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學校的擋箭牌"港爸港媽"
樓主: tojanice_ma
go

學校的擋箭牌"港爸港媽"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41#
發表於 11-5-21 03:56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9 22:05 發表
曾經有個個案,他的父母為要訓練兒子獨立,自中一開始沒有用傭人,兒子在中一學期尾患上腸胃炎入院,其父母給他們的父母責駡要孫兒訓練獨立,"獨"出個病來,


以上個案,又是另一個歪理。

果然不愧為父王母后的父母,頗有父王母后的影子。

我認識的我囡同學,不只一位早於小二、甚至小一開始已要自行放學,回家自己沖杯麵吃,習慣了味精味道,只視杯麵為第一美味。但她們當中有的很有教養,亦有品行成績皆好的。沒用傭人,絕對不成鬧出病的原因。那不過因為父母只把訓練兒子獨立作為藉口,在訓練過程中,未必想到漸進程序,也沒有或少設check point,時間太少,滿通不足。
以上的推測其實偏向武斷,我不否認。但我有個check point:在沒有用傭人之初,家長之一有沒有請個稍長的假期助兒子過渡?在打算不請傭人之初,家長有沒有詳細計劃好缺傭人後的頭三個月假期的使用?有沒有逐步放手?

如果都有,那不過是不好運吧了,總結了經驗,下次便更成功了。家長結果有沒有繼續相信自己,作更詳盡的計劃再次嘗試,還是遇事即退,猶如那位遇上惡老師便退的新聞主角一樣?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42#
發表於 11-5-21 04:07 |只看該作者
2011年3月18日信報
故事從家開始
李維榕

為港孩伸冤

港孩,是一個有趣的名詞!先有港女,後有港男,現在又有港孩,究竟香港孩子是什麼一回事?

把人分門別類,也許是港人的習慣。但人是活在關係網絡中的動物,人與人之間是互相關連和彼此依賴的。如果說港孩是一些備受保護、不知人間冷暖、自以為是的孩子,那麼,必定有人在背後扯線,為他們布下天羅地網,讓他們一步步就範,才會培養出如此讓人費解的一代。

這些得天獨厚的孩子,從小就不用為任何事情煩惱,他們享受着這個經濟繁盛的大社會環境,不必為任何需要張羅,不必思索;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讀書。但是即使是學校的事,也多由父母代為解決。

拉牛上樹
很多母親都說,教孩子做功課是一項苦差。為什麼是苦差?當然是因為費盡心機,而孩子卻毫不起勁,像是拉牛上樹,實在費勁!但是她們很少會停下來想想:做功課是孩子的事,如果母親比孩子更賣力,那就是等於母親在讀書,而不是孩子在讀書。

嚴父慈母這個形容詞,在港女港男的結合中不一定管用。不知何故,在教孩子功課來說,母親往往比父親更嚴格!這也是造成父母矛盾的一個導火線。母親處理不了孩子,自然就會埋怨父親不負責任,只顧與孩子玩耍;父親卻覺得做功課不是打仗,不用步步為營,怪妻子過於執着。

這樣說,孩子應該與父親較為密切,互相聯盟。事實卻偏偏相反,不被母親認同的父親,孩子也不會對他尊重。結果是孩子的問題,誰也管教不來。

這些凌駕於父母頭上的孩子,他們養尊處優,卻往往無法發展自己的個人興趣,反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父母身上,很容易會捲入父母的情緒。

有個孩子形容他母親的眼睛,像是兩盞大光燈,老是跟着他射去。他無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總是感覺到母親的偵察。
放不下母親眼睛的孩子,一般都不知道是為自己讀書,還是為母親讀書。發展不了自己的獨立心態,就只有混沌一片,除了與父母糾纏,對外面的世界很難產生興趣。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需要很多自我發展的空間。兒童是一個從玩耍中學習的年代,對天地萬物應有一種好奇。青少年是個探險的階段,他們需要冒險、要探索天下事,慢慢才學會對人對己負責。這個學習做人的過程,一旦被剝削了,孩子就很難根據年齡需要而自然發展。

心理侏儒
如果真有「港孩」這一回事,那麼我會認為那都是一些落在他們真實年齡後面的孩子,無法成長。

長不大的孩子,其實是十分痛苦的,四肢發展,心理上卻是一個「侏儒」,比常人矮了一大截。

無法適應外面世界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些孩子在成長路上,大部分時間不是與父母親糾纏,就是捲入了父母矛盾的漩渦,全部精力放在父母身上。這些孩子,往往成為父母的專家,對家庭內的人際問題瞭如指掌、觀察入微;但是對自己的事或世界大事,就漠不關心。他們最容易演變成隱蔽青年。如此看來,激情的「八十後」並非壞事。

孩子的精神健康,是每個先進社會都極度關注的項目。但是我們這個着重孩子的文化,卻往往把關注集中在「教」與「養」方面。

並不是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就解決問題,怎樣有效地運用共處的時間才是關鍵;也不是不斷向孩子灌輸上一代的價值觀就能夠成功,言行身教,才是基本因素。而且孩子不能缺乏自己嘗試的機會,反叛是成長必須經過的里程,因為如果分不出兩代的界線,就沒有青出於藍的機會,只能乖乖地被前人牽着鼻子走。

有趣的是,大部分臨床治療的例子,都是一些脫離不了父母的孩子,離不了家,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行為問題、精神困擾及千奇百怪的身心症。

很多人認為這是孩子本身有問題,他們忘了孩子是家庭和大社會的產品。

最近看到一對父母,為家中幾個孩子不停爭吵。尤其是長子,父親說,等他成年就要把他趕走,急壞了那不斷為孩子擔憂的母親。

父親覺得母親寵壞了孩子,讓自己無法有效地做父親;母親卻覺得丈夫對孩子過於嚴厲,非得撲身保護孩子不可。父母彼此造成的僵局,孩子只是磨心,全部顯得無精打彩,讓父親看了更是怒氣沖沖,而母親愈更包庇着孩子不放手。

無論是逼着孩子讀書的虎媽媽,還是渴望兒子頂天立地的虎爸爸,他們都忘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父母之間如果沒有一定的協調,無論單方面的方式如何厲害,都是行不通的。況且,這也不一定只是教子方式不一致的問題,夫妻間必定有更深層次的矛盾,才會發展成如此各自為政。

偏偏是很多父母都說,彼此之間並無大問題,都是孩子讓他們無計可施,才變成這樣!

你看,連最愛孩子的父母,都會把矛頭指向孩子,而不是趁機自我反省。孩子如果出自暴力家庭,就更加是有理說不清了。

避之則吉
記得看過一篇好像是意大利文豪莫里哀的散文,內容是描述一個小孩子坐在屋後等候他那做妓女的母親見客後,出來井旁打水梳洗的心態,用孩子的第一身書寫。如此驚人的情景,近代人一定當是虐兒處理。但是那篇文章十分平和,充滿童真,讓我久久不忘。

也讓我想,究竟什麼才是孩子需要的環境呢?

我相信,無論家庭貴賤,必須要有一種和平心態、一種平常心。父母彼此之間有一定的互相尊重。家庭有共同時間,也有個人自己的空間。

最重要的是,有矛盾不要緊,但是不能成為內傷!因為一個苦澀的家庭,必然不會長出快樂的孩子!

一個苦澀的環境,人人都應該避之則吉,偏偏是困在這裏面的孩子,總是無法抽身!在這個重視家庭的文化,我們更加要明白,港孩,不過是家庭和大社會的一面鏡子。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1 04:13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43#
發表於 11-5-21 04:11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帶出的種種問題,令我思考,也令我想起了李維榕,繼而想搜尋她的介紹而發現這篇文章。

真看得我挺心驚 ,要多看幾次吸收再吸收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44#
發表於 11-5-21 04:28 |只看該作者
2010年12月3日
故事從家開始
李維榕
宅男
……

我最近也被一個類似的個案弄得十分苦惱,這個十七歲的少女已經好幾年不肯上學,與母親及祖父母住在一起,外表看來是她依賴着他們,實際上這少女是提供全家人一個發洩情緒的目標。一家人久不久時就要來一次大地震,為很小的事弄到天翻地覆,結果不是少女就是奶奶要被送入青山醫院。
一輪發作後,一家人又會變得十分理智,每個人都說話有理,而且悟性極高,那少女尤其是頭頭是道,把家中幾代人的問題交代得比專家還有見解。

母親的銀包內帶着她的一張照片,是嬰兒時代的小寶寶。少女說:「我就是希望永遠做這小嬰兒!」

一聽到我們說她要長大起來,她便從此再也不肯出現,也不許母親繼續前來接受輔導。

……

Rank: 5Rank: 5


3693
45#
發表於 11-5-21 09:3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5# csy_ma 的文章

家庭治療學派大抵想不到香港人以學校為一家生活中心, 小孩考試大人也考。。。。。等等。

Rank: 3Rank: 3


165
46#
發表於 11-5-21 09:44 |只看該作者
多謝CSY_MA,你引用的文章很好很有意思。

可能是我詞不達意,這個案卻是真實的事情,我希望藉這兩個例子帶出以下幾點︰

1) 有情緒病的孩子並不一定來自 "港爸港媽",同時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家庭問題、學校、社會等等等。
2)祖母的說話的一段,個案中的父母在面對兒子不適時同時又要見對父母不滿他們的教仔方式的問題。由於他們如何協助兒子獨立我想不是重點,所以便沒提。多謝你的分享,你的方法很好,這對父母多年前就是這樣協助兒子了,他們利用小六升中一的暑假,父母兩人分別請了兩個星期的假期,父母分工作教導兒子上學路線、到街市超巿買東西、簡單的煮食等等,講真當時我也很欣賞他們的先知先覺,因為那時也未 "港童" 這回事。加上父親是輪班,有時日間也會在家,相信與你提供的方法。
但是祖父母卻是心痛孫兒 "獨個兒在家" 還不藉這病做藉口,把個仔及媳婦鬧個夠,其實是想藉這事要求重請傭人最好就是給他們老人到他們家照顧個孫,所以腸胃炎之後他們便忙於周旋於處理老人對照顧孫兒上的管教問題,若CSY_MA你有老人家,你一定會明白。香港家長在處理管教子女的同時,家長同時是別人的子女,當中不難沒有壓力,若作為人媳就更難了!

我連這兩難的局面表達得不清楚,老人家歪理多的是,但作為子女只可以努力解釋!

3) "連坐"對於我來講是很少用,而我校的同工也很少用,就算也偶一為之,但是若果每天都有不同的犯錯,而老師也過於執著而處理,真的會形成每天有 "連坐" 出現而不自知,全班每每受影響,而每個學生對事情有不同反影也很正常,現實生活中是真有其事,但不是一次兩次就造成影響囉,若學生因為一兩次就有事我都不會信。(但學校點解無人出聲,因為怕出聲後自己要教這些班,:tongue:我亂講!)

4) 家長其實同時要處埋很多事情,長輩、子女、職業、等等,有時會對子女的問題過於簡單化,用成人的角度來要求子女要不自知,若親子關係一直良好就無問題,其實少少一個簡單回應,兒子聽在耳裏,轉入牛角尖後,真的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及心力才能幫助他們走出來的。

今時今日,作教師、校長及家長都很難,教師常常受著家長無理的投訴,無理的要求,弄得轉來轉去,教師又要面對進修,又要教學生,又要面對桌上的永遠改不完的簿,還有各式各樣的行政工作,問卷調查,教學記錄等等十天也數不完。有人問點解我執意幫家長,不會為學校想想,甚至有人不信個案是真,對我來講我只想指出有學校做唔到,但有學校卻做得很好;有人覺得王子、父王母后無理,卻在不知何去何從時卻有學校願意接這個湯手的山芋。

其實若果事主真的能夠分享他們整個過程的經驗,我們可以理解更多。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1 03:56 發表


以上個案,又是另一個歪理。

果然不愧為父王母后的父母,頗有父王母后的影子。

我認識的我囡同學,不只一位早於小二、甚至小一開始已要自行放學,回家自己沖杯麵吃,習慣了味精味道,只視杯麵為第一美味。但她們當中有的很有 ...

[ 本帖最後由 tojanice_ma 於 11-5-21 14:58 編輯 ]

Rank: 3Rank: 3


165
47#
發表於 11-5-21 15:56 |只看該作者
無錯我是沒有指出家長的不是,因為大家都已十分詳細分析了家長種種的不是,我一句也沒有反駁過,因為這些都是報導中的事實,不過我也很奇怪有人可以那麼具幻想力,情節十分詳細,是真是假無人知,除非事主或學校在此留言,這樣我們便可以更清楚事情的發展了。

我只是嘗試分析另一方面的不足之處。
我做教育點解唔幫學校,因為我做學校時也親眼見到很多家長被教師及校長批評得體無完膚,基於初哥不便多言。也試過執教過經過殺人王教了一年的學生,要重新建立師生及家長間的互信,我花了很多心力呀!(我可能是太天真及白痴)
我這樣講不代表這學校真有這樣的老師,只不過我會明白學生及家長的感受和反應多少少。學校內無奇不有,類似的事情要數也數不完。

但講真過去那麼多年,教師的工作有增無減,社工和家長對老師的期望又多又不合理,連見學生的時間都無,點去輔導學生情緒問題呀!
學校、家長與學生咪只有在這困難中默默渡過這九年(以學生計)嗎?教師若非離職也要面對這困局!

加上要交數,若教公開考試班還會用學生公開考試成績計算老師的增值分數,你話老師壓力大嗎?大得很!
我身邊很多有心的老師做到心灰意冷便離職不幹了。有HEART的老師買少見少了!

點解我要發這報導,唱黑學校嗎?
是我太激動,由於我個人十分反對把人加上不同的標籤,甚麼 "港孩" "港爸港媽",一方面把孩童分化了,也同時分化了不斷為子女負出的家長。
我相信天下無不愛子女的家長(太天真了!很多家長為綜緩生仔的!),無家長不是把他們認為最好的給子女,問題是方法是否恰當,那麼恰當的方法除了交昂貴學費上家長班外,可以點?(上嚟睇多D高人的分享)低下階層的家長便要學校的輔導和教育了,那麼你們所講的屋邨學校便負任大了。

當然標籤也有好的地方,就是把學生分類容易教導,不過我卻喜歡教雜牌軍。

標籤給我另一印像是就把負任推得清清楚楚;此外,標籤更方便有人把對手抺黑,然後分化對方。
這也是我看完這篇報導後對校長的感覺(可能是講者無心,睇者有意!)

及後我發現,大家不相信現實存在這問題的學生,為了引起大家知道現實存在並個案有增加的,不過看來大家興趣並不在此,而且不斷找不同的藉口推翻這問題的存在,我並不介意,大家繼續為要服務的對象工作,以你們的文學修養,想必也是同行人。
不過不同的是你們不曾面對這些學生,更不用輔導有情緒有問題的學生及家長。
若你們只是普通家長,就真幸福有很多同路人可以分享教導子女的心德,很多家長連上網的時間都無,面對這事主的類似情況,真的無能為力的。連教師用書也不能買到的,因為書商聲稱教師用書是非賣品的。若我認識事主,必定叫他們把錢也省回,不如給兒子看大量高質素的課外書,獲益更多呀!不過情緒有問題的學生是對學習失去興趣,睇書....

Rank: 5Rank: 5


4440
48#
發表於 11-5-21 18:1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47# tojanice_ma 的文章

睇完你甘寫, 我相信你很大機會是一位80後滿懷理想的新進教師........
我覺得當你人生經驗開始豐富之後, 你對"連坐"可能會有另一見解, 你口中的"殺人王"老師都可能由最不可取的類型變成一位"好老師"......
該校長為何會容忍老師用"連坐" 來罰學生?
為何BK的家長會覺得老師用"連坐" 來罰學生無可厚非?

其實因為"連坐"都有其可取之處, 我就試舉3點理由你參考一下.....
1. 有些學生性格你點罰佢都唔怕, 但就可能偏偏會怕"累"同學仔陪佢"連坐"受罰.
2. 其實如果老師罰學生留堂, 最"慘"果個系老師自己.
3. "連坐"罰學生抄書, 可能根本就系要俾學生既功課.陪罰既學生唔應該甘大反應,香港連體罰都犯法, "連坐"根本就"小事"一樁, 秦始皇果陣既"連坐"系要誅九族, "連坐"就自然系"惡法"啦......


83
49#
發表於 11-5-22 05:1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50#
發表於 11-5-22 21:3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21 09:44 發表
今時今日,作教師、校長及家長都很難,教師常常受著家長無理的投訴,無理的要求,弄得轉來轉去,教師又要面對進修,又要教學生,又要面對桌上的永遠改不完的簿,還有各式各樣的行政工作,問卷調查,教學記錄等等十天也數不完。有人問點解我執意幫家長,不會為學校想想,甚至有人不信個案是真,對我來講我只想指出有學校做唔到,但有學校卻做得很好;有人覺得王子、父王母后無理,卻在不知何去何從時卻有學校願意接這個湯手的山芋。


在我看來,要求其子有遲到的自由的新聞主角,就是無理要求。要求不能順遂(但有獲回應,校長說有就此跟負責老師商討教學手法),縱轉了校也來個回馬槍向傳媒投訴,並理壯地交代曾要求的特權,由此證在父王母后看來,其他人視作無理要求的訴求是萬二分合理的,推測其當初向校方"求助"時亦頗具霸氣。

態度影響結果,人是互動的,假如父母當初只向校方闡述其子招病之因,出示醫生紙,並齊齊商討改善的方法,相信校方會更有合力解決問題的意願。

至於為何有學校願意接手?大概不足為怪?相信父王母后稍具正常智力(從其在找到學校後才向傳媒曝光就知道),也不會對新學校先來個下馬威?也不致對舊學校破口大罵?

其實,父王母后看來也是聰明人,但可能關心則亂,且把爭鬥對象一致對外,總好過要面對兒子的病,可能是父母態度造成的錐心之痛,因此對校方的態度便是一種情緒轉移,只有不斷告訴自己和外界校方處理手法有多劣,才可以合理鋪開兒子之病全只因學校這種障眼布……

這種執會帶來悲劇的可能,期望父母和兒子轉了一個新環境後,又藉傳媒"報了仇",會蛻去以前的執念,重新上路

Rank: 1


3
51#
發表於 11-5-23 00:02 |只看該作者
cay:問題就出在校方有冇承意協助解決問題。
1)若你是個案的父母,會否事前先向駐校社工瞭解班內的情況?
2)若精神科醫生有建議,你會否懷疑該建議?
3)若你提出要求,只收到一封信話唔得,只係話希望你個仔快d好返,冇任何建議/可以協助的方案,你感受如何?
4)到你想約對方傾吓,對方好似而家d官咁,約咗三四日都唔見你,要用非常手段先約到,你會否感覺到對方的承意?
5)若到最後,佢只係叫你好返先返學,你會否考慮這將長遠將影響同學的返學情緒?
6)可能大家對這病不太熟悉,病者會於受壓下肚瀉的,你估家長會唔會走去厠所去證實一吓,另上學前肚瀉,必會遲到,我唸家長係唔想個仔唔返學,先知會學校有咁嘅情形,若都係話好返先返學,你覺得如何?
7)大家請注意,冇絕對正確或不正確,只有合理同不合理,個細路係病人(社工經常提醒),唔單止學生咁簡單,對一個病人,是否留佢係屋企,就係最好的方法去醫治/消除壓力?
8)最後,有學校接收該個案,而該校校長更親自接見相關學生,重叫個同學一定要返學,遲返可以去圖書館,這學校處理手法合理否,大家自行判斷。但不知道為甚麼肯作出這安排?不知是否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去思考?
9)大家爭論對與錯是沒意思的,重要的是大家自己判斷。個案中的細路已康復,可以過正常的學校生活,為何把事件公開,只有他們自已知道,可能好似呢度所講,進行反擊,但亦可能想話比大家知學校處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學生的其中一種手法呢,等大家有個心理準備。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52#
發表於 11-5-23 01:14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fatherone 於 11-5-23 00:02 發表
大家爭論對與錯是沒意思的,重要的是大家自己判斷。個案中的細路已康復,可以過正常的學校生活,為何把事件公開,只有他們自已知道,可能好似呢度所講,進行反擊,但亦可能想話比大家知學校處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學生的其中一種手法呢,等大家有個心理準備。




我對那間學校認識很少,回應的出發點不是為學校而辯,只是基於常理推測。記憶中,BK也不是第一次有指摘該校的post(以前曾向有子女在該校的家長打探,只聽說該校校長頗"串",會埋怨其同區同機構受歡迎的小學把成績最好的學生往外校送,次等才"益"佢)。
不過,假如我是校方,接到有家長意圖干涉學校行政的要求時(而非求助或尋求意見),恐怕也不易冷靜和helpful?

其實,挺怕此類力爭上游的升呢中學。聽說同區另一間口碑良好的後起之秀,其校長會截住趕來叩門的同學,問佢band幾,"band2?""我地已升咗呢囉喎,唔駛入黎遞表勒"。

跟新聞主角所讀舊校一樣,該升呢中學,亦有老師頗有愛心的口碑。但呢類咁有效率既校長,全副精神都放響點幫學校升呢果度,面對無助於佢目標既事,難免……

不過,個人認為,人與人之間既互動,係唔太適合先以力壓既,有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像個細路一樣,轉咗校,咪一天都光晒囉

希望細路家長下次可以從自己仔女的口中、又或親身參與當學校義工,而非藉學校社工了解子弟在校情況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3 12:07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53#
發表於 11-5-23 01:3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fatherone 於 11-5-23 00:02 發表
cay:問題就出在校方有冇承意協助解決問題。
1)若你是個案的父母,會否事前先向駐校社工瞭解班內的情況?
2)若精神科醫生有建議,你會否懷疑該建議?
3)若你提出要求,只收到一封信話唔得,只係話希望你個仔快d好返,冇任何建議/可以協 ...


仲有,FatherOne:

誠意既溝通,大概由尊重開始?也由開放理解力開始吧?您下次給我回應之時,可否比較清楚看一下我的網名,或干脆按回覆掣便罷?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3 01:34 編輯 ]

Rank: 5Rank: 5


1486
54#
發表於 11-5-23 06:03 |只看該作者
tojanice_ma, like your posts, 有人情味.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21 15:56 發表
無錯我是沒有指出家長的不是,因為大家都已十分詳細分析了家長種種的不是,我一句也沒有反駁過,因為這些都是報導中的事實,不過我也很奇怪有人可以那麼具幻想力,情節十分詳細,是真是假無人知,除非事主或學校在此留言,這樣我們便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55#
發表於 11-5-23 13:3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fatherone 於 11-5-23 00:02 發表
最後,有學校接收該個案,而該校校長更親自接見相關學生,重叫個同學一定要返學,遲返可以去圖書館,這學校處理手法合理否,大家自行判斷。但不知道為甚麼肯作出這安排?不知是否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去思考?


新校作特殊處理的成本遠較舊校低:

就像弟弟一出生就習慣跟哥姊分享家人的注意和資源,而向為家庭重心的長兄/姊卻需有一段調適時間之後,才能接受到分薄了其家人關心的新生兒一樣,新生一進校已受特殊對待,在舊生裡引起的反應,未致成炸彈。尤其是學校之前有具透明度又不致揭隱私的處理之後。

我聽說新界有很多小班教學的學校,會強調容許學生的差異性作招徠,而老師及整個學校團隊都頗有愛心和寬容心,真正朝著尊重差異性的目標進發。不過,這些學校因有較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成績很難提升,學校亦不以提升可見成績為最主要的目標。

相對於天生與別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新聞主角的病只是暫時性的,小兒科吧了。學校的傾向不同,作風自然也不同。

但如在舊校,學生得以特殊處理,就間接擱了"惹起禍端"老師的一巴掌;其他舊生若得知同學因為成為連坐的受害者而獲特殊待遇,也很難不起哄,到時可能會有更多同學宣稱有這樣那樣的"連坐延伸病",同樣可出示醫生證明。同學爭的,未必是遲到的長期免死金牌,但基於點解佢得我唔得既心理 ,有時唔想返學就可列出心理陰影為由,可能都幾麻煩……

而最難既可能係,校方如何處理可能自認取態未必很有問題的嚴厲老師。相信家長會鬧如斯,他們此前與學校的商討已半公開,無論調班定下放免死金牌,幾乎等於公開指摘老師有錯 。老師都係人黎架嘛,你估佢好想自己扮白臉?有時都不過係迫於形勢咁話。而且,站響家長一方的不平鳴者亦承認,通常每間學校都需要一兩個這種"殺手" ,以嚇阻有意挑戰紀律底線的叛逆期青少年。(我看倒未必一定,像我囡學校唱白臉的"殺手",卻年年在最受歡迎老師榜上有名,可見就算要惡,都有好多種惡法)(不過佢對初小學生好似都係成日玩連坐架噃? )咁您認為學校會唔會為咗外界強壓的"以人為本"的虛假口號(似乎該校校長努力既目標係提升成績多D?),會唔會為咗可能唔係好客氣、更完全冇為校方諗過既學童及其家長,而犧牲咗自己一隻手臂?

學生去了又來,最多不過仲有四年。假如那位老師不太老的話,他還留在學校的日子,可能是該生的十倍八倍。一個學生,是全校學生的千分之一,但一個老師,卻是全校老師的幾十分之一。校方如真的要"一個不能少",以家長期望的理想姿態處理事件,有點如走鋼線 ,自己玩死自己;稍有不慎,不特讓殺手老師感到氣餒,還令同工感到得不到支援,到時要找人替他,也因此前的寒蟬效應而更加頭痛。

我分享另一個當老師的朋友例子吧。朋友新進了一間直資學校,表現出色,把負責那班的孩子紀律執得很好。翌年,佢在未被預先知會下,被調去教集中了全級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那一班(那是更加燙手的豬頭骨)。
結果,佢發晒茅搵晒所有可以請教的前輩和同行教路,到學期中段左右,才能勉強學會如何handle佢班仔女。佢話,在佢接手那班之初,佢同學生之間既關係扯得好衡,心情火爆,其他老師都唔多敢埋佢身。
本來,以直資既慣例,同班仔女關係搞得咁差,應該會獲校長關注,但校長心怯到唔敢過問,但求佢肯繼續孭班仔女上身就算勒。好彩,朋友響呢行耐,轉過幾間學校,又曾幫過教局做兼職,人緣亦唔錯,有頗多有豐富經驗既顧問,到學期中至自我調節返情緒。

好老實,以旁觀者或者同校老師既角度,校長對佢同佢班仔女既惡劣關係不聞不問,好可能係明智既做法(當然,最明智既係先前假諮詢,等朋友在不情不願接黑仔籤既情況下都有心理準備,同提早學定有關知識)。如果校長再響度阿之阿左,分分鐘下年就會冇咗個有教學熱誠、技巧同有進步空間既老師
不過,屁股位置影響腦袋運作,假如有位訴求意識高既家長得知原來負責佢仔女果個老師,未受過特殊教育需要既訓練,佢仔女更因老師脾氣不好而受到驚嚇,要求校長替仔女出頭,咁校長可以點處理?

要知道,普通老師係無需一定要有處理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既知識既。而家老師忙到一頭煙,單單處理日常事務都一個煲蓋蓋幾個煲,邊度有咁既精力細心照顧每一個?
我以前都曾做過提供特殊教育服務予學校既機構,試過接到一位中年老師電話,劈頭便問:你地係唔係有專人教自閉同過度活躍既學生?咁你地快D黎同我搞掂佢地!語氣之促和慌張,透過電話明顯傳達。

咁新聞主角既然係證實有病,即係有特殊教育需要啦,咁都要學校有資源配合至得。舊校為免跟殺手老師(呢個醜角唔係人人肯做架)生裂痕,放棄一位家長可能都好有咬力既有特殊需要學生(之前議論該校既post,都好似係校長響招生家長會度暗示,未進校已關心社工能否幫到其子女的家長,就唔駛考慮該校啦)作為代價,係非常合乎成本計算既選擇。

校方既態度,擺明就係想佢轉校啦。這個取態,同好多名校召見成績略遜既家長,在該弟子面前狂數其不足,暗示或明示其子弟不合該校教法的刺激法沒有兩樣  。言詞倒似乎更為委婉。

有d名校校長擺明大鼻臭檔,唔準家長投訴老師,令到好多可能平日高高在上既家長都唔敢橫行,點解啫?你唔黎,仲有大把人黎,校長只要搞好成績,吸引d有潛質同適宜倒模既聽話學生,就事半功倍。此所以,當年阿瑟王同羅飯先至要構思直資,亦唔希望趕盡那些雖然成績略遜,致收生不足,但教學和行政層都很用心既低band學校,就係咁解。

響香港,要講理想,就唔係做傳統教育啦 整體教育制度只係工廠式既mass production:;pppp: ,老師愈來愈小空間。如果咁執著理想既教育原則,我諗佢地唔駛幾耐就要轉行  要講理想?就等於要求人地成為(行為/生命)藝術家咁,可遇不可求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3 21:19 編輯 ]

Rank: 4


783
56#
發表於 11-5-24 00:2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3 13:32 發表


新校作特殊處理的成本遠較舊校低:

就像弟弟一出生就習慣跟哥姊分享家人的注意和資源,而向為家庭重心的長兄/姊卻需有一段調適時間之後,才能接受到分薄了其家人關心的新生兒一樣,新生一進校已受特殊對待,在舊生裡引起的反 ...

又上左一課,謝謝


12651
57#
發表於 11-5-24 08:5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58#
發表於 11-5-24 11:5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ttsmum 於 11-5-21 09:31 發表
家庭治療學派大抵想不到香港人以學校為一家生活中心, 小孩考試大人也考。。。。。等等。

Rank: 5Rank: 5


2150
59#
發表於 11-6-3 14:28 |只看該作者
原來咁樣叫"連坐", 我真係讀得書少, "坐蓮"就聽得多 , 不過少時候經常都要"連坐" 我又幾enjoy架喎, 成班同學仲團結同齊心左

Rank: 5Rank: 5


2150
60#
發表於 11-6-3 15:34 |只看該作者
轉班都係同一時間上課架, 可以彈性上學既咩??聞所未聞!!!
另一班都可能會連坐架喎...
原帖由 DGJS 於 11-5-20 14:34 發表
單從這麼報導,我會支援校方。

樓主問學校為何不理醫生及心理學醫生的建議。但報導說:校長已說明校方已諮詢跟進個案的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後,兩者均反對在學期中途安排陳轉班。

但可惜報導沒有說明家長是否願意接受學校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