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樓主: elbar
go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複製鏈接]


1377
21#
發表於 10-12-31 10:2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22#
發表於 10-12-31 19:24 |只看該作者

英華教師籲港澳辦多管傳媒 網民斥枉為人師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前日接見過百名本港教師訪京團時,席間英華書院中文科女教師王穎,批評香港傳媒只愛發放內地負面消息,削弱學生國民意識,建議港澳辦對傳媒「做多一點工夫」,令傳媒不要只報道負面消息。言論昨日在網上惹來極大迴響,有網民炮轟是破壞《基本法》保障新聞自由精神,並去信英華書院及教育局投訴。校方則強調老師意見不代表學校立場。

今年9月才加入英華書院的王穎,任教中文科。她在本周連同120名校長和教師,參加清華大學推出的國情教育研修課程,前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會面。

王穎獲安排率先發言,她以流利的普通話大讚香港國民教育做得不錯,在升國旗和國歌奏起時表現出應有禮儀,但仍有不足。她接說:「香港學生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說,當中國發生好的事情、正面的事情的時候,譬如說奧運呀世博呀,國民意識就非常強,會感到自豪是一個中國人。但是當一聽到負面消息,尤其香港媒體比較喜歡發放負面消息,國民(學生)意識又會慢慢的減弱,好像一加強就突然間又減弱。」

批港傳媒愛發放內地負面消息

王穎隨即向王光亞建議,港澳辦能否在媒體上面「做多一點工夫」,讓傳媒不要只報道負面的消息,相信此舉有助推行國民教育。

據悉,王光亞並無即時回應王穎。但據《新華社》和《中通社》報道,王光亞在總結時指出,傳媒在國民教育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客觀公正的報道,推動香港與內地互相了解,而做好青少年的國情教育,最重要是學校和課堂,香港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國情的了解,更要言傳身教。

校長:不代表學校意見

不過王穎的言論被報道後,昨日旋即惹來網民怒轟。有網民批評王穎是反面教材,枉為人師,質疑她希望港澳辦利用政治影響力干預香港傳媒,是違反《基本法》保障言論和新聞自由的精神;有人更揶揄說:「應該要頒個孔子和平獎畀佢(王穎)」。另有網民發動「一人一信」去信多個團體投訴,包括英華書院、家長教師會、教育局、代表傳統名校的補助學校議會等。除了網民外,有英華校友亦認為王老師的言論不恰當(見另表)。

對於教師言論惹來反響,英華書院校長李志華昨日即「劃清界線」,他說:「她雖然是本校教師,但她的言論不代表學校的立場。」李校長又稱,校內老師享有言論自由,而校方至今未有收到外界投訴。

記協﹕港傳媒享編輯自主


記協主席麥燕庭則不同意王穎的言論,她強調香港傳媒享有編輯自主,用不港澳辦「多做一點工夫」,認為此舉會削弱新聞自由:「國民教育是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國家有什麼好與壞。」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23#
發表於 10-12-31 19:25 |只看該作者

英華校友之言

‧潘佩璆﹕不恰當

立法會勞工界議員潘佩璆:「她叫港澳辦干預香港傳媒如何報道是不對的,言論自由是很可貴。此說法並不恰當,相信王光亞也未必認為自己應有此角色。王老師的想法太古老,因為現在不是由皇帝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樂鞏南﹕沒問題

前民航處長樂鞏南:「這位老師的言論沒有問題,她只是希望王光亞可令到香港傳媒,不要只是報道負面消息,意思即是負面、正面也應報道,並非一味報道壞消息罷了!」

‧吳錫輝﹕太單純


前副廣播處長吳錫輝﹕「這位老師太單純了!我完全不同意她的看法。傳媒的天職是報道真相,難道內地的天災人禍、趙連海被判囚、劉曉波奪諾貝爾和平獎,傳媒不報道嗎?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師弟會如此思考。」

Rank: 5Rank: 5


3266
24#
發表於 11-1-1 15:02 |只看該作者
不知英華書院是否實行了普教中(以普通話教中文科)?如是者,問題好可能就出在這裏!
為了實行普教中,學校都用盡方法招攬一些內地來港以普通話為母語的老師,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聘請來自內地的老師也無可避免了。要知道他/她們自小在內地受教育,思維也必然受到影響。
所以任何的教育改革應該循序漸進,不可一步到位。


636
25#
發表於 11-1-1 18:3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6#
發表於 11-1-2 18:1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lbar 於 10-12-31 19:25 發表
‧潘佩璆﹕不恰當

立法會勞工界議員潘佩璆:「她叫港澳辦干預香港傳媒如何報道是不對的,言論自由是很可貴。此說法並不恰當,相信王光亞也未必認為自己應有此角色。王老師的想法太古老,因為現在不是由皇帝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


港澳辦干預香港傳媒報道,幾乎是無日無之。九七前,我的前度上司曾就席揚抗議事件寫了篇描寫當時仍稱作新華社的頭頭倨傲態度的近感性文章(放時評版),翌日上司的上司、報社的主筆就收到有關方面的電話,問那作者是否想從此被拒返大陸?

而某些敏感人士的電郵電話被偷聽或截取,亦非新鮮事,廿多年前春夏之交,很多參與支持"風波"的香港市民可能都經歷過。

香港拒絕收編的傳媒已寥寥可數,除了一份立場鮮明、現背靠台灣的大眾報章外,仍發聲的,聲音多經調校。不過,由於社會背景不同,香港沒可能像內地報章那樣"自律"。王老師不過是截穿了皇帝的新衣吧了。難怪明知自己沒穿衣的有關方面沒有積極回應。

不過,香港從來就混淆國民教育與表態的區別。最經典的,是孫公年前發信各中小學,議在奧運聖火游弋香港時,號召師生甚或家長皆穿紅衣響應,弄得如我們這等略有異心的父母非常尷尬,不知好不好向子女解釋不紅的原因……

至於英華那位老師,就其思維而言,似乎是內地背景(拍馬拍到馬腳上了)。怕只怕她對其學生作文像我以前在內地大學寫作課的老師一樣,評分標準是思想正確與否,那就非學子之幸。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7#
發表於 11-1-2 18:28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elbar 的帖子

原來搭錯線
誤會良久
不好意思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1-2 19:18 編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28#
發表於 11-1-3 21:08 |只看該作者

縮班校名單未出 家長難選校 中一自行收生今報名

2011學年的中一自行分配學位今日展開,家長可替子女報讀最多兩間心儀學校。教育局剛推出的中學減班計劃延至2月底才截止,故家長選校未能知悉學校的總學額。家長聯盟主席陳小珠認為,縮班學校名單未明,批評教育局資訊不足,建議家長對太熱門的學校不應抱太大期望。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將於1月3日至1月24日舉行,每校分配三成中一學額自行收生,餘下七成統一派位。學生遞交申請不受地區限制,最多報讀兩間,派位結果將於7月5日與統一派位結果一併公布。

身兼中學校長會主席的田家炳中學校長阮邦耀指出,學校考慮參加「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時,需諮詢各持份者及由校董會通過,若家長現階段致電學校查詢減班情,學校未必可確實回應,一切須等待截止後才可作實。

校長會主席:減班不代表質素降

他強調,今年中一自行分配學額以減班前的中一開班數字計算,一般開5班中一的學校,即使下學年減班,也維持提供30%學額,即54個學位自行收生。阮邦耀又強調,減班不代表學校質素下降,家長毋須過分憂慮。

家長聯盟主席陳小珠批評縮班學校名單未明,影響家長選校。她說:「到了這階段(自行收生),信息不夠清晰,令家長感為難,是不公平的做法。」她建議家長應先評估子女能力,對太熱門的學校,若子女力有不逮,家長不應抱太大期望,可轉向私立或直資學校申請,不過她補充:「現在物價急升,學費難免再加,對家長構成精神壓力。」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29#
發表於 11-1-3 21:09 |只看該作者

受惠中一減班效應 面試班報讀升2成

放大圖片

 ■有舉辦升中面試班的負責人表示,今年報讀人數大增2成,部分家長擔心官津名校減班令入讀競爭更激烈,希望在面試階段「搏到盡」。

——家長盼自行收生「搶分」 避統一派位「爭崩頭」

  2011年度的中一自行收生階段今日展開,全港6萬多名小六生,可向2所心儀官津中學呈交申請。隨著教育局推出「加強版」的中一減班方案,多所傳統英中已率先表態參與,入讀名校勢「難上加難」。有舉辦升中面試班的機構表示,不少家長憂慮「減班效應」,均希望在自行收生階段「搏到盡」,今年面試班報讀人數較去年大增2成;另外,亦有家長擔心孩子未能順利獲官津名校取錄,同時報讀多達10所直資學校「買保險」。

 教育局推出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將於2月底截止,參與「減班」的中學,其自行收生學額雖仍按減班前的中一班數計算,只會減去統一派位的學額,但不少家長均希望子女能在設面試的自行收生階段盡量「搶分」,以免稍後統一派位「爭崩頭」。

憂中一減班 入名校機會細

 近年多所中學曾表態指,不建議學生參加坊間的面試班,以防出現「機械式」答案。但有開辦升中面試班的御學軒,教育顧問程宏灝指,隨著「減班效應」及直資學校近年不斷增加,面試班報讀情況一直有上升趨勢,「2月是每年的報名高峰期,現時仍未到,報讀人數已較去年上升2成,很多家長反映,擔心中一減班影響子女入讀(名校)機會」。

有家長報10直資校「買保險」

 他表示,以其中一面試班為例,便有5成學生有8級鋼琴資格,參加4至5種興趣班亦屬平常,「家長都寄望子女在面試階段『搏到盡』,突圍而出;更有家長報讀多達10所直資校,為孩子『買保險』」。

名校面試題 中五生未必識答

 程宏灝又指,不少傳統名校的面試題目十分「刁鑽」,對英文程度的要求非常嚴格,「港島區某名校曾要求面試小六生觀看英文影片後回答問題,影片不但沒有字幕,即使連中五生亦未必聽得懂;亦有名校要求學生評論時下纖體瘦身熱潮等通識問題,故學生的臨場反應十分重要」。

月花1700元報讀8堂面試班

 兒子就讀聖方濟各英文小學的曾太,上月已花費1,700元為兒子報讀8堂升中面試班,一直心儀九龍華仁書院的曾太坦言,在聽聞該校有意參與減班後,擔心會影響兒子入讀機會,已報讀2所直資中學,「當然不想傳統官津名校減班,若入不到九龍華仁便會選擇直資」。她表示,心態與其相近的家長很多,相信減班只會將學生推向直資校,對收生不足學校幫助不大。

 曾太指出,距離面試雖然尚有一段時間,但已十分緊張,現時每星期均會與兒子進行1至2次操練,及多傾時事話題。同樣為兒子報讀面試班的陳太亦反對官津名校減班,作為家長,她現只能多勸兒子留意新聞及多做練習。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0#
發表於 11-1-3 21:10 |只看該作者

小學加強模擬面試 提升學生應對技巧

 「減班效應」下不少家長擔心子女入讀心儀校機會受影響,而小學界對升中自行收生的面試亦不敢鬆懈。有小學11月初已舉辦家長會解釋今年的中學減班情況,又安排新聘的3名外籍教師,每月為每名學生安排10次密集式的模擬面試,提升學生說話時信心及加強應對技巧。亦有學校提前為學生舉行「模擬面試」,及提醒學生在自行收生面試時要更進取。

自行收生學額相對增加


 油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何綺霞表示,雖然中學減班情況未明,但該校早前已舉辦家長會,解釋區內人口下降及減班的情況,「有家長表示擔心減班會影響女入讀傳統英中的機會,但學校認為,即使中學減班,其自行收生學額亦不變,比例更相對增加,對有實力的學生來說反而有利,加上油尖旺區的升中人口亦有下跌,入讀機會應不會有大影響」。

 不過,何校長坦言,學校亦不會對升中面試掉以輕心,在9月時已安排學生參加個別輔導計劃,包括進行密集式面試訓練,「每位學生平均一個月約有10次機會,除訓練中、英文能力,亦可訓練學生更有信心表達個人看法」。


家長應先向心儀中學查詢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校長李少鶴亦指,不少家長對中學減班感憂慮,「學校會建議家長先向心儀中學查詢,亦要提醒子女在自行收生階段更進取,勇於表達自己想法,學校亦會提前於1月為學生提供模擬面試」。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1#
發表於 11-1-4 21:34 |只看該作者

中一「自收生」首日 包公後人報皇仁

放大圖片

 ■自稱是包公後人、同樣擁有一張「黑面」的包立忠,昨日到皇仁書院為兒子交表,他不擔心減班令兒子入學機會減低,但認為好的學校「減一班都多」。
      
——父笑言幼子志願「做乞兒」 憂減班效應提早交表顯誠意

 中一自行收生階段昨日展開,今年在減班效應下,不少家長均擔心子女爭入心儀官津名校的競爭加劇,昨日一早便到學校遞交表格以示誠意,亦同時報讀多間直資學校,以作兩手準備。有家長坦言,為選校問題壓力「爆錶」以致暴瘦;但自稱是北宋清官包青天後人、年薪逾千萬的貨幣經紀公司董事長包立忠,昨日亦一早到皇仁書院為兒子交表,但他不諱言兒子的志願是「做乞兒」,對此他卻處之泰然,向兒子循循善誘,認為「讀書最緊要開心。」

擔心「攪珠」等派位競爭大

 在自願優化班級計劃下,全港的官津中學最遲可在下月25日前決定是否參與減班,由於現階段大部分學校均未表態,不少家長擔心若子女未能在自行收生階段先拔頭籌,「攪珠」等派位的競爭定必加劇。為協助子女於名校謀一學額,多間傳統名校如皇仁書院及英皇書院等昨日一早便有家長提交申請表。

皇仁統一派位 學額減至90個

 將參與減班的皇仁,可供自行收生階段申請的學額與去年一樣有54個,但統一派位學額將會由原來的126個減至90個。有家長昨早9時已到該校交表,當中包括聲稱是「包青天第28代後人」的包立忠。擁有一張「黑面」的包立忠,本身是國利貨幣經紀公司董事長,來頭不小。他表示,本身對兒子就讀哪所中學沒有要求,反而是太太希望兒子入名校,著他來交表。

包立忠:無谷仔讀補習班


 包立忠笑言,幼子曾向他表示自己的志願是「做乞兒」,原因是這職業什麼也不需要做;作為父親的他,聽後不單沒有發怒,反而把握機會跟兒子輕鬆講道理,「我跟他說,你怕髒、怕蟑螂、怕冷、怕熱又愛吃日本菜,怎做乞兒?但如果你學歷高,要工作也不會太辛苦。」

 名校學額競爭激烈,包立忠表示兒子的成績一般,但他不擔心,稱「讀書最緊要開心,成績不可以反映學生的全部,他很活躍,也喜歡太空、科學,好像他會知道火星或土星有幾多衛星,也喜歡看國家地理頻道等電視節目。」他沒有為催谷兒子安排密集的課外活動或補習班,反而喜歡帶他到效外「睇星、睇魚、睇雀仔」。

家長報直資校當「救生水泡」

 但其他憂心忡忡的家長,務求盡快有名校學額在手,報讀心儀官津中學的同時,亦額外報讀多間直資學校,作為「救生水泡」。昨日到英皇書院交表的余太表示,自己為兒子的選校問題感到無比壓力,曾因此暴瘦7磅,由於擔心減班影響下競爭加劇,她同時報讀了5間直資學校。余太認為,不少直資的設施及教學方式都較傳統學校佳,所以如果兒子有名牌直資取錄,寧棄官津名校。

 另一名家長林小姐表示,就讀聖彼得小學的兒子一直在全級10名內,音樂方面亦甚有天份,考獲小號8級,但因擔心學校學額減少兒子無緣入讀,已報讀兩間直資「打底」。

 皇仁書院在首個收表日收到約10份表格,校長李樂然指,每年收到約800份自行收生申請表,預計今年數目相若。他認為學校減班的學額不是太多,對收表的影響不是太大,相信在截止前約1星期將是交表高峰期。至於派出逾1,000份申請表的葵青區名津校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首日收回15份。北區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則派出約3,000份表格,昨日收回約20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2#
發表於 11-1-4 21:35 |只看該作者

包拯廉潔被譽「青天」

 包青天,原名包拯,字希仁,廬州人。他生於北宋真宗咸平2年(西元999年),仁宗天聖5年(1027年)丁卯科進士。由於他為官廉潔公正、拒絕攀附權貴,故有「包青天」及「包公」的美名,後世將他奉為神明。

 包拯初任建昌知縣,後任天長知縣,頗有政績。他曾當「言事官」,對處事不法的官僚進行彈劾。為懲治貪官,他7次上書彈劾江西轉運使王逵,舉報其殘害百姓。宋仁宗皇祐2年(1050年)至3年間,包拯曾3次彈劾外戚張堯佐,震動朝野。


 宋仁宗嘉祐2年(1057年),包拯任開封府尹,雖只有1年多,卻已將之治理得井井有條,期間他懲治不法的權貴,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他為人嚴正,很少笑容,時人以「黃河清」比喻包拯之笑。曾與包氏同朝為官的歐陽修、司馬光,對他皆有正面評價。另由於其黑面形象,後人稱為「包黑子」、「包黑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3#
發表於 11-1-4 21:36 |只看該作者

助學金加碼 廉價食兩餐 重災區奇招搶學生


校長吳子嘉說因應物價上漲,新學年會提高助學金計劃的金額至每人三千元。



中一適齡學童人口年年下降,位於收生困難重災區的學校奇招百出應付,其中屯門區有學校把助學金加碼五成,希望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之餘,亦收招生之效,學校更會向本地、南亞裔及跨境學童三方面埋手招生,準備實施現場派飯,甚至讓部分學童在學校晚膳。

廠商會蔡章閣中學本學年開辦三班中一,校長吳子嘉表示,屯門區今年適齡學童人口減少數百人,即使區內兩間官立中學減班,仍然遠追不上學童人口下降速度。

該校為吸引學生報名,先將教育發展基金助學金加碼,協助貧困學生購買課本、補充教材、參考書籍、校簿及冬夏季校服,資助金額為每人二千元增至新學年的三千元,校長解釋物價上漲,故此金額亦提升,助學金於開學前發放,方便同學籌備開學事宜。

向南亞裔孩童招手學校又擬動用數萬元改裝學校廚房為中央飯堂,實施現場派飯,學童能以廉價在學校午膳及晚膳,進食新鮮飯菜,趁此吸引南亞裔學生及跨境學童,該校本學年已招收逾二十名南亞裔學生,預計新學年會倍增。

另外,同區的恩平工商會李琳明中學亦在網頁表示會向中一級新生提供借用課本、手提電腦及校服、設進步獎學金、功課輔導班、校巴服務等支援。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4#
發表於 11-1-4 23:12 |只看該作者

超英哥繼續發功 孫公頭痕

教育局長孫明揚為解決殺校危機,整個「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點知殺出前天文台長兼英皇舊生會主席林超英全力反對減班。Emily聽聞,家英皇係咪減班仲係「五五波」,不過林超英就繼續發功,將件事推上中西區議會討論。

打電話游說議員

中西區議會副主席陳捷貴同Emily講,之前林超英寄晒信畀全部19個區議員,然後逐個打電話向議員游說,話英皇減班會減少基層學生讀英中名校機會。信度,林超英仲鬧孫公淨係識得搞分化,對傳媒就講到無人反對減班,對學校管理委員會就一味游說成員,話官校一定要集體減班,根本唔講道理。

指逼英皇減班 變意氣之爭

另外,Emily留意到聖誕假果陣,林超英繼續網誌草雲居發功,話中西區、南區同離島區66萬人口,除長洲官中就得英皇一間官校,堅信當局唔應該一刀切。

佢仲話家有成14間官校減班,如果孫公仲繼續逼英皇減班,「實際上變成了意氣之爭,是浪費政府高級官員能量和沒有意義的事」。Emily認識林台長咁多年,知道呢一仗一定唔會咁易罷休,孫公肯定有排煩。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5#
發表於 11-1-6 07:27 |只看該作者

反英皇減班動議 區會料通過

中西區區議會明日開會討論英皇書院減班問題,由於該校管理委員會支持與反對減班聲音相若,區議會的意向成為關鍵。區議會內擁6票屬多數的民主黨,議員甘乃威打算提出「反對英皇縮班」的動議,預料很大機會獲通過。民建聯及公民黨則指區內居民對英皇學額需求大,希望教育局能酌情處理。

教育局向區議會提交文件作最後游說,局方更首次表明,在2016年起人口回升,屆時若有需要加班,將優先考慮自願減班的學校,暗示英皇書院只需減班約5年。

居民指減班打亂部署

中西區區議會19個議席中,民主黨佔6席,議員甘乃威昨表示,近日接獲至少30封英皇校友發出電郵,游說議員反對減班,不少居民亦反對,「許多居民都是為子女入名校鋪路,英皇減班將打亂他們的部署」。他個人反對英皇減班,若獲黨團同意,將在明日會議上提出動議,要求英皇維持開5班,「相信很大機會獲通過」。

議員盼教局酌情處理

在議會內佔4席的民建聯,議員葉國謙表示,區內居民十分關注事件,他們希望英皇維持開5班,會再聽取更多意見,期望最終教育局能在全港人口下跌和居民訴求之間取得平衡。

公民黨議員陳淑莊表示,中西區只有英皇一間官校,且深受家長歡迎,希望教育局能「特事特辦」處理,並要求政府提供更多資料和數據,證明英皇有減班必要。

校管會取態成關鍵

英皇書院最終是否減班,學校管理委員會取態十分關鍵。據了解,4名校友和家長代表反對減班,教師和獨立委員共4票則傾向減班,雙方仍在商討,接近英皇的消息人士表示﹕「教育局只講減班好處,但計劃屬自願性質,局方沒有講明學校不參加計劃的後果,委員難以下決定。」

針對英皇同學會會長林超英反對減班,希望藉此增加清貧學生入讀英中名校的機會,消息人士透露,校管會成員曾要求校方提供近年清貧學生的數目,判斷林超英說法是否成立,校方正在整理資料。另外,校方亦曾向校管會交代近年入學的競爭比例,證明日後即使減班也不會減低學生的入學機會,預料校管會將於本月底的會議上作最後決定。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6#
發表於 11-1-6 21:09 |只看該作者

「五減一」變身全開英文班

基 督 教 宣 道 會 宣 基 中 學 決 定 九 月 起 自 願 減 班 , 由 「 一 校 兩 制 」 變 成 全 開 英 文 班 的 「 上 車 中 中 」 。

  二○一一學年中一自行收生階段現正展開,家長對英語教學的學校需求大,在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下,有中一同時開設中文班與英文班的「一校兩制」學校,以及中一未能全級開英文班的「落車英中」,響應教育局參與「五減一」自願減班,重拾教學語言的自主權,變身中一開設全級英文班。有減班後新學年中一級全開英文班的學校表示,統一教學語言可消弭學生的標籤效應及心理負擔。

  教育局在一○學年起推行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學校在過去兩年獲派屬全港「前列四成」的中一學生平均比例,達一班學生人數的八成半,即可自決開設英文班,六年後再作檢視。將軍澳的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原先受惠「微調」政策而在中一開設四班英文班,僅差一班就能成為全級英語授課,校方早前於學校網站公布,明年會參與減班,即中一只會開設四班,將全部以英語授課,正式躍升為「上車中中」。

  該校校長潘淑嫻證實,校方在聖誕假期前已向當局遞交申請參與自願減班,以便籌備課程,強調「不是因為過往不好而改,而是因為有更好而改」。她指,減班後推行全英語授課,綜合科學、家政、音樂等科目不再有教學語言之別,不僅教師備課更為理想,更能照顧學習差異,學生之間的標籤效應及心理負擔亦可消弭。

  潘校長稱,教育局新推出的自願減班「六加三」方案,更為配合教師資源配置,獲得九成七的教師表態支持,而家長教師會亦贊成參與自願減班。她補充,減班不會影響聯繫的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畢業生入讀機會。

  屯門區的傳統英中妙法寺劉金龍中學在「微調」政策下,今學年須開設一班中文班。據悉,校方已決定參與自願減班,新學年中一級四班恢復全英語授課;上月出版的《中學概覽》亦註明,該校一一學年只有中二級維持分班中文授課,中一級則除了通識教育、佛學、音樂及視藝科外,全面採用英語授課。

  通過參與自願減班,達至全英語教學模式並非無先例可循。中西區的聖類斯中學及沙田區的聖母無玷聖心書院,兩所傳統英中因未達全開英文班的收生門檻,原本須在去年九月開設四班英文班及一班中文班,但在去年三月相繼申請參加首期自願減班,結果今學年得以維持中一級四班全英語授課。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7#
發表於 11-1-6 22:49 |只看該作者

謝凌潔貞繼續做橋樑




早前被捲入審計署「直資風暴」嘅教育局,向來惹火,新任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Cherry)可能知道任重道遠,履新未到一個月,尋日請傳媒見面。其實,Cherry出任教育局,算係熟手技工,○一年曾做過當時嘅教育統籌局副常秘,喺時任局長「阿瑟王」李國章同常秘羅范椒芬麾下度過三年零九個月烽火歲月,為連串教改如殺校同基準試撲火,成日幫阿瑟王同羅范做橋樑,喺教育界居中調停。

Cherry尋日講起呢段往事,不無感慨,指當年一上任,就儼如救火隊,要處理嘅棘手課題排住隊嚟,好似新派位制度、母語教學同資歷架構等等,但總算熬過去。今日重返教育局,壓力同樣大,事關教育局用錢多、部門多、政策多,而工作上嘅最大阻力,就係局內政策每次都牽動太多人嘅利益,要擺平各方紛爭,實在唔易。

讚羅范為教界注入動力

Cherry同羅范共事期間,因工作關係形影不離,又同時在職攻讀教育碩士課程,所以Cherry被視為「翻版羅范」。講起呢位前上司,Cherry好有口品,讚羅范語文能力高、記性好,又勤力,自己無得比,又指羅范引進「三三四」高中新學制同直資學校,為教育界注入動力。Cherry咁識做人,唔怪得出任新職前佢做勞工處處長,可以贏得勞工界嘅讚賞喇。

羅范功過如何,各人觀點不同,但當年佢同洋名Arthur、被戲稱「阿瑟王」(Arthur King)嘅李國章,推行政策作風強硬,言論惹火,引致教育界群起反擊,炮火連天,就係不爭事實,亦因為咁,Cherry同呢兩位強人上司,喺局內同僚有截然不同嘅評價,大家用三人嘅英文姓名,即「Arthur King」、「Fanny Law」同「Cherry Ling」,作咗句好啜核嘅順口溜:「Arthur the king, Fanny the law, Cherry the link」。

呢句順口溜頭兩句唔難明,暗諷李國章呢位「教育沙皇」行事作風霸氣,羅范強硬,佢講嘅就係法律,局內無人可以異議。而Cherry the link嘅「link」,即係「連繫」、「橋樑」嘅意思,同Cherry嘅姓「Ling」係諧音,即係指Cherry當時嘅角色,就係理順兩位強人上司同教育界嘅溝通。多年後,Cherry兜兜轉轉又重回教育局,大家又睇吓佢嘅圓滑手腕,同「孫公」孫明揚可以發生乜嘢化學作用。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8#
發表於 11-1-7 13:26 |只看該作者

新界西廿七校全開英文班 競爭激烈

基 督 教 香 港 信 義 會 元 朗 信 義 中 學 全 開 英 文 班 , 平 均 約 九 人 爭 一 學 額 。

  新界西(包括離島區)共有一百二十三所官津中學及兩所直資中學參加「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在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下,現時區內有二十七所中學開設中一全級英文班,競爭激烈,有學校平均十三人爭一學額。部分中學看重學生的校內成績及教育局成績次第,有學校把兩者比重佔收生準則達六成,甚至只參考成績次第。

  新界西包括葵青、荃灣、元朗、屯門、離島五區,共有五十所學校回覆本報問卷。根據資料顯示,以英語作為主要授課語言的中學,學額競爭十分激烈,其中趙聿修紀念中學去年中一自行收生階段,平均約十三人爭一個學額;地區名校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及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亦分別平均約十人爭一學額。在「微調」下,今學年中一全開英文班的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亦錄得平均約十一人及九人爭一學額。而部分開設英文班的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亦錄得十二人爭一個學額。

  面對中一適齡學童人口數目下降,教育局早前推出「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畫」,但表明一一學年的自行分配學額數目則維持三成。據悉,有不少中學將響應減班,元朗信義中學校長陳苑湫指,若區內學校全綫減班,統一派位學額減少,或令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學校的收生更形緊張,或會加劇自行收生階段的競爭情況;但指今年自行收生學額將維持不變,加上升中的學生減少,最終報讀人數或許會與去年相若。陳苑湫指,家長在選擇是否讓子女入讀全開英文班的中學時,應多考慮學生的語言能力,「不希望出現錯配。」

  另外,不少中學均以教育局成績次第及學校成績,作為主要收生準則之一,例如南屯門官立中學表明兩者佔收生準則六成。資料亦顯示,有中學更只參考成績次第,其中東涌的靈糧堂怡文中學佔百分之四十,而屯門的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則佔百分之二十五。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副校長蘇振威解釋,由於每所學校分數比例不盡相同,故只以成績次第作參考。該校亦表明考核學生肢體、數學、音樂等八種「多元智能」,佔收生準則百分之十;而學生的學行和操行,亦分別各佔百分之十五。「例如學生在面試時,我們會特別留意學生的遲到、缺席紀錄,並要求學生遞交平日在中、英、數時的功課,我們會從中觀察學生是否認真、能否作出改正。」蘇振威強調,「我們希望在自行收生階段,取錄一些學行、品格良好及有全人發展的學生。」

  此外,部分中學亦看重面試表現,有三所中學的面試部分佔收生準則達五成,其中聖公會林護中學的面試表現更佔百分之六十四。教學特色方面,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強調與中大聯繫,多名教授出任顧問;而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則強調英語寄宿及關愛校園文化。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9#
發表於 11-1-7 21:29 |只看該作者

國情教育失敗還是國的失敗(李德成)

筆者十多年前於北愛爾蘭讀書,在畢業禮上,照例地奏起《天佑我皇》,大部份人都站立起來,但有少數人仍然坐在椅上。那些人當然就是反對英國對北愛爾蘭管治的天主教徒。所有其他人都若無其事,這些坐着的人也若無其事。整個畢業禮就在平靜的氣氛下進行。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要達致和諧,其實並不須要有統一的意見,能尊重少數人的不同,也能達致和諧。

據說在我回香港後,我的母校甚至不再在畢業禮上奏《天佑我皇》,而改奏歐盟的盟歌《快樂頌》了,這更加是尊重少數人的表現。

應呼籲不再為惡

在北愛爾蘭,從來沒有人把天主教徒的反英情緒歸結為國情教育的失敗。人人都知道他們的反英情緒是源於數百年來的新教徒統治,不從這點入手,單靠國情教育當然是癡人說夢了。

但現實上真的有人癡人說夢。上周,有一團香港教師到清華大學參加一個國情研習班。在一個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會面的聚會上,英華書院的一名教師王穎發表了她對香港學生的國情教育的看法。她說香港學生的國情教育不錯,譬如懂得升國旗和奏國歌的禮儀。但她有點不滿就是當學生遇到中國有好事發生,如奧運和世博,他們就會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而當遇到中國有不好的事情,自豪感就減退了。她因此呼籲王光亞要責成港澳辦多做香港傳媒的工夫,令他們少報道中國的負面消息。

王老師的說法有兩大謬誤。見到中國有不好的事而不以身為中國人自豪是再自然不過的,若果有人因為中國有不好的事情而以身為中國人自豪,我們只能懷疑這人的神經有問題。當然,覺得別人不應因此而不自豪的也不會太正常。

第二個謬誤就是要傳媒少報道中國的負面新聞。香港學生的中國自豪感減退,對王老師來說,當然是一個負面消息,但為甚麼王老師又在中國領導人面前發表這些負面消息?當然是想香港學生改進吧?可見王老師也同意負面消息是一條鞭策人進步的鞭。更多的負面消息是更能令人反省,而不會一錯再錯。王老師的正確做法是呼籲共產黨不要再為惡,那麼便沒有甚麼負面消息了。

當一個人不愛國,可能是這個人的不對,也可能是這個國的不對,但絕不應簡單地說是國情教育的失敗,因為也很可能是國的失敗。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40#
發表於 11-1-8 19:52 |只看該作者

金禧事件奠定教協威望

教協如何由一個集中關注教師權益及教育問題的教育界組織,逐步介入本港其他社會事務,其中1978年的金禧事件,更奠定教協在本港壓力團體中的龍頭地位。

「教協早年主要參與的重大社會事件主要有4件,一是1973年的文憑教師事件,二是金禧事件,三是80年代初的反對日本篡改侵華史實及第二次保釣運動,四是爭取1988年直選,參與高山大會。

「其實當年的金禧事件,是因為政府採取封校的粗暴行為,所以才引起社會激烈的反響。」

老師揭發校長斂財

1977年,有寶血會金禧中學老師調查校內財政狀,發現校方財政處理不當,涉及扣押職工薪金,以及代學生訂購書簿文儀用品牟取利潤,並將收益全數撥歸校長梁潔芬修女所屬教會寶血會。4月間,該校教師向教署及律政司投訴校方斂財。6月9日和10日,全校師生罷校兩日,要求校方交代斂財事件。之後,律政司宣布展開調查。調查期間,教育司向全校教師發出警告信,指學生靜坐老師有責任,若有同類事件再次發生,便取消他們的教員註冊。

學生罷課 4人被停學

1978年2月法庭判決,證明該校教師所揭露的不法行為屬實,但當局堅持不撤回對金禧同工的無理警告。校方亦接連向教師發出警告信,更以停學處分4名學生,導致師生一同往港督府請願,並於主教府前靜坐露宿求見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司徒華接獲金禧同工投訴後,曾往見金禧校長試行調解,竟接獲教育司的警告信。

「其實金禧的一班老師,當時與教協的關係不是很密切,他們不多參與教協的活動, 同時不是全部均屬教協的會員。初時他們來跟我談,我說我認為這是貪污事件,應交由廉署處理,但當時官方教署處理得非常愚蠢,一開始便採取非常敵視的態度。」

「暑假期間,寶血會宣布不再經營金禧中學,改由主教府接辦,並委任關慧賢接任校長一職。

「首先調走原有校長,找來關慧賢當校長,關是我在葛量洪師範學院後一屆的校友,後來她攻讀一些校外課程,拿了個學位,然後去了當校長。關一上場,便開始修改教師合約,改得非常苛刻,說明可如何解僱老師(校方給予老師的新合約中訂明,若教師不遵守規則,校董會只要給予適當的通知,便有權解僱老師),當時我見到這個情形,找過兩個人談過,一位是觀塘瑪利諾中學校監,是神父來的,其實是他先找我,想了解學校通常會出現貪污的漏洞在哪,他想了解並通知學校提防。我順道告訴他,直到目前為止,教協沒有介入事件,我提醒他你千萬別解僱教師,這是教師權益問題,假如你解僱教師,教協是不能不介入的。

「之後,我又到過金禧找過關慧賢談,當時我主要提出,千萬不要解僱老師,否則教協便會介入。

「我跟關的會面大概於當日的下午1至2時結束,當我返抵自己的學校時,林達鎏(時為助理教育司)已送來一封警告信,指我在上課時間擅自離開學校。我收到這封信後,立即致電我校校監馮壽松,問他林達鎏曾否致電查問我有否請假?馮說沒有。於是我立即寫信給林達鎏,指按職工會登記條例,教師兼任工會職員,是可以在上課期間出外工作,只要得校監同意便可。我寫信給他,要求他收回該封警告信,但他一直沒有回覆。直至整個金禧事件完結才回覆我,說收回警告信。從這件事,我感受到政府對金禧敵意很深,我亦懷疑整件事件,也是林達鎏一人搞起的。」

說到這裏,醫院的物理治療師走到病房。原來華叔這幾天肩膊有點疼痛。這位女物理治療師來到華叔邊,問華叔﹕「是不是膊頭有點痛?」華叔指指肩膀的位置,說已痛了兩三天,每逢舉起手臂便會感到痛楚。治療師作了一輪檢查,估計華叔是筋腱發炎,於是為他貼上輕巧的電擊儀器,以減輕痛楚。她又華叔以後要做一些簡單的運動關節動作,舉舉手,拉拉筋,否則恐怕他會演化成「五十肩」。治療師走後,華叔再侃侃而談。

胡振中須為事件惡化負責

「有兩個人要為金禧事件惡化負責,一人是林達鎏,另一人是當時的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

「林達鎏實在不知道他怎樣上報情。記得在那時候,師生群情洶湧,他卻走去巡學校,結果給老師學生喝倒采,估計這事令他覺得沒面子,懷恨在心。

「另外,到1978年5月,金禧的師生在主教府門外的禮拜堂靜坐了一個星期,要求與主教胡振中會面,但胡振中視而不見。這兩個人要負主要責任。我覺得,如果那時候徐誠斌(已故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仍在世,便可能不會出現這樣一場大風波。

「金禧的老師起初也沒有接觸教協,但當時師生到港督府靜坐期間,我也有去看過他們的表現,我還找當時已晉升為廉政專員的姬達談,當時余黎青萍是他的助手,為我們翻譯。我提醒姬達要好好處理這事件,否則可能會醞釀成大事件。」

「最後在1978年5月14日,政府決定封校,這是非常壞的決策,從未有這先例,真的不知當時部門如何上報情,是否指學校已被共產黨控制等,所以一封校,便惹起全香港人的反對,這是十分法西斯的做法。

「我覺得問題在於林達鎏,他決定解散金禧。我當時聽說,解散金禧是行政局的決定,當然我無法得悉行政局的討論內容,但事後有行政局議員說,解散金禧算是較好的安排了,當局本來建議的處理方法『更辣』。當然,我無法得知『更辣』的招數是什麼,可能是拘捕及開除全部老師及學生吧。」

「政府宣布解散金禧的決定後,刺激全港社會各界震怒,到這個時候我才正式介入處理事件。在鬥爭中,要跟隨形勢發展嘛。


本港首次維園集會 反對封校

「封校之後,我們在維園舉行支持金禧師生的集會,這是本港首次在維園舉行大規模的集會。我記得當時,我很擔心有人來搗亂,所以很注重場區內要有糾察維持秩序,要分幾多個場區,每個場區都要有糾察看守,規定要師生先到,然後守台前的地區,避免被人衝擊。

「其後,政府組成由時任港大校長黃麗松博士領導的三人調查小組,由許仕仁當秘書。當時我一看見政府委任黃麗松,我便知道政府會採取中和之道的解決方法。

「當時我到港大與學生會舉行座談會,那時李永達也是學生會的,我跟他們分析,事件應該很快解決,他們還反問我何以見得。我說,政府找了黃麗松處理事件,目的是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不欲暑假後一開學,師生再來罷課。黃麗松最後想到另設立五育中學的建議,之後黃麗松更因這事獲得香港榮譽市民的獎狀。

「委員會向政府建議設立新的五育中學,由原金禧老師任教,學生則可選擇轉到五育中學,或是在金禧原址改辦的德蘭中學就讀。其後政府接納了委員會的建議。」

說到這裏,聽到華叔的呼吸有點促,但他繼續跟記者憶談往事。

「不知你有沒有看過我在專欄 《明報》『三言堂』的一篇文章,文中我提及石鏡泉有一回批評我在1978年到五育跟老師會談,我說了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他指是我教學生不顧原則去妥協。我反駁,這句說話只是指老師而已,他們很左,少少事都批評。金禧事件中,部分學生對自己個別不喜歡的老師排斥、攻擊,使學校氣氛非常緊張,甚至老師懲罰犯錯的學生,也被視為罪大惡極。」

談到教協在金禧事件的領導角色,奠下教協今後在民間團體當中的威望,華叔說﹕「不單是金禧事件,而是教協在事件中的領導能力如何,處理是否恰當,大家有眼見,我們之後也搞中文運動,所以打下威信。例如在維園開大會,次次也是我們主持,你看看其他團體搞的會如何。

「我認為,相比於1973年爭取老師薪酬的鬥爭,金禧的鬥爭沒那麼尖銳,至少我們(1973年)發起了全港罷課。反觀金禧事件,那時適逢本港開始出現壓力團體,興起與政府對抗的思潮,所以我們搞金禧鬥爭,其他壓力團體來支持。」

結識民主路上長期戰友

在金禧事件中,華叔還認識了一批日後在教協工作和民主路上的長期戰友。

「起初一班中大學生是反對我們接納政府另設五育中學的安排,他們認為這違反在金禧原址原校復課的原則,不應接納五育,我跟他們說,你沒有發言權,我也沒有發言權,這件事應交由金禧的老師、學生及家長表決的,『到你咩?』一句話,他們再沒有話說。

「這批反對我們的大學生,在工作當中認同了教協的理念,後來也走來參與教協的工作,這批人包括張文光、陳漢森、李煒佳、何良懋等一班中大學生。

「另一點我看到的是,73年教協成立以來到今天,會員人數一直有升無跌,但金禧事件發生的那一年,是教協成立後唯一出現會員人數輕微下跌的一年,前所未有。其實當時社會不是很多人支持金禧老師,尤其是老師本身,他們認為金禧事件實為一件反貪腐事件,為什麼要罷課。」

其後潘天賜澄清,金禧事件後,教協會員人數其實並沒有下跌,但會員人數增長率前所未有的顯著下降,幾乎沒什麼增長。果然是教協的「活字典」。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