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樓主: elbar
go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41#
發表於 11-1-13 22:45 |顯示全部帖子

縮班不宜搞平均主義(社評)

北區14間中學達成協議,自願減收一班,以紓緩殺校壓力,是全港第一個區全區減班。事實上,由於本港適齡生源大幅下降,通過縮班安排,可令大部分中學暫時避過殺校、裁減教師的危機,減輕對教育界乃至社會造成的衝擊。還需看到的是,學校優勝劣汰,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因此,當局推行減班計劃要顧及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要,審慎處理優質學校例如部分官校的減班,避免縮班簡單化、一刀切,搞平均主義。

全港中學生人口持續下降已成大勢所趨,不少學校將因生源不足面臨殺校的命運。北區全區14間中學達成共識,順應教育局提出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願意減收一班,既可獲得教育局的額外資助,學校亦毋須解僱超額教師,更重要的是,減輕了短期內被殺校的壓力。有參加減班的校長認同,減班是最有效紓緩殺校的方法,預計減班後,可以令區內學校未來數年收生穩定。劃一減班還避免了不同學校在減班問題上有差別對待,防範出現「標籤」效應。

出生率下降,適齡學生不足,已成為本港人口的結構性問題,教育局推出縮班計劃只能延緩殺校,卻不能根本改變這一局面。昨日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亦不願保證因為北區中學同意縮班而將來不用殺校。以劃一減班換取不殺校,只是將對教師、辦學團體利益的觸動降至最低。不過,所有中學不問素質通通減班,令傳統名校包括不少官中亦要跟隨減班,意味著學生入讀教學質素較好的中學機會亦減少,對基層子弟的影響尤大,他們接受良好教育向上提升的機會更渺茫。

生源減少,本來是對學校汰弱留強的重新選擇,有利優化教育。如果「一刀切」縮班,將導致部分口碑好的學校亦要遵循,不符合留優汰劣原則。好學校對提升本港教育質素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家長始終對好學校有殷切需求。教育以學生利益為先,當局決心推行減班計劃,但不能不重視社會的不同意見和訴求,應審慎處理優質學校的減班問題,給予其是否縮班的自主權,令本港的教育質素、學生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42#
發表於 11-1-14 21:07 |顯示全部帖子

一班兩師比殺校好(馮振超)

香港學校收生不足情況持續,殺校由小學逐步蔓延至中學,中學以縮班應付,希望能盡量保留更多學校。

有意見說這是另類的汰弱留強,可以把一些辦得不好的學校「自然消失」,我認為這說法值得商榷,社會上永遠都會有成績平平的學生,如果日後家家都是名校,那麼這些學生又何去何從呢?

我認為,除了以縮班來處理教師需求減少的問題外,政府、教育界以至社會,其實亦應該以一些過往沒有想過的新思維來面對這個大勢變化。

每班學生人數過去有硬性規定,但教師人數是否可以撇除常規性的一班一教師呢?正如幼稚園,很多是因為孩子需要多些照顧而會「一班兩師」,那我們的中、小學又是否可以試行「一班兩師」呢?在教學模式方面,長久以來,教師在班房內都是演著「獨腳戲」,但我們可否研究、考慮、嘗試在一個班房裡面,容許兩位,甚至三位老師一同演繹、教學呢?

一個人在台上演獨腳戲,在演藝範疇裡,是極具難度的,因為一個人只能單獨以說話、身體語言作表達,比起有拍檔、對手的互動演繹完全是兩個層次的事情。但我們的課室裡,卻每日都仍要教師們演著這種高難度表演。教育界的朋友們,你們可有勇氣挑戰新嘗試呢?

我個人認為,這比較把現行政府以縮班政策來推遲辭退教師的想法來得更有意義。後記︰我討厭「殺校」這個負面得可以的詞語。


文化研究及新聞學碩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43#
發表於 11-1-15 13:29 |顯示全部帖子

梁啟智﹕從直資風波說起

我們的社會需要怎樣的新生代?我們在如何培育我們的學生?這兩條問題的答案,在一個正常的社會當中應該相通;當我們的社會需要某種才能,我們就去培育這種才能,合情合理。在這一方面,香港社會既不正常,也不合理。

一個月前,我們的主流媒體正注視直資學校的監管問題。一個月過去,已沒有多少份報章願意繼續跟進。筆者不想責怪記者朋友,反而感到有點同情:這條新聞太難做,因為事件中好像沒有受害者。新聞故事往往都需要有一班「苦主」走出來爭取同情,但付鈔交學費的家長似乎不想投訴。他們不想知道學校有否受到監管,甚至不想知道子女在學校學了些什麼;他們唯一感興趣的,是子女從這家學校拿到的畢業證書對日後升學就業有多大幫助。因此,他們不單止不會感激傳媒對學校的狂追猛打,反而會責怪這些報道可能使他們的「投資」因而「貶值」。

重儀式輕內容的深層問題

直資監管問題的無疾而終,反映了香港社會重儀式而輕內容的深層問題。

任何的社會都需要某種機制把人分成不同的組別,然後委以不同的責任。最理想的情當然是任人唯賢,以確保人盡其才。但我們也可以想像某些社會可以選擇一些與才幹不相干的事情,例如鼻子或耳朵的大小來分類,只要各界認同的話也同樣可以運作。香港社會又是如何把香港人分類的呢?

翻看小學生的練習簿,不難發現「跳班教學」,要小一的學生做小二甚至小三的功課,已經是慣常基本要求。練習簿上的分數,所顯示的不再是這個孩子自己的計算或閱讀能力,因為這個孩子本來就不應該有能力做好這份功課。這分數所量度的,變成了他的家長有沒有餘暇陪他(替他)做功課,又或者有沒有財政能力找補習老師代勞。當對學生的評核開始變得和學生本身的資質和能力不相關,社會也離開任人唯賢的道路愈來愈遠。十多年的教育變成了儀式一場,從豪華親子遊學團的連年熱賣,小學面試也要做 portfolio,到大學生不求學問只想花最少的時間精力來為履歷鍍金,同出一轍。

一個只看鼻子或耳朵大小的社會是可以運作的,如果這是一個荒島的話。但香港不是一個荒島,香港是一個世界城市。就算目光狹小得只要做一個商業中心,投資環球金融炒賣之前也該懂一點國際關係吧。但當我們的制度從幼稚園開始便有系統地以家底和包裝作為晉升條件,很善於上位卻沒有想過上位之後要做些什麼,那麼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也就只不過是大鱷的遊樂場罷了。

社會需要和晉升階梯完全脫軌

再進一步,在這全球化的年代,人類文明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氣候改變、核武擴散、貧富不均。如果香港要當一個稱職的世界城市,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創見才該是我們衡量新生代的標準。

當「富二代」、「富三代」同時充斥娛樂版和港聞版,社會整體需要和個人晉升階梯完全脫軌,香港人有兩個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對這荒誕遊戲的宏觀後果不聞不問,只求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可以在這遊戲中獲利爭勝,就如上文所述的直資學校家長一樣。

但我們也可以選擇改寫遊戲的規則,為何謂領袖下一個新的定義。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44#
發表於 11-1-16 22:22 |顯示全部帖子

升中面試 越來越多問時事

約 200名小六學生分成 20組參加明愛舉辦的模擬面試。




中一自行派位下周一( 24日)截止報名,有輔導機構指出,越來越多中學在面試提問時事問題,政府申亞被立法會否決和司徒華病逝,也可能成為面試題目,促家長多與子女留意時事。教育局禁止設筆試,但學校踩界,要求學生以英文撰寫文章介紹自己,以測試他們的英語水平。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昨舉行升中講座,有 140名家長出席;同時 200名來自港九新界的小六學生,分成 20組參加模擬面試班。導師教學生面試技巧,除答題技巧外,也提點如何拉椅子等禮儀。部份有預備的學生,能夠用數分鐘介紹自己,但面對導師的發問,則表現一般。其中一組有學生被問及對華叔病逝的感覺時,只答:「佢友善,好好人。」


近兩年家長較緊張

約 140位家長昨出席明愛的升中報名講座,有家長帶同非本年升中的子女一同出席。




昨日面試題目尚有政府申亞失敗,以及若有 100萬元會如何使用等。在小學任社工的明愛升中輔導服務發言人彭靜怡表示,從收集到的資料顯示,越來越多學校在面試加入時事問題,「包括政治、國際新聞,但通常會問同教育有關嘅題目,會叫同學講一宗印象深刻新聞」。她又指教育局禁止筆試,有學校改為要求學生以英語撰寫自我介紹文章。


彭靜怡表示,近兩年升中家長較往年的緊張,「今年啲家長幾日內就交晒表報名,以往嘅家長會成個月慢慢睇完學校開放日,先至報名」;以往不太受歡迎的直資愛國學校,也多了學生報讀。她得知有居於深水埗豪宅的家長蝕賣居所,搬到有近 10所英中的沙田區居住,以便統一派位時改報該區校網內的學校,而不是小學所屬的深水埗中學校網。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45#
發表於 11-1-17 19:47 |顯示全部帖子

直資學校的誕生(林建華)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



        直資學校的出現源於一九八八年三月發表的「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

        香港於一九七九年實施九年免費教育,在普及免費教育制度下,當時私立學校仍然頗受家長歡迎。

        一九八七年還有約八十五所私立中學提供約百分之十的學位,政府於一九八七/八八年度,向私立中學購買了約六萬三千個、相當於全部中學學位的百分之十四,當時政府沒有一個整體的私校政策,只是透過私校買位政策,來提供較廉價的中學學位。

        當時教育統籌委員會認為,香港是個多元化社會,私立學校應該有其發展的餘地,並建議政府應該對那些已達到相當高教育水準的私校,推行一項新的直接資助計劃,取消向私校買位的政策,目的是讓私校學位的水平,比得上其他先進國家,並讓家長有更多選擇。

        第三號報告書建議,讓達到一定標準的私立學校,可以申請加入直接資助(簡稱直資)計劃,其他資助學校亦應有資格申請,並考慮把直資計劃擴展至私立小學。直資學校在課程設計、取錄學生有一定的彈性,委員會提出幾項基本原則:

        (一)政府對每名就讀直資學校的學生的津貼,不應超過一個資助學位的開支;

        (二)學校的學費可以不受管制;

        (三)政府的資助按實際取錄學生人數計算;

        (四)應防止校方牟取暴利;

        (五)校方可以隨意運用所得津貼作教育用途。

        委員會相信大部份直資學校,都不會變為「貴族學校」,政府相信若有一定私校參加直資計劃,政府可以節省興建新學校的費用,為政府節省開支。

        根據第三號報告書的建議,一九九一年出現了第一批共九間直資學校,當時亦只有五間以私校方式開辦的「傳統愛國學校」及四間國際學校轉營為直資學校。

        直資學校制度的發展,基本上按照第三號報告書的方向進行,直資學校享有課程設計自主、彈性運用資源、自行取錄學生等政策。

        政府這種政策,讓直資學校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政府的支出亦有一定節省,家長更有多元化的選擇,直資制度是社會多贏的教育方案,在發展過程中可以逐步完善,而在完善管理過程中,不應扼殺直資學校發展與進步的空間。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 林建華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46#
發表於 11-1-17 19:49 |顯示全部帖子

殺校的生機(荒島校長的說話 - 陳兆焯)

香港「殺校」問題,實際上就是教育界的「生存」問題,從業員徬徨是可以理解的。日前北區有14間學校聯署,每校縮減一班,以免任何一間被殺,顯示同舟共濟精神,但是若從教育質素看,要兩間較高和較低水平的學校同步縮減一班,卻又剝奪了家長選擇較優質學校的權利。教育局解畫說,因為競爭的學生少了,所以減少優質班數不會損害質素,可是由於學生和學校的資料全由當局掌握,市民難分真假。

本人看法是,殘酷殺校問題,不純是因為人口結構改變,實質上也是教育「一式化」所造成的。為甚麼香港所有(絕大部分)都只是文法中學,沒有其他「特色」學校?所謂特色學校,如籃球中學、電影中學、工藝中學、戒毒中學,可讓不同性向和需要的學生多一些選擇,而不同理念和專長的辦學團體也可各展所長,開辦自己擅長的科系。今天情況是由完全不同類型的辦學團體,開辦同一類型的文法中學去競爭不同類型的學生,所教授的學科本來非其所長。舉例說,若由正生會去開辦普通文法中學,可能不會太出色,但是我們的戒毒學校卻能取得社會認同。教育當局可否改變學校分類的思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47#
發表於 11-1-20 13:37 |顯示全部帖子

九華減每班人數方案有變

  早前發表優化小班教學建議書,計畫新學年將每班人數減至二十七人,被校友實疑是變相減班的華仁書院(九龍),突然取消原定本周六舉行的校友研討會,延期至下月十九日舉行。舊生會在網站引述指,校方管理層正制定替代方案,以回應外界關注,但未有交代詳情。

  九華去年底向校董會提出小班教學的計晝,建議在新學年起實施小班教學,將中一每班人數由三十六人減至二十七人;中二至中四則由原來五班分拆為六班,令每班人數縮減至三十人。新制度下,中一級將少收四十五名學生,較參與教育局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畫」縮減一班共三十四個學額,多逾三成,引起九華校友及區內家長反彈,質疑校方是變相減班,削弱基層學生入讀機會。

  校方原定本周六舉行研討會,收集校友意見,但舊生會昨突然宣布延期,指校方正制定替代方案,並把校方原方案的超連結加註「文件已過時」字樣。據悉部分委員昨晨始得知延期,對替代方案內容一無所知。本報昨向九華校長陳岡查詢,惟截稿前未有回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48#
發表於 11-1-21 19:14 |顯示全部帖子

教局發信促直資校交核數報告

經過早前直資學校審計風波後,教育局日前向全港直資學校發出通告,要求學校須在4月底前提交2009/10學年的核數報告,並強調學校核數師須跟足範本,否則當局將不合資格報告發還和要求「重寫」,並警告若學校延期提交報告,當局不排除禁止學校於下學年調整學費。



遲交報告 或不能調整學費

通告強調,學校核數師須就審計時所發現的問題,以信件形式向校方指出,任何遲交報告或沒依足指示的學校,下學年或會不獲調整學費。當局會在有需要下,派員到學校稽核。

去年底直資學校爆發審計「混帳」風暴,教育局隨即成立工作小組。

當局表示,直資工作小組將討論改善直資學校的管治,包括增加學校運作透明度,但相關檢視工作有待開展。

有需要將派員稽核

另外,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昨到羅湖和落馬洲等6個過境口岸,了解跨境學童來港上學的交通情。

增跨境校巴架次 方便學童

謝凌潔貞表示,各過境口岸已採取連串特別安排,方便跨境學童上學,包括增加獲批准進出落馬洲支線公共運輸交匯處的校巴每小時的架次,及跨境校巴的特別配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49#
發表於 11-1-25 19:41 |顯示全部帖子

教局擬定直資校規管指引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指出,當局為加強直資學校的管治透明度,將會制定一些規則,要求直資學校跟隨,但相信直資學校要時間適應,而當局會跟進學校的運作,有信心大部分直資學校都能順利解決問題。

取消直資資格要謹慎


  審計署去年調查全港77所直資學校,發現大部分也存在問題,而審計報告指出多間直資學校帳目不清,亂加學費並用政府的資助購買股票等,而謝凌潔貞領導教育局就直資學校帳目問題而成立的小組,她昨日與傳媒茶敍時表示,有信心處理好直資學校問題,小組會就直資學校的管理訂立規範,首要目的是要增加透明度,以及確立互相制衡的機制。

  謝凌潔貞指出,會給予直資學校一段時間改善帳目,如決定怎樣處理現有的資產,有信心大部分的直資學校都能順利解決問題,而現時雖有條例列明,違反條款的學校,會被取消直資的資格,但當局會考慮對學生的影響,故處理時會審慎。


  另外,對於教育界周日發起遊行請願,要求政府推行學前免費教育,她則表示,考慮到學位數量及師資等因素,認為學券制是現時最適合的方案,可提升幼兒教育質素,並對家長提供資助,政府未有計劃推行幼稚園免費教育,而若要推行15五年免費教育,就要將幼兒教育師資劃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0#
發表於 11-1-27 13:25 |顯示全部帖子

西貢十一校明聯署減班

  「六加三」加強版自願減班方案下月二十五日截止申請,為減低標籤效應,各區參與減班的學校將陸續舉行儀式,承諾集體減班。本報獲悉,繼本月初北區全區聯署減班後,西貢區十一所中學明日亦集體舉行聯署;荃灣及葵青區至少有二十所中學,將於下周一聯合舉行承諾減班儀式。參與集體減班的中學表示,同區不同組別學校一同參與減班,可以令區內維持良好的教學生態。

  西貢區有十三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全部均支持減班,並計畫明日舉行聯署減班儀式,不過,據悉,由於區內的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及威靈頓教育機構張沛松紀念中學,仍未就落實減班召開校董會及校管會,故兩校只會派出代表參與儀式以表支持,暫未知屆時會否一齊聯署。

  西貢區中學校長會主席叢蔣漢表示,今次十一所中學聯署參與自願減班,主要目的是以示共同承擔,「儀式雖不是全區減班,但最重要是凸顯不同教學語言與組別的學校都有所承擔,鼓勵其他地區學校參與」。

  該十三所開設五班中一的西貢區中學,其中三所是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包括迦密主恩中學、景嶺書院及將軍澳官立中學。另外,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參與自願減班後,今年九月新學年開設的四班中一,以全英語授課,令區內的英中增至四所。

  景嶺書院校長楊明倫表示,區內中學校長會已就自願減班方案舉行三次會議,對於今次全區能達成一致共識參與減班,他坦言好學校不能與開設的班數掛鈎,「不是開得多班就是好學校」。楊校長認為減班後,該校能有更多空間發展小班教學。另外,該校在六年過渡期內能繼續保留六名超額教席,有助降低師生比例,提升教學質素。

  緊隨西貢區後,荃灣、葵青區亦將在下周一舉行集體承諾減班儀式。荃葵青區中學校長會主席何滿添表示,荃葵青區共有二十六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雖然部分學校要在農曆新年後才召開校董會,討論減班是否參與減班,但估計至少有二十所中學參與下周一的集體承諾減班儀式。

  他認為,今次當局提出的減班方案,是一個多贏方案,「該方案不但可令學校在不影響教師人手之下,提升教學質素,改善教學環境,更可令不同組別學校可以共存,故值得支持」。

  何滿添表示,由於特首提出的置安心計畫是在葵青區落實,加上區內住宅相繼落成,他相信在二○一五/一六學年時,區內人口將會穩定,屆時若有需要,區內學校或可要求增班。他希望繼大埔、北區、西貢及荃葵青區後,陸續有更多地區參與集體承諾減班行動。

  位於葵青區的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將參與下周一的集體承諾減班行動,校長魏樹昭表示,屆時該校將公布參與減班後的一連串校本新措施,「學校會善用減班後得到的額外資源」。另外,荃灣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劉麗姬表示,區內家長對學校參與減班的反對聲音不多,「家長都很明智,會先按子女的程度去揀學校」。不過,她聽聞區內三所傳統英中,只有荃灣官立中學會參與減班,其餘兩所未必參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1#
發表於 11-1-29 12:41 |顯示全部帖子

西貢全區中學縮班 促新地皮供換校舍 勿引入競爭

西貢區13所開5班的中學,9月新學年將減少中一收生,共同面對中學收生下跌衝擊。


繼大埔及北區中學全區參加「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後,西貢和將軍澳區13所開5班的津貼中學,昨日聯署於9月新學年減收一班中一。有減班校長表示,日出康城新城區將供應多達10幅學校用地,促教育局將地皮交由同區學校換校舍,避免再增加新學校「搶」收生。

西貢區13所學校昨宣布「五減一」,下學年共減少約470學額,當中包括傳統英中迦密主恩中學,以及將軍澳官立中學及景嶺書院這兩所於教學語言微調後改為英語教學的新英中。

校長憂新特殊學校搶收生

西貢及將軍澳中學校長會主席叢蔣漢表示,全區減班屬自發性質,但政府在日出康城劃出的10幅學校用地,校長會建議用作讓西貢區學校替換之用,避免引入新辦學團體搶學生。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九龍)徐啟祥表示政府會詳細考慮。

日出康城其中一幅學校用地,已於02年批予東華三院建一條龍中小學,主力招收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但有同區學校認為這所一條龍學校未有定出SEN學生收生人數,擔心與一般學校搶普通學生。

校齡已24年的迦密主恩中學,學校開設31班,校長林瑞美表示,學校25個標準課室已不敷應用,盡量利用特別室、實驗室供其他課堂運用,加上學校範圍太小,不能加建新翼,只能在4層高大樓上加建一層,現時預科生須借用鄰近小學校舍5個課室上課,來回時間約10分鐘。

漏水中學促安排新校舍

另外,林瑞美指該校多處出現破損,包括操場附近冷氣位石屎裂開、高層外牆紙皮石剝落等,有可能擊傷學生,房屋署曾到校評估,並要求學校向教育局提出緊急維修,但教育局仍未有回音,她希望教育局可盡快安排新校舍。

該校資源管理主任郭永賢表示,在加建的五樓課室,因大雨持續漏水,曾試過用黑色垃圾膠袋承水,豈料膠袋連雨水在考試期間從天而降,有學生被淋濕,辦學團體自資加建去水裝置。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2#
發表於 11-1-31 21:16 |顯示全部帖子

筲官盼邀譚詠麟口述校史


[size=150%]筲箕灣官立中學副校長羅侯恩華(右一)與一班中六學生出席「記憶校園」工作坊。
[size=150%]

[size=150%]「這張吃雪糕照片,是20年前我畢業後,首次教高中學生,還怕教不好他們,所以買雪糕請他們吃。」創校踏入50周年的筲箕灣官立中學,參加由賽馬會捐助的「記憶校園」計劃,由一班中六學生學習整理一堆發黃照片,重塑校園歷史。副校長羅侯恩華表示,師生在過程中關係更親密,現正希望邀得校友「譚校長」譚詠麟做訪問,將學生與舊生校友重新連結。

[size=150%]望以數碼保存本地校史

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6年捐款8000萬元,與康文署合作推行「香港記憶」計劃,以數碼形式保存及記錄本土歷史文化。計劃下為重整本地學校歷史,推出一項名為「記憶校園」網站的計劃,鼓勵學校蒐集校史,並由學生化身「小記者」訪問年長校友。

籌劃計劃的港大

[size=150%]人文社會研究所,日前特別舉辦工作坊,向學生傳授訪問技巧,其中參加計劃的筲箕灣官立中學副校長羅侯恩華透露,學生在邀請資深校工受訪時,不少長輩因怕上鏡和拍照而拒絕授訪,「令學生慘食檸檬。」羅太還笑言,「最希望邀得校友譚詠麟接受訪問,但他真的很忙!」除了採訪,組織資料和計劃網站也需大量時間。不過,一班中六學生則視之為挑戰,期望愈做愈好,為學校珍存重要里程碑。

「香港記憶」計劃研究員王惠玲博士表示,不少學生不認識「口述歷史」概念,初起步時或會有點迷惘,最重要還是要多聽受訪者說話,並由教師多帶領學生進入「歷史」這抽象概念,讓他們不止停留於發問切身問題。

她又指出,外國部分學校做口述歷史已有10多年經驗,本港只屬初起步階段,但相信學生只要踴躍參與,計劃已算成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3#
發表於 11-2-1 13:36 |顯示全部帖子

皇仁舊生會中學再申請減班

  荃灣及葵青區二十五所學校昨承諾參與自願減班,其中,皇仁舊生會中學早於去年已率先參與首期自願減班,並開始推行「循環平衡班級結構」,中一隔年開設五班。該校新學年「再度申請」自願減班,中一級減至四班,逐步減至全校二十四班。校方指減班有助騰出更多教學環境,爭取資源分組教學。

  皇仁舊生會中學是去年二十三所參與教育局首期自願減班的其中一所學校,校長許湧鐘表示,校方考慮到校舍不足以應付全校三十班的空間需求,早於「五減一」方案推出前,已向教育局申請中一級隔年開辦四班或五班中一,最終減至二十七班。因去年九月減班的學校,當局亦視作參與自願減班,故該校可獲一百二十五萬元額外津貼及五年超額教師過渡期等誘因。

  許校長指,即使二十七班亦須動用特別室作為課室,而每級班數年年不同,對學校行政及教學造成困擾,因此決定「再度申請」自願減班,學校將進一步減至二十四班,「學校因此有額外資源在中四至中六推行校本的中班教學,教學彈性更大」。當局早前表明,「六加三」方案提供的九年過渡期安排及教席配額等加強誘因,亦適用於參與首期減班的學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4#
發表於 11-2-2 14:09 |顯示全部帖子

兩辦團屬校全參與減班




 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畫尚餘不足一個月截止申請,辦學團體是否支持,成為自願減班的成敗關鍵。據了解,教育局正積極游說辦學團體,爭取所屬地區名校支持。繼天主教香港教區等多個辦學團體表態支持減班後,基督教興學會及中華傳道會轄下共九所中學,全部參與自願減班。兩個辦學團體均表示,減班是要善盡社會責任。

   基督教興學會屬下共有六所中學,全部中一級均設五班,其中大埔的迦密聖道中學、迦密柏雨中學;將軍澳的迦密主恩中學;葵涌的迦密愛禮信中學,已分別參與所屬地區的自願減班聯署儀式。至於屯門的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及何文田的迦密中學,亦在上月通過減班方案。六所屬校之中,迦密中學、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及迦密柏雨中學均為傳統英中名校,屬全校三十一班的「大校」。

  基督教興學會主席關繼祖表示,辦學團體須滿足社會需求,支持自願減班,是要避免學界受到衝擊,「若然很多學校面臨縮班殺校,教師飯碗不保,對教育界無疑是沉重壓力;我們屬校教訓是『善群』,作為教育界不應只是口傳,更要身體力行,協助學界穩定生態」。

  有傳部分辦學團體採取觀望態度,甚至傾向「豁免」屬下英中名校減班。關繼祖認為,辦學團體若善盡社會責任,即使無減班的必要亦應參與,「我們決定支持自願減班的時候,也無看邊個做邊個不做」。他指各所屬校的法團校董會均充分諮詢教師、家教會等持份者,大部分均贊同自願減班。

  至於中華傳道會轄下三所中學,包括葵青區的安柱中學、李賢堯紀念中學及東區的劉永生中學,均先後通過自願減班。中華傳道會教育事工委員會主席盧俊立亦表示,參與減班是盡社會責任;三所中學之中,以全英語教學的安柱中學減班最引起討論。「辦學團體支持學校以校情決定減班與否,在過程中,安柱中學的法團校董會商討兩至三次,最終亦獲家教會同意,決定減班。」

  盧俊立與基督教興學會主席關繼祖又認為,當局推出的「六加三」加強方案有多贏優點,學校不僅有更多教師人手照顧學生需要,亦能騰出空間滿足新學制及分組教學的需要。

  教育局消息透露,目前部分收生不足重災區,有個別地區名校對自願減班猶豫未決,當局已主力游說所屬辦學團體,希望他們顧全大局,甚至主動派員到校向教師解釋方案,多個辦學團體反應亦相當正面。天主教教區、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東華三院及保良局等辦學團體,早前已表明支持自願減班,由屬校校本自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5#
發表於 11-2-7 13:17 |顯示全部帖子

學生運動員 入名校有優勢


籃球新星:廖詠心


        雖然香港的職業運動員人數不多,但學界卻潛藏了不少具潛質的體育小將,他們大多來自傳統名校。學生體育成績彪炳,不但有助升中,更有機會被名校挖角轉校。

        現於協恩中學就讀中五的廖詠心,可說是近年籃球界的「明日之星」。就讀崇真小學的詠心,小五才加入學校籃球隊,短短六年間已成為「港青」成員,多次代表香港出賽,更是本地甲組球隊安青隊中年紀最小的球員,大有潛質。後來詠心升讀聖羅撒書院,中三那年,在一次與協恩中學的友誼賽中,被該校籃球隊教練看中,邀請她轉到協恩中學。

        現時,詠心一星期訓練六天,有時晚上十時才能回家,功課溫習都盡量在學校完成。轉校初期,詠心的成績曾由舊校的「中上」跌至「中游」,她坦言,學生運動員生活忙碌,少不免影響功課,幸好現時的老師會體諒及給予寬限期。

        詠心忠告學生運動員,未必所有人都適合入讀體育氣氛濃厚的學校,須肯定自己對運動充滿熱誠和喜歡接受挑戰才轉校。

        張菀津:代價不少

        張 菀津是廖詠心的同校師妹,現時於協恩就讀中四。菀津小學至中二讀德望學校,因在一次學界比賽刷新一百米自由泳分齡紀錄,即被協恩泳隊教練邀請轉校。她同樣被協恩的體育氣氛吸引,在中二下學期轉校。雖然家中獎牌不下七十面,又能輕鬆入讀心儀學校,但這條「小飛魚」坦言,作為學生運動員,背後付出不少代價。

        菀津說:「有時練得很辛苦,但成績依然沒有進步,又破不到自己紀錄,我會在泳池裏邊游邊哭,晚上更發惡夢『扎醒』。」

        不少家長視體藝為課餘玩意,或用來「豐富」升學檔案,但多年來在背後默默支持女兒的張太卻有另一番體會,「訓練雖然艱辛,但運動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去教導孩子『勝不驕、敗不餒』和『永不放棄』的道理。近年常常聽到的青少年問題,鮮有發生在學生運動員身上,因為他們每天都忙於訓練,根本沒空學壞,父母自然少了很多擔心。」

        胡泳彤:不要迷失

        要數成功的學生運動員,香港女子標槍紀錄保持者胡泳彤,絕對是典範之一。胡泳彤自中一起,同時肩負羽毛球及田徑運動員的身分,更在成績競爭劇烈的直資名校拔萃女書院就讀,經過會考和高考,以1A、1B、1C的優異成績考入香港大學的熱門科目經濟及金融學系。

        「三重」身分為小妮子帶來壓力,泳彤表示,做學生運動員一定要懂得「偷時間」,「因為沒有時間溫習和補習,所以上課時一定要專心,盡量消化知識,遇上難題要立即發問。中六、中七時,我會善用不用上課的節數來睡覺、特訓或溫習。」

        ○九年東亞運動會失準,同年高考成績不理想,令泳彤一度失去自信和目標。經過不斷自我鼓勵,她去年重考高考,終於如願入讀港大,並加入大學羽毛球隊;早前更在一次標槍訓練中獲內地權威教練點名稱讚,重拾信心。雖然學生運動員跟其他學生過着「不一樣」的生活,但作為過來人,泳彤認為只要不迷失自己,絕對可同時兼顧學業及運動,創出精采的人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6#
發表於 11-2-7 19:29 |顯示全部帖子

林超英撐英皇書院免減班

林超英多番強調英皇書院不應減班。


教育局強行要求全港開辦五班中一或以上的中學本月底表態是否減班,英皇書院同學會會長林超英昨再三強調,母校英皇書院是中西區內唯一官立中學,不應減班。他表示今次高調介入事件的出發點完全出於愛校之心。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昨在電台節目表示,離開政府一年多,身為在野人士,討論政府政策時應自律,不應隨意講東講西,「我哋呢種人好慘㗎,無乜言論自由。」他解釋在野人士思想較理想化,難以政府官員角度理解政策實際執行時的阻礙,故此隨意批評對官員不公道。

英皇是否減班,他重申母校是中西區及南區唯一官中,要發揮福利安全網的角色,不應減班,又稱不明白為何直資學校可置身事外,毋須一同減班。各校須於本月二十五日前就減班問題表態。

英皇書院學校管理委員會校友成員鄭文容表示,該校尚未開會決定是否減班,但相信英皇可以不減班,否則將令家長失望。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7#
發表於 11-2-10 13:09 |顯示全部帖子

望子成龍躋名校 中港父母同心(吳鴻雁)

撰文:吳鴻雁 助理教授
欄名:中產階級心聲


本人自小聽說,人不論出身貧賤,只要憑藉自身刻苦努力,終有出人頭地之日。但是否真的如此?若在中國大陸,此種情況以前好像並不難見。

寒窗苦讀 必出人頭地?

回想20多年前,本人和其他同學一樣,憑自身努力考入「重點中學」,盡管家境貧困,幾年後入讀大學甚至名牌大學的機會似乎就擺在眼前。但自從做了父母,這些年與國內的朋友傾談,不時聽說父母為子女的升學而費盡心機。

國內小學、初中9年義務教育,規定按戶口「劃片招生」(編按:即按區域收生),但幾年前便聽說所謂「跨區學費」或「贊助費」,有「門路」、有「關係」再加上有「經濟基礎」的父母動輒需要繳付十幾二十萬元令子女「躋」入名校。

談升學問題 總憂大於喜

北京、深圳等「移民城市」存在更多問題。以深圳為例,2010年中期全市人口接近1,450萬,而現有戶籍人口僅佔200多萬。流動人口則超過1,200萬。以戶口劃片招生,眾多流動人口中的學生將如何安置?據說近兩年政府已花費不少人力財力,去解決此類問題,例如出資補貼、鼓勵民辦學校招收學生等。

而在香港,情況又如何呢?本人身兼家長和教師,與其他家長或老師談及升學之事,總見憂慮大於歡喜。許多父母為求兒女能夠入讀一所名校,不惜花費大量時間金錢為孩子補習或上「面試輔導班」;又不難見到報紙電視報道,家長半夜起身為子女報考學校而大排長龍。有家長更不在乎孩子若有幸考上,將來多年都需要摸黑早起、長途跋涉去上學。有條件的家長甚至每天開車一兩小時接送孩子上下課。有較為富裕的家長,更不惜暑假便與孩子遠渡英倫或他國,四處奔波尋找適合的寄宿學校。

傾盡家財 為子女沾洋墨水

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在學生中可見一斑。本人十多年前曾經教授一位家住中環半山的友人女兒學習普通話。一日,與我關係甚佳的女孩開心地告訴我,她剛過16歲生日,而生日那天最為開心的事,便是人生第一次坐了地鐵!

我聽後驚愕無語,不禁為香港貧富之懸殊而感歎無比。原來她平時出入必有私家車接送,盡管地鐵站近在咫尺,父母卻從未給她乘搭的機會。再看這些孩子的出路,似乎父母已為他們出國求學安排妥當,不用擔憂。

聽說有家長傾盡一生積蓄,甚至賣出自居物業,惟望兒女出國留學,能夠「沾些洋墨水」,日後如果回港,也能較為輕鬆找份工作。本人身邊的親戚、朋友不乏長期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只求日後能夠掏出心血送子女留英赴美、求學海外。

「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中國父母的心態。不知又有多少父母在為兒女的將來而誠心祈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8#
發表於 11-2-11 21:15 |顯示全部帖子

英皇減班 兩周後終極決定

英 皇 書 院 校 管 會 最 快 在 本 月 二 十 一 日 決 定 是 否 參 與 自 願 減 班 。

  自願減班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中西區的官中名校英皇書院,仍未落實會否參與減班。繼中西區區議會早前動議辯論,要求教育局「放生」英皇減班後,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日前再度在網誌撰文,指母校在過去十二年,中一級已減收相當於一班學生,認為已為教育生態作出「犧牲」,力撐母校「自願不減班」。據悉,英皇書院的學校管理委員會最快於本月二十一日開會,就參與自願減班作出「終極決定」。

  隨多個地區相繼舉行聯署減班儀式,全港中學參與減班情勢逐漸明朗化,但官中及地區名校是否參與仍有變數。現時全港共有十六所官中開設五班中一,除了嘉道理爵士中學(西九龍)以取錄非華語學生為主、不適用於自願減班外,其餘十四所的校管會已通過參與減班,惟英皇書院因校友以減班影響中西區基層學生入讀機會為由強烈反對,迄今仍未達共識。

  消息指,英皇書院校管會收到不少校友來信,表明反對母校減班,校方原定下周五召開校管會會議,當局將提供該校歷年中一學生的家庭收入狀況及居住地資料,以審視校友所持減班影響區內基層學童升學機會是否成立,「英皇學生是否大部分居住中西區,又是基層或清貧家庭?撇開感情之外,都需有理據與事實支持」。

  據悉,因部分校董未能抽空出席,會議將最快延至本月二十一日舉行,換言之,在二月二十五日申請限期前不足一周,英皇書院參與自願減班才會明朗化。

  一直反對母校減班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日前再度在網誌撰文,更親自手繪曲圖,指該校中一學生人數由一九九八年的二百一十四人,一直跌至一○學年的一百七十五人,十二年間下跌三十九人,相當於整整一班,指該校在「當局的行政指令」下,即使沒有收生困難,多年來靜悄悄地減少了收生數目,認為外界質疑該校「不顧大局」的批評不合理,又認為再減班是「漠視社會的不公,是忘記了社會流動的重要」。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59#
發表於 11-2-13 15:41 |顯示全部帖子

直資校漠視減費需求

部分被審計報告指學費減免或獎學金計劃運用率低的直資學校,普遍歡迎當局修訂指引,但不傾向減收學費,同時亦計劃向教育局提交計劃書,申請將餘額用於資助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交流計劃等,卻沒打算放寬學費減免發放準則或直接減學費惠及學生。

寧資助課外活動

播道書院校長盧偉成表示,已成立一個由校長、校監及家教會主席等成員組成的臨時小組,研究學費減免餘額的其他用途,包括資助學生交流、增加獎學金等,稍後會將建議交予校董會討論。此外,拔萃男書院亦正研究向教育局申請將學費減免餘額,用作資助學生活動或學校發展等用途,但強調不打算放寬發放準則,「有啲學生家庭負擔到學費,唔需要資助,如果放寬準則以致好多人都可以申請,就不切實際。」

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贊成教育局放寬學費減免餘額用途,但他指,直資學校難以訂立學費減免的發放準則,「如果以綜援審批作為準則就最嚴格,如果以獲批車船津貼就寬鬆啲,如果以家庭收入扣除供樓開支就再寬鬆啲添」,故難以放寬申請學費減免的資格。至於減收學費,他指同樣困難,「減完一次學費,之後又可能要加學費,每次加減學費嘅手續都好煩瑣」,他認為將餘款用以資助學生參加其他活動,總較以往持續累積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60#
發表於 11-2-13 15:42 |顯示全部帖子

教育局對直資學校管治及行政的對策

(一)學費減免/獎學金運用率低

擴大獎學金/學費資助計劃,放寬發放準則;

減收學費;


資助合資格學生購買課本/參考書/文具;

資助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包括海外學術參觀活動、交流計劃等。

(二)以學校各項收入投資


不建議學校作任何投機性的投資,如投資本港股票。

任何此類損失不得記入任何學校帳目。


基於任何其他理由而導致的財政損失,須由引致損失的學校管理當局承擔,而不是從學校的收入中扣除。


須具非常強而有力及充分的理據。


學校必須諮詢主要持份者,並事先獲辦學團體及校董會批准。

(三)購買物業

不贊同學校運用非政府經費購置物業。

任何虧損均不得記入學校帳目。


基於任何其他理由而導致的財政損失,須由引致損失的學校管理當局承擔,而不是從學校的收入中扣除。


須具非常強而有力及充分的理據,並具財力十足的證明,校董會須遵從教育局的原則及程序訂立校本機制,予以規管。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