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多才多藝勝過科科A,教小朋友讀書都可以很享受 ...
樓主: 0002
go

多才多藝勝過科科A,教小朋友讀書都可以很享受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418
161#
發表於 08-12-12 15:52 |只看該作者
csy_ma:

你講得冇錯, 每個人發展都有個時間表.  可嘆香港學校和家長往往擾亂了子女成長和學習的時間表.  小時已苦心安排, 刻意吹谷培育, 要早出人頭地.  但亦可能磨滅了子女將來學習努力和興趣.

以下是理大剛退休校長潘宗光一段自述:-

"潘校長表示,得到張國榮一家的照顧,令他生活不失溫飽,故他對親人特別感恩。他憶述就讀小學時考試經常「包尾」,幸得老師以減免學費作鼓勵,令他考試名列前茅。他訓勉學生要有智慧,亦要有慈悲的心幫助別人和感恩。"

Rank: 8Rank: 8


19492
162#
發表於 08-12-12 22:0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08-12-12 15:52 發表
csy_ma:

..."潘校長表示,得到張國榮一家的照顧,令他生活不失溫飽,故他對親人特別感恩。他憶述就讀小學時考試經常「包尾」,幸得老師以減免學費作鼓勵,令他考試名列前茅。他訓勉學生要有智慧,亦要有慈悲的心幫助別人和感恩。" ...


其實成績和分數並不是這麼重要。影響小孩子最大不是一紙的成績表,而是「家庭」和「學校」。「家庭」指的是父母和親人。「學校」就是老師和同學。我覺得應多和孩子談他的學校、老師和同學,而不是他的成績。多了解他的校園生活,以及他和同學、老師相處的趣事。閱讀習慣、嬉戲娛樂和課外活動的興趣都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影響。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63#
發表於 08-12-13 00:2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08-12-12 13:32 發表
Eviepa:



我認為小學學的主要是學習習慣和態度,所以確實沒有膽量主動教女兒忽略考試。


csy_ma,


我的看法剛好相反,我認為小學最重要的只是打好中、英、數、常的根底,並培養對學習的興趣而矣。學習習慣和態度並非小學需要學的,相反地,如果要勉強要求孩子學習這兩種成年人才有的東西,一不小心,會有反效果,因加得減

要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就先要有相應的價值觀。打個比喻,培養晉朝詩人陶淵明良好的當官態度就如駱駝穿針孔那麼難,無他,陶先生的價值觀不容許他為五斗米而折腰,這註定他不適合當官

同樣地,人的發展是有時間表的,如果時機未到,極難強求。人的發展,以青春期為分界,之前是小孩,以後是少年人。絕大部分小孩的價值觀都是「最緊要好玩」,趣味、玩耍才是他們所要追求的,而絕非學有所成。當然,孩子之中會有異類,有個別小孩會追求過人成就,但這畢竟是少數。我從少至今,眼見很多父母,錯誤地希望兒女過早地培養這兩項,手段是要他們用大量時間做沉悶的學術活動,結果,不但良好的態度和習慣學不了,反而扼殺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中學時成績有如江河日下,並且賠上了珍貴的親子關係,好心做壞事

到青春期時,就是我們培養良好的態度和習慣的時機,因為青春期時的少年人開始有成就動機,覺得除了玩樂可以得到滿足外,成就感亦是一個重要的滿足泉源,有了這個全新的價值觀,就可以動手了

以前,在新城電台的「爸爸媽媽坐下來」節目裡,心理學家梁天明常說,小朋友的自律能力是由大約十三歲時才形成,在此之前,無論家長樣努力,都極難有效地培養自律能力

在我的理念中,小學階段是要快快樂樂地渡過(要快樂就必要有大量玩樂的時間),是要中、英、數、常強勁。過慣快樂學校生活小孩會較為喜歡學術,較有傾向採用讀書為建立自己成就感的工具;中、英、數、常強勁,讀書就會容易。但反而分數的高低,除了呈分試有影響外,我想不出有甚麼用途。



eviepa

Rank: 8Rank: 8


19492
164#
發表於 08-12-13 08:0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08-12-13 00:28 發表


csy_ma,


我的看法剛好相反,我認為小學最重要的只是打好中、英、數、常的根底,並培養對學習的興趣而矣。學習習慣和態度並非小學需要學的,相反地,如果要勉強要求孩子學習這兩種成年人才有的東西,一不小心,會有反效果,因加 ...


你所說的「時間表」除了因人而異外,亦非固定。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是受環境所影響。學習興趣、習慣和態度也同樣受身邊同學所影響。

小學生也要有成就感,以及挫敗的經歷,但這不一定要來自書本的學習。課外活動亦是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部分。

呈分試是重要,但相比孩子的性格和學習態度,呈分試對日後成就的影響,並不是這麼大。今天升學選擇比我們當年多很多,而很多學校也不是只看成績。孩子也一定有書讀,不像當年,升中試考不好,就不能升讀中學。分數是反映孩子學習進度的一項重要資訊,有它的作用,但個人認為要孩子「愉快學習」和「自主學習」,就不要把考試看得這麼「大」,呈分試也不可奪去孩子的玩樂時間。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65#
發表於 08-12-13 11:00 |只看該作者
ChiChiPaPa,

我囡囡讀小學時,功課特別少,而且不用默書,在我的教導下,她平日根本不會拿起書本去溫習,在三次呈分試中每次大約也只用了二十小時去準備,在親朋戚友子女中高據懶人榜榜首,我已是將呈分試看得最輕的一個家長,你會怎樣為你囡囡準備呢?會不會打破我的記錄?

如果沒有呈分試,我囡囡會連這六十小時的溫習時間也省掉。

講時講,我暫時尚未見過一個家長覺得呈分試不重要,我不覺得band 1學校和band 2學校會對我囡囡的學術有甚麼影響,但我始終覺得,band 1學校內多乖仔乖女,對囡囡成長的好處較大。

eviepa

Rank: 8Rank: 8


19492
166#
發表於 08-12-13 13:1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08-12-13 11:00 發表
ChiChiPaPa,

我囡囡讀小學時,功課特別少,而且不用默書,在我的教導下,她平日根本不會拿起書本去溫習,在三次呈分試中每次大約也只用了二十小時去準備,在親朋戚友子女中高據懶人榜榜首,我已是將呈分試看得最輕的一個家長,你會 ...


呈分試的目的是按孩子的學習能力,編配中學。如果孩子沒有相應的學習能力,只是在呈分試中谷上去,最後只令孩子強行升上不適合的中學。這只做成日後的失敗。準備呈分試應和其它考試一樣,不應該去扭曲呈分試的結果。再說囡囡的小學只有少數學生升不上英文中學,上年134名畢業生當中,只有1位沒有升上英文中學。而囡囡又不是比較優秀的學生。她未有能力升讀頂級的中學,所以不需要在呈分試特別出力。

囡囡學校教她們應是每天做功課,然後溫習,之後預習,而不是在考試前去「衝」。她的學校都是在長假期前考試的,目的是讓父母在長假期,有時間陪伴孩子。但這就令這些活動多的小孩們根本不可能有20小時去準備考試。對上一次測驗,囡囡還同日有皇家音樂試。今次的考試,也有不少同學都要同時應付管弦樂比賽。我相信在呈分試,應不會同期有公開試和比賽,不過,20小時的準備時間應該不容易抽出來,亦未必有這需要。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8-12-13 13:23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67#
發表於 08-12-13 23:24 |只看該作者
ChiChiPaPa,

恕我坦白,你所講的毫無說服力。你不用女兒花很多時間去準備呈分試,只因為自己女兒的學校是100% band 1,所以溫不溫習都能穩坐釣魚船,入硬英中,沒有淪為band 2, band 3的風險,所以可以講風涼說話,叫別人唔使讀書。但係如果你可以做到「我個女係唔溫書架,band 3 唔係由得佢band 3囉,band 3學校都唔錯呀!」我就服了你。

當人人都為呈分試死谷爛谷的時候,如果自己孩子只用很少時間溫習就肯定會「扭曲呈分試的結果」,而非多溫習導致呈分試結果受扭曲。我囡囡肯定有band 1的實力,但假若連每次呈分試的二十小時都省下的話,恐怕會淪為band 2,最終「扭曲了呈分試的結果」。老實講,我用這麼少的時間去和囡囡溫書,其實某程度已經「扭曲了呈分試的結果」,全港排名已經受損,不過我對學校的要求不高,夠殺就停手罷了。要注意的是,我囡囡的小學有大量band 2, band 3生,減少溫習,風險甚高。

另外,有兩點值得相確:

1. 你怎知道我的二十小時是在考試之前「衝」?事實上,這二十小時是有計劃地在每次呈分試前約兩個月開始,每周小許小許地進行。

2. 你囡囡平時有溫習、預習,就算不計算默書,讀書的時間大有可能比我囡囡多。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08-12-14 00:09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2
168#
發表於 08-12-14 09:0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08-12-13 23:24 發表
ChiChiPaPa,

恕我坦白,你所講的毫無說服力。你不用女兒花很多時間去準備呈分試,只因為自己女兒的學校是100% band 1,所以溫不溫習都能穩坐釣魚船,入硬英中,沒有淪為band 2, band 3的風險,所以可以講風涼說話,叫別人唔使讀書 ...


唔會有學校係100% Band 1。囡囡學校可以高比率升讀英文中學,是因為過往的畢業生在中學有較佳的表現,所以英中收生,會多考慮囡囡學校的學生。

我也不是說不用溫習,而是要每天溫習。無論是考試前兩月,或是前1天去準備考試也好,這也不等同每天溫習。每天溫習的目的是鞏固所學,而考試前準備主要是為應付考試。

預習也很重要。例如在英文科,囡囡的學校要求她們先閱讀明天教的工作紙或英語讀物,先把生字查好,看看能否讀出和明白那些生字,要自行作句,測試自己是否已初步了解那些生字的意思和用法。不明白的地方,要特別留意老師教學時的講解。

當然所用的時間總計,會多於20小時,但我相信這正是學習目的的差異、以及可時才培養學習習慣和態度的問題。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8-12-14 09:14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69#
發表於 08-12-14 11:21 |只看該作者
ChiChiPaPa,

唔會有學校係100% Band 1。囡囡學校可以高比率升讀英文中學,是因為過往的畢業生在中學有較佳的表現,所以英中收生,會多考慮囡囡學校的學生。


100% band 1又好,「134名畢業生當中,只有1位沒有升上英文中學」又好,這不打緊,關鍵是,在自己女兒不用刻意溫習便能穩入心儀英中的情況下,規勸別人不要緊張呈分試,聽來有點兒「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預習也很重要。例如在英文科,囡囡的學校要求她們先閱讀明天教的工作紙或英語讀物,先把生字查好,看看能否讀出和明白那些生字,要自行作句,測試自己是否已初步了解那些生字的意思和用法。不明白的地方,要特別留意老師教學時的講解。


預習很重要是老學生常談,大家都掛在咀邊,但成效有多大?我懷疑。

學生做了預習,就有傾向以為自己完全明白,到課堂時就有傾向不留心聽課。但事實上,老師在課堂講解時,經常有些獨到見解,是課本所不能提供的,如果因為預習了便錯失了老師的精闢見解,便是得不償失。

我覺得,要聽明香港老師課堂的講解不難,只要上課留心便成。既然預不預習都會聽得明,為甚麼要浪費時間去預習呢?為甚麼不將這些時間用作其他更有建設性的活動呢?

eviepa

Rank: 8Rank: 8


19492
170#
發表於 08-12-14 23:1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08-12-14 11:21 發表
ChiChiPaPa,



100% band 1又好,「134名畢業生當中,只有1位沒有升上英文中學」又好,這不打緊,關鍵是,在自己女兒不用刻意溫習便能穩入心儀英中的情況下,規勸別人不要緊張呈分試,聽來有點兒「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預習 ...


今時今日,教學不是單向的。當孩子們有備課時,課堂的討論氣氛會好得多。孩子備課,除了查字典外,還會上網找相關的資料,例如教 Natural Disaster 時,他們會在網上用搜尋器去找近日有關天然災難的英語新聞,帶回校分享。

你說他們最終都會明白教學的內容,何須花時間去預習。其實教育局對小學課程是有規定的,孩子最後讀中學也會應考同一樣的會考。也即是說無論孩子讀那一所學校,只要係讀本地課程,他們學習的內容最終也是一樣的,那不同的學校究竟教了些甚麼不同的東西。其中一樣不同的就是「學習的方法」,而非「學習的內容」。你可能覺得預習沒有用,但這是囡囡學校所教的學習方法。各種學習的方法互有優劣,預習備課有它的重要性,至於它是否適合每一位孩子,每一種情況,這當然不是了。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71#
發表於 08-12-15 22:15 |只看該作者
ChiChiPaPa,

第一,我很懷疑普通的學校裡,在課堂上學生討論的時間會佔多大的比例。就算我囡囡的小學高舉discovery learning為口號,分組討論也只佔很少的比例。聽課是常態,討論是例外。如果像你囡囡 “disaster” 的例子,我不反對在這情況下預習,但這並不是典型。

第二,要製造良好討論氣氛,不一定要預習,只要老師對題目有充足的講解,大家也可以有很好的討論點。

預習有一定的作用,誰也懂得講,但預習的壞處似乎大家都忽略了。典型的預習是在課堂前,把老師要教的教科書先學習一遍,然後才去上課。典型的老師大部分時間所講的都是依書直說,這樣一來,上課就變得枯燥乏味,容易生厭,更容易不留心聽課,結果比沒有預習的同學更易錯失了老師的獨到見解,努力不錯是付出了,但有多少收穫呢?值得深思。

我的教女哲學是盡量少強迫女兒做她不感興趣的事,因為大量觀察顯示,每天強迫子女多做沉悶的學術活動一分鐘,他們對學術就多一分反感,親子關係就疏離了一分。所以我會強迫她去完成功課、會強迫她看英文書、會在三次呈分試強迫她溫習,但不會強迫她去預習——付出大,收穫少的學術活動。

eviepa

Rank: 8Rank: 8


19492
172#
發表於 08-12-15 23:1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08-12-15 22:15 發表
ChiChiPaPa,

第一,我很懷疑普通的學校裡,在課堂上學生討論的時間會佔多大的比例。就算我囡囡的小學高舉discovery learning為口號,分組討論也只佔很少的比例。聽課是常態,討論是例外。如果像你囡囡 “disaster” 的例子, ...


學習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做功課、溫習、預習,以及看英文書都不需要強迫。為甚麼學習會變成一件可怕的事情?為甚麼要假定老師是典型的老師?

今個學期囡囡的英文科有兩個主題:Natural Disaster 和 Hero。今天囡囡考英文 oral。要和另一位同學做 role play。她扮 Supergirl,和另一位同學討論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有時,不只溫習,考試也可以很有樂趣。

其實無論是那一個主題,或是那一本課堂上的英文讀物,要預習都不是痛苦的事情,當睇故事而已。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73#
發表於 08-12-16 00:04 |只看該作者
ChiChiPaPa,

相信和你女兒一樣,我女兒是自動自覺做功課的,為甚麼她會自動做功課而不去玩耍?大家都清楚明白,並非做功課好玩,而是完成不了功課後,明天回校就會有不良後果而矣。同樣道理,如果你囡囡的學校將所有功課、溫習、預習都看做是optional,你ChiChiPaPa又不給予任何壓力,我敢擔保你女兒甚麼都不做。

為甚麼要把我的論點推到極端?誰說過學習會變成一件可怕的事?我的觀點是,做功課、溫習、預習絕非洪水猛獸,但做來肯定有點不快。如果不是學校或家長的強制,誰肯做?大家都肯定會選擇看電視、打機、煮飯仔等完全快樂的活動!

實事求事吧,不要用成人的視界去猜度小孩,不要將小孩覺得不快的活動硬說成快樂。我們成年人努力工作後得到成果,會得到巨大而長遠的快樂,但這只局限於成年人的世界,和一小撮早熟的小孩。 事實上,對大部分小孩來說,努力後取得成果真的會帶來滿足感,但不會很大。如果不明白這點,只用成人的價值去教仔,很容易出事。我敢肯定,你老哥不會把女兒的工作量推到她承受不來,但我見過太多個案,家長認為「預習不是痛苦的事情」、「溫習不是痛苦的事情」、「做功課不是痛苦的事情」,認為大量溫書、補習、功課…….後取得的成果足以蓋過付出有餘,而漠視子女的反感。最後是讀書不佳、親子關係受損,就是不了解小孩人性的結果了。

eviepa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74#
發表於 08-12-16 00:2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08-12-15 23:12 發表


為甚麼要假定老師是典型的老師?



對你這一句,我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不知怎樣回應。

Rank: 8Rank: 8


19492
175#
發表於 08-12-16 02:24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08-12-16 00:04 發表
ChiChiPaPa,

相信和你女兒一樣,我女兒是自動自覺做功課的,為甚麼她會自動做功課而不去玩耍?大家都清楚明白,並非做功課好玩,而是完成不了功課後,明天回校就會有不良後果而矣。同樣道理,如果你囡囡的學校將所有功課、溫習、 ...


功課不是拿來玩的。它不是一種娛樂。樂於學習,不是說把它變了一種娛樂。電視和打機是娛樂,孩子絕對需要正常的娛樂,功課溫習不可替代日常玩樂。

學校是有optional 的功課,也有功課是她們自己做自己對的。功課不是那麼可怕,那麼討厭。Optional的功課,一樣有不少同學做。不是optional,就沒動機去做。也不是有答案,孩子就不會做,而只抄答案。孩子就是要學會如何去學習,學會自我管理。如果一切由人安排,由人強制,那他還沒有真的學會了。他的知識只是由大人充填入去的,不是他學會來的。

你說「典型的老師」大部分時間所講的都是依書直說。囡囡的英文科沒有課本,數學科不用帶課本,中文科更利害,課文講新年糕點,老師帶的不是課本,而是新年糕點和課文中所講的「和粉」回校,讓學生用「和粉」做出不同的公仔。今時今日,做老師唔容易,依書直說的老師很容易被淘汰。


514
176#
發表於 08-12-16 11:5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3693
177#
發表於 08-12-16 18:2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 的文章

ChiChiPaPa, 一向以為宣小係一所傳統吹谷型名校, 經你所講, 真係大大改觀!

我也是, 有人告訴我,宣小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學校, 他似乎是錯誤的,經你所講就是我想要的教育.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78#
發表於 08-12-16 22:26 |只看該作者
ChiChiPaPa 所舉既”Natural Disaster” 既個案, 在我理解叫作備課. 備課者, 由學生上課前預先搜集與及閱讀background info, 並發掘問題, 然後於課堂上提問及與師友討論. 若果香港所有小朋友讀書可以用呢種Inquisitive Learning, 真係大大值得鼓勵, 我等家長亦唔使咁煩惱. 但奈何香港主流學制以考試為重, 加上資源所限, 呢類學習模式一般只作點綴, 一到大考來臨, 全部要靠邊站.


stjoboldboy,

我囡囡間小學就可能是這種教學法的表表者。兩年前的一個家長會中,當時的校長彭敬慈向家長介紹臻美的教學方法,他說,如果家長去觀課的話,就會發現好像不是上課一樣,為甚麼學生講得那麼多?老師講得那麼少?會後,有家長在BK發表了以下:

早知彭校長有料,所以一早報名參加昨天的冢長教育講座,主題:臻美教育哲學與家庭之配合。參加家長有數百人,雖然講座歴時兩小時,但絕無冷場,彭校長深入淺出介紹了臻美教育哲學及信念+Eggleston Model of Learning Experiences + Bloom's Domains of Learning (學習目標及思維層次) + A relatively Permanent Change in Behaviour Brought about by The Activity of An Organisam (家庭之配合).

講座之精彩,尤如大學時代排隊聽出名有料之教授課堂,當真獲益良多。其中提出的學生主導的Heuristic Approach (Discovery Approach) & Experiencial Approach (經歴學習),融匯貫通的臻美教育哲學,使我明白了為可小朋友放學後功課少(須多時間閱讀及玩,作高層次思考);為何功課深(尤其是主題)但小朋友能理解明白(拿真A,非假A)。其中思維層次更是教育重點(這解釋了為可小朋友開心上學能學到嘢)。


這是否你心目中的良好教育方法?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79#
發表於 08-12-24 00:17 |只看該作者
Dear all,

我囡囡讀了六年新辦的直資學校,同學們的水平和主流小學可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她每科的水平,相比其他同齡學生是怎樣,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參考點,水平是要家長自己學估估下的。前些時候,csy_ma曾在這論題中猜測我囡囡的中文作文水平,那時我只能肯定女兒的程度會是全港中一生頭三分一,但再詳細一點,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搭不上咀。

前兩天,囡囡的中文老師在最近一次作文的所有作品中,選取了一篇水平普通的和一篇最優秀的,複印了向每位同學派發一份。有了這兩篇做bench mark,我囡囡的中文作文的相對程度就較容易估計出來了。

因為囡囡其他同學的作文是私隱,不便公開,所以只能把囡囡今次的作文,不作任何修飾,原文照錄,讓大家參考一下:

---------------------------------------------------
一件值得我驕傲的事                          4 Dec 2008

讓我告訴你一件值得我驕傲的事吧!這件事是我幫一位老婆婆的經過,聽上去好像很平凡,因為一說「幫人」,總會令人聯想起幫老婆婆,但我就對這件事感到很驕傲。

大約在去年暑假,我和朋友去觀塘逛完商場後,各自回家,我逛了整天,也很累了,在地鐵車廂裡找了個位子坐,想休息一下。

當到下一站,即藍田時,有兩位婆婆走了進來,其中一位看上去比較年老的到我旁邊的空位子坐下,另一位因為車廂中已經沒有坐位,所以要站著和之前那位婆婆講話,然後我發現有些人在望著我,我即時明白了:我要讓位給婆婆,我有些不願意,因為我很累,但沒辦法,我不可以望著一位婆婆辛苦地站在我前面的,於是我無奈地站了起來,示意婆婆坐下。

當婆婆坐下後,在口袋裡掏出一封利是,「究竟她在做甚麼呢?」我心裡想,然後她將利是拿給我,說:「小女孩,妳真好,妳收下這利是吧。」我頓時驚訝地瞪大雙眼望著她,我只是讓了位給她,有必要送利是嗎?但我又有點心動,想收下,但我再認真想想,不行,我怎可以收下一個陌生婆婆的錢呢?何況我讓位是應該的呢?所以我就拒絕了。

為甚麼我感到驕傲呢?因為我可以克服我心裡的猶疑,不收利是。

----------------------------------------------------

這篇是我囡囡中學作文中最佳的一篇。她這篇和優秀的那一篇相比,在內容上大概不相伯仲,但我囡囡的衰收尾,臨尾覺得字數已夠,為了快點去玩,所以草草收筆,虎頭蛇尾。另外,在文字功力上,我囡囡和最高分的同學相比,應用成語的能力明顯較弱,所以看上來文氣明顯亦較弱。

但相比普通的那篇,就算我囡囡較差的文章中,內容會差不多,但文字功力則會優勝一籌。

看過這幾篇文以後,強化了我對中文閱讀對中文作文的幫助:

我讀小學時,學校程度非常低,老師亦貪懶,當人家經常補課,做大量的鞋帶習作以應付升中試時,我卻是輕輕鬆鬆,有大量時間可以閱讀。我的同學的中文程度普遍都甚差,但我卻可以憑藉著大量閱讀,取得非常好的中文程度。到做人家老豆時,當然照辦煮碗,採用「只需大量閱讀,甚麼都不用做」的策略。在過去六年中,囡囡學校的功課,包括中文都比傳統學校為少,而且沒有默書,加上從來不做補充練習,所以操練遠遠地比普通學生為少,但當然,閱讀則遠比普通學生多。

我囡囡是在西貢校網,區內最強的是唯一的英中,然後到三間齊名的band 1中中,她就是在其中一間中中就讀。在開學前編班時,由於只用英文來做標準,所以囡囡輕易地進入了精英班。現在,很明顯地,在精英班中,她的作文能力是介乎中等與優秀水平。(她的作文分數一向是海鮮價,時高時低,但語文運用卷則時常取得佳績。)

似乎我囡囡的中文能力,比大部分大量操練的學生都要好,似乎可以證明,閱讀勝過操練(我當年比囡囡看書看得更多、更雜,中文基礎比我囡囡更強)。那麼會不會是我囡囡有過人天分?肯定不會。她先天的智力平平,在五年級之前從來沒有人稱讚過她聰明。她記憶力平平。她到今天仍然沒有上進心,仍舊完全沒有興趣學習寫作技巧,仍是希望趕緊作完文去玩耍,垂手可得的高分數相當好,但要下苦功才能取得的分數則可免則免。

就算退一步講,大量閱讀和大量操練可以打成平手,但很明顯地,閱讀的境界仍高兩班。由於不需操練,相比操練的學生,我囡囡可以快快活活過日子,平日只需自發性地看心愛的書,不會因為強迫操練而影響親子關係,更可以讓我專心培養女兒的英文,這境界操練派怎能做到?

平情而論,才具比我囡囡好的通街都係,如果他們應用大量閱讀,效果肯定會比我囡囡更好。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08-12-24 00:30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2
180#
發表於 08-12-24 13:25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08-12-24 00:17 發表
Dear all,

我囡囡讀了六年新辦的直資學校,同學們的水平和主流小學可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她每科的水平,相比其他同齡學生是怎樣,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參考點,水平是要家長自己學估估下的。前些時候,csy_ma曾在這論題中猜測我囡 ...


其實要知和主流小學的作文能力差距唔難,因為有一些小學有把學生的作品放上網:

女拔: http://www.dgjs.edu.hk/swork_chinese.htm

般咸道官小:http://www.brgps.edu.hk/content/b2/student/

北角官小:http://www.am.npgps.edu.hk/st_essay03.html

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上午校:http://www.dcfwmsam.edu.hk/gallery/default.asp

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http://www.ychcisps.edu.hk/campus/works/chinese.htm

「寫我童真」作文比賽:http://www.chineseedu.hku.hk/ChineseTeachingMethod/whole/competition/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