,若中史須轉為獨立科目,日後會開設初中世史科,以確保學生有整全的歷史觀。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是兩史合併的「種子學校」之一,對於當局稱學校若有「明顯教學成效或有非常特殊情況」或有例外處理,校長鄺永燊坦言,要視乎當局與校方詮釋是否相同,「對我們來說教學成效是肯定的,多年來高中有足夠學生選修中史與世史科,在公開試成績與增值表現均良好。」他又指兩史合併以中史為主軸,不存在忽視中史;若當局要求須轉為獨立科目,校方亦傾向同時開設初中世史科,培養學生宏觀的歷史觀。

  同區的粉嶺救恩書院亦採用兩史合併施教,校長邱潔瑩指,校方期望學生在中史主軸中建構整全歷史觀,現行模式具有教學成效,應予以肯定。至於中史獨立成科後,學校會否開設初中世史科,她稱仍要內部討論。

  另外,教育局將於本月底公布第二階段課程諮詢稿,據悉當局因應教師意見作微調,包括增加朝代更替及興衰的內容;至於文化史部分會容許教師選教個別課題。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