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空氣是否有重量
樓主: 樂豬懶媽媽
go

空氣是否有重量 [複製鏈接]

Rank: 4


889
41#
發表於 10-3-8 14:2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3-3 22:12 發表
空氣有質量,質量不會隨著環境變化,但重量多少則視乎環境。

在真空的環境,空氣會有重量。但在地表上量度,因為本身就有同等密度的空氣,所以空氣是沒有重量的。
               

"在真空的環境,空氣會有重量" 這句不大明白
"真空" 正是把空氣抽出,所以那來真空中的空氣呢?

我想樓主想說的是:
有重力狀態下的環境,空氣會有重量
冇重力狀態下的環境,空氣不會有重量

原帖由 eviepa 於 10-3-3 22:12 發表
由於浮力和重量抵消,所以用儀器去量度,重量等於零就是沒有重量

這一句我也不大同意.

在地球上,空氣浮力和重量抵消,  所以無法用儀器去量度. 我OK

但是抵消了或量度不了空氣重量,就不等同於空氣沒有重量


不管是 layman 還是 scientific, 我會告訴孩子, 在地球上空氣是有重量的, 只是你無法直接量度.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2#
發表於 10-3-8 15:31 |只看該作者
不管是 layman 還是 scientific, 我會告訴孩子, 在地球上空氣是有重量的, 只是你無法直接量度.                .


大氣壓力,可否視作空氣的重重?

Rank: 4


889
43#
發表於 10-3-8 16:0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udy 於 10-3-8 15:31 發表


大氣壓力,可否視作空氣的重重?


什麼是氣壓?
空氣是有重量的。任何物件表面(每單位面積計)所承受來自其上面空氣的重量,便叫做大氣壓力。如果我們往高處去,由於空氣柱的縮短,氣壓也會隨著減低。

http://www.hko.gov.hk/education/edu01met/wxobs/ele_pressure1c.htm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4#
發表於 10-3-8 16:3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adal 於 10-3-8 16:03 發表


什麼是氣壓? 空氣是有重量的。任何物件表面(每單位面積計)所承受來自其上面空氣的重量,便叫做大氣壓力。如果我們往高處去,由於空氣柱的縮短,氣壓也會隨著減低。

http://www.hko.gov.hk/education/edu01met/wxobs/ele_p ...


標準答案。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45#
發表於 10-3-8 21:25 |只看該作者
較重的分子就會有下沉的傾向,較輕的分子就會有上升的傾向。

嘻嘻,我雖然幾乎忘記曬所有嘅嘢,但推理能力仍在,你騙我唔到。

就我所理解,輕重分子,皆無向上傾向。


Judy,

我想我要改進我的講解。

一杯水,加進一些泥沙,用筷子攪勻,就變成一杯溶液。拿起筷子後,這杯溶液會慢慢靜止。由於泥沙的密度大於水分子,所以有下沉的傾向。從水分子的角度看,它是被泥沙迫上水的上層的,這種力量就是浮力的機制。

空氣是個混合體(mixture),主要由氮、氧、氬、水氣、二氧化碳組成。空氣的分子平均質量介乎氮和氧之間。當中,氧分子的質量較空氣平均值稍高,在大氣層裡會有微微向下沉的傾向;二氧化碳較平均值高得比較多,下沉的傾向也較大;氮有微微向上升傾向;水氣向上升的傾向就更明顯。但因為空氣經常有較大的流動,經常將不同分子混在一起,所以不致會二氧化碳、氧氣在下層,往上是氮氣、水氣層等出現。

同樣道理,只要物體的密度比空氣小,這物質就會給較高密度的空氣分子排擠上空氣的上層,這種力量就是浮力。

eviepa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46#
發表於 10-3-8 21:57 |只看該作者
Judy,

如果妳不想要標準答案,我嘗試一下甚麼是「氣壓」吧。

我讀文科,不過看過很多科學普及讀物,亦讀過較深的地球科學書,不過從來沒有在書本上看過甚麼是氣壓。在預科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和一個理科同學討論過氣壓和概率的問題。以下是在該次討論的要點:

假設有一個瓶子裝滿空氣:

1. 空氣粒子(分子)由於會不停運動,所以每一刻都有億億億的粒子撞向瓶壁,這種撞擊力量就是空氣壓力。

2. 由於空氣粒子的數量極大,所以大數定率就可以直接套用,每一刻撞向瓶壁粒子的數量都幾乎相等,所以在這特定的清況下,每一刻的氣壓都相等。

3. 實驗證明,空氣分子會平均散佈。

亦從小弟自己的科學常識,推出以下:

1. 在大氣層中,地面的氣壓較高,西藏高原的氣壓較低。原因是,下層空氣給上層高氣壓下來,分子與分子間的空間被壓縮,導致每一公升的粒子較多。相對地,西藏高原每公升粒子就會較少(妳可以想像,如果將一千張綿胎疊上去,最上層的那一張綿胎最漲滿,最下層的那張被壓得偏tart tart,密度最高)。因此,由於在地面量度時,裝空氣瓶子裡的空氣粒子多,每一刻撞向瓶壁的粒子數量亦會較多,瓶壁感受的壓力亦較大。

2. 將空氣加熱亦會增加氣壓,因為加了熱,空氣運動的速度會較快,撞向瓶壁的力量也相應地增加。

eviepa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47#
發表於 10-3-8 23:17 |只看該作者
大氣壓力,可否視作空氣的重量?


Judy,

還記得中二上科學堂時,科學老師講過地面氣壓是每平方吋十四磅多,後來高班時計過,這個重量就大約等於底部為一平方吋的空氣柱,由地面伸展到大氣層頂部的重量。(用760mm水銀柱高度就可以計算出來)

Wikipaedia: “A column of air one square inch in cross-section, measured from sea level to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would weigh approximately 14.7 lbf (65 N).”

氣壓相等於這一條氣柱的重量。但重量這詞彙是個向量,有方向性的,只壓向地心方向,但氣壓是向上下左右前後的,每個方向都受到同等壓力,妳的頭頂、肩膀無疑是承受著每平方吋11.7磅的壓力,好像是完全頂住了空氣對全身的壓力,但不料妳的腳掌卻也一樣,承受著同樣的壓力,手、腳、甚至口腔內都一樣。

氣壓大概近似以下的沙壓:

在沙灘挖個深洞,叫一個人站下這個洞,再填沙,這時,他的感覺就像氣壓,頭頂所承受的,是沙粒從頭頂至地面沙的重量,但大約近似的壓力,在他的手、腳、腹、胸、背同樣出現。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0-3-8 23:33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8#
發表於 10-3-9 12:57 |只看該作者
如果妳不想要標準答案,我嘗試一下甚麼是「氣壓」吧。


eviepa,

科學問題是有標準答案的。例如空氣是否有重量,根据萬有引力定律,空氣是有重量的,是有標準答案的。如果你發現此問題無標準答案,恭喜你,你推翻了萬有引力定律或發現此定律之局限性,要好好庆祝一下。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發現為甚麽氣球会飛等等問題,這不是萬有引力定律有問題,也不是其局限性,只是除了萬有引力外,還有n咁多樣变量影响緊氣球,需要用他定理來解决。所以,甚麼"氮有微微向上升傾向"之類的解釋,根本是沒有甚麼科學內容地。同幼兒解釋可以,向中小學生咁解釋,除了錯外,最大劑係教壞思考方法,令其变蠢。

Rank: 5Rank: 5


1567
49#
發表於 10-3-9 13:4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udy 於 10-3-9 12:57 發表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發現為甚麽氣球会飛等等問題,這不是萬有引力定律有問題,也不是其局限性,只是除了萬有引力外,還有n咁多樣变量影响緊氣球,需要用他定理來解决。所以,甚麼"氮有微微向上升傾向"之類的解釋,根本是沒有甚麼科學內容地。同幼兒解釋可以,向中小學生咁解釋,除了錯外,最大劑係教壞思考方法,令其变蠢。


你這個要求好高......
這小四常識題已使這裡十幾個爸爸媽媽折騰了差不多十日,日常生活中還有多多少少中小學生會好奇的科學問題?要求有正確答案來回應對爸媽來說真如空氣重量一樣,舉輕若重,爸媽肩上的"氣壓"太大了。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0#
發表於 10-3-9 16:55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Fion_Chan 於 10-3-9 13:43 發表
你這個要求好高......
這小四常識題已使這裡十幾個爸爸媽媽折騰了差不多十日,日常生活中還有多多少少中小學生會好奇的科學問題?要求有正確答案來回應對爸媽來說真如空氣重量一樣,舉輕若重,爸媽肩上的"氣壓"太大了。 ...


都唔係,科學有標準答案,但父母能力有限,有時只能答一部分,甚至答錯,有咩所謂呢?

以eviepa之答案為例。根据萬有引力定律,任何事物皆有重量,方向向下,那麼,再輕的空氣,也是向下的,理論上應像鐵块一樣落下來。那麽,為甚麽会上升呢?答此問題,我会盡答其他因素,不知的答不知,而不是答"有上升之趨向"。

如果"有xx之趨向"可為答案的話,孩子問為何飛機会飛,可否答飛機有上升之趨向?問為何雨会落,可否答雨有落下之趨向?

總之,答案對錯不要緊,科學精神和態度才重要。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51#
發表於 10-3-9 19:59 |只看該作者
以eviepa之答案為例。根据萬有引力定律,任何事物皆有重量,方向向下,那麼,再輕的空氣,也是向下的,理論上應像鐵块一樣落下來。那麽,為甚麽会上升呢?答此問題,我会盡答其他因素,不知的答不知,而不是答"有上升之趨向"。


Judy,

現在講浮力,是空氣中分子和分子、分子和物體的相對運動。每個分子,再輕的當然也會受地心吸力的牽引而向下,但在這大氣層中,不會每粒分子都會被吸到貼地,而是有些高一些,有些低一些。

妳所講的鐵块由於密度遠高次空氣,當然會應聲而下,但當我們講浮力,主要講一些密度和空氣所差不會很遠的物質,「一直向下」是否?

一根羽毛,在高處放下,會慢慢下降,下降時,往往是有時降,有時升。但只要氣流不太強,這根毛大概會墮地。如果氣流強,可以在空中漂浮,不會降到地面。我認為羽毛是有向下的傾向。

講到空氣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質量較大,水氣質量較小,如果都每樣一粒,先放在空氣裡同一高度,一分鐘後,是否二氧化碳分子就一定在低處,水氣分子就一定在較高處?答案是不肯定,因為雖然二氧化碳分子的質量較大,但因為不是大得太多,所以向下不是那麼絕對,氣流對它的影響就遠大於它向下的力量。但二氧化碳分子在下,水氣分子在上的機會會較大。由於影響不是絕對,有其他因素可以蓋過這機制,所以我稱之為「傾向」,有何不可呢?如果我心目中認為鐵塊的下降傾向極大,又何不可呢?

eviepa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52#
發表於 10-3-9 21:16 |只看該作者
亦很同意要照顧普羅layman,要使用較通俗的語言,所以我亦會說重量是多少kg,而不一定說質量為多少kg。
但說到重量的定義,layman只會考慮在天平或秤上的讀數,又怎會有「重量等於地球對物件的吸力減去空氣浮力」這樣科學化和嚴格的定義呢?(即使這定義是錯的,但它提得也算科學化和嚴格。)
不同的量度方法和環境會有不同的重量,並不表示重量有不同的定義,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誤差。
如果說因為在空氣中量不到空氣的重量,便說空氣沒有重量,那麼在水中量不到魚的重量,魚也是沒有重量嗎?


Wingsma,

可能用以下的例子較好表達我的想法:

量度普通物件時,我們在有空氣浮力的環境量度,但因為空氣浮力對於該物件的重量沒有多大的影響,所以可以略過不計。但量度密度較低的東西,浮力的影響己見,如發泡膠,甚或密度更低的東西,我們只會按照磅上的讀數去定它的重量就算,而不堅持:「這不是發泡膠的真實重量,真實重量要在真空下量度才知」。在這例子,量重的人有意又好,無意識也好,已應用了「重量等於地球對物件的吸力減去空氣浮力」作標準,大家大概都不會覺得有問題。

我聽過很多次別人說:「xxx在水裡會較輕,較容易被搬起」,說的人不一定沒有科學常識,但也會這樣說。這也是有意或無意間應用了「重量等於地球對物件的吸力減去水的浮力」這定義。

又如我前兩天講,想像中的一個注滿氦氣的鐵箱,我相信如果有件這樣的東西,大家只會形容它為「很輕」。因為日常溝通,我們很多時都會大有意或無意間,將「重量等於地球對物件的吸力減去浮力」作溝通之用。

如果我們可以接受「石頭在水中較輕,較易搬得起」,為何我們不能接受「一條魚鰾漲滿的魚在水中是沒有重量的」這觀點?

eviepa

Rank: 3Rank: 3


332
53#
發表於 10-3-9 22:47 |只看該作者
這個問題令我想起另一條問幼兒的問題:樹上三隻小鳥其中一隻中了槍,結果樹上還有多少隻小鳥?你想考幼兒什麼?

Rank: 3Rank: 3


428
54#
發表於 10-3-11 01:4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3-9 21:16 發表


Wingsma,

可能用以下的例子較好表達我的想法:

量度普通物件時,我們在有空氣浮力的環境量度,但因為空氣浮力對於該物件的重量沒有多大的影響,所以可以略過不計。但量度密度較低的東西,浮力的影響己見,如發泡膠,甚或密度更 ...

eviepa
你太謙了,以你的科學知識,你比很多所謂理科生還要豐富呢!但話說回來,我們又很少會量發泡膠的重量,更難想像一般人也會有意無意地應用了「重量等於地球對物件的吸力減去空氣浮力」。但只要你不是小女的科學老師,你要盡情發揮你的想像力又何妨?還有,當有人問你為甚麼氫氣球會飛,你大可說因為氫氣球的重量是負值。反正別人都知道重量是負值,表示地球對氫氣球的吸力減去氫氣球的浮力是負值,亦即浮力大於吸力了。

Rank: 6Rank: 6


8953
55#
發表於 10-3-11 09:49 |只看該作者
這真是很有趣的一個主題.忍不住搭訕一句.

在沒有真正的企業號之前, 我們一般人口中所說的重量不都是代表在地球上的重量嗎 ?有需要去考慮空氣的浮力問題嗎 ?
小學生/中學生真正去深究其中的原理, 還是等他們將來自已去想想好.
捨得 捨得 先捨而後得 不是不捨得, 而是捨不得

Rank: 8Rank: 8


15364
56#
發表於 10-3-11 11:4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龍舌蘭 於 10-3-11 09:49 發表
這真是很有趣的一個主題.忍不住搭訕一句.

在沒有真正的企業號之前, 我們一般人口中所說的重量不都是代表在地球上的重量嗎 ?有需要去考慮空氣的浮力問題嗎 ?
小學生/中學生真正去深究其中的原理, 還是等他們將來自已 ...


同意!!
早前咪好簡單咁解釋咗, 明白咗啦咩.
又涉及講吓壓力, 萬有引力, 浮力, 太空....
問題愈"叉"愈"開", 再講落去, 就真係令小學生愈來愈唔明.

Rank: 3Rank: 3


289
57#
發表於 10-3-11 13:04 |只看該作者
既然係小學的常識題, 琴日就搵左個 p5 的小學生答 :

> 空氣有無重量 ?
用左 0.01 秒
> 有
> 點解 ?
> 咁空氣裡面唔多唔少都有水, 咁咪有重量囉 !

解釋算唔算可接受?

如果呢題係 MC 題, 該小朋友就會用 0.01秒填 T 囉 !

Rank: 5Rank: 5


1567
58#
發表於 10-3-11 13:4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FaHB 於 10-3-11 13:04 發表
既然係小學的常識題, 琴日就搵左個 p5 的小學生答 :

> 空氣有無重量 ?
用左 0.01 秒
> 有
> 點解 ?
> 咁空氣裡面唔多唔少都有水, 咁咪有重量囉 !

解釋算唔算可接受?

如果呢題係 MC 題, 該小朋友就會用 0.01秒填  ...


咁又確係比我地呢度優勝喎......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59#
發表於 10-3-16 23:28 |只看該作者
這個問題令我想起另一條問幼兒的問題:樹上三隻小鳥其中一隻中了槍,結果樹上還有多少隻小鳥?你想考幼兒什麼?


看見空氣有沒有重量,Kanba想起這題目。看見這題目,我想起李天命。

我在五年級時的數學補充練習遇上,當時傻下傻下地三減一等於二,但後來聽到老師講解,才知道原來其他鳥都嚇得飛走了,學會了處理實際問題,不要一成不變。答案是「零」。這條數對我有積極的意義。

但到中學時,越想這問題越覺得這標準答案有問題。大約十年前看李天命某本著作時,看到他的分析,原來他和我的想法一樣,為何香港學校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不答這個答案就是零分?

他的問題是:「樹上八隻小鳥其中一隻中了槍,結果樹上還有多少隻小鳥」。答案可能有很多,樹上剩下一隻:一隻聾鳥;剩下兩隻:一隻聾鳥,一隻傻鳥;剩下三隻………. 。

為何愚公移山是標準答案;舉族遷居不能是答案?

為何鐵柱磨成針是答案;用磨鐵的時間做更有經濟效益的事,賺了錢買更多的針不能是答案?

這麼多的標準答案對孩子的思考有甚麼影響呢?

> 空氣有無重量 ?
用左 0.01 秒
> 有
> 點解 ?
> 咁空氣裡面唔多唔少都有水, 咁咪有重量囉 !


空氣中有水氣,但水氣有兩種:

1. 水蒸氣(water vapour)
2. 小水滴(water droplet)

在教科書中,水氣佔空氣裡的1-4%就是指water vapour。Water vapour是氣態水,是肉眼看不見的,分子質量很小,比空氣的平均質量要小。所以當寒流南下,南方密度較低的濕空氣就會被北方密度較大的乾空氣「鏟」上天空,冷卻成雲,所以寒流到了通常會下雨。

Water droplet是懸浮空氣的小水滴,大霧天、水滾時的白煙就是water droplet。Water droplet是液態水,密度遠大於空氣。所以有霧的時候,空氣是特別「重」的。

明白了兩者的區別,會更易了解中五地理的氣像學部分。

在兩個氣象學家的溝通中,水蒸氣跟小水滴要嚴格區分,但普通人要不要呢?

幾年前教女兒區分水蒸氣跟小水滴,特別盯囑,在普通人的詞彙中,水蒸氣跟懸浮空中的小水滴都會稱做「水蒸氣」,並不是錯。我本人時常都叫熱水爐噴出的小水滴是「水蒸氣」。

x x x    x x x    x x x

「重量」一詞,我始終覺得,以下兩者都是答案:

1. 地心吸力對物體的吸力,量度物體重時,要扣除空氣浮力。
2. 在有空氣的情況下直接量度,不需扣除空氣浮力。

日常生活中,無論量度一些平常的物件,比空氣密度大得極多的東西,如一舊叉燒、一塊木頭;或是比空氣密度只大小許的東西,如發泡膠等,大家都只會將物件,直接放到磅上,看完讀數,就是「重量」。並不會扣除空氣浮力對之影響。

職員應怎樣做?

一個客人致電發泡膠廠,問他那批發泡膠有多大、多重。職員把其中一塊量度了體積,再過磅,讀數是10 kg。但他知道,這塊發泡膠所佔的體積,應有1 kg的浮力。10 kg是11 kg發泡膠的質量減去1 kg的空氣浮力。他應對客戶說,發泡膠的重量是:

10kg?
11kg?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0-3-16 23:34 編輯 ]

Rank: 3Rank: 3


428
60#
發表於 10-3-21 23:34 |只看該作者
物體要進行圓週運動時,需要有力,使它保持向圓心的轉向(加速),這個力稱為向心力。對於1kg(1000g)質量的水放在赤度上,這物體跟地球同步運動。這運動需要的向心力是 3.38 g(計算步驟省略,暫是借用質量單位),再扣除它的浮力,約1.29g,則用彈簧稱量出的重量是 1000 – 3.38 – 1.29 = 995.33 g。這裏可看到向心力比浮力更大,對重量的影響更多。
所以,重量的定義起碼可有以下的選擇︰


重量 = 物體的地心吸力 減去 浮力


重量 = 物體的地心吸力 減去  向力心


重量 = 物體的地心吸力 減去  浮力 減去 向力心


重量 = 物體的地心吸力減去浮力


這都不是標準答案,歡迎繼績創作!

[ 本帖最後由 wingsma 於 10-3-21 23:36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