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你地覺得母語教學好唔好?
發新帖
查看: 16559|回覆: 7
go

你地覺得母語教學好唔好?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418
1#
發表於 07-8-10 11:30 |顯示全部帖子
大公報 2007-8-10

會考中英文科改制,七萬日校考生中,五萬人(六成九)考獲相等於及格旳二級成績,而去年及格率則為五成三,跳升一成半,這個結果令人既喜又憂,一方面為及格人數增加逾萬而喜,同時為成績「縮水」而憂。  事實上,放榜當日大事報捷的,主要是英中和準英中,多間中中及格率告跌,甚至超過一成。新出爐的十優狀元,紛紛挖苦今年的會考英文試程度僅及中三,「未到中五」! 一個關乎十萬考生前途的公開試改制,出現「英中叫好,中中叫慘」的局面,當局的反應竟是出奇地沉默。考評局高層只簡略地稱,新舊評級制的成績不能直接比較。教育局呢,從局長孫明揚到常任秘書長黃鴻超,至今未發一言。經記者追問,局方發言人勉為其難地稱:中英文新舊評級的課程、模式和成績匯報方式都不同,兩者無從比較。面對學界的非議、傳媒的質疑,考評局仍未考慮進一步澄清,仍按原定的八月二十日──放榜後近兩星期才向僱主和公眾解畫,簡直是慢郎中,難道不怕「鬆章放水」的疑雲變得三人成虎?

Rank: 5Rank: 5


4418
2#
發表於 07-8-12 23:18 |顯示全部帖子
多年事實証明, 英語對升學就業佔絕大優勢. 大部分香港家長的選擇是"擇善固執".

母語教學政策, 官員子女多所不欲, 卻強加於人, 多年哄騙, 也不能撥正反亂, 掩耳盜鈴, 實屬"偽善閉塞".

Rank: 5Rank: 5


4418
3#
發表於 07-8-13 14:55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世界在變, 電訊科技經濟高速發展把地域縮小融合, 國與國、人與人之間接觸頻密.  世界要一共同語言, 英語順理成章變為世界共通語, 現世界八成互聯網活動是以英語進行.  舒拉寶娃、費達拿奪冠後也不會以母語以英語致詞, 大部分體育學術政治經濟的場合也一樣.  中國一民航機師因英語不靈光, 不清楚地面指揮塔英語指示, 幾闖巨禍.  以我所想, 英語的地位, 不是下降, 是大幅上升.

個人的想法體驗不能反映事實, 你有沒有比較你週遭讀中中和英中的親友升學就業發展路向, 誰佔優勢.  今年中學會考, 幾間英中公佈了優良率"倍"升, 雖然水平參照, 但相信有學校比對成績大幅下降, 是否中中呢?  升大是不是以成績取向, 中中生怎會有優勢?

你高中讀西史的經歷是一明証, 一個以英語學習的英中學生到高中時對英語掌握也遇到困難, 你想被迫局限用母語學習的中中生如何面對升大就業時的英語應用問題.  外語學習比母語花更多時間是理所當然, 如外語目標是可學以致用, 投入時間多寡和成果是成正比的, 因術科知識與語文同可並進.  

網上有不少發佈會考成績的英中,  你會看到西史科的成績比中史科不遑多讓, 可以說更好.  反映英語術科學習不一定會更難.

中國經濟日趨強大, 使人對中文學習懷有希望.  但我們的母語會敵得過十億計的中國或台灣同胞嗎?  會好得過英語普通話流利的新加坡人嗎?  日本經濟也主宰了世界幾十年, 日本語能變成國際語言嗎?  

面對世界, 身處香港, 背靠祖國, 香港人要學好雙語, 才可在國內外競爭.  母語教學好, 也要英語好.  中學英文科合併後, 英中叫淺, 中中叫深.  顯示英中、中中在重要語文上程度各走極端.  我們還不反省, 繼續被麻醉在中中也能學好英語的美能謊言中.  請還中中生一個學好雙語, 公平競爭的學習機會.

Rank: 5Rank: 5


4418
4#
發表於 07-11-16 01:18 |顯示全部帖子
正如近日各報章所言, 母語教學已爭論多年, 政府長期和家長各持己見, 亦有部分家長一如政府高官, 用口來支持母語, 但行動上支持英語教學, 當然亦有家長身體力行誠心支持母語教學.

母語教學在BK也討論多年, 很多網友前已盡舒己見, 但討論唔怕舊, 最緊要大家受, 因為問題一日存在, 就有反覆討論餘地.  所以新上任教育局長也覺得現時有需要檢討, 但礙於由田主席制訂的英中上落車政策, 不能未出世就胎死腹中, 又不能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所以教育局隨又含混其詞, 說要廣思集益, 才作決定.

Joenjac 講出家長所想, 母語教育是好, 但大部分香港家長覺得子女有需要學好英語.

日、台、韓、中由小學至大學都是母語教學, 培養不少人才, 成經濟工業強國.  他們的學生在升學, 就業, 工作上都大部分用母語, 無語言接軌問題, 學以致用, 母語教學當然順理成章.

新加坡八成為華人, 但沿用英制, 官方和教學也以英語為第一語言, 工作上也以英語為主, 目標明確, 英語能力也打造這個小國成為南亞金融商業旅遊中心, 作歐亞橋樑. 英語能力對新加坡成功有絕大關係.

說回香港, 大學以英語為主, 升中升大往往着重英語科成績, 政府高薪職位如政務官甚至紀律部門對英語也有一定要求, 各專業考試也多以高階英語進行.  社會上對英語有要求的行業也不少.  在這環境下, 你叫家長如何在學業上裝備子女. 這就是對應 Joenjac 所說的教育目標的實際需要.

用母語教育的國家一樣有學習壓力, 如日本的"考試家族", 新加坡的"小孩不笨", 台灣的上補習社的畸形風氣. 因為社會雖然相對富裕, 但貧富懸殊, 不少人仍活在貧窮線下, 憂柴憂米.  在這些社會上, 能者愈富, 弱者愈貧, 所以大家要競爭向上爬, 脫離險境..  當然並不是所有家長望子女將來成龍成鳳, 但也不希望子女像 csy_ma 前所說因英語不佳, 就業時工種較少, 有危牆之險, 柴米之憂.  在國內外開放下, 我們子女將來工作上會面對不少外地人競爭.

香港一刀切母語政策, 似褒實貶, 反使教學語言非驢非馬, 英語學習像一倒豎金字塔, 下端學得少, 上端用得多, 政策和實際角力, 大家用時間金錢, 努力平衡雙語.  但上重下輕, 很多學生不平衡失敗跌下. 大部分學生入不到英中, 學英語已經兩頭唔到岸, 又被標籤, 語文學習受規範, 能力受質疑, 前途疑慮, 使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失興趣信心, 母語教學的益處也受抵消.  所以在政策矛盾, 目標不明確, 互相角力下, 語言學習如逆水行舟, 浪費精力時光., 辛苦後也低效應.

Rank: 5Rank: 5


4418
5#
發表於 07-11-16 22:52 |顯示全部帖子
Joenjac:

你說...

…//對推行母語教學,我認為不應該從教育局開始,政府如果先由環境開始,容許英語不佳但能力高的人任高職,大不了請一個英文好的傳譯,公文以中文為本.....等等,制造一種氣氛,當中文英文在公職中不分上下,誰會一頭往英中鑽.//

如果用行政指令可改變社會實際需求, 世界上社會的管治會變得容易簡單.  但實際上英語應用是有需求的話, 如何避得了, 傳譯祇是一種低效率高成本方法.  我們不是國家政要, 就算曾特首和司局長們也不會帶著傳譯到國內或國外的會議去.  香港人多出外旅遊, 除中國台灣外, 多以英語溝通, 又怎辦呢!  說到應用文件, 政府和香港很多的大公司都已中英對照, 但國際公司和對外文件交往仍以英文為主, 不能因為你要推行母語教育可遷就改變.  公職上如何中英不分上下, 工作不是以能者居之, 香港出入旅客, 外籍居港人仕僱員不少, 公職上不識英語如何應付, 是否又要每人請一傳譯?  倡行母語教學, 英語水平一定下降, 大量的雙語傳譯人才從那裏來.

…//會考的改革,中英文卷不分開評分,已令英文卷的學生吃虧,如果334採同一手法,幾年下來,家長發現英中比中中吃虧,母語教學,自然有市場//

今年會考英語科不分AB卷, 不知英中或中中誰的得益大?  較高分不一定有較佳出路, 是視乎大學入學和社會要求.  香港現今經濟發達, 對英語人才求才若渴.  大學也是十分注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以下是兩則有關新聞 :-

今天頭條日報的新聞, 標題為…大歎難請人, 部份「詞不達意」. 66%受訪公司彈大學生英語差.  香港總商會希望政府正視問題.

近來中文大學語文教學國際化引起爭論, 其一論點…甚至乎為配合此目標,中大更一改必須中文科合格的入學要求,容許在會考及高考中,沒有應考中文科的學生,以其他科目成績代替,為吸收非本地生鋪路。

當然我們有我們的祈望想法, 教局推行母語也有它的祈望想法,  但都改變不了大學和僱主的實際要求,  家長的長期實際想法.

…//什麼國際城市,那是自我催眠,我們去日本看看,就會發現英文好的人不多.卻不比香港遜色.//

香港是否國際城市, 由來已久, 早有定論.  很多人把香港和日韓台比較, 但他們有優良產品, 可以閉門造車, 也可財源滾滾來.  香港打開門口做生意, 成中外樞紐, 旅遊金融城市, 靠什麼, 廣東母語方言?

…//再看成龍,發仔,章子怡.就可見英文可以追落後,可小孩子的教育,是走不回頭的.社會環境一天不改變,母語教學一天得不到大多數的支持.//

當然如發仔娶個英語佳的新加坡老婆, 或如成龍有錢請一班英語人整日圍繞身旁, 讀寫未必掂, 講都可練成一口流利英語.

Rank: 5Rank: 5


4418
6#
發表於 07-11-23 12:23 |顯示全部帖子

葉劉淑儀呼籲改進母語教育

大公報 2007-11-23

香港學生的英文水平不斷下降,已是公認的事實。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葉劉淑儀指出,母語教育政策推行以來出現很多後遺症,如學生英語水平下降、家長失去信心、教師工作壓力增加等。母語教育政策有修改的必要,她建議讓學校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課程的性質來選擇教學語言。\本報記者 羅秉昆

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主持人昨日分別致電給八位已報名參與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候選人,讓他們發表對本港母語教育政策的意見。包括葉劉淑儀在內的多位候選人均認為,母語教育政策的本意雖然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但執行時缺乏彈性,反而令學生的英文水平每況愈下,家長教師無所適從

英中劃分有反效果

葉太表示,自美國學成回港成立匯賢智庫以來,一直十分關心香港的教育政策。她指出,母語教育政策的原意是幫助學生學習,但執行以來卻帶來不少反效果。自一九九八年全港的公營中學分為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後,中文中學的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大減,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此外,香港學生也缺乏運用英語的環境,只有在學校才有機會運用英語,即使每間學校聘請多一兩名外籍教師也無濟於事

她說,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對英語的要求甚高,然而目前的語文政策未能滿足社會需求。不少社會人士都意識到港人的英文水平下降,中文中學的學生升讀大學後,面對英語授課也感到難以適應。家長也對母語教育缺乏信心,希望子女能夠入讀英文中學、直資或國際學校。此外,學校的「標籤」問題嚴重,就算○八至○九年度前學校可以申請改變教學語言,外界也擔心會為教師帶來額外的工作。葉太建議,政府應讓學校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課程性質,選擇在不同的科目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

籲予學校自主選擇

除了葉劉淑儀外,柳玉成、蔣志偉和陳方安生也認為必須檢討母語教育政策。柳玉成說,今年會考的英文科合格率是歷來新低 ,學校應對使用何種教學語言擁有獨立自主權。蔣志偉說,現時語文政策的最大問題是毫無彈性,硬性將中學分為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嚴重妨礙教學自主,應給予更多彈性。陳方安生也提出,應由學校因應學生的能力和師資去決定教學語言,以及鼓勵家長更多參與學校政策。

不過,李永健、蕭思江和凌尉雲則認為,暫時毋須改變母語教育政策。李永健說,母語教育是否有成效,還需要更多時間 去驗證。蕭思江表示,應在十年後才檢視母語教學的成效,若現在又更改,反而令人無所適從。凌尉雲說,目前教育面對最大的問題是課程編排混亂,政策推行太急也令人難以適應。

昨日電台主持未能聯絡候選人何來。

Rank: 5Rank: 5


4418
7#
發表於 07-11-23 20:40 |顯示全部帖子
上貼文章所說的, 對我來說已是舊瓶新酒, 存在已久.  不過教育是香港的大問題, 母語政策檢討近來又正成為熱門話題, 政客撈來作政治本錢, 說出的都不過是順手拈來, 並無新意.  但其中說到今年會考英文科合格率是歷來新低, 我有所懷疑, 因有公佈成績的英中和中中培正, 英文科優良率幾乎倍升, 歷來新低的說法是否正確. 其又有說母語要更多時間驗証, 令我想起文革, 十年浩劫, 害了不祇一代人.

各位提出不少問題:---  英語在香港的定位, 是自發, 或歷史使然, 或因便成利, 或有實質需要, 環境使然, 或賴以作競爭生存. 現時不少高官, 影視藝人, 零售服務或商界, 都要學好普通話, 又為什麼呢?  為什麼不可如中日韓一樣, 語言上由外人相就我們.

語文沒落是世界的趨勢, 多元下學得更多更廣, 在多物質娛樂下, 語文學習閱讀在時間和誘因方面, 年紀愈大, 外誘愈強, 變得愈薄弱. 如要加強不足, 學校不是較為可長期專注, 穩定貫徹, 有恆有效, 對學生是理所當然學習地方,  為什麼家長覺得重要學習環節可課外追回, 把學習延伸課外, 學生有一種被剝削感覺, 引起抗拒衝突, 不抗拒受教的都要花課內外雙倍時光, 效果不言而喻.  很多人說母語教學又有何不可, 每天在校單向約二節的祇聽不講英語學習, 和課內課外全天候母語學習環境, 單語大幅傾斜, 會好嗎?  要用的學不上, 已有的怕你學不足, 又是嚴重失衡.  理解上的增益, 可抵償應用所失之苦?

老師教學不足的問題, 身為父母, 一二個子女的不同能力性格, 教導上亦覺身心疲乏.  以己度人, 老師對幾十個品質不同學生, 可做到幾多幾好, 何況還有校內外的官樣文章查核, 課內外活動要應付.  老師的語文能力問題, 不足的是說英語吧?  老師過去是學生, 現時學生是將來的老師, 現時我們不重視的, 將來會得到嗎!  惡果循環, 僅餘優勢不再, 不難被國內人, 國內城市所取替.

Rank: 5Rank: 5


4418
8#
發表於 07-12-22 14:34 |顯示全部帖子

教學語言 檢討小組成員轉

逾半接受微調或大改動舊報告書

【明報專訊 2007.12.21】將快實行的中學教學語言政策,是以田北辰為主席的檢討小組於兩年前發表的報告書所訂定。但面對近日學界紛紛要求改動政策,小組成員中,至少過半數明言改變初衷,作出不同程度的「轉」,分別接受政策微調甚至大改動,幾乎沒有人「死守」報告書所有建議。令政府改動中學教學語言政策,至今可謂已無阻力。

前「檢討中一派位機制及中學教學語言工作小組」於兩年前完成報告,提出學生能力、教師能力及配套為「上車」做英中的三大條件,其中,英中中一生需有85%或以上能以英文學習的比例。除主席外,當年小組中有12個非官方成員,本報接觸到其中7人,他們均已不堅持要推行當年的決議或接受有條件微調。據知,組內絕大部分成員已認定政策「要變」。

小組成員袁天佑甚至不介意「動大手術」,「可以返去講基礎的問題,是到底香港需要怎樣的語文政策呢?」他指,改動非易事,牽涉不同利益及看法。過往小組因母語教學的「政治限制」,只可商討「上下車」機制,早就明白當時的建議「不一定是最美好的方案」,現時可再想辦法,他說︰「從最基本想起,反而會有突破。」成員李石玉如則指,若因學童人口下降、英中學生不足才微調,就不是從教學專業的角度看問題,但認為若政策真的要變,倒不如大改。

戴希立﹕減怒氣未嘗不可

成員之一戴希立表示,如果調校可令業界怨氣少點,就未嘗不可,建議可微調英中85%中一生可以英文學習的比例至75%。另一成員陳黃麗娟則指,現時各方提出的建議都非新事,她並非不接受微調,但需要一個更佳方案,又指當年小組做了廣泛諮詢,諮詢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小組主席田北辰暫未作回應。

教育局長孫明揚  近日仍頻頻會見團體,聆聽教學語言的意見。前日會見孫明揚的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均瑜指出,孫明揚對解決中學教學語言問題頗有雄心,希望「傾出路線圖」,提升逾六成能升上大專學生的英語程度,以致足以接受專上教育。

教聯倡延後中學「上下車」時間表

黃均瑜建議,若短期內找不出辦法,可把原定10/11年正式讓中學「上車」、「下車」的時間表拖後,待新高中的學生公開試成績「出籠」後,再落實解決方案。教育局長新聞秘書表示,現時仍未有定案,只肯定不會推倒重來。

孫明揚今日將會見代表全港七成中學的津貼中學議會,繼續商討教學中學語言問題。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