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清貧學生大學起跑線止步
查看: 6787|回覆: 53
go

清貧學生大學起跑線止步

Rank: 5Rank: 5


4418
發表於 11-1-10 13:05 |顯示全部帖子
太陽報   2011.1.10  政情:小氣候

新一年來到,不少年度統計數字再次敲響香港長逾十年的迷失警鐘,「新年進步」這個良好願望在一串泛白的數據前給人愈來愈強的諷刺感。如過去五年,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大學的比率大降五個百分點;過去十年中,本港全租戶數目劇增約十一萬戶;甚至個人及家庭工資中位數亦在長達十餘年中維持相若水平。清貧學生輸在大學起跑線上,大量中低收入人士無力改善自身命運,終致本港社會及整個中低階層無法在社會階梯向上流動。

二○一○年的過去,亦為本世紀的首個十年閉幕。回顧過去十年,統計處的部分數字可作最佳參考。日前舉行的立法會,便有議員質詢清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減少,因○五年至○九年內,十九至二十三歲人口就讀大學學位課程的人數出現微妙變化,簡而言之,便是貧者愈少進大學、富者愈多戴學士帽。

變化較大的是家庭月入低於一萬元至一萬九千多元的家庭子女,過去五年中,這批基層家庭的子女進入大學的比率足足減少了五個百分點;有趣的是,家庭月入在三萬元至多於四萬元的中產及高收入家庭子女,過去五年進入大學的比率,卻反方向增加了五個百分點,高等教育受眾罕有地出現板塊轉移。

高等教育天秤傾斜外,月薪低於六千元的打工仔亦較十年前多了不止十萬人,本地勞動人口工資中位數長期維持在一萬至一萬一千元之間,任憑經濟高低變化,中低層打工仔所得似乎只見向下流動或橫向發展。亦因此,本港租樓住戶由一九九八年的八十四萬九千多戶大增至二○○八年的九十五萬八千多戶,連包括大量清貧人士在內、公屋獲免租資格的戶數,亦在這十年間劇增一倍之多。

這些數字僅僅反映了本港人口中低收入群一小部分現狀,但已清晰描繪了本港社會停滯不前的悲哀。這雖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的衍生品,但亦整體反映了政府政策不力、港人改變命運動力減弱甚至社會集體鬥心減低等。在教育資源增加、學生減少情況下,清貧學生紛紛輸在大學起跑線前,無緣踏上知識改變命運之路。

迷失十年了,香港已經站在向下沉淪的大門前,所謂知識型經濟,正與人口質素背馳,港人真的要眼睜睜直墮深淵嗎?

Rank: 8Rank: 8


15176
發表於 11-1-10 14:25 |顯示全部帖子
指的是本地大學還是包括海外大學?

Rank: 5Rank: 5


3731
發表於 11-1-10 23:22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1-1-10 13:05 發表
太陽報   2011.1.10  政情:小氣候

新一年來到,不少年度統計數字再次敲響香港長逾十年的迷失警鐘,「新年進步」這個良好願望在一串泛白的數據前給人愈來愈強的諷刺感。如過去五年,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大學的比率大降五個百分 ...


會唔會同現時補習社流行有關?而家D補習社Tip題準、「高成效」,不過「高收費」,一般基層家庭未必afford得起。

我以前去St. Louis Old Boy 補Biology好似都係收百零蚊一個月,我覺得佢起碼幫我提升了兩個Grade.

話時話,而家D星級補習社收幾錢學費?


359
發表於 11-1-10 23:5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1-1-10 13:05 發表
太陽報   2011.1.10  政情:小氣候

新一年來到,不少年度統計數字再次敲響香港長逾十年的迷失警鐘,「新年進步」這個良好願望在一串泛白的數據前給人愈來愈強的諷刺感。如過去五年,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大學的比率大降五個百分 ...


我討厭香港記者處理統計數字的低水平,不知有意或無意,像 judy 所說的,為一己政治目的,對統計數字總要上下其手,討厭之至。你引的報導,正是如此惡例,顛倒黑白。

該報導的資料來源我相信是教育局剛公布的不同入息家庭大學生數目:


窮困家庭(月入少於2萬)的大萬生人數下跌5%,是因為同期窮困家庭數目少了。

只要將升大學人數除以住户數,我們可以看見收入少於1萬
入讀大學比例由19.6%升至21.5%;1萬至2萬由38.8%升至43.2%。

升幅最大的來自收入多於4萬的,只能說香港真的比以前有錢,到外國升讀大學的人多了。再者,政府的數字,未有inflation compensated,否則對政府更有利。

要我是Donald,再將數字 massage 一下,呢鋪可以大吹大擂:香港富了,窮入實際機會多了。

[ 本帖最後由 uncleedward 於 11-1-11 00:13 編輯 ]

Rank: 5Rank: 5


4418
發表於 11-1-11 00:47 |顯示全部帖子
Tommy:

我想樣樣有些, 補習反而為次.  現時天皇補習社通街都有, 收費不貴, 但大班加上多為視像, 每小時百多元, 小兒話有效.  基層家庭能否負擔, 又係因人而異, 我識得有位亞嬸, 每月收寫字樓不足一仟元, 清潔做足廿多日.  寫字樓放工, 她夜晚走幾間.

問題是, 以前多數由細到大讀自己, 現在二代同堂自細一齊讀, 從胎教開始, 基層冇能力冇錢冇時間, 「好」學校已由幼兒篩選, 點有得鬥,  如入不到好學校, 現社會又多引誘, 讀不好書是正常現象, 正常結果.

Rank: 5Rank: 5


4418
發表於 11-1-11 01:12 |顯示全部帖子
(2011-01-06 星島日報報道)  昨日立法會會議上,有議員質疑政府未有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足夠的資助,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回應時指,有能力的學生不會因家境而遭剝削入讀大學的機會,「只要學生成績好就可入大學」;他更指出,去年學生資助辦事處共發放逾三十五億元須經入息審查學生資助,並提供十二億元的免入息審查貸款。

  立法會昨討論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議員余若薇指出,月入三萬元或以上的家庭,子女入讀大學的數字持續上升;反觀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大學比例卻每況愈下,擔心會進一步惡化本港的貧富懸殊。

  孫明揚強調,現時的教育政策最重要是確保學生入學無障礙,只要學生有能力,同樣能入讀本港的專上院校;政府亦會為他們提供多方面的資助,除了學費資助,亦會以貸款方式提供生活費資助。


Uncle :

我對記者都沒有多大好感, 也無惡意.   前引文章我只略看一次, 同意其結果, 少在意其背後理據.  因偏見早已在我心中, 幾年前從談直資以來說過多次.   

香港社會上下, 近日對社會公平批評不斷, 教育有關的也不少.  近來民調也首以「社會公平」為首望.   如記者黑白數據, 曾特首真要平反.

[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1-1-11 01:25 編輯 ]

Rank: 5Rank: 5


3731
發表於 11-1-11 03:10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4# uncleedward 的文章

如果考慮同期「升讀大學人數的增幅」,可能有不同的結論。

根據表內的數據,「升讀大學人數」由2005年的82,600人,增至  2009年的95,400人,增幅是15.5%.

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幾乎一樣,都是230萬個左右。理論上,如其他所有因素不變,同期內每一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升讀大學人數 ÷該組別家庭總數)的增幅都應該是15.5%.

少於$10,000入息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是:

[(14,000 ÷ 650,000) ÷ (13,300 ÷ 680,000) – 1] x 100%

= 10.1%


$10,000至 $19,999入息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是:

[(26,800 ÷ 620,000) ÷ (26,400 ÷ 680,000) – 1] x 100%

= 11.3%


以上兩個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都低於同期的「升讀大學人數增幅」。

我的結論是,2005年至2009年間,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人數」是增加了,「升讀大學機會」都增加了,但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10.1%, 11.3%)比同期全港「升讀大學機會增幅」(15.5%)為低。

以上的運算是基於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都是230萬個左右,以及所有其他因素不變。如我的邏輯有錯漏,希望各位指正。

Tommy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發表於 11-1-11 09:5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Tommy 於 11-1-11 03:10 發表
如果考慮同期「升讀大學人數的增幅」,可能有不同的結論。

根據表內的數據,「升讀大學人數」由2005年的82,600人,增至  2009年的95,400人,增幅是15.5%.

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幾乎一樣,都是230萬個左右。理論上,如 ...


Tommy,

記者無心無料,佢應該跟着調查現在熱門科目学生的家庭收入。然後,佢可以話政府騙清貧學生入大學,令他們浪費光陰浪費金。

Rank: 5Rank: 5


4440
發表於 11-1-11 10:1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judy 於 11-1-11 09:50 發表


Tommy,

記者無心無料,佢應該跟着調查現在熱門科目学生的家庭收入。然後,佢可以話政府騙清貧學生入大學,令他們浪費光陰浪費金。


一講"數口"真系冇人有你甘"精" , uncle仲夠膽話記者唔識睇數據, 佢自己就連"數口"都唔識計

Rank: 9Rank: 9Rank: 9


23046
發表於 11-1-11 13:27 |顯示全部帖子
囝囝爸,

您真是位正气非常的好爸爸, 当其他家长努力不断为自己孩子优累, 担心未能给于最好的教育, 您却不厌其烦提醒我们社會之不公, 和对弱势孩子的关注.  这种悲天悯人的性格, 难得啊! 令郎是个特别的男孩, 必以您为傲, 希望您能繼續发热发光,  


問題是, 以前多數由細到大讀自己, 現在二代同堂自細一齊讀, 從胎教開始, 基層冇能力冇錢冇時間, 「好」學校已由幼兒篩選, 點有得鬥,  如入不到好學校, 現社會又多引誘, 讀不好書是正常現象, 正常結果.  
- 正确, 这是我念书时写照.  
- 其实 基層最大难题是社會有很多免费资源, 又平又正, 他们也不懂善用, 错过给孩子机会. eg.

a) go to English bible groups in churches to practise oral and writing - free charge and very welcome.
(but kids must feel comfortable to go and have open-mind).  
b) there's community homework assistance group - free charge.  My girl works at one centre in Tinwan, South side, HK.
c) try no TV and computer games at home,  children will find something else to do to learn forcus and concentration.
d) there're many sports actitivities at very low charges organised by various sports organisations.  (my daughter had tried cycling,  Gyms, Table Tennis, Judo, horse riding, badminton, Kayaking, Fencing, Wind-surfing).  
e) there're some English charity organisations, like Matilda Hospital , suit young adults aged 16 up.

What I know is there are many English and European who really want to help in differnt aspects to our local community.  (When my husband was teenager , he luckily met some European friends who guided him to acheive an Eng Lit degree) Was it amazing! All at free charge.  

相比我小时, 现在丰盛多了! 父母孩子要积极行动. 不要等运到.  

'Change is never easy, but it is possible'

Annie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1-1-11 00:47 發表
Tommy:

我想樣樣有些, 補習反而為次.  現時天皇補習社通街都有, 收費不貴, 但大班加上多為視像, 每小時百多元, 小兒話有效.  基層家庭能否負擔, 又係因人而異, 我識得有位亞嬸, 每月收寫字樓不足一仟元, 清潔做足廿 ...


359
發表於 11-1-11 13:56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Tommy 於 11-1-11 03:10 發表
如果考慮同期「升讀大學人數的增幅」,可能有不同的結論。

根據表內的數據,「升讀大學人數」由2005年的82,600人,增至  2009年的95,400人,增幅是15.5%.

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幾乎一樣,都是230萬個左右。理論上,如 ...


素來風格,有錯必認,重要快快認,大大聲認。但趕住出街「揾食」,今晚返嚟睇清楚再覆。

Rank: 7Rank: 7Rank: 7


10848
發表於 11-1-11 14:01 |顯示全部帖子
我倒覺得也是副學士,self-financing學位及在港外國學位做成的.

Rank: 5Rank: 5


3731
發表於 11-1-11 14:3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uncleedward 於 11-1-11 13:56 發表


素來風格,有錯必認,重要快快認,大大聲認。但趕住出街「揾食」,今晚返嚟睇清楚再覆。


呢條數我琴晚計左好耐,運算邏輯幾複雜,我的運算方法可能有漏洞,但算出來的結果和結論應該無嘜點錯。

表內的「升讀大學人數」應該包含了副學士或其他課程,假如獨立去睇每間大學或每個學系,可能又有另一幅picture.

Tommy

Rank: 5Rank: 5


3731
發表於 11-1-11 14:36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judy 於 11-1-11 09:50 發表


Tommy,

記者無心無料,佢應該跟着調查現在熱門科目学生的家庭收入。然後,佢可以話政府騙清貧學生入大學,令他們浪費光陰浪費金。


您的意思係唔係副學士課程?

Rank: 5Rank: 5


3198
發表於 11-1-11 17:14 |顯示全部帖子
我相信有漏洞,因為你的計算是以家庭作單位,而每個家庭的組合都不同,有些家庭有多個適齡學生,有些家庭一個也沒有,而這個計算是假設2005年同2009年的家庭組合是一樣。如果有每個收入組合的適齡學生人數變化,情況會比較清楚。


原帖由 Tommy 於 11-1-11 14:30 發表


呢條數我琴晚計左好耐,運算邏輯幾複雜,我的運算方法可能有漏洞,但算出來的結果和結論應該無嘜點錯。

但表內的「升讀大學人數」應該包含了副學士或其他課程,假如獨立去睇每間大學或每個學系,可能又有另一幅picture.

To ...

Rank: 5Rank: 5


3731
發表於 11-1-11 18:44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friendlyguy 於 11-1-11 17:14 發表
我相信有漏洞,因為你的計算是以家庭作單位,而每個家庭的組合都不同,有些家庭有多個適齡學生,有些家庭一個也沒有,而這個計算是假設2005年同2009年的家庭組合是一樣。如果有每個收入組合的適齡學生人數變化,情況會比較清楚。 ...


同意!我的運算只是考慮table裡的數字變化,table外的所有因素都假設不變。當這些因素有變時,結果便不一樣。

最準確應該是計算組別內的適齡學生人數變化,而唔係家庭數目,但這是個unknow, 可能連統計署都無這數據。

Rank: 5Rank: 5


4418
發表於 11-1-12 00:58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annie40 於 11-1-11 13:27 發表
囝囝爸,

您真是位正气非常的好爸爸, 当其他家长努力不断为自己孩子优累, 担心未能给于最好的教育, 您却不厌其烦提醒我们社會之不公, 和对弱势孩子的关注.  这种悲天悯人的性格, 难得啊! 令郎是个特别的男孩, 必以 ...


Annie :

不說得正氣, 是覺對將來社會發展有關連, 小兒會處身其中. 又我對育兒沒什麼得著分享, 喜閒聊教育問題而已.

和我個人經歷也有關係.  最近幾位此版家長常客談到童年往事, 有些道出不愉快, 有些艱苦, 但都有今天成就, 能有閒樂於分享個人或育兒心得.  我比較幸運, 雖生於普通人家, 從小未受飢寒之迫, 學習之苦, 父母愛我, 兄弟姊妹自小至今親近和睦.  我自小見不少親朋困苦, 在惡劣環境長大成材, 見現今時勢, 因有感焉.

你說現今社會的幫助是存在的.   但我們能多方主動啟發子女興趣動機, 窮苦孩子只能單一自發, 因其父母受多方面局限.  對這些孩子來說, 學校最能啟發學習動力和目標, 才有誘因在困境下自發學習.  但現今教育制度, 世襲加現今競爭下的考核入學, 由幼兒或小一而始.  大學起跑線止步, 現已源自小時分流, 你叫弱者在漫長12年學習中,  如何去追去趕上我們時日皆有扶持的子女.   現我又想起芬蘭教育之輕拔尖重補底教育.

對社會而言, 不少可刻苦工作的人材自小埋沒了, 將來小兒工作的社會, 充斥著大量80、90後有學歷慣安逸舖排的上司和下屬, 境況如何, 我真不知道?


359
發表於 11-1-12 12:01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Tommy 於 11-1-11 03:10 發表
如果考慮同期「升讀大學人數的增幅」,可能有不同的結論。

根據表內的數據,「升讀大學人數」由2005年的82,600人,增至  2009年的95,400人,增幅是15.5%.

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幾乎一樣,都是230萬個左右。理論上,如其他所有因素不變,同期內每一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升讀大學人數 ÷該組別家庭總數)的增幅都應該是15.5%.

少於$10,000入息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是:

[(14,000 ÷ 650,000) ÷ (13,300 ÷ 680,000) – 1] x 100%

= 10.1%


$10,000至 $19,999入息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是:

[(26,800 ÷ 620,000) ÷ (26,400 ÷ 680,000) – 1] x 100%

= 11.3%


以上兩個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都低於同期的「升讀大學人數增幅」。

我的結論是,2005年至2009年間,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人數」是增加了,「升讀大學機會」都增加了,但低收入群組的「升讀大學機會增幅」(10.1%, 11.3%)比同期全港「升讀大學機會增幅」(15.5%)為低。

以上的運算是基於2005年和2009年的「住戶總數」都是230萬個左右,以及所有其他因素不變。如我的邏輯有錯漏,希望各位指正


Dear Tommy

Sorry for replying to you today as it was too late after coming back from the cinema yesterday night.

見到你的回應真高興,因近日寫多了遊戲文章,幾驚自己已經到咗講乜都俾人當係傻話嘅境界,唔駛點理。

你計的數冇錯,但冇計晒。

首先讓我們猜度入大學比例高了原因。其實都是Econ 101的理論。我們可假設2005到2009香港入入大學的渴求程度沒多大改變,那麽入大學比例平均增高15%主要原因可能是下面幾個:

1. 香港人富有了;
2. 政府政策收效;
3. 供應多了。

無論哪一點,政府其實都可以大吹特吹。

看來我們都同意用入大學人數除以住户數來做粗畧比較,故且名之「入大學比率」,我將所有收入組別2005及2009的入大學比率計算如下:

   收入($)                     2005         2009       + %

﹤10,000                     19.6%      21.5%   10.1%  
10000 to 20,000          38.8%      43.2%   11.3%
20,000 to 30,000         41.0%      46.5%   13.4%
30,000 to 40,000         39.5%      49.2%   24.4%
﹥40,000                     54.8%      60.8%   10.8%

Total                           35.9%      41.3%   15.3%

收入3萬至4萬是一個 distortion, 大概如其他網友所說,由高等教育其它產品突增引致。

而且,香港可以因以為傲的是,除特別貧困(﹤$10,000)或較富裕(﹥$40,000)的家庭,入讀大學的比率其實出入不大。

家庭結構因素影響應不會太大,就算有影響,對政府會更有利,因低收入家庭子女數比一般家庭會稍高。

[ 本帖最後由 uncleedward 於 11-1-12 12:05 編輯 ]

Rank: 9Rank: 9Rank: 9


23046
發表於 11-1-12 13:47 |顯示全部帖子

回復 2# 囝囝爸 的帖子

對社會而言, 不少可刻苦工作的人材自小埋沒了, 將來小兒工作的社會, 充斥著大量80、90後有學歷慣安逸舖排的上司和下屬, 境況如何, 我真不知道?

囝囝爸:  
谢回复!  
今天要见老师, 明天有空再分享数个80、90後有學歷慣安逸的孩子故事, 马上令您对有家教的儿子满有信心.  "物 競天择, 适者生存 "


359
發表於 11-1-12 13:55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1# uncleedward 的文章

冇意為政府辯論,但今次單看數字表面,真係踩唔落。

唔再多講,廢事劉兆佳打電話嚟叫幫手唔知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