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再論曾榮光的追蹤研究
發新帖
查看: 15740|回覆: 9
go

再論曾榮光的追蹤研究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418
1#
發表於 09-6-24 23:44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或者我們回看一下研究報告的如下撮要:-

研究基礎

入讀中一的學生,比較三類學校(英文中學、純中文中學,以及在中四轉用英文的中文中學)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學習表現。

研究是要比較,當英中與中中的學生,在中一時的起步點是一樣,到了不同的階段,他們分別會得到甚麼分數?

結果

追蹤研究的結果發現,在中三階段,中中學生在綜合科學及社會教育科的增值,分別比英中學生優勝30%及20%;在英文科方面,英中學生則比中中學生優勝在學科成績與英文成績各有優勢,算是「打和」。然而,到了會考,中中學生卻優勢盡失。考獲會考五分、八分及十四分,包括中英文合格的比率,中中學生均明顯落後於英中學生──而他們與英中學生在中一時的起點(包括家庭背景等因素)是一樣的。即使不理會英文科是否合格,只是計算獲取五科合格的比率,中中學生也沒有優勢。

到了高考階段,中中與英中的差異更為顯著。同一能力起點的學生,能夠考取兩科AL 及中英文合格,符合大學最低入學要求的機會,英中與中中的比例為100:50,中中學生的機會比英中少一半。若要求英文科達到D 級或以上,符合香港大學的入學要求(以及一些專業科系的語文要求),英中與中中的差距更擴大至100:25。研究亦顯示,在中四轉用英文的中中,學生能夠考取升讀預科及大學的機會,均拋離「純中中」。

原因

英中學生在初中的學科表現雖然稍遜於中中學生,但到了會考及高考的時候,經過五、七年的時間適應,已經能夠趕上。當中中學生在學科成績上沒有顯著優勢,英文科的成敗就起了決定作用。母語教學雖然是增加了中中學生的學習效能(learning effiiciency),卻未能夠滿足學生接觸英文的的學習機會(learning opportunity),以至升讀大學的機會。

向中一學生發出問卷,調查他們的英文自我概念(English self-concept),結果顯示,中中學生對英文的自我觀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均遜於英中的學生。由於其他科目都以中文學習,中中學生會感到相對容易,英文科就成了最困難的科目,學生容易有放棄的心態。有中中的英文老師曾經慨嘆,當學校轉為中中後,英文科成為了最不受歡迎的科目,英文老師也成為了不受歡迎的老師。

Rank: 5Rank: 5


4418
2#
發表於 09-6-25 01:02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你疑問第一點, 中中生最佳部分, 未必如你所想很多都會在高中改用英文學習.  因我想中中如要在高中改回用英文學習, 會有不少條件和問題所限.  中中佔三百多間, 成績好學生未必集中, 較英中分散.  收全 band 1 生中中只佔少數.  就算全收 band 1 的中中, 要高中改英語教學, 也要考慮教師英語教學能力, 學生經初中三年中文學習, 在高中較深程度課程時, 轉回英語學習, 學生的難度和適應問題.  如施行者, 初中前期英語準備應不少, 未知中中有否或能否做到.  所以我推論能以高中英語教學的中中為數不多.  研究結果還顥示, 在中四轉用英文的中中, 學生能夠考取升讀預科及大學的機會, 均拋離「純中中」.

母語英語閱讀, 理解和書寫比較, 我相信很看個人.  我自己高中時, 電腦, 財經, 甚至小說, 都覺英語書本為佳. 因內容, 解釋, 流暢度佳. 種類. 程度選擇也多, 引起興趣.  相對中文書本好的太少, 外來學術來說, 讀來也有一種格格不入感覺.   以小兒來說, 日常生活有關的, 書寫當以中文為易.  但用英文學過的術科, 學過有依據下他喜以英文書寫, 也寫得快, 中文筆劃書寫他覺較寫英文字母難和慢.  同樣有能力學生, 留學外地成績未必會比本土差, 語文不一定造成學習障礙.  何況現今英語接觸和學習材料質量也佳, 家長為子女在小學時英語已增強不少.

至於說到倍數溫習, 高中學生課餘時間有限, 能分配各科溫習時間有限, 個別科目想以倍數學習也有所不能.

我想英中學生更加努力溫習是有可能的, 是學習前景效應.  因他們對升學較有前景信心, 有目標和回報希望下當更努力.  但中中生如研究所言屬實, 英文信心低之下, 覺是將來升學阻礙, 機會覺少下其他科目學習也失去目標, 減少勁道.  能以高中英語學習的中中生當信心仍在, 更為努力以補不足, 成績比「純中中」更佳.

[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9-6-25 01:50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3#
發表於 09-6-25 01:14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6-25 00:16 發表
囝囝爸:

去年我也打印過曾榮光的研究撮要來看,研究結果指出,學術科目中如地理、歷史、Phy、Chem、Bio,到中五時,中中生仍有優勢,所以會考扣除英文外,中中生的分數不會如此低。

現在你所講的會考結果的細分、中中在中四後轉 ...


Eviepa:

專訪曾榮光教授
http://www.hkptu.org/moi/tsang.pdf

有不少英中網頁都詳列會考成績, band 1 中中有披露的則少見.  培中最近也有公佈成績, 可和各英中比較.  培中應為頂級中中, 各科比對英中是否有優勢, 也可看到.

Rank: 5Rank: 5


4418
4#
發表於 09-6-26 00:36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09-6-25 22:45 發表


囝囝爸:

培正中學收了50%的band 2 生,
除了最近興起的直資英中外,很難找到一間傳統英中,會收50% band 2 生的,所以還是不可以apple to apple。

培正是一間超級增值學校,假使它所收的學生和傳統名校一樣,它的公開試成績 ...


Eviepa:

如果以對培正的簡單看法, 你去看曾教授的研究報告, 你就不會耿耿於懷.

在討論之前, 你或思考以下問題:-

- 為什麼以培正一間出名中中, 會有 50% band 2 生.  就算一條龍有教無類, 培小為什麼不能如其他私小可教出
七八九成的小六 band 1 生.  學校所說的 50% band 2 生, 是否由近年重開的升中編班試反影出來, 比以往多年沿用的 banding 定額, 是退步還是進步呢?

- 培小是否年年都約有 50% 為 band 2 生.

- 培中在 2007 年會考大豐收, 2008 相對退步但仍然成績見好. 但這兩批畢業生五年前是否比例上也是 50% band 2 生.  

- 如有 50% band 2 生, 六年後這班學生可否維持優良成績.  當然未來難料.  要比較是否以多年平均為準.

- 培中如一般英中名校一樣, 可收回大部分直屬小學生.  這些直屬小學因不用對外競爭, 不用為上中學太大競爭操練較少.  以往有直屬名校中學的小學生真正 banding 未必作準.

- 培中學生家境和其他地區英中有否相異, 學校資源比較又如何.

我自己對培正中學認識甚少.  一往以來感覺她是一間十分傳統學校.   有朋友子女就讀, 告知小測小考不少, 不會比英中輕鬆.  如屬實的話, 其成功之道和你理念相異, 中中學習也未必如你所想輕鬆.  如有錯誤, 也請其他家長指正.

Rank: 5Rank: 5


4418
5#
發表於 09-8-4 01:43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大家意見不同, 我想主因是你有一套與眾不同的獨特個人標準去看學習.  標準是因應你個人經歷和體驗來反証社會多年的總體經驗論証.

用母語以外的英語學習較困難是意料中事.  有難度都要行之, 也非朝夕, 已有一百幾十年, 當然事出有因.  不只家長渴望子女用英語學習,  對自己有要求的學生也多渴望以英語學習.  原因為何, 你可能想不通, 但你自己都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你女兒過去一年, 她看過幾十套荷李活電影、百多套英語片集, 近百本英語課外書, 作過六、七十篇文等等.  英中學生要花更多時間以英語學習和理解, 你女兒也花大量時間課外看英語項目, 為什麼她不是看母語片, 母語劇集, 中文小說, 多作中文文章, 不是比英語更易明白, 更易理解, 容易吸收, 更易寫作.  道理明白, 就因目標相同, 要學好英語.  方法不同, 因你對自己家教有自信, 也有大量時間, 令愛也有大量時間依你而行.  其他家長未有自信, 能力和時間, 也信英中學習上因利成便學英語, 會更有效應, 我是其中之一.   

我和你女兒有相同興趣, 一年來看了幾本小說, 廿多套電影, 大量的英語片集.  現在追看的劇集是 The West Wing, 看了約 1/3, 整套劇集全長約 120 小時.  家中還有幾套買了的劇集未看.  以我相同經驗來看, 你女兒課外花在這些英語項目上時間不少, 如作為學習目的而言, 就算以你猜想中中功課比英中少得多, 你女兒整體學習量算上重量級.  比對我所見的英中學生而言, 你的方法絕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用自己熟識最有效容易方法去做和去學, 當然是好, 但都要看目標效應. 以前香港水上人為什麼要埋街上岸搵食, 因風光不再.  農夫失收時也要到海上打魚. 世紀來, 不少各大洲專家學者, 學生到英美就學研究,  目的為何, 用非母語學習會否造成學業或研究犧牲, 足以証明, 語文不比學術難, 只為追求學習上的較善較美.  香港而言, 有時學業或工作上英語比學術更有用.

學好英語己是一種學習動力, 不要低估子女學生求名逐利的意向.  我以前說過, 英中女生到中中學習會成績下降, 因應用效應大減.  女拔學生由培正教習會成績下降, 因英語強度減, 信心效應目標和學習動力都會降低, 相反如培正學生由女拔教習想成績更進, 因目標效應影響.  所以我說曾榮光報告結果早在我心中.

今年小兒升高中選科, 父子間也談及將來相關職業方向.  我意見是以能力和興趣為依歸.  兒子不是有大野心, 但也有要求所想.  我順帶對學習不努力兒子說, 學業和工作不是容易隨心所欲, 學業有成和努力, 較優較美有較多選擇, 有選擇可選自己喜愛科目, 可以不當主管經理專業去當小職員.  但沒能力沒選擇, 科目不由人, 要當小職員也不容易, 管你的層層叠叠, 比管人更難, 不要以為將來要求低想容易就不努力.  

成就主靠自身努力, 現在競爭而言, 家庭和學校也重要, 家教合壁大成功也見過, 獨力難成也少見.  名校和名校生不是一朝得來, 有學習成果為証. 家長不能代子女讀書, 能做到的, 是家庭支援和放他們到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Rank: 5Rank: 5


4418
6#
發表於 09-8-5 02:10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你的計劃教育似乎比計劃經濟更有遠矚和把握, 可確切未來多年的情況和成果.  加上你時間和學習類別的精心計算和分類, 更令人佩服.

我也是贊成就近入學.  小兒小學中學都是住和學同區就讀.  中學更是步行回校, 約十多廿分鐘步程.  不過如是有更好學校可選擇, 九龍各區也可以.  以我囝囝而言, 不少成績比他好住的得更遠, 他省下來的時間只會使課外更輕鬆休閒, 我前說如他肯花課餘1/3 空閒時間溫習已可足夠, 他都做不到, 可見他真的輕鬆惀快.  你囡囡既能花不少課餘時間在影視閱讀娛樂上,  為何路程遠近時間也斤斤計較. 油燈已有足夠的油, 為何還是計算如何節省.

你和令愛時間利用和管理十分有效, 已成現代人分秒必爭的成功先決條件.  我也有買過一兩本有效管理時間的書, 但總學不上.  事事磨蹭的小兒更不用說, 吃飯沖涼也花上不少時間, 一生將會浪費不少可用休閒、娛樂和學習時間.  以你而言, 交通時間也可轉化為學習或你稱的娛樂.  學習成效當然無憂.  不少尖子也擁有這樣學習良質, 所以報載有尖子每天有空餘可溫習十二小時, 或一條不漏把過往十年試題做完, 不令人驚訝.  可惜大部分年青學子不會這樣, 否則曾教授的研究報告比對項目, 要加進每一學子睡眠多寡、路程遠近, 沖涼進食時間長短, 剩下來的, 加以調整學業成績的有效利用時間, 因十年積累, 影響非輕, 研究結果才作得準.  加上你常說中中生母語容易學習下省回不少時間, 英中生在不利下, 成績結果更要在比重上調節加分, 才作得準.

我無意把令愛的課外娛樂當成學習, 但你常強調這些課外活動可補中中學校上英語學習不足, 我才把它當成課外學習.  我自己而言, 學習和興趣有很大分別, 過程享受投入度也不同, 花在金庸小說的大量時間, 如花在中文學習鑽研上, 中文考試成績優良可期.  如法律學習的書如 John Grisham 的司法小說般趣味央然, 驚心動魄, 不用停下來思考細嚼或記誦, 學習會更有效能.  可惜學校課本不能以小說代替, 要循序漸進, 深淺有度.  所以如以學習效能而言, 選書從來不易.  不少媽媽或青春少艾, 晚晚煲電視劇, 時時小說在手. 如以興趣而言, 無目標選擇, 就算長年累月, 中文也不見得能大進.

Rank: 5Rank: 5


4418
7#
發表於 09-8-6 15:40 |顯示全部帖子
愉快學習, 我想是多和學習成效掛勾, 不一定等量於功課, 深度, 學習量和方法, 各人能力資質不同, 方法有異.  當然科目興趣也有關係, 不過興趣可以培養, 也可由學習效能引發.

愉快不一定輕鬆, 不努力或辛苦.  比如嗜賭的可以日日打十多圈麻雀, 或我少年時和一班好友常在烈日下踢球幾小時, 都是十分辛苦的, 但都覺得快樂, 因興趣所致, 每一次都可以成敗不同.  但香港敎育, 不少層層疊疊關卡設成敗判定, 打擊信心, 容易造成學習不愉快.

以學習而言, 多年來我見到的印證也一樣, 成績好的學生或學校, 功課量, 學習量或課外活動都相對較多, 過程不一定輕鬆愉快, 但有成效後學生大多都會信心愉快.  學成後就業因成績優勢, 工作選擇, 適應和能力較佳, 收入好能在安定穩當下都生活較為愉快.  普通小學當較輕鬆, 學習和功課量少, 但要家長課外更有效幫助, 才追得上競爭進度, 不在重大的考試受到篩選淘汰挫折感, 才覺有效帶愉快心情前進, 但相對成功個案不多.  以上是以小學而言.

普通小學家長可能要孤軍作戰, 要得到相對成績, 和能家教合一的成效更彰的學習相比, 要付出更多.

小兒就讀成績好的私小, 中上成績的中學.  中小同學不知是否學習辛苦, 但所見大都學所有成下, 都覺信心愉快.  不愉快者, 都是一些少數望子成龍成鳯, 要更上層樓而不達的家長.

Rank: 5Rank: 5


4418
8#
發表於 09-8-7 14:08 |顯示全部帖子
cherubic:

如果成績好, 應該可以了.  不過自己學校成績未能作準, 要參照學校比對其他學校成績, 可以以升中派位參考.  小兒升中成績在校算中下, 上到中學, 成績中上, 讀下來比某些地區小學名列前茅的同學還好.  不同小學程度有很大參差.  

我小朋友小一至小三都少功課, 他成績也過得去, 中游位置, 因學校整體成績好, 當時想上英中應無問題, 課外溫習和練習量也少, 暑期也少參加學習有關活動, 玩樂為主, 不過也有小量語文訓練.  

小兒小四時成績下滑, 不是退步, 是其他家長同學為升中早作準備.  經一番努力, 才追回安全位置.  

你小一兒子, 每天能閱讀一小時, 很不錯了.  語文學習有效, 從閱讀得益更多.  如覺孩子空餘時間太多, 每天安排半小時溫習或練習, 由你主導, 相信有幫助.  也可訓練他定時溫習習慣.  到上中學自主時, 習慣成自然, 當有幫助.  我自己在小兒初小輕鬆時, 未有做到這點, 上到高小, 要追上同學, 也沒有養成他中學定時溫習的習慣.

見不少親友, 為子女找到好學校, 家中自小作長期有恆學習, 量不用多, 家校互助互動下, 有效下都多見到好成績, 養成學習好習慣, 到中學時入讀好學校, 完全自主自學, 也不落後.  

以上只是個人體驗看法, 未能作準.

Rank: 5Rank: 5


4418
9#
發表於 09-8-9 12:45 |顯示全部帖子
Eviepa:

看見你的說法, 真的佩服你的自信, 因你每事都可量化, 對學習成效可以簡單規條地計算.  更難得地, 你還經常用幾十年前的單一個案舉証現在.  如教育可似公式化計算出來, 教育官員, 教育學者, 家長或學生本身對教育學習投入和成效就容易計算得多, 目標結果容易預測制定.

比如說曾教授的報告, 你說過如果再做結果會不同, 你也找出更早的研究報告, 証明中英學習, 成績結果不同, 母語學習証明更有效.  你舉証了更早的研究結果應用到現今討論.  曾教授也說過, 在他研究報告之前, 他也贊成母語教習, 後來社會需求環境改變了, 他對母語教學的看法也改變了.  這種結果變化, 原因結果我可推論出一大篇.

對小兒的教育學習, 我說過摸著石頭過河, 心裏沒底.  此想法過去如是, 現在更如是, 因他現正處於成長轉角點, 自主和外界誘因, 影響變化大.  現在已脫離我主導, 要循循善誘, 方法迎合, 才覺有效.  對小兒學習成效前途, 我未能確定.

個人真實體驗個案和印證看法, 有時間再作分享.

Rank: 5Rank: 5


4418
10#
發表於 09-8-10 02:02 |顯示全部帖子
Eveipa:

先說增值, 也在曾榮光的報告和你討論過.  一分升上三分的學生總比不上五分的學生.  但是一分的學生能找到提升到三分的學校總好過原地不進的學校.  但找學校要門當戶對從來不易.  要計算埋增值因素, 家長要有更大的能耐.  你吹谷增值的說法可成立, 地區名校或會如是.  但財力支援往往是另一因素, 轉直資的名校多財源廣進, 可人強馬壯, 萬事俱全下加自由收生, 更好師資設備, 學生互動力更強, 當更易增值, 近年正是正資名校收成時期.  鮮魚行校的增值才難能可貴.

轉回正題.  學習成功, 你不是有特異功能.  全因你的長期用心用力, 你也有一位愛課外學習, 可投入大量課外時間寓樂於學的女兒.  如不成功, 才不正常.  但我坦白說出, 小兒小學不少家長, 課外對子女學習投入比你少, 或子女閱讀量比你少, 用不同於你的有效方法, 以升上中學等級而言, 成績成效比你更好.  我有兩位好友, 家境中上, 子女讀書現時都有出色成就.  一為單親, 另一父母皆忙於工作, 但除在不多空的餘時間教導外, 總為子女盡力找間好學校, 課外找好學習幫助.  在多方面下, 學習當然比你單一家庭訓練為出色.  我想孤掌難鳴, 合掌則成.  所以以你和女兒大量付出, 實收支不相稱, 如你不是太看重個人能力和方法, 看輕其他環境因素, 以你用心盡力,  你女兒或已可盡顯潛能, 在名校頂尖.  不過, 你總相信自己, 認為女兒己達你制定下的水準目標, 不宜太進.

你弟弟的成功個案, 想是你的特異想法.  能定時溫習的學生, 在功課上已屬尖子, 溫習只屬溫故知新.  對一個要追上學業的人, 當有不少不明之處, 要用心理解, 或要旁人教助.  一條數理化題, 或艱深字句, 可能花不少時間解讀, 時有發生, 如何定量.  我所見要追學業成績的人, 溫習時間當多多益善, 也未必能達致目標.  專注, 理解, 資質人人不同, 怎可定時定量有相同效應.

我對囝囝將1/3 餘閒用用溫習或閱讀  (不是功課, 他功課我總覺不多).  是以小兒學習情況改善作出建議, 不是爭取某目標成績的制定方法.  適量的誘導希望可帶來更大課外溫習動力, 改變態度.  他成績在級別五十名外, 成績可以, 但課外連測考也懶懶閒的作法絕不可取, 中三時餘閒活動更多. 溫習閱讀絕無僅有, 令人擔心.   尚幸期終各科合格, 高中選到心中所選, 英語史地化學得到好成績, 但其他科則平平而已.  可進而不為, 全不努力所致, 他知我知.

[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9-8-10 02:31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