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樓主: elbar
go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61#
發表於 13-1-15 13:19 |只看該作者
面試設兩輪 加強考核應變力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115go02.html


  現時不少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均通過一輪面試篩選學生,以簡單對答或小組討論,了解學生的溝通技巧及語文水平。不過,屯門區傳統英中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則設有兩輪面試,該校副校長蔡國光回覆本報指,首輪主要了解學生的英文水平,次輪則考核學生的常識及臨場應變技巧。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去年接獲三百多人報讀,平均七人爭一個學額,該校今年參與「二一一」減派方案,自行分配學額減少兩個,至四十一個,估計競爭比去年更激烈。該校設有兩輪面試,首輪邀請所有申請學生參與,以英語進行,朗讀及理解文章;經篩選後進入次輪面試,以粵語及普通話進行,通過情境處理,考核學生臨場應變技巧及常識。

  蔡國光指,面試佔分四成,與學生的學業成績看齊,「學校全開英文班,首輪面試是要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否適合入讀。」設立次輪面試,是希望挑選精英中的精英,同時通過情境處理題目,發掘學生其他潛質,如臨場反應及常識。

  蔡國光建議,學生毋須因要應付兩輪面試而緊張,「只須抱平常心,並多瀏覽學校網頁,了解學校特色,而非道聽途說。」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62#
發表於 13-1-24 13:2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24 13:22 編輯

升中競爭減 部分英中更易入 人數少5000 抵消減派影響
http://news.mingpao.com/20130124/gha1h.htm


升中自行分配學位昨日截止報名,今年升中學生人數大減逾5000人,令學生入讀名校比以往更容易。屯門英中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由去年15人爭1個自行收生學額,減至今年11人爭1個學額,另東區張祝珊英文中學亦由10.3人爭1學額減至9.2人,反映今年學生升讀名校比往年容易。

升中自行分配階段學生可不受校網限制選報兩間心儀學校,每間學校可撥最多三成學額作自行收生以及安排面試。今年升中學生大減逾5000人,直接抵消教育局「211」減派方案學額減少的影響,令不少英中競爭比例下跌,意味學生升讀英中比以往容易。

屯門英中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去年自行收生階段有518名學生爭34個學額,平均15.24人爭1學額;今年該校報名人數減少約一成至470,爭奪41個學額,平均11.46人爭1學位。至於皇仁書院,今年報名情與去年相若,610人爭43個學額,平均14.19人爭1個席位。

校長料家長選校變進取

馬可賓紀念中學校長蘇振威指出,今年學生人數大減,原本預計今年自行報名人數將減少過百至400,最終有多達470人報名屬預料之外,競爭仍相當激烈。他估計,部分家長因今年學額供應減少而比以往緊張,選校策略比以往進取,希望在自行階段獲派學額。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自行收生競爭由去年17.63人爭1學額,下跌至今年15.87人。校長鄭德富指出,今年東區升中學生人口大減逾一成,該校報名人數由去年529下跌一成至今年476,實屬合理,期望能將區內學生分流至其他學校,令區內其他學校有足夠生源。

不過,個別學校報名人數不跌反升,沙田蘇浙公學今年接獲411份申請,比去年多10份。校長陳漢齡估計,部分學生來自荃灣區,因該區只有3間英中,加上受今年減派影響,令該區學生轉報沙田區學校,增加入讀英中機會。

弱勢學校憂收生不足

另一方面,部分弱勢學校則擔心人口下跌影響收生,有「重災區」只開3班的中學校長直言,擔心今年9月15日無法取錄51名學生維持開3班。

他解釋,以往可靠宣傳、取錄他區學生解決問題,但今年多區人口齊跌,只能在區內自行解決問題,能否保住3班很視乎區內學校能否互相合作,例如取錄足夠開班的學生後即停收,讓生源流往其他學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63#
發表於 13-1-24 13:22 |只看該作者
升中童減收表跌 地區名校「逆市」升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1/24/ED1301240002.htm


放大圖片

■中一自行收生分配學位昨日截止,大部分學校收表數量較去年減少。圖為去年升中派位結果公布情況。

——自行收生截止申請 入皇仁競爭仍激烈

 新學年中一入學自行分配學位昨日截止申請,受到適齡升中學童大跌5,400人影響,多所名校總收表數量隨之下跌,較去年減少3.25%至16%不等。有中學校長直言,升中人口大跌下學校收表數減少屬正常,認為早前教育局落實的減派政策,對學校收生未有影響。不過,有個別地區名校收表數不減反升,如張祝珊英文學校和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分別升5.9%和14.9%,而傳統名校皇仁書院收表數量則與去年相若,多所學校平均都多於10人爭1位,意味入讀名校的競爭仍然激烈。

 昨日是遞交中一收生分配學位申請表的最後限期,大部分較受歡迎的學校,收表數量都比去年減少,料與新學年升中人數下降有關,不過多所學校平均都多於10人爭1位(見表)。其中沙田崇真中學今年收表數減少8.83%至約630份至650份,校長張文偉指,人數下跌影響收表數屬正常現象,若減幅不高於升中人口減少的約一成,也未見減派的影響。

學位減令家長不敢「亂博」

 選取「211」減派方案的迦密中學在新學年共減少8個中一學位,該校校長龔錦添表示,約收到461份申請表,較去年下跌15%,減幅較高。他解釋,學校資訊透明度高,質素稍差的學生及家長知道學位減少後不敢「亂博」,令收表數量減少,但相信整體收生未受減派影響。

 不過,有地區名校收表數「逆市」上升,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今年接獲631份申請,較去年急升14.9%,校長魏樹昭形容意料之外。他表示,該校近年獲額外資源增聘6名教師,於中三至中六級分拆多一班,改善師生比例,加上學校有向家長清晰展示首屆文憑試成績,吸引家長報讀。

皇仁收610份表 14人爭1位

 灣仔和東區來年升中人數共下跌逾400人,但位於該兩區名校收生未受影響。皇仁書院共有逾610份申請表,數字與上年相若,約14人爭1位;張祝珊英文中學收表數量達470份,較去年升5.9%,約9人爭一個學位,競爭依然激烈。

 部分家長為增加子女入讀心儀校機會,往往替他們報讀面試班「增值」。皇仁書院副校長梁維信表示,在自行收生面試部分佔分30%,而面試最著重學生禮儀和對問題的理解及反應,不接受學生背誦標準答案,直言面試班並不討好。安柱中學校長魏樹昭透露,面試會要求學生看圖並講解一分鐘和用普通話回答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等,著重英語,但強調內容不艱深,認為面試班沒有需要。新學年升中生將於今年4月中至5月初進行分區統一派位選校,連同自行收生及統一派位,結果將於7月9日公布。

放大圖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64#
發表於 13-1-24 16:59 |只看該作者
部份英中學額競爭人數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15人

皇仁書院︰14人
港島民生書院︰12人
宣基中學︰12人
荃灣官立中學︰11人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11人
沙田蘇浙公學︰10人
張祝珊英文中學︰9人
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8人


資料來源:上述中學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65#
發表於 13-2-21 13:19 |只看該作者
接掌九華 鍾衛良:不轉直資 允不減班 保基層生入學機會

http://news.mingpao.com/20130220/gfa1.htm


傳統名校九龍華仁書院校長陳岡將於8月離任,校方昨宣布由現任聖文德書院校長鍾缳良,於新學年接掌九華。現年50歲的鍾缳良本身亦是「華仁仔」,父母均為工廠工人,幸入讀九華靠知識改變命運,他承諾上任後「不轉直資、不減班」,確保基層學生入讀名校機會,而上任後首要任務是主動邀請學生共晉午膳,與學生打好關係。

新學期將重返母校九華任校長的鍾缳良接受訪問時說,對於有機會服務母校感到「好開心」,表示自己一直毋忘九華校訓,強調上任後會堅守「華仁精神、立己助人」的傳統。他說:「在可見的將來九華都不會轉直資,亦不會減班」,確保基層學生不會因無能力交學費失去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以及剝削學生升學機會。

九華校友 出身基層

出生基層家庭的鍾缳良1979年在九華畢業,小時候與父母及兄長居於荃灣舊唐樓,雙親均是工廠工人,每天長時間工作。他笑言:「哥哥比我大4年,有代溝,細個無人照顧自己,要學識獨立。」

鍾說,當年有幸入讀九華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他憶述,7年中學生涯中,每日由荃灣遠赴九龍上學,有一日巴士中途故障,令他首次遲到上學,形容「當時踏入校門都好驚、好唔好意思」。不過學校的神父沒責備他,反而安慰他。

鍾缳良形容,這種關愛之情正正是「華仁精神」,故上任後將加強與地區學校聯繫,鼓勵基層學生入讀,協助他們以知識改變命運。他又稱,自己亦不時參加校友會活動,在九華校園遇上不少師弟和學生,大家雖然互不相識,但仍會點頭微笑致意,相信「華仁仔應該無改變」,仍是謙遜有禮。

盼邀全校學生共晉午膳

談及上任後首要工作,鍾缳良表示希望透過與學生相處,了解現時學生的真實情,故希望主動分批邀請與全校學生共晉午膳,讓雙方透過非正式場合互相了解,讓他更深入了解新一代「華仁仔」。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66#
發表於 13-2-21 13:19 |只看該作者
男拔增IB獎助學金助基層生

http://news.mingpao.com/20130221/gfb1.htm


拔萃男書院國際預科文憑課程(IB)即將招生,今年增加獎助學金助基層子弟入學。男拔基層IB中五生、中美混血兒James Warren Pike,一家三兄弟均獲男拔全額資助讀書。他年多前更由新高中課程「跳船」轉讀IB,即使初期成績不理想,但校方仍提供全額學費減免讓他試讀IB課程,幾經努力後成績有起色,未來打算入讀大學法律或心理學。

今年60 IB額 競爭增

男拔署理國際文憑課程主任胡家麟指出,今年將提供60個中四(Grade 10)IB學額,由於去年首屆IB畢業生成績佳,料今年入學競爭提高。他續指出,今年為IB學生而設的獎助學金將加碼,實際名額和金額將視申請情而定。

父中風失支柱 三兄弟同免學費

男拔IB中五生James獲校方全免學費,他憶述6年前入讀男拔,適逢當會計師的美籍父親中風,一家頓失經濟支柱。他說:「當時在校的哥哥即時獲豁免學費,我才有信心入讀男拔。」 James的哥哥5年前從男拔畢業,弟弟亦正就讀男拔IB中四課程。James說,因不喜歡新高中課程強調背誦及抄寫,故完成近半新高中課程後毅然轉讀IB。轉課程後初期不適應IB要求大量寫作、批判思考,成績只屬中下,需要重讀4個月IB中四課程才追上進度,並感激校方一直支持。

3 IB生獲劍橋牛津取錄

另外,男拔本屆47名IB準畢業生,九成已獲本地或海外名校取錄,包括首次有3人獲劍橋或牛津大學有條件取錄。獲劍橋經濟系有條件取錄的張宇澄,若在IB取得42分(滿分45分)便可獲取錄。他指英美院校看重面試表現,認為強調互動、自主學習的IB課程,可訓練其思路及表達能力,有助入讀心儀名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67#
發表於 13-2-21 13:24 |只看該作者
聖保祿中學轉直資學費2.2萬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loc/0221ao09.html



聖 保 祿 中 學 交 代 轉 制 直 資 方 案 , 決 定 連 續 五 年 保 留 九 十 九 個 中 一 學 額 予 直 屬 小 學 學 生 。

  擬於明年九月轉制直資的跑馬地傳統名校聖保祿中學,昨率先向直屬小學家長交代方案詳情,初中及高中學費分別每年兩萬二千元及兩萬四千五百元,較姊妹校聖保祿學校低;又決定在一四至一八學年、每年保留九十九個中一學額予直屬小學畢業生,以滿足家長訴求。學校又計畫增聘教師及教育心理學家,推動小組及活動教學。

  校方昨向直屬的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家長發出通告,交代轉制直資的方案,初中學費訂為每年兩萬二千元,高中則為兩萬四千五百元,與同屬辦學團體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的直資中學聖保祿學校比較,學費便宜三千元。轉制後將維持每級五班,每班三十六人的班級規模,並在中、英、數三科進行小組教學。

  對於直屬小學家長關注升學銜接安排,校方決定在一四至一八學年間,每年保留九十九個中一學額予直屬小學學生,與現時做法一致,並維持現行錄取準則。在一九學年起,則按品行、課外活動、校內成績及面試表現等因素擇優取錄。

  在學費減免方面,校方將預留一成的學費總收入供學費減免用途,表明確保所有取錄學生「不會因經濟理由而失去就讀機會」。按班級規模推算,首年預留四十五萬元作學費減免,通告列明不同家庭收入及家庭成員組合的學費減免換算表,以三人家庭為例,月入低於一萬三千四百元,可符合全額減免的最低要求,而申請學費減免的入息上限則為月入五萬元以上。據悉聖保祿中學校友亦捐款成立獎學金,鼓勵品學兼優的基層學生。

  校方又交代轉制直資後的發展大計,打算開辦一至兩班的英國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課程(IGCSE),為有志海外升學的學生提供多元選擇,又研究開設其他外語班的可行性。除了增加英語、普通語教師人數,降低師生比例及加強師資培訓外,校方計畫增設教育心理學家及升學就業輔導統籌主任,並打算增建多用途活動室、改善資訊科技設備,配合活動教學。

  該校早前諮詢小學家長時,校方將意見書歸納成四種不同立場,曾引起家長不滿。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學家長指,滿意校方今次詳細交代轉制安排。校方在周六將舉辦個別諮詢及家長晚會,解釋計畫詳情。

  教育局共接獲三十四宗有關該校擬轉制直資的查詢,已轉交學校跟進,並提醒校方在制訂最終方案時,有責任諮詢其持份者,認真考慮其建議和關注,強調當局會審視及考慮校方遞交有關諮詢過程的報告、文件與結果,以及校方對持份者關注的回應。有意一四年開辦直資的學校須於下周四或之前,向當局遞交申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68#
發表於 13-2-24 19:25 |只看該作者
男拔IB招生 吸引單非報讀

http://news.mingpao.com/20130224/gnb1.htm


男拔昨起招收下學年的國際文憑課程(IB)學生,名額60個,下月15日截止。男拔昨日舉行家長簡介會,除吸引本地學生,亦吸引父親剛成為港人的內地學童跨境參加。有在廣州讀國際學校的內地生表示,男拔校園環境清幽,IB師資優良,是吸引他轉校來港的原因。

500人登記簡介會 多去年近倍

男拔署理國際文憑課程主任胡家麟指出,第11、12級一年學費為62,000元,第10級為35,300元,算是十分便宜,故吸引多達500多人在網上登記參加簡介會,較上年多近一倍,期望最終會有200人報考。而近兩年來男拔升讀IB課程的國際學生,佔該屆15%,即9名學生,校方亦會為國際學生提供住宿服務,學費方面會因應個別家庭情提供助學金。

廣州生重考盼獲取錄

在廣州就讀國際學校第9級的葉同學指出,其父在港經商滿7年,已獲發香港身分證,方便他來港升學。他指出,曾想過報考聖保羅男女中學,甚至到美國升學,最後選擇了男拔,因學校環境較好,又有IB考官教授課程。他去年已曾考男拔IB課程,筆試亦已過關,但因在面試時英語會話表現較差,致不獲取錄,他今年會再接再厲,希望能到男拔升學。

胡家麟指出,校外生會先在3月23日筆試,校內生則在4月8日考試。筆試分為中英文卷,英文卷題目為看圖作文及評論文寫作,中文卷題目為當代文學評論及論文寫作,校外生要多考一份數學卷。胡指出,筆試是要了解同學的語文水平,故不要求學生背誦資料,若表現出較佳的組織力及見解,會獲較高分數。筆試後,校方會篩選出水平達標的考生,在4月中作個人面試。面試中要用中英文與考官對答,了解學生報讀的意願、對IB課程內容的掌握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69#
發表於 13-3-23 19:49 |只看該作者
聖士提反女中擬轉直資 家長斥違諾

http://news.mingpao.com/20130323/gmd1.htm


位於中西區、擁有107年歷史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近日宣布,下月起就2015年轉型直資展開4個月諮詢。然而,該校前校監楊簡煥珠2008年接受本報訪問時曾表示放棄轉直資,並計劃今年中學和小學「結龍」,有家長質疑校方違反當年承諾,同時質疑該校校政混亂。

派家長信 下月起諮詢

本報接獲家長投訴,指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近日派發家長信,表示已成立工作小組,就2015年轉型直資於4月起諮詢。小組成員包括校董會主席王鳳儀、校董會副主席、前運輸及工務局長廖秀冬等。首場家長簡介會將於下月13日舉行,隨後將於4月至6月期間,舉行三階段諮詢交流會,就中學、小學、幼稚園轉型直資諮詢。

無提學費 指「合理可負擔」

文件並無提及學費,僅表示「學校將致力釐訂學費於合理並可負擔水平」,強調會提供學費減免和獎學金,轉直資後將引入其他教學模式。

08年稱不轉直資今年結龍

投訴家長說,該校前校監楊簡煥珠2008年接受本報訪問時,曾表示校方經討論後決定不轉型直資,因為學校「is not for the rich(並非為有錢人而辦學)」,並計劃在今年中學和小學「結龍死線」前,結成一條龍。

家長質疑校方違背當初承諾,同時質疑校政混亂,包括副校長職位懸空多年、海外交流團財政欠透明等,令部分持份者對學校轉直資有所保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70#
發表於 13-4-17 17:28 |只看該作者
中學減派影響微 選校留意學額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octopus/0417go03.html



升 中 統 一 派 位 階 段 在 周 四 開 始 , 家 長 可 通 過 子 女 就 讀 學 校 , 取 得 選 校 資 料 。

  早前,各中學已舉行了升中面試,由明日開始,就進入統一派位階段,所有報讀官津中學的小六學生,不論是否曾參加過自行分配學位都要參加。家長可通過子女就讀學校,取得《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以及所屬校網的《中學一覽表》等選校資料,填妥後須在五月二日前,把選校表交回學校,由校方把表格送回教育局,結果會在七月九日,連同自行分配學位的結果一同公布。

  近日,不少小六學生家長都同Elsie講,擔心教育局在下學年推行的「減派」方案,會影響子女入讀心儀中學的機會,更有家長說已做好「叩門」準備,萬一派位結果不理想,會計畫到直資中學「叩門」。

  Elsie知道,全港八成官津中學,即逾三百所學校在下學年都推行「二一一」減派方案,以有四或五班中一的學校計算,來年每校每班會少派八至十人,而統一派位階段的學額,約佔中一學額近七成,影響較大,家長填表時,應當格外留神。

  不過,有二十二所傳統名校,包括喇沙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英皇書院、皇仁書院、香港華仁書院等,因為有直屬和聯繫小學,且符合豁免「減派」的條件,可維持現時每班派三十四人,Elsie相信這些學校在統一派位的競爭情況或會更激烈,家長如選這些學校為首志願時,就要有心理準備。

  在「減派」方案下,會否使今年的學額競爭情況較激烈?Elsie問過友好校長,他們指來年升中學童人數大跌逾五千人,下跌人數足已抵銷所減少的學額,因此家長毋須過慮,應以平常心選校。然而,有校長亦提醒家長,各區情況不同,家長應先向老師了解區內情況,才制定適合子女的選校策略。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兼獅子會中學校長林日豐同Elsie講,減派後,仍然是學位多於學生,所以家長應該放心,不過有些地區是學位少於學生,例如荃灣、中西區和觀塘等。「這些地區,學位的帳面數是有少許不足,但教育局會在鄰近地區借學額,在拉勻後也不算緊張。」

  他又說,雖然今年升中人數減少,但仍有中學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時,發現報名人數比去年增加,所以人口下跌,是否可提升家長入讀心儀中學的機會率,就難以一概而論,只可以說推行「減派」方案,對學位競爭的情況影響不大,家長毋須太擔心。

  香港中西區校長聯會主席兼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校長陳麗貞表示,今年家長選校時,除了留意「減派」方案外,還應注意去年採用「循環平衡班級」機制的中學,新學年將由五班變四班,學額相應減少,去年的優勢不再。

  Elsie 看過資料,知道東區的港島民生中學、中國婦女會中學、聖馬可中學、慈幼英文學校,黃大仙區的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油尖旺區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以及北區的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都是採用「循環平衡班級」機制,新學年同樣由五班變四班。可是,東區的張祝珊英文中學,新學年則重開五班,所以該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報讀人數已比去年增加,心儀該校的家長要注意。

  另外,陳校長說,家長選校時,除了因應學額外,最重要是看學校的學業成績和課外活動,是否跟子女配合,此外,還要注意校風。她又說,如果學生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時,對面試表現無信心,統一派位階段應更審慎。

  「以中西區的情況為例,因為網內多名校,所以如果學生成績很好,屬於Band 1學生,在乙部首三個志願,都可以選這些學校,可是在第四和第五志願,就要選『一尾、二頭』的學校,目標是入到首五志願的學校。」陳校長補充,如果子女是屬於「Band 1尾、Band 2頭」的邊緣學生,或者肯定是「Band 2」的學生,都可以「博」首志願,但第二志願開始,已經要以保守為主。「Band 3學生,則要選校風好的學校,家長除了留意本區外,也可以留意他區。」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局因應學童人口下跌問題,已強烈鼓勵官津學校別用「留班位」取錄「叩門生」,但不會強制推行,其中東區的學校已響應,故可以預料今年的「叩門位」會減少,所以家長選校填表時應更謹慎,盡量避免在派位後,因結果不理想而要四出「叩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71#
發表於 13-4-21 21:28 |只看該作者
住中西區 九龍城 易入英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419/18233008







約5.3萬名準小六生,下學年升英中會比較容易,平均5.4人爭一個英中學額,其中最容易派進英中的地區包括中西區、九龍城區等。校長建議家長要留意子女實力,選擇合程度的中學。

2013年9月合資格的中一生人口為5.3萬人,較去年的約5.8萬人下降約5,400人。中學實施「211」方案減少殺校裁員危機,即今年9月起每班減少2人,全港中一學額「瘦身」約2,000多個,但整體仍欠3,000名學生,才「坐滿」全港課室。

平均5.4人爭一學額

而學童則可趁人口下降,減少競爭的情況下,有較大機會入讀英中。根據《中學一覽表》數據顯示,提供予統一派位的學額,今年有約9,800個,平均每5.4名學生,就有一人可以入讀英中,比去年5.8人爭一個英中學額舒緩。以名校區中西區為例,今年有約640個英中學額,供約1,600名當區學生競爭,該區約每2.6名學生,有一人可升英中,較去年3人才有一人升英中,競爭氣氛較為放鬆。九龍城區有4,364人爭1,191個英中名額,平均3.7人爭一個英中學額,該區去年是5.1人爭一學額。

但傳統名校競爭仍然十分激烈,例如中西區的高主教書院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分別預留77及95學額予連繫小學申請,餘下6個及10個名額供非直屬或聯繫小學生申請。津中議會主席林日豐補充,減派方案下,荃葵青區合共欠100名學生。教育局提醒小六生家長,需於下月2日前,填妥「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交回小學。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72#
發表於 13-4-21 21:29 |只看該作者
英中減派後更易入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4/19/ED1304190024.htm


放大圖片

■隨著升中人口大跌5,200人,英中學額的競爭由去年的5.8人減至今年的5.4人爭一個學位。圖為以往升中派位放榜情況。

——學額少400 升中生跌5,000人 離島仍爭崩頭

 新學年升中人口大跌,雖然減派方案令英中學額有所減少,但全港入英中的學位競爭仍得以紓緩。教育局昨出發放2011年至2013年度《中學一覽表》顯示,今年供分區統一派位的英中學額只有9,826個,較去年少近400個,但隨升中生大減逾5,000人,整體只需要5.4人爭1個學額,較去年5.8人爭一位容易。不過,其中離島區只獲分配25個跨區英中額,情況雖有改善但亦要平均47.8人爭一個位,依然爭崩頭。有小學校長提醒家長不要因競爭稍緩而掉以輕心,選科時仍須以符合子女能力為大前提。

 有意參與升中派位的小六生家長,將於日內透過其子女就讀的小學收到統一派位選校資料,他們須填妥的選校表小學,並由學校在5月2日或以前送交教育局。今年有達90間英中參與減派方案,每班少收1至2人,對家長派位選校構成衝擊。據《中學一覽表》顯示,全港供分區派位的英中額只有9,826個,比去年少近400個,不過由於升中生大減逾5,000人至不足5.3萬人,學額競爭不升反跌,由去年5.8人爭1學位,紓緩至平均5.4人爭1學位,入讀心儀名校似更容易。其中以灣仔、中西區、九龍城等名校區競爭最低,約2.7人至3.7人爭1個額不等。上述地區中,九龍城的英中學額為18區之冠,高達1,195個;灣仔區競爭雖低,但跨區的英中名額亦最多,有204個,佔整體26%。

荃灣元朗北區葵青競爭加劇

 同時,荃灣、元朗、北區及葵青等4區派位爭入英中卻較去年激烈,平均要約5.9人至7.5人爭1學額,較去年5.5人至6.8人微升。離島則繼續成為英中「爭崩頭」之最,因該區只獲分配25個跨區英中額,平均要47.8人爭1學位;另南區英中競爭亦較激烈,平均10.6人爭1額。

 此外,由於今年升中人數大跌,跨區派位學額也大減22%,18區中有12個地區的跨區額減少,中西區、深水、觀塘及元朗分別銳減110個至267個不等。另部分地區如大埔、葵青、沙田及離島等,跨區額則微升1個至27個。

中游生或較易入不俗學校

 資小校長會副主席張勇邦指,雖然英中額競爭稍微下跌,但未必令入讀英中機會大增,「尤其是當大家意識到競爭下跌,可能反而會催谷了更多人報讀,加劇競爭,所以家長選校還是要先看是否符合子女能力」。不過他亦指,中游學生或會因此較易入到水平不俗的學校。

 就不同地區的英中競爭差異大,張勇邦認為,因各區區情不同,有關情況存在已久,但認為差距應要拉近一點。他又提醒家長,若所在地區英中競爭低至2人至3人爭1額,其選校「保險線」或可押後一點,「如果學生能力高,選英中的『保險線』可放在第五志願左右,其後才選擇較好的中文中學」。

放大圖片




資料來源:本報資料庫、中學一覽表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73#
發表於 13-4-23 09:5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4-23 09:54 編輯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內容



20139月入讀中一


適用於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學生(在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小學就讀的六年級學生)



一般資料

l2011/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簡介單張

l2011/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光碟

第一部分 : 概述 [參加資格 / 自行分配學位 / 統一派位]

二部分 : 概述 [自行分配學位的配對 / 派位組別的劃分 / 統一派位]


l2011/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簡報
[2012年10月]


自行分配學位

l申請官立、資助及按位津貼中學及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直接資助計劃中學


[
申請日期為 2013 1 3 1 23 ]

l申請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直接資助計劃中學


[
申請日期由學校自行訂定]


[
請按此下載不參加2011/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的直接資助計劃中學名單]


統一派位

l選校日期為2013年4月中旬至5月初

l 2011/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統一派位家長須知
l 2011/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不受學校網限制選校手冊
l 2011/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中學一覽表
l
2011/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常問問題

公布派位結果

l2013 7 9 公布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結果

l2013 7 11 12 日辦理中一註冊



2013年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可供選用)

l教育局會制定測驗卷供各中學於2013年7月16日自由選擇採用

       —    如有查詢,請致電2892 6618與研究及測驗發展組聯絡


適用於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學生(包括新來港兒童及在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小學就讀的學生)


行事曆

l申請官立、資助及按位津貼中學及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直接資助計劃中學 *


[
申請日期為 2013 1 月3 1 23 ]

—   201212月上旬至 2013 1 23 期間的辦公時間內,帶同申請學生的身份證明文件正本到教育局學位分配組申領「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

—   2013 1 月 3 1 23 自行向中學遞交「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及學校所需文件

l申請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直接資助計劃中學


[
申請日期由學校自行訂定]


[
請按此下載不參加2011/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的直接資助計劃中學名單]

l申請2013/14學年資助中一學位 *


[
由教育局分配]

—   20135月至8月期間的辦公時間內,帶同申請學生的身份證明文件正本到教育局學位分配組申請資助中一學位,本局會把在統一派位後可供分配的學位分派給符合資格的申請人

—   第一批申請的結果公布日期為20137月初,第二批申請的結果公布日期為8月初,第三批申請的結果公布日期為8月中,其後則會個別通知


[ * 申請資格:申請人必須是香港居民,從未經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獲派中一學位,以及從未就讀於本港的官立、資助、按位津貼、直接資助計劃和英基學校協會中學]



教育局學位分配組

地址:灣仔皇后大道東269號呂祺教育服務中心2樓

電話:2832 7700, 2832 774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8時30分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6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74#
發表於 13-5-26 19:10 |只看該作者
廖秀冬馬時亨幫口 撐聖士提反轉直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6/18272019






■聖士提反女校轉直資惹來不少家長不滿。

籌備轉直資的傳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附屬小學,昨舉行最後一場家長諮詢會。曾任問責局長的校董廖秀冬和馬時亨坐鎮,狂踩現行教育制度千瘡百孔,所以必須轉制保學校自主,但未能說服反對轉制的家長,他們群情高漲狠批校方出爾反爾,未有遵守08年不轉直資承諾。

百多名聖士提反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家長出席諮詢會,當中有人支持轉制。有反對的家長指出,校方今年突然反口轉直資,令他們大失預算,因按15/16學年起轉直資,現有小四及以下班級學生,日後升上中學部便須繳交學費。

一名出席的家長表示,校董會主席王鳳儀在會上解釋,五年前因要籌備創校105周年慶祝活動和推行新高中,所以擱置轉制,現時則是最合適時機。

校董會副主席、在第二屆政府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的廖秀冬,以及司庫、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都幫校方站台。據出席者稱,二人附和家長意見,指本港教育制度有問題,不想被教育局「鍊住」,轉直資是其中一條出路。

Rank: 5Rank: 5


1450
175#
發表於 13-6-7 23:27 |只看該作者
Many thx elbar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76#
發表於 13-6-28 21:33 |只看該作者
九華堅持新校長任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628/18315490






■九華校監周守仁神父昨表明,新校長鍾衞良沒有故意隱瞞性騷擾投訴。


將於9月接任九龍華仁書院校長的鍾衞良被指涉及個人操守問題後,校監周守仁神父昨首度回應,承認鍾捲入一宗三年前「拍女生膊頭」性騷擾投訴,但平等機會委員會調查後認為投訴不成立,校方決定不取消聘用。

性騷擾投訴不成立

周守仁昨聯同多名耶穌會神父校董等,向全校70名教師交代事件。周會後表示,9月履新的聖文德書院校長鍾衞良,約三年前與一名女生在宗教室發生爭論,其間「鍾校長拍佢膊頭,想安撫個女生」;女生半年後向平機會投訴性騷擾,平機會調查後「冇定有罪定冇罪」,調解又不成功,但指控不成立。

周守仁承認,三個月前有人詢問校董會是否知情,他向鍾查詢、並翻閱平機會報告,校董會決定維持聘用。他認為不存在隱瞞問題,「佢都要經一輪調查,都係受害者,有權選擇講定唔講……面試校長時,唔會根據十誡逐一查問」。爭論曝光,是由於將離任的校長陳岡於教員室貼公信開,指稱新校長個人品德有問題,校董會拒撤銷聘用,決定辭任抗議。周守仁稱暫無計劃向他採取處分。

陳岡昨未有回覆本報查詢。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反對陳岡履新關注組在facebook提出,要求校方取消聘用陳岡為新校長,另覓人選。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77#
發表於 13-7-22 11:2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7-23 11:50 編輯

直資名校文憑試中文「翻生」



拔 萃 女 書 院 今 年 全 部 文 憑 試 考 生 在 英 文 科 均 獲 四 級 或 以 上 , 當 中 更 有 一 名 特 教 生 考 獲 六 科 5** 佳 績 。

  第二屆中學文憑試上周放榜,去年不少直資名校考生在中文科「滑鐵盧」,未能取得三級或以上成績,無緣升讀大學,今年情況稍有改善,本報分析了其中十七所直資中學的文憑試成績,發現除「摘星」表現不俗外,大部分中文科達標率亦逾六成,高於全港比率;中文科達標率約七成半的拔萃男書院,今年更聘請前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職員,擔任中文科主任,助教師擬題及評卷。

  本報經向全港直資學校查詢及瀏覽學校網頁後,共獲得十七所直資中學的文憑試成績,大部分為直資名校,經分析資料後發現,上述學校大多在今年文憑試的「摘星」表現不俗,除聖保羅男女中學、德望學校及天水圍的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誕七科5**狀元外,拔萃女書院一名特教生更考獲六科5**佳績。

  另外,拔萃男書院及協恩中學亦有考生考獲5科5**。不過,本報發現有部分直資中學在網上公開狀元成績時,有別於考評局做法,將考獲5**的數學科延伸單元計算在內。

  去年不少直資名校考生在中文科「脫腳」,未能達標,隨中文科今年全港達標率升至五成二,直資中學的成績亦有改善,上述十七所有提供成績的直資中學,其達標率普遍高逾六成,高於全港平均成績,當中聖保羅男女中學及協恩中學更高逾九成三,後者在備戰期間加設增潤課程,教授中文科各卷應試技巧,又多次舉辦聯校模擬試。

  去年中文科成績稍遜的拔萃男書院,今年九十七名考生考獲三級或以上,校方發言人透露,該校今年特意聘請一名前考評局職員出任中文科主任,助教師擬題及評卷,又自製文言「天書」,設有二十篇閱讀理解練習,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及司馬遷的《刺客列傳.荊軻》等,加上舉辦閱讀理解、口語及寫作的模擬測試,增加實戰機會,令中文科達標率成功提升。

  至於今年頓成「死亡之卷」、全港不足一半考生達標的英文科,在大多以英語授課的直資學校卻表現甚佳,上述十七所直資中學,便有七所學校全部考生達標,其中直資名校拔萃女書院更百分百考生獲四級或以上。校長劉靳麗娟坦言,對今年文憑試成績感到滿意,除英文科百分百學生考獲四級或以上外,女拔的數學科和通識教育考獲四級或以上的,平均約為百分之九十四。中文科方面,考獲四級或以上的學生,有百分之七十六點八,比去年增加逾六個百分點。

  劉校長表示,該校有四十多名學生,考獲最佳六科成績達三十八分或以上,平均為兩科5**和四科5*。對於中文科成績較去年進步,她說不外乎學生要多操練,包括聽、說、讀、寫的訓練。「老師亦會研究課程和學生的需要。」

  另外,福建中學亦有八成二考生於英文科考獲達標成績,副校長兼資深英文科老師周蘿茜形容該校有「危機感」,要求每名教師只教兩班英文,「通常初中及高中各一班,讓教師全面熟習整個英文課程,亦增加空間照顧學生差異,例如設英語話劇課。」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78#
發表於 13-7-22 11:2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7-24 10:29 編輯

鄧顯85%考生獲四級以上



香 港 道 教 聯 合 會 鄧 顯 紀 念 中 學 的 文 憑 試 語 文 科 , 有 八 成 半 人 獲 四 級 或 以 上 。

  除直資學校的文憑試中文科成績今年有提升,各區全開英文班的官津中學的中文科成績亦表現不俗,有提供資料的十二所官津名校中,六所的中文科考獲四級或以上的比率均逾四成,高於全港比率的兩成八,當中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更高達八成半。中西區傳統男校聖若瑟書院其中文科達標率更「大躍進」,約八成四考生達標,去年該校考生最弱的卷五綜合能力考核,達標率更飆升兩成。

  本報瀏覽全港全開英文班官津中學的網頁或經查詢後,獲提供資料的十二所官津名校中,港島民生書院、旅港開平商會中學、民生書院、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和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的中文科考獲四級或以上比率均逾四成,當中鄧顯更高達八成半,其英文科考獲四級或以上比率亦同樣高達八成半,並有兩名六科5**狀元,手握大學入場券「三三二二二」的比率更成十二所中學之冠,高達近九成九。

  官校方面,東區傳統名校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則有兩名考生考獲五科5**,該校三成六及六成一考生分別在中文科及英文科考獲五級或以上,九成三考生考獲「三三二二二」或以上成績,成績驕人。

  傳統名校吸取首屆文憑試經驗後,中文科達標率更「大躍進」,中西區名校聖若瑟書院今年八成四考生達標,升幅高達一成二,該校中文科主任黃婉芬相信與策略調整有關,「一方面操練考生最弱的卷五綜合能力考核,提升組織力及語境,令該卷達標率上升兩成﹔另方面則是老師之間分享教材,互補不足。」

  黃婉芬坦言,男生的語文能力較女生吃虧,故今年即使達標率飆升,「脫腳」的考生減少後,仍不能掉以輕心。她指,經檢視今屆考生的中文科成績後,發現作文水平仍須改善,「寫作卷的達標率升幅較少,故下學年將集中提升考生的審題能力,減低離題機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79#
發表於 13-8-3 18:22 |只看該作者
輸在起跑線(郭穎怡)






■近來直資學校的爭議,是基於回歸后直資制度本質的改變。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老是聽到同行感嘆學生欠目標又不肯吃苦,我時常竊想,叫學生爭氣是多緣木求魚之事呢。貴族學校的出現,削減了清貧學生入讀的機會;入讀津助學校,卻與貴族學校的資源嚴重差異,導致未能有效與貴族學生比拼,那叫他們定甚麼方向奮鬥?

近來直資學校的爭議,基於回歸後直資制度本質的改變。一群本合資格晉身傳統名校的學生,因門檻過高而未能入閘。在新自由主義的巨輪驅使下,董建華政府繼續削減政府的負擔,除本來可申請直資計劃的私校外,另吸引主要以公帑營運的傳統名校,令這些學校變成可收取學費及政府資助的「半私人」營運的學校。雖然清貧學生可申請助學金,但政府規定受學費減免的學生最多只可佔全校學生的25%,而校長通常不會盡收這類學生。即使清貧學生學業表現出類拔萃,但課外活動的成就及面試時有關外遊體驗的問題等令他們未能過關。這影響了過往學生在傳統名校累積社會資本(人際網絡的建立,如校友、不同階級及家庭背景的同學)、經濟資本及跨代的文化資本(由家庭教授孩子的態度、禮儀及習慣等,令孩子於社會上獲得更高的地位及認同),從而降低學生的社會流動性。

沒錯,這類成績卓越的學生可到其他津助學校,可是津助制度卻令大部份學生被比下去。現在的津助學校資金、資源短缺顯然是事實,每每以一次性的撥款和欠制度化的長遠支援,根本地削弱了津助學校的競爭力。

例如我校每名教師平均每天任教三個課節(每天五個課節),剩餘時間用作備課、批改、處理學生行為、行政工作等已令教師疲憊不堪,更遑論甚麼發展科組、拔尖補底及課外活動等,直接令學生的競爭力難以提升。加強香港學生的競爭力,說來動聽,可是,在津助制度的前提下,卻形同「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反之,本來已營運出色的傳統名校,加上直資的優勢,進一步加強了學校競爭力。其學生的資本(上述的三種資本)本已比一般學生強,他們入讀高彈性、資源充足的直資學校,即再度強化這批學生的競爭力。當兩批學生面對看似公平、人人平等的公開試時,由於津助制度的不公,津助學生已輸在起跑線。當然仍有脫穎而出的津助學生,但是更有大量的慘被淘汰。你可以批評被淘汰的學生有千千萬萬個不爭氣,但理性點看,特別對於二級尾及三級津助學生而言,反正老早輸掉,何必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打一場明知慘敗的仗?

有見及此,政府應多花心思檢視直資制度的目的和本質,更重要的是審視津助制度的去向,以拉近兩批學生教學資源上的落差。


郭穎怡
中學教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80#
發表於 13-8-3 18:24 |只看該作者
不是直資的錯(崔同學)






■近日,一批傳統名校轉直資引發社會爭議。


拜讀了郭穎怡老師對直資和津貼學校的評論,不其然有感而發,也許可以在此代表相對沉默的一群說出一些意見。

郭老師的文章開宗名義的直資學校,貴族學校,再以清貧學生立以對比,侃侃而談,讀起來大義凜然,彷彿那種「半私人」的學校就是分化社會的機器,隔代貧窮的罪魁禍首。可是現實呢?相信郭老師自己心裏清楚明白,就如她文章結尾輕輕帶過的——更重要是重新審視現有津中的辦學和資助制度。

其實,於我認知,跟本沒有學校標榜自己為貴族學校。另一方面,所謂傳統名校亦是坊間所冠的標籤。說穿了,就只不過是一所辦學歷史較久,於社會上畢業生較多的一所普通中學。雖然家長們往往一窩蜂的爭取所謂名校學位,心裏期望那學位那證書能保證孩子學業有成,可是學校只不過是提供學習環境,從來沒有一所學校會保證畢業生都能出人頭地,於社會上一律高薪厚職。孟母三遷的故事往往只是一眾家長的一場春天甜夢。

無可否認的一點是,提供用於教學上的配套、師資、教材、課外活動、外遊交流等,都與金錢不可分割。如果現有津貼學校的財政能力無法實現辦學團體的教學理念和遠景,轉為直資實為符合有教無類的妥協選擇。以半私營的財務和教學的自由度來實現更多元化的現代教育方式,對學生對社會百利而無一害,以學費減免的方式來提供脫貧的階梯。就算以公平原則來審視亦是理想的辦學模式。

有說直資擴闊貧富差距,立論者往往漠視學費減免的行之有效,單純以福利主義的民粹思想來提出的均貧原則。均貧的所謂公平也許是多數弱勢所樂見,可是其危險性是限制了社會的進步,限制了教學的自由發展,限制學童所能得到的最理想配套。其最終受害的,是香港整個社會。硬要自己想孩子入讀的學校以不收費形式辦學,不但是無理取鬧,那種消費者心態才正正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以積極態度來看,當所有有條件的學校都轉為直資。不久的將來,一批新的津中名校就會誕生。誓要抱著「傳統名校」的後腿不但不切實際,而且產生負面情緒阻礙其他津貼學校的發展。

要說津貼學校或整個教育制度的宏觀問題,再多幾天都說不完。這裏我以我的夢來作結:有一天,每所學校都有着自己的辦學理念和特色,家長按學童的能力興趣和家庭能力來選擇理想學校和提供其他配套,家長以外遊,家庭文化教養來取代多餘的補習。孩子長大以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來選擇出路,選擇可以享受一生的工作。津貼學校服務社會大多數,本地培訓的師資,教材非但頂尖而且可以出口海外。祝願我們都以正能量來迎接下一代的香港。


崔同學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