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窮人升大學機會少2/3 無錢無前途 學者促政府支援弱勢 ...
樓主: elbar
go

窮人升大學機會少2/3 無錢無前途 學者促政府支援弱勢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744
341#
發表於 13-3-10 08:1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ogwarts 於 13-3-10 08:14 編輯

回復 hogwarts 的帖子

Dear BoyBoyPa,

Yes, if school voucher is universally applied for all HK students, then it could be a fair instrument.  The ugly face of the DSS policy, my immature view, has helped some schools to be able to survive the 97 transition (it is ok from political perspective) and helped some schools (the traditional elite schools) to have more resources and the privilege to select students both with academic & resources strengthen.  But leaving many DS schools in cold.  


In business competition, institutes with less resources will lose, education is no difference.   Letting less competitive school to be closed is fine, but they also sinking together with their students.   So sad, our "middle class" senior civil servants are very good in solving political matters but also leaving tons of problem behind.


Capitalist society can be a fair and happy society, but our CS mind can only use "who can pay more, can get more" mentality to formulate and consider policy.


The handing out social benefit but not building up capacity is easy mean and can dress up with kind heart, ugly face of the reality of our government policy.








100
342#
發表於 13-3-10 11:4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4418
343#
發表於 13-3-11 01:4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eldestadventure 的帖子

囝囝爸

//要解答你的疑問十分容易。

大鑊飯是指那些不思進取教師之教學心態及疆化之教學模式。而做成差異之原因主要是學生個別質素之差異,父母及家庭支援之差異等等。//

以你所說,差異原因有關學生質素、父母家庭支援。另「等等」是否指教師心態、疆化教學模式?如是者成績差的學校,以上原因何者影響為大。如罪責以不力教師和僵化教學為最,只收最好學生名校直資,和不得不因應巿場競爭求存,要收好學生的直資新校,剩下家貧和學習力弱,是否更勢孤力弱。教「好學生」,不「教好」學生,你信這真是教育優化良策?


//點解有組別一二三? 這個錯得很, 若要分組別, 應該分起碼十組,分得越細越對教學及學習越好。有些學校,每一主科內部也分因應學生能力分三組,而若學生能力上升或下降,在學期間也可以隨時會轉組,這樣才能因才施教及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組別越多越好,十組每組內又每學生各科能力不同,分上中下組而教,生出三十變化。教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疲不能興!成績表滿分改為三百,用顯微鏡細分學生差異,教育功效最顯?

//以前名校在收生方便有較大的自主權,可以揀選喜歡的學生類型,而學生之質素較接近,容易施教。 現在之三組分法,再加上個派位制度,做成學校學生質素參差太大,嚴重影響教學質素,拖低整體學術水平。//

三組分法、派位制度,是教局所訂,視為收緊,對教育不利。推動直資,也是教局所為,開放自由,視為最益。開放直資已有多年歷史,成績亦初見於 DSE,請問如何提升「整體」學術水平,請舉實例證明。


//要作評論前,先理解何謂大鑊飯之定義及教學制度之轉變如何影響教學質素。//

對大鑊飯認知、教育制度改變,你似乎認為香港比其他地方找到教育改革良方。但現實是怨聲和競爭比前加劇,原因為何?

//你能否理解我如何將教育與房屋政策之概念相比?

首先,我是將直資比喻為居屋、夾屋、自置居所貸款、置安心等針對中產的 房屋政策,而是對籠屋和板間。

如你所說,現在公屋輪候冊仍有那麼長, 仍有那麼多人住籠屋、板間,若用你謊謬之邏輯,政府便應取消所有我之前所說之居屋等針對中產之房屋政策,將房屋資源全部 放在公屋上了。

政府在政策制定時必須有平衡,不能將全部資源放在基層上,否則只做成分化及怨氣。 學人評論時事前,先學下用較宏觀之角度思考吧!//


宏觀不實如同作大!你看到平衡,引證現實,房屋政策是現最熱辣辣的燙手山竽,是多年來對基層照顧最少,偏幫地產霸權所致。教育改革,只大戶受惠,請問基層所受利比例如何,不敢求全部,可否小說一二。

//做成現在小學之失控情況正是中小學派位制度之失敗之處。尤其是現今之升中派位制度,學生要在學校排名次而不是靠自己在公開試之努力,一但要排名次,而且 還不只計小六成績,那便使在小學時每個測考,甚至是功課都分分鐘影響名次,繼而影響派位,在這樣的制度下,迫使不少父母博命摧谷子女每一份功課,每一個測考,及只集中在影響分數名次之學習內容,無形中要小學生無時無刻都在強大壓力下學習。//

小學派位源流已久,競爭愈烈始於近年,有關係嗎?現在博命摧谷,與開放競爭無關?

//父母之行為,往往受制度驅動,一日不改派位制,只會若了學童及家長。以前的升中試則公平得多,主要靠學生能力,而父母可因應個別孩子的特質,在升中之前調較不同學科之學習進度,而不會被制度拖住走,無時無刻要跟平均步伐走,亦可按孩子興趣與能力,發展學術以外之才能。//

派位制度可另題討論!

Rank: 5Rank: 5


4418
344#
發表於 13-3-11 02:2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3-3-11 02:21 編輯

回復 hogwarts 的帖子


不同直資有不同源流時間和原因,可獨立而看,以前都討論過。以學券,芬蘭教育、Charter Schools  也比較對照過。直資與其他相比,貌似其實主體精神大背馳,公平和扶弱最異。我不反對學卷,網上資料不少,在美國有對立意見,衍生問題不少,甚至訴訟。



Rank: 5Rank: 5


1524
345#
發表於 13-3-11 11:00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護士同是神聖工作,要輪班,工作又帶厭惡性。入大學時,神人揀神科;但神聖人點解揀護士唔揀教院?

早幾日左丁山讚嘆小思同其他同代嘅聖保羅男女嘅學生好幸福,有書法家做佢哋嘅中文老師。其實就算我讀的中學遠不如spcc, 但亦有不少我眼中的傳奇老師。教美術的是薄有名氣的國畫家,中文老師行出嚟就似民國人物,英文老師是永遠一襲旗袍的早期港大畢業生,數學老師是中國數學殿堂浙大的畢業生。當年有這麽多優秀人才投身教育,或多或少跟五六十年代香港社會人浮於事,教師算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直資其中一樣自主權就係教師人工。我另外一個預測係,將來神聖人揾教師工,會先揾直資。跟住嘅唔駛講喇。

你我幾唔鍾意張之光都好,teaching as a career should be made more attractive.

Rank: 5Rank: 5


1524
346#
發表於 13-3-11 11:27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LRJ, 唔係好通。你反對的,是孩子因為貧窮而沒有機會讀貴直資的機會。貧窮孩子名校入學配額的建議正正是你反對的事,孩子因為「非」貧窮而失去入名校機會。唔通這也是 necessary evil? 非貧窮的人可以大方一些嗎?我叫做上左岸,無所謂。名校學額珍貴,其他載浮載沈的非貧窮人仕會不會咁大方?』

Hey, 你搶咗人10皮,叫你俾番5皮人地,點可以話『係因為「非」貧窮而失去入名校機會』呢?

Rank: 5Rank: 5


1524
347#
發表於 13-3-11 11:52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重有一樣你睇漏咗,對現有直資,我講既係『指引性』比例,唔係監硬嚟。直資成日話照顧窮尖子,唔該你每年報個數嚟,等壓力團體俾啲壓力你做好啲。

Rank: 5Rank: 5


1524
348#
發表於 13-3-11 11:5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orenjia 於 13-3-11 19:05 編輯

deleted for repetition.


100
349#
發表於 13-3-11 12:2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1524
350#
發表於 13-3-11 12:58 |只看該作者
Eldestadventure

嗱,事先講明,無論你覺得我講嘅幾低能荒謬,都唔准鬧我,年紀大,冇乜耐性。

你講嘅唔錯得晒,香港教育確實可以創世界先河,喺免費同全費外另闢途徑。但你要睇吓現實,我哋嘅做法等同停止起公屋之餘大量起居屋夾屋,重將啲公屋王改為居屋出售。


100
351#
發表於 13-3-11 13:5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352#
發表於 13-3-11 14:00 |只看該作者
大哥们, 你们是非常有料, 却愈来愈闷.....zzzzzzzzz 不如饮杯加啡, 看套法国片(四五六级也好), 做番中产吧!.


100
353#
發表於 13-3-11 14:1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4418
354#
發表於 13-3-11 14:1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eldestadventure 的帖子


//你搞清楚概念及一些大原則先學人討論吧!//

由04年開始,我討論直資大原則是針對傳統官津轉直資,多年來學到知道不少,每次討論都有所得。搞清你的模糊概念和大原則又會有得著,學會才做是我損失!


//首先,直資是在現有之辦學模式中加上一種新的模式以滿足某些階層的特別需求,不代表一定要取締現有之其他模式,現有之其他模式各有利弊,卻仍有某程度存在價值,正如推出屋屋不代表認為公屋一無是處,要取締之,明白嗎!//

滿足某些階層特別需求,就是討論重點,多年基層的需求,是否有減冇加?各類模式都有利弊,所以以現狀和理據去看得失,明白嗎?


//此外,你完全不明白及歪曲我對教學之原則,我從沒有所謂教「好學生」,不「教好」學生之觀念,我只是話你知, 好的教育是要因材施教,因此,必須將學生按能力分班來教,否則,一班參差太大只會做成三輸,是教的老師輸,叻的學生輸, 跟不上進度的學生也輸。最緊要就是建立一個容許學生可因應學習能力提升或下降而轉到合適程度的學校或班級上課之機制。所以,學習能力弱的學生, 更應該集中一起學習,按他們的能力及可接受之步伐施教。//


理論、原則說得容易。教育難攪,不是香港獨有,世界皆是。因才施教容易嗎?資源富裕也不可,所以父母對獨生子女教育也覺難。你沒有教「好學生」,不「教好」學生觀念,但現實政策就是如此,在深化加劇中。



//還有的是,即使是目前之直資制度,家貧但只要有能力的學生,直資之制度已預留不少的資助學額給這種學生。若某些父母因其他種種原因,不想自己有能力的子女去讀某些較優質的直資,這是他們自由選擇,與人無由。//

新校直資相信資助學額會較為善用,但競爭帶來昂貴課外學習,難於共容令貧者卻步。優質直資,是賦予有能力有財力者,更多自由選擇。對有能力冇財力者,優質學校是愈來愈少選擇,是政策所至,與人有由。這是現實!


//分十組是以學校計,其實只要容許所有學校自由收生,很快全港學校已能自動分了組。

在同一學校內同一年級之學生,也應按學生之能力在主要科目,例如小學只需在中英數科分, 通常只需分二組或三組,才能因材施教。你知否全港最top之小學就是用這概念教學的,而且那些學校更不會為學生排名次,而每科之成績只會粗略分 幾等,例如ABC 或123而不是要學生作 一兩分甚至零 點幾分之無聊互鬥,這才是合適的小學教育,你明白嗎!你不要無限上綱, 講到甚麼用顯微鏡去分,係你自己唔識而已。//

小兒已上大學,經歷過當然知道。你說的阿媽女人理論,講就容易,能恰到好處實難。小班教學效益都呦餐死,資源、教師能力等都成問題。現實狀況,你唔明都會知啩?


//要提升「整體」學術水平很簡單,只要政府開放所有學校的收生自由,包括中小學,取消那些不公平的派位制,減少干預,包括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不出五年,定見成效。//

部分學校自由收生,都攪到要報三五七間,競爭劇烈,學前鬥多鬥醒。還有報考學校和應付招生工作巨大的時間和成本,有沒有想過?以前計過女小拔校長面試每學生三分鐘,二千報考,她要花多少時間,老師相信會更多。全部開放,教育有關的人都會疲於奔命,加劇競爭,與現代舒緩教育理念背馳,所以沒有全民教育國家推行,道理簡單。

其他的有時間會回應。





100
355#
發表於 13-3-11 15:5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4418
356#
發表於 13-3-11 22:4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3-3-11 22:47 編輯

回復 eldestadventure 的帖子


//你由04年開始討論直資大原則,到現在仍搞不清楚,還要浪費時間討論直資應否存這個不需討論的問題,可想而知你的思維及吸收能力,真的不值得我一 次又一次去點醒你!//

米早煮成熟飯,多年來,我或這題下討論家長,幾時提過直資應否存(廢?)這個問題? 本題談及窮人升學機會,引及討論傳統直資制度利弊。你的理解令你花時間一次又一次浪費時間,戥你惋惜!


//以往就是只照顧基層而忽略了中產對優質教育之需要,也拖低整體學術水平,明白嗎?//

乜以往只照顧基層?現中產優質,可提高整體水準? 如何,實例?


//我都話過,現在值得討論嘅係如何完善直資這個補充的機制,記住,係補充而不是取締任何現有制度之機制。//

唔說出弊端,如何完善機制,飛象過河?再提醒你,不是取締,補充也是大話西遊,要對症下藥!


//當然,更值得討論的是如何取締現有的所有機制,例如學券制,但正如我回覆LRJ 所說,我對學卷制仍有很多技術問題未想通。//

真理愈辯愈明,不要空談技術,有多年發展結果現實可參考。


//我已經簡單地講過如何因才施教之實則方法,例如增加學校組別及校內主科分組等。//

你的方法,已實行多年,效應和結果殊不簡單。


//現實政策也是企圖稍為糾正以前分三組之錯誤,而加強學生按能力分類,卻沒有削減最低組別學校的資源,所以不存在「不教」好學生這觀念。//

不空談觀念! 現談直資,資源有別,是否就存在「不教」好學生的現實?


//有能力冇財力者,也可選擇任何一間直資,而每間直資都預留一定資源資助這類學生。至於你所說的昂貴課外學習,那全是optional而不是強制性的, 冇財力的學生大可不參加,但不應眼紅其他有財力參加的學生,正如在資本主義社會,我們不眼紅有錢人住得比我們好。最重要是廢除或盡量減低世襲制或用錢買學位或用權力取學位,而是主要靠孩子個人能力增取理想之學校學位。//

如你前言:「香港的直資也是 open to all students and non- sectarian 」上說有異曲同工之歪妙,不回應!


//分十組是以學校計,其實只要容許所有學校自由收生,很快全港學校已能自動分了組。//

分了組代表什麼,不成大鑊飯?


//係你先至講極唔明,你孩子己上大學,唔代表你自己明白廢除升中試所引起之後果。//

長期婚姻者未必比未婚者明白箇中滋味!這面面俱圓說法,明白了!


//小班教學 在原則上一定好過大班教學,這點是毫無爭議性的,點解?自己想想吧!//

亞媽女人,多資源原則上一定好過少資源,唔冼多想!


//小班教學現在爭議之處是既得利益者及資源及資源運用之問題//

「既得利益者及資源及資源運用」...  複雜,無能力回應。

//未有小學派位及中學派位前也是自由收生的。如何收生,學校自然會因應報考情況而有所調節, 大把比女拔好的學校有更佳之收生方法,而在自由社會制度下,女拔喜歡用冇效率的收生方法有佢的自由。//

「彼時此時,學校自會」。想法容易、理想、樂觀! 女拔是以偏概全例子? 其實我覺女拔各方面幾有效率。要跟著競爭教育制度走,為勢所迫。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357#
發表於 13-3-11 23:34 |只看該作者
//小兒已上大學,經歷過當然知道。//

囝囝爸:

第一次聽你講囝囝入了大學,恭喜恭喜。很多年前已預測,他入不了才是爆冷。

點評

囝囝爸  多謝! 只是學習另一起步點。祝願你及各位子女成功!基礎培育得好,就算偶然失手都會有不少其他選擇。  發表於 13-3-12 00:38

Rank: 3Rank: 3


471
358#
發表於 13-3-12 03:07 |只看該作者
回復 ngsmum 的帖子

Agreed that teachers are stretched in terms of capacity "as is".  

A student I tutored once asked me why I commented all over his essay in red, when his own English teacher at school only marked his essay lightly with a few general comments.  I responded to the effect that I spent over an hour of my own time on the comments and asked him to consider how many students there are in his English class.  Times that by the time it takes to mark an essay   properly and it is easy to see why the comments were light!

Many of my friends are teachers, and I must stress that they are extremely dedicated ones too.  This is however a resources problem which forms part of much larger issues within the web of our educational policy~ just consider the ratio of one teacher to 15-30 students for each subjec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school) and the fact that a teacher must race against the clock every term to finish the required syllabus and you will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picture.  There are of course exceptional teachers who put in the extra effort at the expense of his/her own personal time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English teachers at a school I worked at spent every Saturday marking essays), but this is really the exception rather than the norm (is it in any case a fair expectation for us to have of teachers?).

In view of the above, it is ever more important that parents  play a  role in supporting a child's learning development.

Rank: 5Rank: 5


3744
359#
發表於 13-3-12 10:30 |只看該作者

回覆:whitepenguin 的帖子

Cannot agree with u more.



Rank: 5Rank: 5


1524
360#
發表於 13-3-12 10:57 |只看該作者
Eldestadventure

『你搞清楚我的觀點才跟我討論吧。』你呢句嘢講番自己最啱。究竟你有冇睇我寫乜同答你乜?你咪撈亂你同囝囝爸抝嘅同我講嘅。你答案離題我俾番少少步驟分已經仁至義盡。
我由最開頭到最後尾,都冇講過反對教育可以或應該多元化,我只係唔同意將公屋王重新包裝,迫走部份住戶啫。
至於你話我嘅語言呢度冇乜人欣賞,咁我又確有同感。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