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窮人升大學機會少2/3 無錢無前途 學者促政府支援弱勢 ...
查看: 23411|回覆: 366
go

窮人升大學機會少2/3 無錢無前途 學者促政府支援弱勢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
發表於 13-2-1 12: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2-1 21:58 編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01/18153146






香港貧富懸殊嚴重,窮學生升大學變得越來越難。教育學院一項調查發現,窮學生較富學生更難讀大學,學者比較1991年及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字,發現現時「貧窮線下家庭、住公屋及新移民」等年輕人,升大學機會不及「富有家庭、住私樓及本地生」的三分之一。學者指專上教育已出現兩極化,要求政府及早支援弱勢青年。

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副系主任周基利,昨日發表「本港大學教育機會公平性問題研究」,研究員向政府統計處購買數據,在1991年及2011年的19至20歲人口中,每一千人取得其中5%為對象進行分析,1991年共有6,481人,而2011年有7,913人。調查發現在2011年入讀大學比例是19.3%,較20年前5.6%為多。不過,窮學生和富學生入讀大學的機會有天淵之別,住戶收入在貧窮線以下的學生,1991年仍有8%可升大學,富學生則有9.3%。但到2011年,窮學生升大學比例只微升至13%,富學生入大學比例則大幅增長至佔接近五成,是窮學生入學比例的3.7倍。

調查又發現,住在自置私樓的青少年,入大學機會較住公屋的青少年高,91年住公屋青少年入大學機會是4.2%,到2011年升至9.6%;住在自置私樓的青少年,91年升大學率是8.8%,2011年升大學率升至31.9%,反映越有能力買樓的家庭,其子女升大學機會越高。



基層要靠統一派位

周基利指,現時本港學童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出現兩極化,近年小學推行世襲制,名校校友霸佔學位,而中學推行直資制度十多年來,名校都紛紛轉為直資,收取巨額學費變相提高入學門檻。他又歸咎近八成副學士學額為自資課程,令很多年輕人要「孭學債」,阻礙他們升讀大學的機會。他建議政府及早在學前、小學支援基層學生,令窮學生享同等入學權利。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指:「入大學難,基層學生唔使諗」,建議政府把三年幼稚園免費教育換作增加資助大學學額更實際。九龍城區有多間名校轉直資,該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陳鳳雯批評,做法違背有教無類及造成標籤效應,「有錢人有優先條件讀名校,基層只能靠統一派位。」


教院研究:貧富家庭入讀大學差距擴大

點評

cellon  留意:Note 3: Enrolment in university degree programmes included all local and overseas bachelor degree  programmes and above.  發表於 13-2-20 00:52
   2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2#
發表於 13-2-1 12:17 |只看該作者
名校紛轉直資 學費昂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01/18153148


【門檻太高】

英中一直是大學生搖籃,但三分一傳統名校已轉為自行收生的直資中學,官校、津中的中一自行派位學額提高至三成,學校取錄標準往往要文武雙全,欠缺家庭財力培育的清貧學生,往往不符要求而被拒於門外。

佔英中五分一的22所傳統名校,7間已轉為收費高昂的直資中學,每年學費由1.7萬至5.2萬元不等。跑馬地聖保祿中學也擬轉直資。審計署年前揭發多所直資中學的助學金「滯銷」,可見清貧學生紛紛卻步,學校變成「貴族直資」。

擁八級鋼琴資格並不稀奇

直資名校收生要求十分高,除了成績優異,也需有音樂技能,拔萃男書院前校長張灼祥曾指出,升中生擁有八級鋼琴資格並不稀奇,只是一般條件。要清貧家庭花錢培育子女,根本是天方夜譚,報名時早被篩走。多數直資名校都是一條龍,要入中學必須先入附屬小學,小一收生一樣要求多才多藝,培育費用非富裕家庭可負擔。官、津中學的中一自行派位取錄條件與直資不相伯仲,也因此英中成了富裕學童專利。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也指出,教育改革要求學生要有課外學習經歷,「好似遊學團、音樂、舞蹈,都係好貴,清貧學生好不利,小學已決定入大學機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
發表於 13-2-1 12:17 |只看該作者
富孩子配套佳 增讀大學機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01/18153149





■家境富裕的Michael,學習配套十分完善。


【特稿】

家庭背景對學生升大學有多大影響?有中學校長認為中產家庭的孩子確有更多選擇;基層學生則證明只要努力也可做醫生。

貧童只能到內地交流

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有一子一女,女兒在加拿大讀大學。他說有為子女買教育基金,正讀中學的兒子Michael即使無法在港升大學,也可安排他到加拿大。麥耀光認同中產家庭確可為子女安排更多出路或發揮所長。他以廠商會中學為例,較多基層學生,即使學生的交流團,也只能到內地或澳門,屬人有我有的增長見聞形式,與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深度交流團有別。

中大醫學院教授余德新夫婦均是醫生,兩名女兒已入讀大學,其中拔萃女書院畢業的幼女,更是會考10A狀元。余德新小時住深水埗,父親是文員,母親是家庭主婦,當了醫生三年才首次搭飛機。他指現時補習等輔助學習的工具更多,「父母有資源都會用盡方法畀子女讀上去」,或因而左右貧富學童入大學的機會。但他認為金錢未必是主因,不同階層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及要求,可能有更大影響,又認為如要拉近不同背景學生入大學的距離,學校角色也很重要。

出身基層的協恩中學畢業生Mandy從未補習,憑一己努力升讀港大醫學院。她曾因經濟問題放棄學鋼琴,但認為不影響學習,相信貧童也可以升大學。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46
4#
發表於 13-2-1 12:42 |只看該作者
回復 elbar 的帖子

我有興趣知道研究所之入大學比率是包括海外與否?如果只有約l8%升讀大學,其他是海外吧!
如果有分類,可能所謂懸殊來於海外升學的負擔能力。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6635
5#
發表於 13-2-1 13:21 |只看該作者
還有一個社會大學!
二十多年未見船民了。今天,電視新聞又再見緬甸有難民坐船出海逃難。

Rank: 5Rank: 5


2245
6#
發表於 13-2-1 16:04 |只看該作者
"...他又歸咎近八成副學士學額為自資課程,令很多年輕人要「孭學債」,阻礙他們升讀大學的機會。"

如果家境唔好, 個仔成績不濟仲唔諗住出嚟做嘢幫爸爸媽媽手, 去讀副學士?
我信行行去狀元! 有心讀書唔怕遲.. 環境好d先啦.

要政府幫手努力製造學位通漲?

student loan 巳比咗選擇既自由. 加大奬學金比有potential既學生可以係一個考慮方法, 不過唔係諗方法提高50/50比例...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貢獻勳章


3563
7#
發表於 13-2-1 17:27 |只看該作者
"贏在起跑線、輸在起跑線" 這些概念其實可以修正,人生是場馬拉松賽,贏多1、2歲是否真的很重要 ? 家長反而應該要三思。

以心開揚待人真  晴朗笑容樂在心

Rank: 9Rank: 9Rank: 9


22515
8#
發表於 13-2-3 15:26 |只看該作者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你對,包括非本地的學士學位


17374
9#
發表於 13-2-4 09: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12651
10#
發表於 13-2-4 12:47 |只看該作者

回覆:窮人升大學機會少2/3 無錢無前途 學者促政府支援弱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2831
11#
發表於 13-2-4 13:55 |只看該作者
你話窮學生讀唔起大學,就係社會有問題。
窮學生考唔到大學,都怪社會?
咁父母的職責係咩?

Rank: 3Rank: 3


471
12#
發表於 13-2-4 14:01 |只看該作者

引用:好似尋晚星期七檔案果D咁會考得1分,借20萬

原帖由 ha8mo 於 13-02-04 發表
好似尋晚星期七檔案果D咁
會考得1分,借20萬讀苦學士,救唔到命兼一身債,為乜? ...
講真,如果真係想讀書,點會得一分?有啲年青人唔想讀書又唔想出嚟做嘢,就搵啲嘢「讀下」,聽唔少朋友嘅細佬妹都係咁。早啲出嚟做嘢,攞多幾年工作經驗仲好,嗰班人唔係唔知,只係唔想面對現實



Rank: 3Rank: 3


471
13#
發表於 13-2-4 14:11 |只看該作者

引用:你話窮學生讀唔起大學,就係社會有問題。窮

原帖由 oooasis 於 13-02-04 發表
你話窮學生讀唔起大學,就係社會有問題。
窮學生考唔到大學,都怪社會?
咁父母的職責係咩?
同意!雖然不少老牌名校轉直資、私校,但仲有好多好好嘅津校,都能入大學。自己讀唔到書,唔好講到係「環境迫成」。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4#
發表於 13-2-4 15:13 |只看該作者
周基利指,現時本港學童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出現兩極化,近年小學推行世襲制,名校校友霸佔學位,而中學推行直資制度十多年來,名校都紛紛轉為直資,收取巨額學費變相提高入學門檻。


此"研究"研究1999至2011年嘅數据,但又關直資咩事呢?据我所知,這段期間由傅统學校轉為直資的只有4-5家,以DGS為例,2005轉直資,2011根本上未有直資升學數据,此其一;這幾家中學都有小學部,除去直升中學啲學生,最多咪係少咗一百幾十席位俾抽簽,比起全港中學席位,可說少之又少。

啲數据都唔反映直資,為何要對直資說三道四呢?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5#
發表於 13-2-4 15:18 |只看該作者
當香港的考試成績,仍能實實在在反映學生的能力(或考力);當香港的大學,仍主要据考試成績取錄學生時,我相信香港仍是公平的地方。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6#
發表於 13-2-4 15:29 |只看該作者
輸在起跑線,好慘。我到圖書館借書,見到一些英文書,密密麻麻地查了中文字,且很多時查錯了注解。我翻多幾頁,往往注解不見了。沒有堅持下去,又是另一個可惜。

要幫輸在起跑線上的人,不是增加上网費,不是甚麽交流團、課外活動之類,將這些費用請大學生教他們讀書,仲實際啦。

Rank: 4


830
17#
發表於 13-2-4 16:30 |只看該作者

回覆:judy 的帖子

中產子女的大學學位很多都是父母用汗淚換來的。高學歷的父母無法接受子女成績不好。多少中產是雙親都努力工作才換來中產的收入。為了子女的前途,放工回家後及假期也爭分奪秒地在跟小朋友功課。自己沒去旅行而省吃儉用留下金錢讓小朋友去遊學。如果做一個父母工餘看電視,打牌,打機,上網與子女入大學率的調查。相信更可反映現實。



點評

Jackieson  agree  發表於 13-3-12 16:33
2000winnie  冇錯, 我自己都放棄了好多野才換取個女成績好小小, 只是小小, 還須努力  發表於 13-3-5 20:32

Rank: 4


776
18#
發表於 13-2-4 17:49 |只看該作者
frenchfries 發表於 13-2-4 16:30
中產子女的大學學位很多都是父母用汗淚換來的。高學歷的父母無法接受子女成績不好。多少中產是雙親都努力工 ...

萬分同意!家有小一生,沒有讓他外出補習,因我一直不認為補習可以幫上忙;反而我相信自己都大學畢業,無理由教不了小學生。自己跟仔女的功課,是要付出時間的。我每天晚上七時八時才下班回家,每天花半小時檢查孩子功課,孩子不懂的輔導一下。除了功課輔導,平時公餘最多功夫的是找尋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中英課外書,幫他建立閱讀習慣。周末多帶他們出外走走,增長見識。考試時陪他重點溫習一下,暫時效果算是不錯

父母的付出,固然是關鍵,但另一方面,從輔導孩子功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問題根源,是否現在小學課程是否過深?尤其中丶英文。理論上,小一學生不一定要念過幼稚園,但現在小一的課程,念過幼稚園的,尚且感到吃力,沒有念過幼稚園的,我想像不到如何應付。

中文一來便要閱讀理解,一大篇文章,其實有沒有想過有很多字小孩不懂?英文,已經教grammer,考試時又來一大篇閱讀理解。我常想,基層的父母,不懂英文的,如何應付?雖說老師有教,但不是個個孩一下子就能吸收丶老師教完就懂得。而且現在的老師,工作吃力不用多說,又可為個別孩子提供多少輔導?沒能力自已教的,可以找補習;沒能力找補習的,點算?以前我父母都不理我功課的,但課程不深,跟著老師教的自已努力讀,就可以了。現在,怕且不成了。

初小開始已經跟不上進度的孩子,加上父母不懂教丶沒資源找額外輔導,過深的課程打擊孩子求學的興趣,這些孩子很大機會學業上一直落後,入大學的機會自然減低。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19#
發表於 13-2-4 18:22 |只看該作者
父母的付出,固然是關鍵,但另一方面,從輔導孩子功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問題根源,是否現在小學課程是否過深?尤其中丶英文。理論上,小一學生不一定要念過幼稚園,但現在小一的課程,念過幼稚園的,尚且感到吃力,沒有念過幼稚園的,我想像不到如何應付。
****     ****     *****
很有见解啊! 谢谢!

从前的小学课程很浅, 顶尖大学生水平夸啦啦!

今天的小学课堂愈见艰深, 顶尖大学生水平不外如事!

何解我们的课程要追逐 '必需要赢在起跑线.', 是完全把好孩子教坏了, 累坏了! 小学应该努力教学习态度, 和彰显品行的重要, 中学时入读正常学校, 才下苦功的孩子, 也可以学得很快的.

Rank: 4


830
20#
發表於 13-2-4 18:54 |只看該作者

回覆:annie40 的帖子

小學課程固然是比以前深。我們的父母輩,文盲或小學程度的比比皆是,但現在的父母80%以上中五畢業。難道連一個幼稚園或初小的小朋友也教不了嗎?!我有一朋友,小時成績很差,只讀了職業先收學校。現在有兩個小朋友,她很努力自己教導,從不補習。兩個小朋友都考入名校,有很好的成績。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